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南青云

作品数:41 被引量:279H指数:12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生物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5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4篇天文地球
  • 6篇石油与天然气...
  • 2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9篇同位素
  • 8篇地球化
  • 8篇地球化学
  • 8篇季风
  • 6篇西太平洋
  • 5篇东亚季风
  • 5篇有孔虫
  • 5篇全新世
  • 4篇天然气
  • 4篇热带
  • 4篇古气候
  • 4篇海槽
  • 4篇菲律宾海
  • 4篇冲绳海槽
  • 3篇底栖有孔虫
  • 3篇油田
  • 3篇塔河油田
  • 3篇碳同位素
  • 3篇盆地
  • 3篇气源

机构

  • 32篇中国科学院
  • 10篇中国科学院研...
  • 8篇中国科学院兰...
  • 7篇中国科学院大...
  • 6篇青岛海洋地质...
  • 3篇国家海洋局第...
  • 3篇山东理工大学
  • 3篇中国石化石油...
  • 3篇中国石油化工...
  • 3篇自然资源部第...
  • 2篇国土资源部
  • 2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国家海洋技术...
  • 1篇国家海洋环境...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国家海洋局
  • 1篇临沂大学

作者

  • 41篇南青云
  • 20篇李铁刚
  • 11篇常凤鸣
  • 9篇刘文汇
  • 7篇张殿伟
  • 6篇王晓锋
  • 6篇仇晓华
  • 5篇徐兆凯
  • 4篇李安春
  • 4篇孙晗杰
  • 4篇于心科
  • 4篇唐正
  • 3篇孙荣涛
  • 3篇范明
  • 3篇郑建京
  • 3篇陈双喜
  • 3篇熊志方
  • 3篇陈金霞
  • 2篇徐永昌
  • 2篇赵京涛

传媒

  • 7篇海洋地质与第...
  • 5篇第四纪研究
  • 3篇地球科学(中...
  • 2篇科学通报
  • 2篇海洋科学
  • 2篇石油实验地质
  • 2篇沉积学报
  • 2篇海洋地质前沿
  • 1篇海洋与湖沼
  • 1篇微体古生物学...
  • 1篇地球化学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石油勘探与开...
  • 1篇岩石学报
  • 1篇天然气地球科...
  • 1篇海洋科学进展
  • 1篇中国科学:地...
  • 1篇第十届全国有...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9
  • 4篇2016
  • 2篇2015
  • 4篇2014
  • 1篇2013
  • 4篇2012
  • 4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5篇2008
  • 3篇2006
  • 5篇2005
  • 2篇2004
4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天然气气-源对比的地球化学研究被引量:25
2004年
气-源对比是天然气勘探开发和油气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同位索地球化学是气-源对比的重要手段,尤其是碳、氢稳定同位素和稀有气体同位素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烃源岩、母质环境、源岩热演化程度、成藏过程和天然气混源判识,系统的介绍了利用碳、氢以及稀有气体同位素判识天然气成因来源,利用甲烷碳同位索与源岩热演化程度数学模式进行气源追索,利用甲烷氢同位索及其空间分布判识母质环境和成藏过程,利用稀有气体同位素判识是否深部来源气体并利用其年代积累效应进行气-源对比等方法。
刘文汇张殿伟王晓锋南青云
关键词:天然气勘探地球化学稳定同位素
东菲律宾海表层沉积物常量元素组成及地质意义被引量:15
2010年
为系统了解东菲律宾海表层黏土沉积物的常量元素组成特征与地质意义,对其在53个样品中的含量及在3个典型样品中的赋存状态进行了综合性分析。结果表明:沉积物中的主要常量元素组分包括SiO2、Al2O3和Fe2O3,它们绝大部分赋存于碎屑成因的残渣态中;沉积物中金属元素锰含量相对附近边缘海为高,且主要赋存于水成成因的铁锰氧化物态中。所研究海区表现出接近于大洋属性的深海沉积环境特点,其物质来源主要为附近火山碎屑物质及火山热液活动,而陆源黏土矿物及生物作用的影响较小。
徐兆凯李安春李铁刚南青云
关键词:表层沉积物赋存状态地质意义东菲律宾海
色谱分析条件对低纬度痕量长链烯酮温度指标应用可靠性的影响被引量:2
2012年
通过对气相色谱仪分析低纬陆架痕量长链烯酮过程中的升温速率和载气流速两个主要条件进行了探讨,对比了不同的程序升温速率和不同载气流量条件下烯酮的分离效果和检测精确度及重现性。研究发现色谱分析条件对低纬度痕量长链烯酮的分析有显著的影响。当前广泛适用于中低纬度开放大洋沉积物样品的较高的程序升温方法难以对低纬度高陆源物质冲淡作用影响下的陆架海沉积物样品进行有效的分离分析。在接近U3K7′指标适用温度上限且C37∶3烯酮含量极低的情况下(1ng/g干样,计算温度接近27℃),采用较低的程序升温速率分离C37∶3和C37∶2及后续化合物有利于获得良好的分离效果,且分析的精确度和重现性较之高的升温速率好。在对痕量且接近温度适用极限的烯酮样品进行分析时,应采用相对较小的载气流量以便获得理想的分离度和更加精确的分析结果。
南青云李铁刚陈金霞孙晗杰
关键词:长链烯酮痕量升温速率
中全新世以来南黄海岩心记录的沉积环境演变对东亚季风的响应被引量:5
2016年
对南黄海中部泥质沉积区中心位置的Z1钻孔进行了AMSMC年龄、粒度和TOC/TN分析,综合指标结果揭示了中晚全新世以来南黄海区域的沉积环境演化。自6094aBP以来,沉积速率、平均粒径和TOC/TN整体趋势的减少指示,研究区陆源物质输入的减少与东亚冬/夏季风的减弱有关。根据粒度参数和TOC/TN变化将研究区沉积环境演化分成3个阶段:①6.1~5.4kaBP时沉积物粒度最粗,TOC/TN值较高,这与该阶段东亚冬季风的强盛且稳定和黄海暖流的形成初期较弱有关;②5.4~3.9kaBP时沉积物粒度减小但波动幅度较大,TOC/TN值呈减小趋势,此阶段东亚冬季风减弱但波动剧烈;③3.9~0kaBP时沉积物粒度较细且相对稳定,TOC/TN增加直至趋于稳定,该阶段冬季风减至最弱且趋于稳定。另外岩心记录的6.0、5.3、4.6、4.0和3.4kaBP沉积物粒度明显较粗、TOC/TN值较大与东亚冬季风增强、海区温度较低有关;6.1~5.7kaBP的高速沉积与冬季风强盛有关;2.8~1.9kaBP的高速沉积则与黄海沿岸流和黄海暖流共同作用形成的南黄海中部气旋式冷涡的加强稳固有关。
皮仲李铁刚南青云
关键词:沉积环境东亚季风黄海暖流
620ka以来帝汶海西南部表层海水盐度对印尼穿越流演变的响应被引量:1
2020年
印度尼西亚穿越流(Indonesian Throughflow,简称ITF)控制着印度洋和太平洋间的水体与热量交换,显著影响着现代印度太平洋地区的气候环境,且在过去的区域水文条件演变中也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有关ITF在轨道-亚轨道时间尺度上的研究多限于末次冰期以来,对其在多个冰期旋回中的演变缺乏认识。本文利用位于ITF帝汶海出口处的IODP 363航次U1482钻孔(15°3.32'S,120°26.10'E;水深1446 m),通过浮游有孔虫Trilobatus sacculifer壳体的氧同位素和Mg/Ca分析,建立了U1482钻孔上部42.48 m的年龄框架,重建了620 ka以来帝汶海西南部表层海水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简称SST)和剩余氧同位素(δ^18Osw-iv)的变化。结合西太平洋暖池区和帝汶海的其他岩芯记录,探讨了近6次冰期旋回中ITF结构和强度变化导致的区域盐度演变特征及机制。结果显示,620 ka以来帝汶海西南部δ^18Osw-iv呈现出冰期低、间冰期高的特征,且其变化具有显著的岁差(23 ka)和斜率(40 ka)周期。分析表明,岁差驱动下热带辐合带(Intertropical Convergence Zone,简称ITCZ)南北位移所致的盛行风向变换以及冰期旋回中海平面升降导致的ITF通道连通性的改变是区域盐度周期性演变的主导因素,同时,地球轨道斜率驱动下南半球经向温度梯度的周期性变化也可能影响了ITF低盐水体向南半球高纬海区的输运。
崔亦鹍常凤鸣李铁刚孙晗杰孙晗杰刘天昊南青云钱芳
关键词:季风相对海平面变化温度梯度
25ka B.P.以来黑潮流域古环境演化对高频全球变化事件的响应
本文利用黑潮流域主流轴上的两个柱状沉积物岩芯MD05-2908以及PC-1为研究材料,在AMS14C测年的基础上,利用高分辨率的有机地球化学分析记录结合浮游有孔虫氧、碳同位素,恢复并重建了过去25,000 cal a B...
南青云
关键词:古气候环境有机地球化学副热带高压东亚季风
文献传递
辽东湾表层沉积物中生物标志物记录的浮游藻类生物量和群落组成特征被引量:3
2019年
对渤海辽东湾海域表层沉积物中浮游植物生物标志物的分布进行了研究。通过对辽东湾51个站位的调查研究发现,硅藻、甲藻和颗石藻这3种浮游植物的生物标志物含量分布规律不明显,为了消除粒度和沉积速率的影响,将这3种生物标志物总量与总有机碳(TOC)含量做比值,得到的相对含量从湾内到湾口随着离岸距离增加而增加,生物标志物指示的初级生产力与现场调查的结果一致,表明生物标志物法基本可以用来重建初级生产力。辽东湾海域初级生产力在湾口高于湾内,表明其主要控制因素是水体浊度而不是陆源营养盐的输入。辽东湾西侧菊花岛附近初级生产力的高值主要与人类养殖、陆源排污等导致的水体富营养化相关。生物标志物的相对比例结果显示,辽东湾两侧近岸区硅藻和甲藻相对贡献高,尤其是硅藻占据绝对优势,这主要与硅藻在高营养盐的情况下具有竞争优势有关,而在辽东湾中部发现高的颗石藻相对贡献与黄海暖流入侵路径相对应。
梅西孟祥君孟祥君王中波南青云
关键词:初级生产力生物标志物
全新世黄海暖流演化及其古气候响应
南青云李铁刚于心科
全新世以来冲绳海槽北部S9孔粒度变化特征及其古气候响应被引量:17
2015年
通过对冲绳海槽北部沉积物柱状样S9进行ANS14C测年和粒度分析,获取了全新世以来高分辨率的古环境演化记录。结果显示,千年尺度上,S9柱粒度组成呈现明显的两段式变化特征:10.5-8.0kaB.P.,平均粒径逐渐变粗并达到最高值,粉砂含量逐渐增加并达到最高值;8.0-1.OkaB.P.,沉积物平均粒径呈现递减的趋势,粘土含量相对增加。S9柱粒度千年尺度上变化与区域海平面变化密切相关,显示了海平面对区域物质输运的控制作用。7.5kaB.P.以来,海平面趋于稳定,粒度特征呈现出百年尺度上波动。S9柱粒度变化参数与源区指示季风降雨量石笋记录的∥80具有良好的相关性,7.5kaB.P.以来持续减小的平均粒径对应持续减弱的区域夏季风降雨。此外,S9柱记录了约8.2kaB.P.,6.5kaB.P.,4.2kaB.P.以及3.8kaB.P.等多期粒度显著变细的百年尺度的气候事件,对应了区域季风降雨的减少时期。S9柱粒度组成信息揭示了全新世以来区域海平面变化及季风降雨的强弱对冲绳海槽沉积物组成的影响,同时也为利用海洋沉积物来重建区域季风降雨提供了有力的手段。
姜韬曾志刚南青云郑旭峰马本俊
关键词:冲绳海槽粒度全新世
近700ka来西菲律宾海沉积物来源和东亚冬季风演化的常量元素记录被引量:5
2013年
为系统了解西菲律宾海700ka以来柱状沉积物的常量元素组成特征及其物源和古环境指示意义,对本哈姆高原上MD06-3047孔的221个样品进行了粒度和常量元素组成分析,并测试了其中16个典型沉积物中碎屑态的常量元素含量.物源判别图解及R型因子分析结果均表明钻孔中主要氧化物含量在垂向上的变化主要受控于附近火山碎屑物质沉积作用和陆源风尘物质输入,而海洋生物沉积作用及热液活动的影响较小.特别是以Al2O3和K2O为代表的陆源风尘因子的得分变化表现出明显的冰期-间冰期旋回特征,并与南极冰芯的古温度记录及中国黄土的东亚冬季风记录间具有良好可比性,进而为揭示东亚冬季风强度及风尘源区干湿条件制约下的研究区内陆源风尘物质输入演化历史提供了新的替代性指标.
徐兆凯李铁刚于心科李安春唐正CHOI JinYong南青云
关键词:东亚冬季风西菲律宾海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