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卢畅

作品数:52 被引量:505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4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3篇脊柱
  • 20篇手术
  • 14篇内固定
  • 14篇骨折
  • 12篇颈椎
  • 10篇腰椎
  • 10篇手术治疗
  • 8篇脱位
  • 8篇后路
  • 7篇椎骨
  • 7篇椎体
  • 7篇外科
  • 7篇脊柱侧
  • 7篇脊柱侧凸
  • 7篇侧凸
  • 6篇术后
  • 6篇前后路
  • 6篇前路
  • 5篇胸腰椎
  • 5篇腰骶

机构

  • 51篇中南大学湘雅...
  • 4篇中南大学
  • 1篇河南省肿瘤医...
  • 1篇武汉工业大学
  • 1篇湖南省第二人...
  • 1篇娄底市中心医...

作者

  • 52篇卢畅
  • 39篇李晶
  • 38篇吕国华
  • 33篇王冰
  • 30篇康意军
  • 18篇马泽民
  • 11篇王孝宾
  • 9篇邓幼文
  • 5篇刘伟东
  • 5篇陈飞
  • 5篇李启贤
  • 4篇王万春
  • 4篇杨明
  • 4篇韩珂
  • 4篇李亚伟
  • 3篇盖景颖
  • 2篇陈良龙
  • 2篇熊光仲
  • 1篇孙淑珍
  • 1篇李康华

传媒

  • 9篇中国脊柱脊髓...
  • 8篇中南大学学报...
  • 5篇湖南医科大学...
  • 4篇医学临床研究
  • 3篇中华外科杂志
  • 3篇中华骨科杂志
  • 3篇第八届全国脊...
  • 2篇中国现代医学...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临床骨科杂志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湖南医科大学...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医学工程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第42届国际...
  • 1篇第七届全国脊...
  • 1篇第三届中国国...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4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8篇2009
  • 3篇2008
  • 9篇2007
  • 5篇2006
  • 3篇2005
  • 4篇2003
  • 4篇2002
  • 2篇2001
5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可吸收椎间融合器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08年
卢畅杨明吕国华
胸弯为主的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后路矫形术后肩部失平衡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观察以胸弯为主的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患者后路矫形术后肩部失平衡的发生情况,探讨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96例以胸弯为主的AIS患者的临床资料,Lenke分型为Lenke 1、2、3、4型,均为右胸弯且Cobb角<80°。男15例,女81例;年龄10~18岁,平均14.5岁。均采用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矫形,随访22~68个月,平均42.2个月。根据术后肩部平衡情况,将患者分为肩部平衡组和肩部失平衡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特点。结果:肩部失平衡患者17例,发生率为17.7%。单变量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的结果发现与术后肩部失平衡相关的3个独立因素为:术前锁骨角(OR=1.873,P=0.018)、术前主胸弯Cobb角(OR=2.222,P=0.028)和术后主胸弯Cobb角(OR=0.483,P=0.039)。其中锁骨角和术前主胸弯Cobb角为危险因素,术前锁骨角的正值越大,主胸弯角度越大,术后肩部失平衡的危险性越大;术后主胸弯Cobb角为保护因素,术后主胸弯残余角度较大时,能相对避免肩部失平衡的发生。结论:术前锁骨角为正性倾斜、主胸弯角度较大和术后主胸弯残余角度过小可能是AIS患者主胸弯矫正后肩部失平衡的独立危险因素。
王孝宾吕国华王冰李晶卢畅康意军李亚伟
关键词: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三维矫形
浅谈和谐的医患关系的建设
2006年
目前医患关系紧张原因是多方面的。应建立健全有关法律,法规;加强道德建设;奉行以“病人为中心”的宗旨;尊重医生的权利;加强医患之间的沟通,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
卢畅王万春
关键词:医患关系医生
Lenke 1A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胸弯融合术后附加现象的原因分析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分析Lenke 1A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患者胸弯融合术后发生远端附加现象的原因,探讨远端固定椎(10west instrumented vertebra,UV)的选择方法。方法:2007年1月~2010年12月,对54例Lenke1A型AIS患者采用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矫形固定,女43例,男11例,平均年龄14.4岁。平均随访3.2年,在末次随访时的站立位全脊柱正位X线片上观察融合远端附加现象,主胸弯下端椎(lowest end vertebra,LEV)向远端移动且Cobb角增加50以上或LIV远端椎间隙成角5°以上为发生远端附加现象。将发生远端附加现象可能的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54例患者中有12例(22.2%)发生远端附加现象。纳入病例组;未发生附加现象的42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单因素变量分析发现两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的因素包括:术前LIV偏离骶骨中线(center sacral vertical line,CSVL)距离、LIV与LEV相距节段数、uv与中立椎(neutral vertebra,NV)相距节段数、LIV与稳定椎(stable vertebra,sv)相距节段数以及Risser征;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LIV偏距超过10mm、未固定到NV(NV—LIV〉0)、Risser征2级以下是发生远端附加现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远端固定椎选择不当和骨骼发育程度低是术后发生附加现象的重要原因;固定到NV是最佳选择,当选择Nv-1作为LIV时,术前UV偏离CSVL的距离超过10mm容易发生附加现象。
耿翔王孝宾吕国华王冰李晶卢畅康意军
关键词: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LENKE内固定并发症
红外线透视导航下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探讨红外线透视导航下应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自2006年10月至2008年12月,采用红外线透视导航下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32例75个病椎,观察术后症状改善及椎体高度恢复情况,并行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结果:32例手术均顺利,疼痛于术后24 h内均明显缓解,术后无脊髓神经根受损表现,X射线片复查显示病椎的高度明显恢复,后凸畸形大部分矫正,VAS评分差异有显著性。结论:红外线透视导航下PKP提高了手术精确度和安全性,减少X线辐射,符合脊柱外科微创及智能导航的发展方向,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一个有效方法。
钟华卢畅李晶陈威
关键词:椎体后凸成形术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
教书育人培养合格临床医师被引量:2
2002年
卢畅张湘生陈游
关键词:医学教育临床医师
腰椎三维有限元模型建模的方法探讨
2007年
目的:探索一种快速、精确的建立腰椎三维有限元模型的简便方法。方法:利用Mimics软件直接将CT扫描样本得到的Dicom标准文件进行处理,并导入逆向工程软件Geomagic Studio来生成模型的表面,最后在ANSYS软件里面生成三维实体有限元模型并进行初步的计算。结果:建立-腰椎运动节段有限元模型。结论:通过联合使用Mimics软件、Geomagic Studio软件对模型进行重建,并结合ANSYS软件生成三维有限元计算模型,从而得到一种简便的建立有限元模型的方法。
卢畅韩珂李晶
儿童下腰椎和腰骶段半椎体畸形冠状面平衡状况与外科矫形选择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评估儿童下腰椎及腰骶段半椎体畸形冠状面平衡情况,分析不同外科矫形方式的选择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14例先天性脊柱侧凸患者,平均年龄7.8±3.3岁(3~10岁)。L4半椎体4例,L5半椎体7例,S1半椎体3例。根据术前冠状面平衡情况分为3组:A组冠状面平衡,C7铅垂线偏离骶骨正中平分线(CSVL)≤2cm;B组为C7铅垂线位于半椎体的对侧(偏离CSVL〉2cm);C组为C7铅垂线位于半椎体的同侧(偏离CSVL〉2cm)。所有患者均采用一期后路半椎体切除联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矫形植骨融合术式。矫形方式:A组中凸侧与凹侧撑开、压缩力均等;B组半椎体侧单纯压缩;C组增加L5/S1节段"反向"凸侧撑开、凹侧压缩的矫形操作。随访观察各组患者畸形矫正情况。结果:所有病例随访24~68个月,平均33±12个月。术前冠状面排列中平衡4例(29%),失平衡10例(71%)。术前冠状面Cobb角平均36.8°,末次随访时平均12.1°±8.0°(P=0.000),最终矫正率67.1%。术前的冠状面平衡为6~53mm,平均30.6±14.9mm,末次随访时冠状面平衡为0~44mm,平均10.7±10.9mm(P=0.001)。其中,A组患者4例,术前与术后均维持了冠状面平衡;B组患者6例,术后有1例患者冠状面仍然失平衡;C组患者4例,术后均恢复了冠状面平衡。结论:儿童下腰椎和腰骶段的半椎体畸形冠状面失平衡发生率较高,一期后路半椎体切除联合椎弓根内固定、结合不同冠状面排列情况采取恰当矫形方式,可能获得满意的冠状面平衡和临床疗效。
王孝宾王冰吕国华李晶李亚伟卢畅康意军
关键词:腰骶椎半椎体
胸腰椎骨折脱位伤椎固定的可行性研究被引量:238
2005年
目的探讨后路手术治疗合并前、后纵韧带断裂及椎间盘破裂的胸腰椎脊柱骨折脱位的疗效。方法2001年1月至2004年5月收治18例合并前、后纵韧带断裂及椎间盘破裂的脊柱骨折脱位患者,均为男性,年龄19 ̄58岁,平均38岁,均合并截瘫。受伤节段为T11 ̄L3。侧位X线片示骨折椎体楔形变,其中6例椎体后缘高度有丢失。骨折椎体高度压缩程度为1/4 ̄3/4,上位椎体向前脱位25% ̄100%,2例合并侧方脱位。均于伤后10d内行后路减压椎弓根螺钉植入复位固定融合术。8例采用目前国内通用的在骨折椎体相邻上下椎体植入四枚椎弓根螺钉的复位固定技术,10例采用在骨折椎和相邻上下椎植入六枚椎弓根螺钉的复位固定技术。结果全部病例随访3个月~3年,平均18个月。8例采用二椎体四枚椎弓根螺钉植入者术后骨折椎体高度无改变5例,部分改善3例;骨折椎上位相邻椎脱位部分纠正6例,无变化1例,加重1例。1例出现撑开过度,1例术后3个月出现螺钉松动拔出,1例术后6个月出现断棒。10例三椎体六枚椎弓根螺钉植入者术后骨折椎体复位达80% ̄100%,骨折椎上位相邻椎脱位均完全复位。术后近期内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应用三椎体六枚椎弓根螺钉植入复位固定治疗合并前、后纵韧带断裂及椎间盘破裂的脊柱骨折脱位在操作技术上是可行的,对恢复椎体高度和纠正脱位有?
李晶吕国华王冰卢畅康意军马泽民邓幼文陈飞刘伟东
关键词:胸腰椎骨折脱位椎弓根螺钉植入椎间盘破裂椎体楔形变固定融合术椎体复位
胸腔镜辅助下小切口治疗高位胸椎血管瘤并脊髓压迫被引量:1
2007年
依据与肩胛骨的相对位置关系可将胸椎分为高位和低位胸椎,在肩胛骨下角水平以上的胸椎为高位胸椎,通常为T7以上的椎体(即T1~T6)。因为在经侧前方入路开胸处理T1~T6的病变时由于肩胛骨的阻挡显露困难需切断肩胛下肌群,手术创伤较大且术后常出现肩胛区的粘连引起疼痛和活动障碍。虽然完全胸腔镜下手术可最大程度上减少对软组织的损伤,但切除椎体操作困难,
李晶吕国华王冰卢畅马泽民康意军
关键词:胸腔镜辅助脊髓压迫切口治疗侧前方入路肩胛骨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