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徒勋
- 作品数:7 被引量:17H指数:2
- 供职机构:广州市儿童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新生儿肺出血病因、发病机制及临床防治研究
- 陈克正陈晓文王卫陶莉吕回赵宁高晓燕董兰何柳芳司徒勋马岳
- 成果用于降低新生儿肺出血病死率。该课题通过临床及动物实验,对肺出血病因、病理、发病机制研究共有11项创新,科研成果转化为临床应用,包括诊断、治疗、预防、预后等共有8项。课题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
- 关键词:
- 关键词:新生儿肺出血发病机制动物实验
- 新生儿败血症血清心肌酶谱的变化及临床意义被引量:6
- 2006年
- 目的探讨新生儿败血症患儿在治疗前后心肌酶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78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分为危重组33例和非危重组45例。在治疗前和治疗1周后检测血AST、CK、CK-MB、LDH。结果1治疗前危重组患儿心肌酶各项指标均显著高于非危重组(P<0.01);2治疗后危重组患儿心肌酶各项指标仍显著高于非危重组(P<0.01);3非危重组患儿治疗后心肌酶下降显著(P<0.01),危重组治疗后心肌酶虽有下降趋势,但无明显差异。结论新生儿败血症时常合并心肌损害,测定心肌酶尤其是CK-MB,对诊断心肌损害以及指导临床治疗与转归有一定意义。
- 赵宁司徒勋魏谋
- 关键词:新生儿败血症心肌酶
- 外源性五羟色胺大鼠肺出血模型及其与浓度关系被引量:6
- 2004年
- 目的 通过外源性五羟色胺 (5 -HT)气管滴入建立新生大鼠肺出血模型及其与浓度关系 .方法 模型制作 :日龄 4~ 5天Wistar二级大鼠 5 0只 ,随机分为 4组 :生理盐水对照组 (A组 )及 3种不同浓度外源性 5 -HT实验组(B、C、D组 ) :经气管导管分别滴入生理盐水和不同浓度 5 -HT ,4小时后处死 ,观察肺大体及组织病理改变 ,将肺出血程度分为 5级 :Ⅰ正常 ;Ⅱ肺水肿 ;Ⅲ点状肺出血 ;Ⅳ局灶性肺出血 ;Ⅴ弥漫性肺出血 ,选择出制作肺出血模型的最佳的浓度 .结果 不同浓度 5 -HT气管内滴入均能引起不同程度肺出血 ,但随着浓度增加 ,B、C、D三组间的肺出血程度无差异 (p >0 .0 5 ) ,其中D组死亡率 30 % ,对照组及B组和C组均无死亡 ,死亡鼠肺为弥漫性出血 .结论 5 -HT可致大鼠肺出血 ,以 1× 10 -5mol/ml浓度为宜 ,随着 5 -HT浓度增加 ,大鼠死亡率增加 。
- 司徒勋陈克正
- 关键词:新生儿肺出血五羟色胺
- 小儿唇腭裂术后不同方法镇痛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探讨不同镇痛方式在小儿唇腭裂手术后应用的效果。方法择期唇腭裂手术患儿40例。随机分为布洛芬混悬液口服组和对乙酰氨基酚栓塞肛组,每组20例。应用视图疼痛评分(LPS)观察术后镇痛效果。记录两组患儿术前、术后6、12、24h的HR、MAP、RR、SpO2等临床指标。观察并记录术后恶心呕吐、胃肠道出血、皮疹、水肿、血尿及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结果口服组和塞肛组术后镇痛效果无差异(P>0.05)。两组患儿HR、MAP、RR、SpO2术后各时点之间、各时点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塞肛组较口服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少(13%vs33%)。结论小儿唇腭裂手术后,布洛芬混悬液口服和对乙酰氨基酚栓塞肛的给药方式都有满意的镇痛效果,但对乙酰氨基酚栓塞肛方式不良反应少,更安全和可行。
- 谢志伟司徒勋张剑珲
- 关键词:镇痛唇腭裂术后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
- 儿童再发性腹痛与幽门螺杆菌粪便抗原检测阳性的关系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探讨儿童再发性腹痛(RAP)与幽门螺杆菌粪便抗原(HP-SA)检测阳性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动色谱技术快速检测粪便中的HP抗原,再对RAP组的68例阳性患儿进行13C尿素呼气试验(13C-UBT)检查。结果RAP组的300例儿童,HP-SA检测阳性者131例,检出率43.67%,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RAP组的男女性别感染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学龄儿童HP-SA阳性率高于学龄前儿童,P<0.05;3岁以上儿童,随着年龄增长,HP-SA阳性率呈增高趋势。RAP组的68例HP-SA检测阳性患儿中13C-UBT阳性者58例,检出率85.29%。结论①儿童RAP中上消化道疾病占较高比率,HP感染可能是引起RAP的主要原因之一,儿童HP感染状况不容忽视;②HP-SA检测方法可作为初步筛选试验,根据其结果再进行13C-UBT检查判断HP感染。两种实验方法结合具有无创、准确、快速、相对经济的优点。
- 王玉琼司徒勋谢志伟
-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粪便抗原检测儿童再发性腹痛阳性者上消化道疾病HP感染
- 外源性五羟色胺诱导新生大鼠肺出血的研究
- 目的:新生儿肺出血(NPH)是多种新生儿疾病的一个严重症状,常常是临终的表现,缺氧、感染、低体温是引起肺出血的主要原因.但新生儿肺出血的机制尚未明确,病死率高,据查国内外文献发现,国外尚未有开展NPH发病机制研究,国内亦...
- 司徒勋
- 关键词:WISTAR大鼠肺出血五羟色胺内皮素-1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
- 文献传递
- 镇静镇痛对先天性心脏病婴幼儿术后应激反应的影响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探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术后镇静镇痛对机体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择期行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术的患儿,随机分为镇痛组和对照组,各20例。镇痛组应用芬太尼0.5~2.0μg/(kg.h)持续静脉微量泵注入;对照组口服布洛芬5~8mg/(kg.次)。二组均用盐酸咪达唑仑0.01~0.20mg/(kg.h)静脉持续微量泵注入或0.05~0.10mg/(kg.次)间断静脉推注镇静。观察二组术后2、8、24、48h的镇静、镇痛效果,同时检测二组血皮质醇、生长激素、胰岛素和血糖的应激指标水平;观察二组恶心、呕吐、心率及血压下降、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情况;评估镇静镇痛对患儿术后应激反应的影响。结果2组在术后2、8、24h行Ramsay、Comfort评分均有显著性差异(Pa<0.05)。镇痛组和对照组术后2、8、24、48h,血皮质醇、生长激素、胰岛素和血糖与术前比较均升高且差异显著(Pa<0.05)。镇痛组术后2、8、24、48h血皮质醇、生长激素、血糖水平均低于对照组。镇痛组8h血皮质醇、血糖,24h血皮质醇、生长激素和血糖,48h血糖水平与对照组相应时点指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a<0.05)。结论婴幼儿心内直视术后存在应激反应,应用芬太尼联合盐酸咪达唑仑持续静脉泵注的术后镇静镇痛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婴幼儿心内直视术后的应激反应,且不良反应较小,有利于患儿顺利度过围术期。
- 张剑珲蔡朝晖洪婕司徒勋赵小媛
- 关键词:镇痛应激反应先天性心脏病婴幼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