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吕游

作品数:14 被引量:54H指数:5
供职机构: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7篇包虫
  • 6篇细胞
  • 6篇包虫病
  • 6篇虫病
  • 5篇肝包虫
  • 5篇肝细胞
  • 4篇外科
  • 4篇囊型肝包虫病
  • 4篇肝包虫病
  • 4篇病理
  • 3篇手术
  • 3篇切除
  • 3篇切除术
  • 3篇肿瘤
  • 3篇坏死
  • 3篇腹腔
  • 3篇腹腔镜
  • 3篇肝切除
  • 3篇肝肿瘤
  • 2篇凋亡

机构

  • 12篇石河子大学医...
  • 9篇石河子大学

作者

  • 14篇吕游
  • 13篇张示杰
  • 10篇彭心宇
  • 9篇孙红
  • 6篇杨宏强
  • 5篇牛建华
  • 4篇牛少雄
  • 4篇李建辉
  • 3篇潘晓琳
  • 2篇吴向未
  • 2篇阿杜瓦一
  • 2篇阿杜瓦
  • 1篇赵瑾
  • 1篇木拉提
  • 1篇张宏伟
  • 1篇吕海龙
  • 1篇唐娟
  • 1篇马志刚
  • 1篇郭淑霞
  • 1篇刘震忠

传媒

  • 3篇农垦医学
  • 2篇中国病原生物...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中华肝胆外科...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中国普通外科...
  • 1篇中国寄生虫学...
  • 1篇石河子大学学...
  • 1篇西部医学

年份

  • 2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5篇2006
  • 1篇2005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肝包虫周围纤维囊壁中骨桥蛋白免疫印记与组化分析被引量:9
2006年
目的:研究肝细粒棘球蚴(肝包虫)周围纤维囊壁中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的表达定位.方法:采用免疫印记法检测OPN在肝细粒棘球蚴(n=48)周围纤维囊壁中的表达,并结合免疫组化方法观察其组织学分布.结果:肝细粒棘球蚴周围纤维囊壁经免疫印记分析80%有OPN表达,形态学观察集中分布于近虫体侧纤维性囊壁(内层),与近肝侧纤维性囊壁(外层)比较有显著差异(75% vs 8.3%, P<0.05).结论:OPN参与肝细粒棘球蚴周围内层纤维性囊壁肉芽肿反应的调节.
李建辉彭心宇唐娟吴向未张示杰牛建华孙红牛少雄吕游
关键词:细粒棘球蚴骨桥蛋白免疫印记肝包虫
腹腔镜肝切除治疗肝肿瘤的临床应用体会被引量:5
2011年
外科微创化是21世纪外科的发展趋向,而腹腔镜外科则是微创外科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腹腔镜肝部分切除术报道逐渐增多[1],但由于肝脏解剖结构的特殊性,腹腔镜肝部分切除术仍面临许多困难。我院2008年4月至2009年11月共行腹腔镜肝切除20例,现回顾报道如下。
吕游彭心宇张示杰阿杜瓦一潘晓琳孙红
关键词:腹腔镜外科肝切除肝肿瘤肝部分切除术外科微创化
腹腔镜肝切除20例临床分析
2010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肝切除的安全性、可行性和微创性。方法:分析我院2008年4月至2009年11月符合纳入标准的20例行腹腔镜肝切除病人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开腹肝切除术22例病人临床资料相比较。结果:切口长度、出血量、进食时间、止痛药用量、术后住院天数及术后体温LH组明显低于OH组(P<0.05)。结论:在病例选择适当时,腹腔镜肝切除术具有手术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势,是安全可行,有效,微创的治疗方法。
张示杰吕游潘晓琳彭心宇
关键词:腹腔镜手术开腹手术肝切除术
囊型肝包虫病“外膜内外囊完整摘除术”临床及基础研究
彭心宇张示杰牛建华吴向未杨宏强赵瑾郭淑霞孙红李建辉吕游牛少雄阿杜瓦木拉提
囊型肝包虫病是一种严重危害区人群健康寄生虫病,在世界广泛分布,在中国涉及23个省、市、自治区,已被国家列为免费救治疾病之一。该病首选外科手术治疗。在传统理论指导下,内囊摘除术目前仍是国内外主要的手术方式,该术式术后复发率...
关键词:
关键词:肝包虫病寄生虫病外科手术治疗
囊型肝包虫囊周肝细胞“消失”机制的初步研究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观察囊型肝包虫周围肝细胞的病理形态学变化(肝细胞萎缩、坏死、凋亡),初步探讨囊型肝包虫病肝细胞“消失”机制。方法对30例肝包虫囊肿周围肝组织通过光镜观察肝组织的病理形态学变化,运用TUNEL法测定肝细胞凋亡,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肝包虫囊肿周围肝组织及正常肝组织中Bcl-2及Bax蛋白的表达。结果TUNEL检测囊型肝包虫病患者肝细胞凋亡指数(TI)为0.12%,与正常肝组织(TI=0.16%)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Bcl-2及Bax蛋白的囊周肝组织呈低表达,分别为6.67%和13.33%,正常肝组织Bcl-2和Bax均为10.00%,差异无显著性(P>0.05)。病理组织学观察示肝细胞萎缩,肝细胞坏死明显。结论肝细胞萎缩、坏死可能是引起肝细胞“消失”的主要机制,肝细胞压迫性和营养不良性萎缩、肝细胞坏死、肝细胞凋亡共同参与囊型肝包虫病肝细胞“消失”过程。
吕游张示杰彭心宇牛建华孙红杨宏强牛少雄李建辉
关键词:囊型肝包虫病凋亡坏死
留学生普外科学教学体会
2009年
普外科留学生教学是外科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留学生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应该注重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加强师资培养,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注重临床实践能力培养。本文将对留学生普外科学教学实践进行总结,为留学生教育提供一些参考。
吕游张示杰
关键词:留学生教学体会
青蒿琥酯联合阿苯达唑预防小鼠囊型包虫病术后复发的研究被引量:10
2010年
目的探讨青蒿琥酯(Art)联合阿苯达唑脂质体(L-Alb)预防小鼠囊型包虫病术后复发的作用,寻找有效药物辅助手术治疗。方法实验小鼠分为Art组(100mg/kg·d,20只)、L-Alb组(75mg/kg·d,20只)、联合用药组(剂量同前,20只)和生理盐水组(等量,20只),以上各组再分成继续治疗组(10只)和停药组(10只),另设空白对照组(10只)和免疫对照组(10只)。小鼠用人包虫囊液进行免疫,使体内IgG抗体高于空白对照小鼠,并模拟术前用药,于接种前10d给予上述剂量药物;用羊源肝包虫头节接种小鼠,2000个/只,20d后继续治疗(停药组停止治疗),3个月后观察小鼠的感染率、囊湿重、抑制率和脾脏指数;取囊肿,HE染色后镜下观察组织结构的改变;取血,分离血清,ELISA法检测IgG4、IgE、TNF-α的变化。结果药物治疗3个月后,Art组、L-Alb组、联合用药组包虫感染率分别为77.8%、80.0%和77.8%,与生理盐水组的77.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囊湿重抑制率分别为68.43%、73.32%和80.37%(P<0.05),接种前联合用药组抑制率为24.00%;脾脏指数分别为(4.7463±0.8321)%、(4.6374±0.7949)%、(4.1218±0.7055)%,生理盐水组为(5.7830±0.5012)%(P<0.01)。病理观察各组小鼠囊肿均有不同程度的破坏,其中联合用药组以中-重度破坏为主,其他用药组以轻-中度破坏为主。药物治疗组IgG4、IgE、TNF-α含量与生理盐水组相比均下降(P<0.01)。结论 Art联合L-Alb治疗能抑制复发包虫的生长,但抑制包虫复发的作用欠佳。
张宏伟彭心宇张示杰阿杜瓦杨宏强吕海龙孙红吕游马志刚刘震忠
关键词:青蒿琥酯阿苯达唑脂质体囊型包虫病术后复发
腹腔镜肝切除治疗肝肿瘤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2
2011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肝切除(LH)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其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45例行肝切除患者随机分入LH组和开腹肝切除(OH)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平均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进食时间、术后止痛药的用量、术后住院天数、有无并发症、围手术期体温变化及血象的变化。结果 LH组在切口长度、出血量、进食时间、术后止痛药用量、术后住院时间及围手术期体温均明显少于OH组(均P<0.05),两组手术时间相仿,均无严重并发症(P<0.05)。结论在病例选择适当时,腹腔镜肝切除术安全、可行、临床效果确切,对机体免疫影响小,近期疗效明显优于开腹手术。
吕游彭心宇张示杰潘晓琳阿杜瓦一孙红
关键词:腹腔镜外科手术
囊型肝包虫囊周肝细胞病理形态学观察被引量:7
2006年
观察囊型肝包虫囊周肝细胞的病理形态学变化(肝细胞萎缩、坏死、凋亡),初步探讨囊型肝包虫病肝细胞“消失”机制。对30例肝包虫囊肿周围肝组织及10例正常肝组织通过光镜观察肝细胞的病理形态学变化,透射电镜观察6例肝包虫囊肿周围肝细胞超微结构改变,运用TUNEL法测定肝细胞凋亡并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30例肝包虫囊肿周围肝组织及10例正常肝组织中Bcl-2及Bax蛋白的表达。结果显示TUNEL法测定囊周肝细胞凋亡发生极少(0.12%)与正常肝(0.16%)比较无显著差异,囊周肝组织Bcl-2及Bax蛋白呈低表达,分别为6.6%和13.3%,病理学观察囊周肝细胞明显萎缩,肝细胞坏死。因此,肝细胞萎缩、坏死、凋亡共同参与囊型肝包虫囊周肝细胞“消失”,肝细胞萎缩、坏死可能是引起肝细胞“消失”的主要机制,肝细胞凋亡可能不是引起肝细胞“消失”的主要机制。
吕游张示杰彭心宇牛建华孙红杨宏强牛少雄李建辉
关键词:囊型肝包虫病凋亡坏死
囊型肝包虫囊周肝细胞“消失”机制的初步研究
目的:观察囊型肝包虫囊周肝细胞的病理形态学变化(肝细胞萎缩、坏死、凋亡),初步探讨囊型肝包虫病肝细胞“消失”机制,为“外膜”的形成机制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方法:对30例肝包虫囊肿周围肝组织及10例正常肝组织通...
吕游
关键词:囊型肝包虫病肝细胞凋亡细胞坏死病理形态学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