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存刚
- 作品数:20 被引量:87H指数:5
- 供职机构:辽宁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斑点追踪技术定量评价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右心室功能被引量:3
- 2014年
- 应用斑点追踪技术(STE)定量评价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右心室功能的改变。在我院明确诊断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39例作为病例组,健康体检人员30例作为对照组。应用STE测量右心室收缩期峰值应变率(SRs)、舒张早期峰值应变率(SRe)、舒张晚期峰值应变率(SRa),计算舒张早期峰值应变率与舒张晚期峰值应变率的比值(SRe/SRa);测量三尖瓣环游离壁舒张早期运动速度峰值(Ea)、舒张晚期运动速度峰值(Aa)并计算其比值(Ea/Aa);计算右心室面积变化率(RVFAC)。病例组RVFAC、Ea/Aa、SRs、SRe、SRa、SRe/SRa均低于对照组(P<0.05)。SRs与RVFAC呈显著正相关(r=0.725,P<0.001)。SRs、RVFAC与PASP呈显著负相关(r1=-0.695,r2=-0.664,P<0.001)。SRe/SRa与Ea/Aa呈显著正相关(r=0.701,P<0.001)。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右心室收缩和舒张功能减低。STE可以定量评价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右心室功能的改变。
- 张佳怡高静吴存刚葛丽丽李玉宏
- 关键词: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斑点追踪技术
- 瓣环组织位移技术评价肺心病右心室收缩功能的价值
- 2014年
- 目的应用瓣环组织位移技术(tissue motion annular displacement,TMAD)测量三尖瓣环位移(tricuspid annular displacement,TAD)评价肺心病患者右心室收缩功能(righ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RVEF)。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3年3月在我院明确诊断为肺心病患者43例,依据肺动脉压力分为两组,A组(30 mmHg<肺动脉收缩压<50 mmHg)(1 mmHg=0.133 kPa)20例,B组(肺动脉收缩压>50 mmHg)23例,健康对照组32例。应用TMAD技术测得右心室游离壁三尖瓣环收缩期峰值位移(T1)、室间隔瓣环收缩期峰值位移(T2)及三尖瓣环连线中点收缩期峰值位移(Tm)、右心室纵向缩短率(Tm%),右心室射血分数由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测得,并对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肺心病A组及B组T1、T2、Tm、Tm%及RVEF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肺心病B组T1、T2、Tm、Tm%及RVEF均低于A组(P<0.05);三尖瓣环位移各参数与RVEF均呈显著正相关(P均<0.05)。结论 TMAD技术测量TAD可以迅速、准确评价肺心病患者不同时期右心室收缩功能变化。
- 高静李玉宏张佳宜葛丽丽吴存刚
- 关键词:斑点追踪显像肺心病右心室功能
- 右心房淋巴组织肿瘤及心包间皮细胞增生1例被引量:1
- 2015年
- 患者女,74岁,以"胸闷、气短10余日,加重2天"入院。查体:体温36.4℃,血压122mmHg/57mmHg,呼吸16次/分,脉搏78次/分;胸腹部检查未见明显异常。DR示心影增大。CT示心影增大、心包积液、右心房增大。CAG未见明显异常。超声心动图:右心房近房间隔中部见附加实性等回声,约3.30cm×1.90cm,形态较规则。
- 武晓凤李玉宏吴存刚高静
- 关键词:心脏肿瘤淋巴组织超声心动描记术
- 不同时期左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的超声诊断价值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探讨不同时期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的超声心动图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总结、分析4例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患儿的超声心动图表现,左心房、左心室大小,室壁运动情况,左室整体收缩功能,左冠状动脉起源、走行,血流方向,左、右冠状动脉之间的侧支循环。结果:婴儿期及成人期共同表现:左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不同表现:婴儿期心肌缺血,心内膜增厚,心肌运动减弱,射血分数减低,侧支循环不丰富;成人期心肌缺血不明显,心肌运动及射血分数正常,侧支循环丰富。结论:不同时期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的超声心动图表现不同,超声心动图可明确诊断。
- 李玉宏吴存刚吴凤霞何秀丽孙丽丽高静葛丽丽
-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超声心动描记术
- 放射治疗兔耳增生性瘢痕的实验研究被引量:6
- 2012年
- 目的:研究经过医用高能电子线照射兔耳增生性瘢痕实验模型后,观察伤口愈合的情况、瘢痕愈合后的病理改变及肌动蛋白(ACTIN)和血管生长因子(VEGF)表达变化情况。方法:选用日本大耳白兔18只,在每只兔耳腹侧面制作直径6mm的圆形全层皮肤缺损创面10个。将总计360个缺损创面模型随机分为6组,第1组为空白对照组(3只),其余5组为照射组(各3只)。将照射组每只兔耳随机用200cGy、400cGy、600cGy、800cGy、1000cGy的6Mev电子线照射兔耳缺损创面,照射野周围用铅板防护,观察兔耳缺损创面的愈合情况变化及创面愈合后瘢痕组织进展情况。并于致伤一个月后对实验模型取材,进行光镜、电镜及组织学观察。结果:兔耳腹侧面圆形创面缺损,能产生与人类增生性瘢痕类似的增生块。各照射组,缺损创面愈合延迟。总照射剂量相近的情况下,单次不同照射剂量对增生性瘢痕形成的影响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日本大耳白兔可以形成类似人的增生性瘢痕病理改变,可以用作增生性瘢痕研究的实验动物模型。动物实验证明,医用6Mev高能电子线照射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增生性瘫痕的方法,总照射剂量相近的情况下,分5次照射、单次剂量400cGy,为最佳照射剂量。
- 肇阅张荣明钟瑞佳黄超邢爽吴存刚
- 关键词:增生性瘢痕胶原纤维电子直线加速器
-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价缺血性心脏病患者左室节段收缩功能的研究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评价缺血性心脏病患者左室节段收缩功能。方法用RT-3DE对正常组及缺血性心脏病患者组左室各节段收缩末容积(RESV)、节段舒张末容积(REDV)、节段射血分数(REF)进行测定,并测定各节段测值、缺血节段测值。结果缺血性心脏病患者组缺血节段与正常节段及正常对照组对应节段REF测值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T-3DE容积—时间曲线可以准确评价健康人及缺血性心脏病患者左室的节段收缩功能。
- 邢爽李玉宏吴存刚黄超肇阅
- 关键词:超声心动图缺血性心脏病
- 实时三维斑点追踪显像检测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左心室心肌功能延迟恢复被引量:19
- 2014年
- 目的应用实时三维超声斑点追踪显像(RT-3DSTI)技术测量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左心室局部心肌收缩及舒张功能的延迟恢复情况,并探讨RT-3DSTI在AMI诊疗方面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43例AMI患者均于发病24 h内行急诊PCI,并分别于PCI术前2 h、30 min,术后30 min、2 h、12 h、48 h各时间点行超声检查,测量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DS)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应用RT-3DSTI分别测得缺血节段及非缺血节段纵向应变峰值(LSpeak)、径向应变峰值(RSpeak)、圆周应变峰值(CSpeak)、面积应变峰值(ASpeak),获得17节段应变"牛眼图"。同时测得主动脉关闭时的纵向应变(A)、舒张期第一个1/3时点的纵向应变(B),并计算应变显像舒张指数(SI-DI)。结果PCI术前2 h、30 min缺血心肌的LSpeak、RSpeak、CSpeak、ASpeak及SI-DI均显著降低,RSpeak、CSpeak于术后30 min恢复正常,LSpeak、ASpeak和SI-DI也逐渐升高,48 h仍未恢复正常。非缺血心肌LSpeak、RSpeak、CSpeak、ASpeak及SI-DI于术后30 min即恢复正常。缺血心肌LSpeak、RSpeak、CSpeak、ASpeak及SI-DI在PCI术前2 h、30 min、术后30 min、2 h均低于非缺血心肌(P<0.01),在PCI术后12 h、48 h与非缺血心肌RSpeak、CSpeak无明显差异(P>0.05),LSpeak、ASpeak、SI-DI仍低于非缺血心肌(P<0.05)。结论 AMI患者经急诊PCI术后左心室局部心肌收缩功能及舒张功能延迟恢复。
- 武晓凤李玉宏邢园园杜亚明吴存刚张佳怡
- 关键词:斑点追踪成像
- RT-3DE与2D-STI评价二尖瓣置换术前后左心房功能的临床价值被引量:5
- 2014年
- 目的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和二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2D-STI)评价二尖瓣置换术(mitral valve replacement,MVR)前、后左心房功能的变化及其临床价值。方法 2010年11月-2014年1月在我院住院并拟行二尖瓣置换术的患者40例分别于术前、术后3个月及术后1年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应用RT-3DE测量左心房舒张末容积(LAVmax)、左心房收缩末容积(LAVmin)、左心房收缩前容积(LAVp)、左心房被动射血分数(LAEFp)、左心房主动射血分数(LAEFa),计算左心房整体射血分数(LAEF)。应用2D-STI测量左心房前壁、后壁、侧壁、下壁及房间隔的应变及应变率。将2D-STI与RT-3DE测得的左心房功能相关指标进行比较,并与4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STI测得MVR术前左心房应变(Ss)及各时期应变率(mSRs、mSRe、mSRa)均小于正常对照组,术后3个月Ss、mSRs、mSRe较术前低,术后1年左心房Ss、mSRs、mSRe比术前和术后3个月高,但仍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RT-3DE测得MVR术前、术后左心房各容积(LAVmax、LAVmin、LAVp)大于正常对照组,LAEF、LAEFp、LAEFa小于正常对照组(P<0.05);MVR术后3个月LAEF、LAEFp较术前降低(P<0.05)。术后1年左心房LAEF、LAEFp高于术前及术后3个月,但仍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正常对照组、MVR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1年mSRe与LAEFp呈正相关(r=0.915、0.874、0.813、0.43,P<0.05),mSRa与LAEFa呈正相关(r=0.792、0.769、0.705、0.689,P<0.05)。结论 RT-3DE和2D-STI对二尖瓣置换术疗效的评估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 杜佳伟李玉宏高静吴存刚葛丽丽
- 关键词:三维超声心动图二维斑点追踪显像二尖瓣置换左心房功能
- RT-3DE评价心肌梗死患者左室整体与节段收缩功能的研究
- 2009年
-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能确切地反映心室的实际形状,全面反映心脏的各节段运动功能,并能提供左室定量参数。而且RT-3DE是实时检测技术,具有良好的时间和空间分辨率。本实验旨在探讨RT-3DE评价心肌梗死(MI)患者左室整体与节段收缩功能的临床应用价值。
- 吴存刚李玉宏
- 关键词:心肌梗塞
- 降落伞型二尖瓣合并主动脉瓣畸形1例
- 2013年
- 病例女,25岁,自述心脏有杂音,病因未明,日常活动无明显不适.查体未见阳性体征.实验室检查无异常.经胸心脏彩超所见:二尖瓣前、后叶发育略厚,回声略强,前后叶均分别通过腱索与同一组(后内侧)乳头肌相连,开放时前向血流速度轻度加快约1.6 m/s,平均跨瓣压差约5 mmHg(1 mmHg=0.133 kPa),关闭时探及少量返流.主动脉瓣“二叶式”,呈斜裂,开放时前向血流速度加快约3.1 m/s,平均跨瓣压差约23 mmHg,关闭时探及少量返流.各房室腔径大小、比例正常.室间隔、左室壁心肌厚度、运动正常.主动脉根部及升主动脉内径正常.主动脉弓降部血流速度略加快约1.9 m/s,未探及明确狭窄部位.心脏彩超提示:先天性心脏病:降落伞型二尖瓣、二尖瓣轻度狭窄、单组乳头肌、主动脉瓣二叶畸形、主动脉瓣轻度狭窄、主动脉弓降部轻度狭窄.
- 吴存刚李玉宏邢爽
- 关键词:心脏缺损二尖瓣主动脉瓣超声心动描记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