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森

作品数:19 被引量:62H指数:4
供职机构:海军驻沈阳地区发动机专业军事代表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部委资助项目总后勤部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航空宇航科学技术交通运输工程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建筑科学
  • 6篇航空宇航科学...
  • 3篇交通运输工程
  • 2篇机械工程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8篇损伤识别
  • 4篇损伤识别方法
  • 3篇道面
  • 3篇气轮机
  • 3篇燃气轮机
  • 3篇主成分
  • 3篇主成分分析
  • 3篇小波包能量谱
  • 3篇机场
  • 3篇机场道面
  • 3篇场道
  • 2篇遗传算法
  • 2篇神经网
  • 2篇神经网络
  • 2篇使用性能
  • 2篇损伤预警
  • 2篇桁架
  • 2篇桁架结构
  • 2篇网络
  • 2篇结构损伤识别

机构

  • 14篇中国人民解放...
  • 7篇海军驻沈阳地...
  • 1篇哈尔滨工程大...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19篇吴森
  • 13篇韦灼彬
  • 2篇高屹
  • 2篇徐健
  • 1篇郑洪涛
  • 1篇杨天南
  • 1篇王永生
  • 1篇张智博
  • 1篇王怀峰
  • 1篇李杨
  • 1篇王绍忠
  • 1篇宋万成
  • 1篇王征
  • 1篇武晓龙
  • 1篇王斌
  • 1篇李扬
  • 1篇刘珂
  • 1篇张宁

传媒

  • 3篇航空发动机
  • 2篇工业建筑
  • 2篇海军工程大学...
  • 1篇振动.测试与...
  • 1篇机械工程师
  • 1篇中外公路
  • 1篇润滑油
  • 1篇解放军理工大...
  • 1篇公路交通科技
  • 1篇广西大学学报...
  • 1篇中国造船
  • 1篇空军工程大学...
  • 1篇防灾减灾工程...
  • 1篇计算机技术与...
  • 1篇中国民航大学...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2
  • 5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军用高性能航空润滑油发展趋势研究被引量:13
2015年
第二代航空发动机用润滑油主要承担润滑和抗载荷作用,第三代航空发动机用润滑油在此基础上还承担了清洁、密封、冷却、腐蚀控制和缓冲等作用,但在长时间使用过程中暴露出了压力不稳定、高温结焦和易吸水等问题。为此,从分析美、英、法、俄等国家第四代航空发动机用高性能润滑油的发展体制和性能指标入手,指出了我国军用第四代航空发动机用高性能润滑油的性能发展方向和体制改革建议。
吴森徐健
关键词:航空润滑油航空发动机
基于船用燃气轮机外特性的建模方法被引量:2
2008年
针对动力系统稳态、动态特性研究,旨在预报快速性、操纵性和机动性这一特点,借助生产厂家的燃气轮机外特性曲线,先将图形数字化,然后在MATLAB/Simulink仿真环境下,运用二维线性插值法,二维非线性插值法,曲面拟合法,神经网络法分别对燃气轮机的外特性进行了数学建模。运用中值法对建模结果即数学模型进行了检验,比较了上述四种方法的优缺点,指出了每种方法使用中的注意事项,适用场合。上述建模方法亦适用于舰船动力装置其它部件外特性的建模与仿真。
吴森王永生
关键词:舰船工程燃气轮机BP神经网络
基于AR模型和主成分分析的损伤识别方法被引量:9
2012年
基于结构加速度时间序列提出了一种新的损伤识别方法。首先,获取结构在无损伤状态下的加速度数据并进行分段,以各段数据的AR(auto-regressive)模型系数向量作为结构的参考状态样本,将未知状态的加速度AR模型系数向量分别加入参考状态样本中,构成多个原始数据矩阵;其次,对多个原始数据矩阵分别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到前两阶主成分,并建立相应的椭圆控制图,以前两阶主成分在控制椭圆中的分布情况来判别结构是否存在损伤;最后,以一钢框架结构试验为例识别结构的两种损伤模式。结果显示,该方法能够准确、直观地识别结构是否存在损伤,相对于马氏距离判别法具有更强的稳定性。
吴森韦灼彬王绍忠王斌李扬
关键词:AR模型主成分分析损伤识别
间冷对燃气轮机燃烧室性能的影响
2015年
间冷循环可使燃气轮机功率提高且耗油率降低,但由于间冷的介入,燃烧室的喷油量和容热负荷会大幅增加,这必然导致燃烧室性能的恶化。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比研究了在标准工况和间冷后增容工况下燃烧室冷态流场和燃烧性能的差异,并提出组合涡诱导结构以解决间冷给燃烧室带来的问题。结果表明:间冷后压力损失增加了135%,燃烧后高温区偏心严重,燃烧效率、出口温度分布系数等明显降低;使用组合涡诱导控制结构后燃烧效率可提高1.6%,且出口温度分布改善明显。
吴森张智博郑洪涛王续陶
关键词:燃气轮机燃烧室燃烧性能
应用遗传算法和LM优化的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机场道面使用性能被引量:4
2009年
分析了影响道面使用性能的各种参数,结合BP神经网络和遗传算法来预测机场道面使用性能。通过遗传算法全局寻优功能对神经网络的初始权值和阈值进行优化,然后采用LM(Levenberg-Marquardt)优化算法对神经网络训练速度进行加速,并且使训练避免陷入局部极小点。通过历年数据对神经网络进行训练,用所得神经网络模型对机场道面使用性能进行预测。训练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足够的精度,能够应用到工程实际中。
韦灼彬吴森高屹
关键词:遗传算法BP神经网络机场道面
基于主成分残差的结构损伤识别方法被引量:7
2011年
为消除环境温度对结构损伤识别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主成分分析与小波包系数节点能量谱的损伤识别方法,该方法把环境温度当成影响结构动态响应的潜在变量,通过计算结构动态响应的主成分残差来消除环境温度对动态响应的干扰,并通过此残差小波包系数节点能量谱计算结构损伤敏感特征,通过对比结构未知状态和参考状态的损伤敏感特征判别结构是否损伤。最后通过一钢结构平台数值模拟试验验证本文方法的可行性,模拟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消除环境温度对损伤识别结果的影响,并具有很好的噪声鲁棒性。
吴森韦灼彬
关键词:桥梁工程主成分分析残差损伤识别
1种发动机自适应模型的修正方法被引量:4
2016年
为解决由于工艺落后和性能衰退所导致的发动机模型与实际发动机失配的问题,从而达到视情维修的目的,建立了1种基于遗传算法的自适应模型修正方法。利用遗传算法高效率的全局搜索能力,以发动机性能参数为目标,优化部件参数,实现了模型的修正,并通过分析发动机性能参数对部件参数的敏感性,研究了选取不同组合的待修正部件参数对模型修正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该修正方法所建立的发动机模型准确性高、鲁棒性强,且具有良好的通用性,为发动机的健康管理和故障诊断提供了重要依据,具有很好的军事和工程应用价值。
杨天南吴森王征
关键词:自适应模型健康管理遗传算法视情维修航空发动机
随机激励下钢结构框架损伤识别试验研究
2011年
引入AR(Auto-regressive)自回归模型对结构加速度数据进行拟合。以拟合系数构建结构损伤信息特征向量,通过结构不同状态下特征向量之间的马氏距离构建结构损伤指标,通过对比结构健康状态和损伤状态的特征指标判别结构是否存在损伤。最后,以一钢框架结构模型验证了本方法的有效性。
韦灼彬吴森
关键词:AR模型损伤识别钢框架结构
振动分析在钢桁架结构损伤预警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0年
基于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平台,以一种钢桁架结构为例进行数值仿真分析;以白噪声信号作为环境激励信号,对钢桁架结构进行振动分析;结合虚拟脉冲响应函数和小波包能量谱分析法,对钢桁架结构在环境信号激励下进行损伤预警。最后,比较了不同测点的预警效果。结果表明:这两种方法的同时使用,对钢桁架结构在环境激励下进行损伤预警的效果十分明显,具有很好的工程应用价值。
吴森韦灼彬
关键词:钢桁架小波包能量谱损伤预警
基于残余力向量法的结构损伤位置识别被引量:3
2011年
为了降低计算误差和增加噪声鲁棒性,基于简化的残余力向量法RFV(Residual Force Vector),对损伤指标虚拟残余力向量PRFV(Pseudo Residual Force Vector)进行了适当的改进。在有限元软件Abaqus平台上,通过数值仿真实例验证了该方法对于损伤识别的有效性。数值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识别结构的小损伤、较大损伤、单位置损伤、多位置损伤;人为地对信号加入不同程度的白噪声,证明了该方法在结构存在较大损伤时,对单一位置损伤和多位置损伤都具有较强的噪声鲁棒性。最后分析了该方法应用到工程实际中的关键因素。
韦灼彬吴森
关键词:残余力向量ABAQUS损伤识别鲁棒性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