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2014年海南省乙型肝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被引量:13
- 2016年
- 目的分析海南省2012-2014年乙型肝炎的流行病学特征,为乙肝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SPSS19.0和Excel2003软件,对2012-2014年海南省乙肝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12-2014年海南省累计报告乙型肝炎15 362例,2012-2014年报告发病率分别为55.93/10万、56.88/10万和58.80/10万;乙型肝炎年均发病率为57.21/10万。患者年龄以15~44岁年龄组为主,共8 492例,占55.28%,男女性别比为1.98:1;以农民为主,共7 694例(占50.08%);2012-2014年15岁以下人群报告病例数分别为192、110和72例,病例数呈逐年下降趋势,其年报告发病率从2012年的2.16/10万(192例)下降到2014年的0.80/10万(72),其余年龄组的发病率均逐年上升;海南省一年四季均有病例报告,乙肝发病无明显的季节性。结论海南省乙肝患者主要为中青年男性农民,儿童乙肝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而成年人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加强乙肝防治知识宣传教育、乙肝疫苗预防接种和监测是海南省乙肝防控工作的重点。
- 古升陈海云吴涛赵蜀崖卢冰
- 关键词:流行病学特征
- PCR-荧光探针法与巢式PCR测序法在检测中国HCV常见基因型中的比较研究
- 吴涛梁华芳熊璐王姣郭晓磊林锋
- 吡嗪酰胺联合左氧氟沙星对耐多药肺结核的治疗效果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被引量:44
- 2020年
- 目的探究吡嗪酰胺联合左氧氟沙星对耐多药肺结核的治疗效果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2月于海南省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耐多药肺结核患者100例,按照数字随机法分为左氧氟沙星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50例。左氧氟沙星组在常规抗结核治疗基础上加服左氧氟沙星治疗6个月;联合治疗组在左氧氟沙星组治疗基础上加服吡嗪酰胺治疗6个月。治疗前后检测2组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G、IgM水平;检测肺功能指标,包括最大呼气流量(PEF)、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观察统计治疗后病灶吸收、空洞闭合、痰菌转阴情况;治疗前后分别进行生活质量评分;对比2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血清IgA、IgG、IgM水平、PEF、FEV1、FEV1%、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2组IgA、IgG、IgM水平、PEF、FEV1、FEV1%均升高,且联合治疗组均明显高于左氧氟沙星组[(3.5±0.6)g/L比(3.2±0.5)g/L、(14.9±4.2)g/L比(12.2±3.8)g/L、(1.28±0.30)g/L比(1.12±0.19)g/L、(7.6±1.4)L/s比(6.4±1.3)L/s、(1.46±0.42)L比(1.18±0.25)L、(85±11)%比(76±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2组患者生活质量均提升,且联合治疗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左氧氟沙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的病灶吸收率[92.0%(46/50)比76.0%(38/50)]、空洞闭合率[88.0%(44/50)比70.0%(35/50)]、痰菌转阴率[92.0%(46/50)比76.0%(38/50)]均明显高于左氧氟沙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左氧氟沙星组[94.0%(47/50)比78.0%(39/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2,P=0.02)。联合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左氧氟沙星组[6.0%(3/50)比20.0%(10/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3,P=0.04)。结论吡嗪酰胺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耐多药肺结�
- 高慧施理吴涛吴彪张秀春符娟林锋
- 关键词:耐多药肺结核吡嗪酰胺左氧氟沙星
- 肝脓肿继发化脓性无症状腹膜炎一例
- <正>目的了解肝脓肿继发腹膜炎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肝脓肿继发腹膜炎的临床资料。结果糖尿病基础的肝脓肿继发腹膜炎症状轻微。结论糖尿病合并细菌性肝脓肿病人症状多不典型而病情更重。当糖尿病基础上发生肝脓肿、腹水,要警惕继发...
- 吴涛蔡笃运施理林锋
- 文献传递
- 海南黎族人群HCV6型“特异性病毒株”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 吴涛周元平林锋熊璐王俊洁莫少伟王福利王姣巫华志吴彪
- 该课题一共对采集自海南省黎族的200份血清样本进行研究。 研究阐明了海南黎族HCV基因型分布特点并探明HCV 6型“特异性病毒株”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基因型6为最主要的基因型。通过构建系统发育树分析,结果如下:发现黎族来...
- 关键词:
- 关键词:分子流行病学黎族
- 海南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输入与本土病例的临床特征比较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观察、了解海南省69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特征、辅助检查和预后。方法收集海南省人民医院2020年1月22日至3月7日收治的69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流行病学史、既往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和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归纳与分析。根据病情分为普通/轻症组,危重/重症组,根据流行病学史分为输入病例与本地病例,回顾性分析其流行病学特征及临床资料,进一步对比两组间临床资料的差异。统计学处理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或χ~2检验。结果69例患者中,男性41例,女性28例,年龄28~83岁,30例既往有基础疾病史。主要临床表现为咳嗽(85.51%)、发热(81.16%)、乏力(46.38%),鼻塞、咽部不适少见。白细胞升高者9例,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25例,淋巴细胞百分比降低33例,淋巴细胞绝对值减少42例,影像学检查肺部有炎症者66例。临床分型:轻型3例,普通型54例,重型3例,危重型9例,即非重症组(普通/轻型)57例,重症组(危重/重型)12例。69例患者,输入病例54例,78.26%,本地病例15例,两组临床表现与临床分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海南省CO-VID-19患者以普通型与轻型为主,输入性病例与本土病例临床特征相似。
- 王姣林锋韩丽珍刘明吴彪符娟韦超超张艳茹潘白玉李晖吴涛
- 关键词:输入性本土性流行病学
- 基于索磷布韦的药物治疗中国海南地区基因6型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真实世界研究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在真实世界中,探讨基于索磷布韦为基础的方案对海南岛丙型肝炎病毒(HCV)基因6型慢性感染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3月期间的53例初治基因6型HCV感染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以索磷布韦(SOF)为基础的方案治疗[索磷布韦维帕他韦(SOF/VEL)12周或索磷布韦联合利巴韦林(SOF+RBV)24周],停药后随访24周。主要疗效指标为治疗结束停药随访12周时获得持续病毒应答(SVR12)发生率。次要指标为治疗结束时、治疗结束后24周病毒学应答情况。并观察治疗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组间比较用t检验,持续病毒学应答用意向治疗及改良性的意向治疗分析。结果53例HCV基因6型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亚型分布情况:6a型22例,6w型5例,6xa型5例,6v型3例,6e型2例,6r型2例,6xh型1例,13例为不能确定基因亚型的特殊病毒株。停药12周总体持续病毒应答率为100%,且治疗期间(4周)、治疗结束时、治疗结束后(24周)均未检测到HCV RNA。共有7例报告了不良事件,主要为疲乏、纳差、轻度贫血,未见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结论基于索磷布韦为基础联合利巴韦林或者维帕他韦的治疗方案不仅对HCV 6a亚型可获得较高应答率,对于HCV基因6型中的少见流行基因亚型及特殊病毒株均可获得良好的病毒学应答,不良反应轻微,安全性可接受。
- 王姣刘明张艳茹邢慧芸李晖林锋吴涛
- 关键词: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
- 甲型H1N1流感4例临床分析被引量:9
- 2009年
- 目的探讨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对我院收治的4例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例患者以发热为主要表现,伴有咳嗽、咳痰,鼻塞、流涕,咽痛等流感样症状。体格检查4例患者均有咽部充血,其中2例患者有两侧扁桃体Ⅰ度肿大。4例患者双肺均未闻及干湿性罗音。4例患者中3例病程中出现不同程度的白细胞下降。随着患者病情好转,白细胞恢复正常。结论支持奥司他韦治疗甲型H1N1流感有效。
- 吴涛符健吴彪许小珍潘光华王英沈伟陈所贤邱平林锋贾杰
- 关键词:甲型H1N1流感奥司他韦
- 肺结核误诊为肺癌1例报告被引量:1
- 2018年
- 报道1例肺结核误诊为肺癌的诊疗过程以及对误诊原因,以提高对肺结核的认识,减少误诊。患者为63岁,男性,农民,因"反复咳嗽、咳痰7个月,再发5 d"入院,既往6个月前海南省人民医院曾诊断"继发性肺结核",予四联一线方案规范抗结核治疗6个月。入院后行胸部平扫及增强CT提示左肺门区占位性病变,考虑肺癌。经皮肺穿刺活检病理示肺组织内可见上皮样细胞和多核巨细胞增生伴较多淋巴细胞,可见坏死,考虑肺结核。改用以利奈唑胺为主的四联二线药物联合治疗后2周后,复查胸部CT左肺病灶明显缩小,患者咳嗽、咳痰症状好转出院。
- 雷振林吴涛周世明林锋
- 关键词:肺结核肺癌误诊
- 脾结核九例临床分析
- 2012年
- 目的总结9例脾结核患者的临床特征和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9例脾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9例患者中表现为左上腹痛8例(占88.9%),盗汗6例(占66.7%),消瘦5例(占55.6%),腰背痛5例(占55.6%),发热7例(占77.8%),发热病程为4~6个月,平均3个月。6例胸片提示肺结核。9例B超提示脾大,CT检查提示脾肿大及脾内多发低密度灶。8例手术治疗,术后均予正规的抗结核治疗,另1例予保守治疗。经随访全部患者恢复良好。结论脾结核主要临床表现为左上腹痛、发热及盗汗;脾切除为最有效的治疗手段。
- 鲍传裕韩雪严首春吴涛
- 关键词:脾结核脾切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