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涛
- 作品数:25 被引量:15H指数:2
- 供职机构:洛阳师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河南省软科学研究计划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政治法律社会学更多>>
- 略论《公羊传》在西汉初期的发展
- 2011年
- 过去很多人认为《春秋公羊》学派在黄老政治笼罩下的西汉初期是默默无闻的。我们讲汉代儒学,或者汉代《春秋》学,一般都是从汉武帝以后开始讲起。其实,所谓“罢黜百家,表彰六经”在很大程度上是得益于《春秋公羊》学者的努力。而《春秋公羊》学在西汉前期也是一个相当活跃的儒学派别,已经开始被人们广泛征引作为立论的依据,在政治、社会等各方面的作用日益显著。
- 吴涛
- 关键词:《公羊传》西汉初期《春秋》学汉代儒学罢黜百家西汉前期
- 东汉《春秋》学发展史上的三次纷争
- 2014年
- 东汉时期为加强皇权,强化了对经学的控制。光武帝立《左传》博士的努力、汉章帝对贾逵的支持、白虎观会议的召开,其目的都是试图规范、整理今文经学,把以《公羊》学为代表的今文经学纳入到专制统治可以控制的范围内。《公羊》学派为适应专制统治的需要,自身也发生了转变,但是这种转变使《公羊》学逐渐失去了自己的特色,并不可避免地走向了衰落。
- 吴涛
- 关键词:东汉《春秋》学
- 关于《春秋榖梁传》出自荀子之门的几点推测被引量:1
- 2011年
- 关于《春秋觳梁传》的作者和成书过程,两千多年迄无定论。弄清楚其作者和时代,对于我们理解它的思想内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所以,本文拟对该问题提出一点自己的看法。
- 吴涛
- 关键词:春秋荀子成书过程
- 王霸之争与西汉王朝的灭亡
- 2020年
- 从汉武帝独尊儒术以后,儒学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儒学所倡导的王道理想逐渐成为全社会的信仰。而西汉中后期的政治却依然在沿着霸道政治的路线前进,虽然社会没有出现大的危机,但和儒生所要求的太平盛世却相去甚远。于是儒生和汉家政权之间的矛盾逐渐上升,批评的言论逐渐趋于激烈,直至要求汉家皇帝退位言论的出现。在这样的背景之下,王莽以近乎圣人的面目出现在世人的面前,承诺带领大家实现王道理想,从而获得了极大的支持,轻而易举地取代了汉家政权。思想学术领域内的王霸之争也是导致西汉王朝灭亡的一个重要因素。
- 吴涛
- 关键词:王道理想
- 真人与无待——庄子的救世之路
- 2008年
- 庄子的思想体系是按照如下逻辑展开的:混乱的社会和乱世中的人生是庄子思考的起点,他发现文明进步中人们对名利的狂热追求是导致混乱的根源,庄子用齐物论来否定人们对名利的认识,进而庄子提出了真人的理想和实现途径,希望通过对人们灵魂的拯救实现对社会的拯救。
- 吴涛
- 关键词:庄子真人救世
- 近代思想史上董仲舒的接受史考察——以董仲舒地位的升降为中心
- 2023年
- 近代以来,董仲舒的地位经历了先升后降再回升的历程。在清末今文经学兴起过程中,董仲舒的地位迅速抬升。进入民国,随着现代学术的确立,董仲舒的地位开始回落。董仲舒地位升降的背后所折射的是近代思想史上的重大变迁。现代学术体系建立之后,对学者而言,儒学逐渐由信仰的对象变为研究的对象。
- 吴涛
- 关键词:接受史《春秋繁露》
- 西汉“儒术”与“儒学”的融合——以诏令引经为视角
- 2024年
- “儒术”定型于汉武帝以后,在西汉中后期逐渐与“儒学”相融合。帝王诏令常征引儒家经典,武、宣时期主要以儒家经典为既定的政策提供依据,为“霸王道杂之”的汉家制度披上儒学外衣,元、成、哀、平时期以儒家经典为出发点制定政策。儒家经典成为诏令的直接理论来源,在国家大政方针上无不体现儒家思想。
- 王晴吴涛
- 关键词:儒家经典
- 西汉博士杂考
- 2014年
- 汉武帝设置五经博士以后,博士逐渐成为儒家的专利,这一过程当在设博士弟子员后不久完成。西汉对博士任职年龄并无限制。一经在某些情况下可设置两个博士。《汉书·儒林传》中所记载儒生为仕宦显达之人,且仕宦显达者多分家设派。汉武帝设置五经博士后,博士官的性质转变为顾问官而兼教育官,博士官参政的程度和范围比以前有所加强,除日常的教学外,还要承担起议政、出巡等任务。博士官往往有很好的政治前途,而在东汉随着博士顾问官职能的削弱,博士官的政治前途也逐渐暗淡。
- 吴涛
- 关键词:西汉
- 贾谊《新书》引《春秋》述略被引量:1
- 2009年
- 通过贾谊对《左传》的引用可以看出贾谊在西汉《左传》学史中的重要性,证明前人关于贾谊传《左传》的说法并不是空穴来风。同时,由贾谊的《春秋》观和他对《春秋》之元的认识上,可以看出他对《公羊传》的熟悉程度。证明了在西汉初年,《春秋》三传之间并没有森严的壁垒。
- 吴涛
- 关键词:《新书》
- 中原根文化内涵及价值辨析被引量:2
- 2014年
-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文化自觉的出现,中原文化的根源性日益受到重视,学术界也提出了"中原根文化"的概念。但人们在谈论中原根文化的时候,往往混淆相关概念,对中原根文化的作用认识也不够。所以,有必要对中原根文化、中原文化和根亲文化之间的关系以及中原根文化在华夏文明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适当的辨析。
- 张宝明吴涛
- 关键词:中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