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湘

作品数:61 被引量:194H指数:8
供职机构:湖州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重大科技专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农业科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专利
  • 21篇期刊文章
  • 11篇会议论文
  • 6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4篇环境科学与工...
  • 11篇生物学
  • 7篇农业科学
  • 3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16篇养殖
  • 10篇营养化
  • 10篇富营养化
  • 9篇微囊藻
  • 8篇氮磷
  • 7篇污染
  • 7篇
  • 6篇藻毒素
  • 6篇微囊藻毒素
  • 6篇污水
  • 6篇池塘
  • 5篇淡水
  • 5篇水体
  • 5篇水域
  • 5篇化感
  • 4篇氮磷营养
  • 4篇氮磷营养盐
  • 4篇抑藻
  • 4篇营养盐
  • 4篇原位修复

机构

  • 49篇湖州师范学院
  • 13篇浙江大学
  • 3篇浙江省淡水水...
  • 2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矿业大学

作者

  • 61篇吴湘
  • 24篇叶金云
  • 14篇韩志萍
  • 11篇杨肖娥
  • 10篇吴昊
  • 9篇张易祥
  • 7篇王趁义
  • 6篇郭建林
  • 5篇吴成龙
  • 4篇陈建明
  • 4篇刘洋
  • 4篇杨志红
  • 3篇王友慧
  • 3篇方云英
  • 2篇刘建新
  • 2篇张忠山
  • 2篇明建华
  • 2篇沈锦玉
  • 2篇蔡景波
  • 2篇李菊娣

传媒

  • 3篇水土保持学报
  • 3篇湖州师范学院...
  • 2篇海洋与湖沼
  • 2篇水产学报
  • 2篇第十一届全国...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淡水渔业
  • 1篇环境科学与技...
  • 1篇西北植物学报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水生生物学报
  • 1篇海洋环境科学
  • 1篇核农学报
  • 1篇农业环境科学...
  • 1篇湖州职业技术...
  • 1篇植物生理学报
  • 1篇2015年中...
  • 1篇中国第八届植...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20
  • 3篇2019
  • 2篇2018
  • 7篇2017
  • 1篇2016
  • 7篇2015
  • 10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4篇2011
  • 8篇2010
  • 1篇2009
  • 5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6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典型淡水养殖池塘微塑料的污染分布、毒性效应及其生态风险评价
2023年
【目的】了解目前微塑料(microplastics,MPs)对淡水养殖生态系统的污染水平及其养殖生物的生态毒理效应和影响机制,为水产养殖业的微塑料污染管理和水产品的食品质量安全提供基础数据和决策参考。【方法】选取我国典型淡水养殖池塘的水体、底泥及2种水产品(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e),对其进行MPs的定性与定量分析,在此基础上用生态风险指数法和内梅罗污染指数评价法科学评估微塑料的污染风险。同时,以前期试验结果中微塑料(聚苯乙烯,PS)为代表,以模式生物斑马鱼(Daniorerio)为受试对象,设置不同质量浓度梯度(0,200,300,450,675,1012.5 mg/L)微塑料溶液进行急性毒性试验,在试验基础上配制不同微塑料溶液,培养0,24,48,96 h,测定斑马鱼抗氧化酶(CAT、SOD、GST、GPx)活性、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活性及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MDA)含量,并分析免疫相关基因TNF-α和IL-1β的转录水平。【结果】微塑料在大口黑鲈和日本沼虾淡水养殖池塘的表层水、底泥沉积物及养殖生物中均有污染,形状多为纤维状和碎片状,其成分主要为聚苯乙烯(PS)、聚乙烯(PE)。微塑料在所调查的淡水养殖池塘中污染较轻且风险等级较低;微塑料PS对斑马鱼96 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LC_(50)为407.93 mg/L,具有中等毒性。随着微塑料PS质量浓度增加和暴露时间延长,斑马鱼抗氧化酶(CAT、SOD、GST)活性和GSH活性整体均呈下降趋势,而GPx活性和MDA含量则呈上升趋势,TNF-α和IL-1β基因表达量异常上升。【结论】微塑料在典型淡水养殖池塘中的表层水、底泥沉积物及养殖生物中均有检出,且主要通过对斑马鱼的抗氧化防御系统和免疫系统产生实质性损害,进而威胁生物生长与安全,应予以重视。
张爱李珍珍庄铖涛叶维城徐怡婷吴湘
关键词:污染分布毒理效应
南太湖富营养化水域的生态修复技术集成研究及示范
叶金云韩志萍沈锦玉刘锐李东明张爱菊原居林尹文林潘晓艺陈建中王趁义吴湘张易祥于岚姚玉鑫韦肖杭赵汉取郭建林王俊张海洋徐秀芳刘莉姜叶琴葛伟蒋建华张曦吴培江朱红黄玲琳吴再民
项目重点开展了芦苇与南太湖蓝藻的相关性、生态修复带的构建以及南太湖(渔人码头水塘)生态修复技术等研究,在国内首次提出了南太湖水域蓝藻爆发的原因,蓝藻生物量与氮营养因子的年变化特征及相关性,南太湖水域水质、浮游植物、底栖动...
关键词:
关键词:生态修复技术
微囊藻毒素在典型淡水养殖池塘中的健康风险评估及其化感调控技术研究
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s,MCs)是目前已知在蓝藻水华污染中出现频率最高、产生量最大和造成危害最严重的一类藻毒素。为掌握常见淡水养殖池塘中MCs的污染水平,本文选取我国两类典型的淡水养殖(青鱼,淡水青虾)池塘...
王柠吴湘曾佳颖戚喜乐夏云鹏张荣飞
关键词:淡水养殖微囊藻毒素健康风险评估抑藻效果
文献传递
一种有效去除水中四溴双酚A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有效去除水中四溴双酚A的方法,包括如下处理步骤,(1)获得具有四溴双酚A分子印迹功能的二氧化钛多孔微球;(2)加入FeSO4·7H2O晶体和NaBH4溶液,得到负载有纳米铁粉末的具有四溴双酚A分子印迹功能的...
胡晓斌张易祥吴湘张荣飞
文献传递
一种中华鳖环境友好型池塘养殖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中华鳖环境友好型池塘养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池塘的选择;(2)池塘清整与水生植物配置;(3)放养密度;(4)饲料与投喂;(5)水质调控和日常管理;(6)成鳖捕捞。应用本发明有机中华鳖环境友好型池塘养...
叶金云张斌如张建平吴成龙吴湘张易祥
文献传递
一种双坐垫式可折叠自行车座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坐垫式可折叠自行车座,包括纵杆、横杆、滑块、坐垫;所述纵杆固定在自行车的坐管上;所述横杆垂直设在所述纵杆上;所述滑块设有两只,所述滑块两侧分别设有第一铰接轴和第二铰接轴,所述滑块两侧还分别设有第一凸耳...
吴湘吴昊
文献传递
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及絮凝性能研究
用富集→分离→筛选→活化的方法从活性污泥中分离纯化得到两株具有较高絮凝活性的絮凝剂产生菌LBw5和LBw20。主要研究LBw5菌株在不同培养时间、pH值下的生长情况,絮凝活性分布情况及金属离子、投料量变化对絮凝率的影响,...
王趁义林杰吴湘韩志萍陆玲娇
关键词:微生物絮凝剂絮凝性能絮凝剂产生菌活性污泥
水生入侵植物对常见水华的抑藻效应及其影响机理被引量:4
2017年
为促使水生入侵植物的资源化利用以减少其对环境的危害,本文选取我国3种常见水生入侵植物,即水浮莲(Pistia stratiotes)、凤眼莲(Eichhornia crassipes)、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的植物化感作用方式(植物种植水抑藻、植物粗提物抑藻)对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osa)、梅尼小环藻(Cyclotella meneghiniana)、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这3种常见水华微藻生长的抑制作用差异及其影响机理。结果表明,3种植物的种植水和粗提物均对不同微藻表现出选择性抑制作用,且种植水的抑藻效果总体强于粗提物。其中以空心莲子草种植水对铜绿微囊藻的抑制作用最强,共培养第7天藻细胞光密度OD750值下降78.19%,叶绿素a(chl a)含量下降96.61%。铜绿微囊藻在空心莲子草种植水影响下,藻细胞的呼吸速率先升高后降低,光合速率逐渐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等抗氧化酶的活性,以及蛋白质和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的含量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由此可知铜绿微囊藻在共培养过程中受到了明显的胁迫和伤害。而在共培养第11天,实验组的胞外藻毒素含量较对照组仅增加8.69%,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空心莲子草种植水在有效抑制铜绿微囊藻生长的同时不会促进藻毒素的释放,具有较好的生态安全性。
王赛君吴湘王奕棉楼雯靓卢雨芳
关键词:微藻化感作用
原位修复富营养化池塘养殖水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原位修复富营养化池塘养殖水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植物预培养:每3~4根的金鱼藻理顺成1蓬,放入霍格兰氏营养液中驯化培养8~10天,得预培养后金鱼藻;2)植物移栽:将预培养后金鱼藻栽插入被治理水域的底泥...
吴湘叶金云
文献传递
石莼属绿藻应答环境胁迫的生理特征与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7
2020年
潮间带生理生态是海洋环境中最复杂和重要的领域之一。潮间带海藻在生长、发育、繁殖的过程中经常不可避免要遭受干出、温度、盐碱、辐射等不良生态环境因子的影响和胁迫,对于生长在潮间带的石莼属绿藻来说尤其严重。本文综述了近十年来重要石莼属种类在高温、干出、光照、营养盐与重金属等非生物胁迫因子影响下的生理特征及其抗逆机制等方面的主要研究进展,并提出和讨论了有关该领域有待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张忠山王晓梅刘峰杨志红杨志红
关键词:环境胁迫抗逆机制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