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恒才

作品数:23 被引量:119H指数:6
供职机构:徐州市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项目江苏省科技厅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2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腰椎
  • 9篇脊柱
  • 7篇退变
  • 7篇退变性
  • 7篇侧凸
  • 6篇术后
  • 6篇脊柱侧
  • 6篇脊柱侧凸
  • 5篇退变性脊柱侧...
  • 4篇融合术
  • 4篇矢状
  • 4篇矢状面
  • 4篇成形术
  • 3篇单侧
  • 3篇手术
  • 3篇椎间盘
  • 3篇椎体
  • 3篇狭窄症
  • 3篇骨折
  • 3篇骨质

机构

  • 12篇徐州市中心医...
  • 9篇南京大学医学...
  • 2篇东南大学
  • 1篇徐州医科大学

作者

  • 22篇周恒才
  • 10篇马超
  • 9篇邱勇
  • 9篇朱锋
  • 8篇朱泽章
  • 6篇刘臻
  • 6篇薛有地
  • 5篇夏计划
  • 5篇拾坤
  • 4篇戴维享
  • 4篇孙旭
  • 4篇刘光旺
  • 4篇闫鹏
  • 3篇乔军
  • 3篇冯杰
  • 3篇王兆红
  • 3篇李杰
  • 3篇赵猛
  • 3篇刘磊
  • 2篇张兆川

传媒

  • 6篇中国骨与关节...
  • 3篇中国矫形外科...
  • 2篇中华外科杂志
  • 2篇中华解剖与临...
  • 1篇中国脊柱脊髓...
  • 1篇中华行为医学...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徐州医科大学...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20
  • 3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7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单侧、双侧内固定联合经椎间孔椎间融合对腰椎术后假关节形成及腰椎活动的影响
2021年
目的探讨后路单侧、双侧内固定联合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TLIF)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病变术后假关节的发生及其对腰椎活动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09年1月—2015年5月徐州市中心医院121例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5例、女76例,年龄40~70(50.8±6.8)岁。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腰椎后路单侧固定联合TLIF术组(单侧固定组)48例,腰椎后路双侧固定联合TLIF术组(双侧固定组)73例。根据术前及末次随访时腰椎动力位X线片,测量腰椎融合节段(L4/5)、融合节段上邻近节段(L3/4)和下邻近节段(L5/S1)以及全腰段的腰椎运动范围(ROM)。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腰痛情况,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疗效,采用腰椎CT评估两组患者椎间融合情况。(1)比较单侧组与双侧组患者的临床基线资料;(2)比较两组术后假关节发生率、假关节翻修率;(3)比较单侧组与双侧组患者术前及末次随访的临床疗效;(4)比较两组无假关节者间,以及单侧组内假关节者与无假关节者间,术前与末次随访的影像学参数及腰痛VAS评分和ODI。结果两组患者临床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随访2~8年。术后单侧内固定组假关节发生率18.6%(9/48),假关节翻修率12.5%(6/48)均高于双侧内固定组的5.5%(4/73)、1.4%(1/7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024、4.698,P值均<0.05)。单侧组与双侧组患者术前及末次随访术后腰痛VAS评分、OD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单侧固定组、双侧固定组无假关节者间比较,术前、末次随访时L4/5、L3/4和L5S1以及全腰段的腰椎ROM以及腰痛VAS评分、ODI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单侧固定组内:末次随访时假关节者VAS评分、ODI均大于无假关节者,L3/4 ROM小于无假关节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末次随
周恒才马超夏计划冯杰拾坤张建伟刘光旺张兆川
关键词:脊柱融合术腰椎假关节
单侧椎弓根穿刺PKP治疗Kümmell病的疗效分析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评价单侧椎弓根穿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Kümmell病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01—2017-01采用单侧椎弓根穿刺PKP治疗的68例Kümmell病。比较术前、术后1 d、术后1年ODI指数、疼痛VAS评分、伤椎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比值。结果 9例出现骨水泥渗漏,2例往椎管内渗漏(1例出现肋间神经放射痛),其余骨水泥渗漏患者无明显神经压迫症状。68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6(12~24)个月。术后1 d及术后1年伤椎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比值、疼痛VAS评分、ODI指数均较术前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与术后1年伤椎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比值、ODI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疼痛VAS评分较术后1 d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不合并神经功能损伤的Ⅰ、Ⅱ期Kümmell病患者,采用单侧椎弓根穿刺PKP治疗安全有效,创伤小,缓解疼痛的效果明显。
姜效韦赵猛周恒才刘光旺马超刘磊拾坤薛有地王兆红
关键词:骨质疏松症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桥型椎间融合器(ROI-C)在手术治疗外伤性颈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探讨桥型椎间融合器(ROI-C)在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外伤性颈椎间盘突出症中应用的价值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06—2015-02采用桥型椎间融合器(ROI-C)进行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的24例外伤性颈椎间盘突出症。比较术前、术后7 d、术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临床及影像学指标。结果本组手术时间75~110 min,平均93 min;术中出血量80~200 ml,平均110 ml。24例均获得随访10~29个月,平均18个月。术后2例出现暂时性吞咽困难,Bazaz分级均为轻度吞咽困难,对症处理1周后缓解。术后7 d、术后6个月、末次随访时的JOA评分、VAS评分、NDI指数、Cobb角、颈椎曲度及椎间高度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末次随访时的JOA评分、VAS评分、NDI指数较术后7 d进一步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末次随访时的Cobb角、颈椎曲度及椎间高度维持良好,与术后7 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前路椎间融合器ROI-C具有零切迹及自稳定的特性,在融合节段获得骨性融合的同时,减少了颈前路内固定系统的相关并发症,其应用于治疗外伤性颈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
薛有地夏计划周恒才戴维享马超冯杰
关键词:外伤性颈椎间盘突出症
术后骨盆投射角和腰椎前凸角匹配程度与退变性脊柱侧凸术后远期临床疗效的关系被引量:17
2015年
目的 评估术后即刻骨盆投射角与腰椎前凸角之差(PI-LL)是否重建至正常范围与退变性脊柱侧凸患者远期随访中矢状位矫正丢失、内固定失败及生活质量的关系.方法 收集2005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接受退变性脊柱侧凸矫形术的6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11例,女性51例,平均年龄(57&#177;10)岁,随访时间均>2年(平均4.2年).测量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患者矢状位参数并计算PI-LL.根据术后即刻PI-LL是否重建至-9°~9°将患者分为两组,并收集末次随访时患者的生活质量量表(包括视觉模拟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分别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Х^2检验比较两组患者在末次随访时矢状位矫正丢失、生活质量以及内固定失败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在随访过程中,两组患者间各影像学参数矫正丢失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患者6.7%(2/30)出现内固定失败,非正常组患者15.6%(5/32)出现断棒,两组间内固定失败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21.85,P=0.012).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正常组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低于非正常组患者(F=0.089,P=0.024).结论 PI-LL重建不佳与患者远期生活质量降低、内固定失败风险增加有关,而与远期矫正丢失无关.
朱锋鲍虹达邱勇闫鹏何守玉周恒才刘臻朱泽章
关键词:脊柱侧凸矫形外科手术生活质量
吡非尼酮对人椎板切除术后硬膜外瘢痕细胞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讨吡非尼酮对人椎板切除术后硬膜外瘢痕细胞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体外组织块培养人硬膜外瘢痕细胞并建立细胞系,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吡非尼酮培养,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细胞划痕法观察细胞迁移,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分析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Ⅰ型胶原蛋白、Smad2、磷酸化的Smad2(phospho-Smad2)、Smad3、磷酸化的Smad3(phospho-Smad3)表达。结果成功分离培养人硬膜外瘢痕成纤维细胞。吡非尼酮可抑制成纤维细胞的活性(P<0.05),且并未增加成纤维细胞的凋亡(P>0.05)。吡非尼酮可抑制细胞的迁移,并抑制α-SMA、Ⅰ型胶原蛋白表达及细胞增殖相关蛋白的表达和磷酸化。结论吡非尼酮可抑制瘢痕成纤维细胞的活性及迁移,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TGF-β/Smad通路及肌成纤维细胞转化实现的。
王凤珍王兆红夏计划周恒才拾坤
关键词:吡非尼酮成纤维细胞增殖分子机制
术后腰椎前凸指数评估退变性脊柱侧凸患者远期矢状面平衡
目的:本研究拟通过比较末次随访时矢状面正常和不正常的患者的术前和术后即刻腰椎前凸指数(Lumbar lordosis index,LLI),评估LLI在预测退变性脊柱侧凸患者远期临床疗效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
鲍虹达朱锋邱勇闫鹏何守玉朱泽章刘臻周恒才
关键词:退变性脊柱侧凸
单侧穿刺囊袋扩张技术在PVP治疗椎体四壁不完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术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PVP)术中应用单侧穿刺囊袋扩张技术治疗椎体四壁不完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10—2017-09行PVP治疗椎体四壁不完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所有患者术中均采用单侧椎弓根外穿刺囊袋扩张技术。术后采用VAS评分评估疼痛缓解程度,采用改良Stauffer-Coventry评分系统评估临床症状缓解情况。记录手术前后侧位X线片上伤椎椎体高度及后凸Cobb角。结果术后横断面CT显示伤椎骨水泥均由中央向四周弥散,分布良好,各个方向均无渗漏。21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2.7(7~19)个月。末次随访时疼痛VAS评分由术前(8.1±0.8)分降至(2.0±0.7)分,伤椎椎体高度由术前(13.4±1.2)mm增加为(22.5±1.2)mm,后凸Cobb角由术前(27.9±2.2)°改善为(12.2±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末次随访时改良Stauffer-Coventry评分:优13例,良6例,可2例。结论 PVP术中应用单侧穿刺囊袋扩张技术治疗椎体四壁不完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临床疗效满意,椎体高度恢复理想,可有效降低骨水泥渗漏风险。
王栋李益明刘光旺冯杰张建伟周恒才戴维享马超
关键词: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单侧穿刺
经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治疗L5/S1神经根管狭窄症
夏计划马超载维享王栋李杰周恒才
单侧椎弓根旁入路骨填充网袋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疗效观察被引量:23
2020年
目的比较单侧椎弓根旁入路骨填充网袋椎体成形术(BKP)与单侧椎弓根入路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07—2017-12诊治的75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36行单侧椎弓根旁入路BKP手术治疗(BKP组),39例行单侧椎弓根入路PKP手术治疗(PKP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充盈情况、骨水泥渗漏情况、邻椎再骨折数,术后3 d、术后6个月疼痛VAS评分、ODI指数、伤椎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结果 75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2个月。BKP组和PKP组手术时间、术后邻椎再骨折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PKP组相比,BKP组术中透视次数较少、骨水泥注入量较多、骨水泥充盈评价较优、骨水泥渗漏例数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术后3 d、术后6个月疼痛VAS评分、ODI指数、伤椎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侧椎弓根旁入路BKP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可以减少术中透视次数、获得更好的骨水泥充盈度,并能显著降低骨水泥渗漏发生率、改善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疼痛症状、恢复并维持伤椎高度、矫正后凸畸形、增加伤椎生物力学稳定性。
周建周恒才戴维享张兆川薛有地刘光普马超
关键词:胸腰椎压缩骨折骨质疏松
不同体位对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腰椎前凸改变的影响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观察单胸弯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T—AIS)患者和单腰弯AIS(L—AIS)患者的腰椎前凸(LL)在平卧位下的改变,量化评估平卧位对LL的影响,并评估站立位冠状面腰弯是否影响平卧位LL的变化趋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2年12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行手术治疗的女性AIS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T—AIS50例,L—AIS44例。T—AIS患者的平均年龄为(14.95±2.82)岁,术前平均Cobb角为47.19°±10.43°;L—AIS患者的平均年龄(15.22±2.28)岁,术前平均Cobb角为48.12°±9.29°,两组患者的年龄及Cobb角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506、P=0.614及t=0.439、P=0.661)。脊柱侧凸患者存在支具治疗史,神经肌源性疾病、内分泌紊乱、骨骼发育不良、神经系统异常、结缔组织病或智力异常均被排除。所有患者均在术前摄站立位全脊柱侧位X线片及平卧位腰椎侧位X线片。在站立位及平卧位侧位X线片上测量LL。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分别分析T—AIS和L—AIS患者站立位和平卧位LL的相关性;分别对T—AIS和L—AIS患者站立位和平卧位LL的差值(△LL)进行一般统计学分析,并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评估两组患者站立位LL、平卧位LL及ALL之间的差异。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T—AIS患者的站立位LL为50.49°±8.73°,显著大于平卧位状态下的40.79°±9.89°(t=5.199,P〈0.01);L—AIS患者的站立位LL(51.95°±13.49°)和平卧位LL(36.37°±11.82°)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762,P〈0.01)。虽然两组患者问站立位LL的差异(t’=-0.614)和平卧位LL(t=1.974)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但是L-AIS患者的ALL(9.70°±9.34°)大于T—AIS患者的ALL(15.58°±12.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13,P=0.011)。Pe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T—AIS和L�
鲍虹达朱锋邱勇何守玉闫鹏周恒才朱泽章刘臻
关键词: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腰椎前凸站立位平卧位矢状面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