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杰

作品数:7 被引量:43H指数:4
供职机构:扬州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天文地球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2篇水汽
  • 2篇气候
  • 2篇降水
  • 1篇源地
  • 1篇再循环
  • 1篇中国降水
  • 1篇日较差
  • 1篇水分
  • 1篇水分循环
  • 1篇水汽输送
  • 1篇涛动
  • 1篇气候变化
  • 1篇气候特征
  • 1篇气温
  • 1篇气温日较差
  • 1篇热带
  • 1篇西太平洋
  • 1篇西太平洋副热...
  • 1篇夏季
  • 1篇马斯克林高压

机构

  • 6篇扬州大学
  • 4篇中国气象局国...
  • 3篇兰州大学
  • 1篇吉林省气象局
  • 1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天水市气象局
  • 1篇吉林省气象科...

作者

  • 7篇周杰
  • 3篇封国林
  • 3篇吴永萍
  • 3篇胡经国
  • 2篇卢震宇
  • 2篇苏涛
  • 1篇叶敏
  • 1篇龚志强
  • 1篇叶天舒
  • 1篇吴浩
  • 1篇涂钢
  • 1篇曾宇星
  • 1篇郑秋月
  • 1篇邵海燕
  • 1篇侯威
  • 1篇赵俊虎
  • 1篇李悦
  • 1篇杨柳

传媒

  • 3篇物理学报
  • 2篇扬州大学学报...
  • 1篇高原气象
  • 1篇气象科技进展

年份

  • 1篇2015
  • 4篇2014
  • 2篇2013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马斯克林高压和澳大利亚高压的变化特征被引量:2
2014年
利用1951—2010年(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CEP/NCAR)月平均再分析资料,从不同时间尺度分析了马斯克林高压、澳大利亚高压的气候特征,并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进行定量化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3种高压的变化有明显的一致性,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马斯克林高压趋于偏强、偏西、偏南,各特征指数变化程度最大;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强、偏西,变化程度次之;澳大利亚高压偏强、偏西,变化程度最小.3种高压与南极涛动呈显著正相关,且南极涛动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超前3种高压发生了年代际转折,均由弱变强.
卢震宇苏涛曾宇星周杰封国林
关键词:马斯克林高压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气候特征
2013年夏季中国北涝南旱环境场及异常成因分析被引量:3
2015年
2013年夏季中国降水总体呈北涝南旱的分布特征,华北地区、东北地区和西北大部降水异常偏多,而淮河流域、云贵高原至江南地区降水异常偏少。2013年夏季降水异常有其特定的环境场和物理机制,首先从东亚大气环流系统相互配置的角度分析了2013年夏季北涝南旱对应环境场的异常,结果表明:2013年夏季东亚夏季风偏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以下简称副高)偏强,位置偏西偏北,加强了水汽向北输送;同时欧亚中高纬地区为冷性低压控制,阻塞高压活动偏少,不利于冷空气南下;冷暖空气在我国北方地区长时间对峙,导致北方降水偏多。其次,探讨了前冬海洋和积雪等外强迫异常对东亚大气环流的可能影响,发现2013年前冬至夏季,赤道太平洋中东部海温偏冷,而北印度洋和西北太平洋海温偏暖,夏季热带沃克(Walker)环流和西太平洋哈得来(Hadley)环流异常,西太平洋南部尤其是菲律宾海附近热带辐合带对流活动偏强,使得副高偏北,东亚夏季风偏强;前冬欧亚积雪异常偏多,有利于夏季贝加尔湖以东盛行深厚的冷性低压,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增强,也有利于副高加强、西伸和北扩。东亚夏季风环流系统既受海温和积雪等外强迫的影响,同时系统之间也存在相互作用,环流系统之间的不同配置是造成区域旱涝异常分布的直接原因。
赵俊虎周杰叶天舒杨柳封国林
华北地区气温日较差的时空特征和气候变化被引量:13
2013年
为了研究全球变暖背景下华北地区四季气温日较差的时空特征,利用1961—2010年华北地区104站的逐日最低、最高气温资料,通过计算一元线性回归系数和趋势系数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四季气温日较差在1961—2010年间均呈现下降趋势,其中冬季最明显,夏季次之,秋季最不明显,导致该现象的直接原因是日最低气温的上升趋势大于日最高气温;日较差的长期趋势变化与日最低气温较一致,而日较差的年际变化则与日最高温度的变化较一致.各季多年平均气温日较差在内蒙古东北部出现最大值,且该区域附近梯度较大,其他地区则呈东北—西南向由北到南逐渐减小,这可能与地形分布有关;华北地区四季气温日较差年代际变化趋势均以下降为主,只有冬季在大兴安岭北部有明显的上升趋势,其他季节局部地区虽有上升趋势,但不明显.
周杰邵海燕吴永萍胡经国
关键词:气温日较差
ERA-Interim中的中国地区水分循环要素的时空演变特征分析被引量:5
2013年
本文利用1979—2011年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的再分析资料(ERA-Interim),运用经验正交函数展开(EOF)和相似系数等方法,对中国地区水分循环诸要素的时空特征进行了计算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空间分布特征上,蒸发量、纬向水汽通量和经向水汽通量均与大气可降水量的空间分布最相似,大气可降水量和降水量均与蒸发量的空间分布最相似,降水量与纬向水汽通量的相似系数略大于其与经向水汽通量的相似系数;在时间演变上:年降水量在1979—2002年间,呈现非常显著的上升趋势;在2002—2011年间,呈现显著的下降趋势.年蒸发量在该两个时段的变化趋势与年降水量一致,但均比年降水量明显;年蒸发量在1979—2011年间呈现非常显著的上升趋势,其年际变化明显小于年降水量.可降水量和水汽通量散度在1979—2011年间的长期变化趋势不明显,但可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呈阶段式增大,水汽通量的年际变化一直较大.纬向与经向水汽通量均存在2—3年为周期的年际变化;此外,纬向水汽通量在1979—2011年间还存在显著的下降趋势.春、秋季的水汽通量都存在显著下降的长期变化趋势,夏、冬季的长期变化趋势不明显.四季都存在2—3年为周期的年际变化.此外,夏季还存在明显的年代际转折.
周杰吴永萍封国林胡经国
关键词:水分循环EOF
5月北太平洋涛动与华北夏季旱涝的关系被引量:4
2014年
利用1948 2011年NCEP/NCAR逐月再分析海平面气压场资料计算了北太平洋涛动指数NPOI,研究NPOI与华北地区夏季(6 8月平均)帕默尔干旱指数PDSI的关系。结果表明,5月北太平洋涛动与华北夏季旱涝有较好的正相关关系。NPOI正(负)位相异常年,PDSI偏大(小),华北地区夏季偏涝(旱)。可能的环流机制分析表明,NPOI正(负)位相异常年,850 hPa风矢量距平场上乌拉尔山、贝加尔湖及西太平洋附近地区分别为反气旋(气旋)、气旋(反气旋)、反气旋(气旋)距平环流,共同加强了低层西南暖湿气流在华北地区的辐合(辐散);欧亚500 hPa位势高度距平场上分别呈现"+-+"("-+-")波列分布,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度偏强(弱),位置偏西(东)偏北(南),冷暖气流活动使华北多(少)雨。整层水汽输送来自阿拉伯海和孟加拉湾及西太平洋上空,使华北为水汽输送正距平中心,降水偏多;华北水汽通量散度为负值,为水汽汇区,易于降水,阿拉伯海、孟加拉湾、中南半岛南部至南海及西太平洋地区为强水汽辐散中心,是影响华北地区重要的水汽来源。前冬太平洋海温异常对5月北太平洋涛动有强迫作用,继而影响华北地区夏季旱涝。
郑秋月沈柏竹龚志强周杰胡经国
关键词:北太平洋涛动
全球水汽再循环率的空间分布及其季节变化特征被引量:9
2014年
本文利用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结合新建的水汽再循环数值模式研究了全球降水再循环率和蒸发再循环率的空间分布及其季节变化特征,并给出了主要水汽源地对中国降水的贡献率,结果表明:全球降水再循环率的空间分布特征明显,各地区降水对外界水汽输送的依赖程度不同;陆地蒸发再循环率与降水再循环率的分布大体一致,但是在海洋上差别很大.全球水汽再循环率的季节变化显著,而且北半球降水再循环率的季节变化整体上强于南半球;全球重要水汽源区各季节蒸发再循环率均很低,绝大部分蒸发量都输送到了其他地区.水汽再循环率除与区域的位置、形状有关外,区域的水平尺度也会对其产生影响,随着水平尺度的增大,水汽再循环率呈曲线上升.中国大陆地区降水再循环率为32.6%,蒸发再循环率为44.9%,西北太平洋、南海、孟加拉湾、阿拉伯海以及澳大利亚西部海域对中国降水的贡献较大.本文基于水汽平衡方程建立的数值模式,具有坚实的数理基础,得到的结果可信度较高.
苏涛卢震宇周杰侯威李悦涂钢
影响华北盛夏降水的水汽路径客观定量化的研究被引量:8
2014年
基于1951—2011年美国气象环境预报中心/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再分析资料以及国家气候中心提供的中国160站月平均降水资料,定义垂直于某一截面的平均水汽通量为描述水汽路径强度的客观化指标,计算发现与华北降水密切相关的水汽路径有5条:孟加拉湾水汽路径、太平洋水汽路径、西南和东南汇合水汽路径(以下简称汇合水汽路径)、由西输入水汽路径以及南海水汽路径.研究结果表明,汇合水汽路径、由西输入水汽路径及南海水汽路径有明显的年代际变化,这种年代际变化是与华北盛夏降水量的年代际变化基本一致的.通过滑动相关分析可以发现,对华北盛夏降水产生影响的主要是由西输入水汽路径,这可能是受西风带的影响.通过合成分析的结果同样表明由西输入华北的水汽输送增强时,伴随着太平洋水汽路径的输送明显增强,绕过了华南和长江中下游直接输送至华北和东北,从而引起华北和东北的降水量偏多;虽然其他水汽路径对华北盛夏降水的影响相对比较小,但是2000年开始,孟加拉湾水汽路径对华北盛夏降水的影响逐渐增强.
叶敏吴永萍周杰吴浩涂钢
关键词:降水水汽输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