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杰

作品数:5 被引量:23H指数:1
供职机构:武警上海总队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内固定
  • 3篇骨折
  • 2篇前路
  • 2篇前路减压
  • 2篇脊柱
  • 1篇多节段
  • 1篇多节段颈椎
  • 1篇多节段颈椎病
  • 1篇延期
  • 1篇腰椎
  • 1篇腰椎前路
  • 1篇用药
  • 1篇远端
  • 1篇远端骨折
  • 1篇镇痛
  • 1篇整复
  • 1篇塞来昔布
  • 1篇生物力学
  • 1篇生物力学测试
  • 1篇手法

机构

  • 5篇武警上海总队...
  • 1篇上海科技大学

作者

  • 5篇王良意
  • 5篇周杰
  • 4篇曹前来
  • 4篇杨海涛
  • 1篇王以进
  • 1篇王海洋
  • 1篇邢斐
  • 1篇王健
  • 1篇冯明光
  • 1篇王安
  • 1篇李红
  • 1篇邢菲

传媒

  • 2篇中国脊柱脊髓...
  • 1篇武警医学
  • 1篇中国老年保健...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3
  • 1篇2011
  • 2篇2010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塞来昔布对四肢骨折急诊手术患者的镇痛作用分析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观察四肢骨折急诊手术患者围手术期使用塞来昔布的镇痛效果。方法 290例患者分为三组,A组100例,在手术前口服塞来昔布400mg,术后当天口服200mg,手术后第1-5天,口服200mg/次,每日2次;B组90例,术后当天口服200mg,手术后第1-5天,口服200mg/次,每日2次;B组100例,不服用塞来昔布,两组在手术后均不限制使用静脉止痛泵、肌注阿片类药物。观察两组术后疼痛的VAS评分、阿片类药物的用量以及呕吐情况。结果 A组在术后当天、术后第1天、第2天手术切口疼痛的VAS评分低于B、C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第3天-第5天,手术切口疼痛的VAS评分相比无显著性差异。在术后当天至术后第5天内,A组使用哌替啶的次数少于B、C组(P〈0.05);出现呕吐的次数也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四肢骨折急诊手术患者的围手术期使用塞来昔布对患者有良好的镇痛效果,可减少术后阿片类药物的使用,减少术后呕吐反应,且超前镇痛仍有适用的意义。
周杰张磊杨海涛曹前来王良意
关键词:围手术期用药术后疼痛塞来昔布
腰椎前路可调式一体化钢板融合器的研制及生物力学测试
2010年
目的:研制腰椎前路可调式一体化钢板融合器(ALCP),并对其进行生物力学测试。方法:根据国人腰椎结构特点设计,应用医用钛合金材料制成ALCP。取15具6月龄猪腰椎标本,随机分成3组,每组5具,一组不行任何处理(对照组);两组行L3/4、L4/5椎间盘切除,并在L4椎体上开槽,一组用ALCP固定(ALCP组),另一组用前路钢板人工椎体固定(AVB组),测量每组标本在受到轴向压缩、前屈、后伸、侧屈及扭转状态下的载荷-位移、载荷-应变关系及强度和刚度的变化。结果:三组在轴向压缩、前屈、后伸和侧屈时腰椎的应变随载荷增大而增大,相同载荷下三组间应变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500N以内载荷作用下,腰椎纵向压缩位移随载荷的增加而增加,三组间位移无显著性差异(P>0.05)。500N载荷轴向压缩时,ALCP组的应力强度最大(P<0.05),而在前屈、后伸及侧屈时三组间应力强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间轴向刚度和弯曲刚度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ALCP组的最大扭矩为4.12N·m,AVB组为3.87N·m,对照组为4.18N·m,三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ALCP组的扭转刚度与AVB组和对照组比较亦无显著性显差异(P>0.05)。结论:腰椎经ALCP固定后的生物力学性能接近人工椎体加前路钢板固定和正常腰椎。
王良意周杰李红邢斐王以进
关键词:脊柱前路减压生物力学
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联合椎间隙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被引量:20
2013年
目的:探讨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联合椎间隙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3月~2012年1月采用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联合椎间隙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的32例多节段颈椎病患者资料,男20例.女12例:年龄48~76岁,平均52.32±5.73岁。脊髓型颈椎病26例,脊髓型合并神经根型颈椎病6例。病变累及3个节段29例,累及4个节段3例。术前JOA评分为8.07±1.82(5~11)分,颈前柱高度为67.29+2.63(61.98.73.01)mm,颈椎曲度C值为2.86±2.63[(一3.14)~8.42]。均行颈前路混合减压融合内固定术,其中脊髓主要受压节段采用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脊髓次要受压节段行椎间隙减压。观察手术并发症情况及术后1周、6个月、12个月时JOA评分、颈前柱高度与颈椎曲度C值的恢复情况。结果:手术时间90~160min,平均105min;术中出血量100—350ml,平均200ml。术后1例出现饮水呛咳,术后2周恢复正常;2例出现声音嘶哑,经对症处理均于术后1个月内恢复正常。随访12~24个月,平均14.0+3.1个月。术后6~12个月均获骨性愈合,末次随访时无假关节形成和内固定松动或断裂。术后l周、6个月、12个月时颈前柱高度、颈椎曲度C值及JOA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术后12个月JOA评分改善率为(68-38±11.07)%,按改善率评定手术疗效,优11例,良17例,好转4例。结论: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联合椎间隙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王良意周杰曹前来杨海涛王健
关键词:多节段颈椎病前路减压内固定脊柱融合
延期锁定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C型Pilon骨折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延期锁定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C型Pilon骨折的方法与临床效果。方法对29例C型Pilon骨折早期行跟骨牵引或外固定支架临时固定,7~19 d消肿后,延期行锁定解剖钢板内固定,术后踝关节功能按Mazur等标准评价。结果随访10~36个月,平均20个月;骨折愈合时间16~25周,平均19周;术后踝关节功能:优14例,良10例,可4例,差1例,优良率82.8%。结论延期锁定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C型Plion骨折,有效降低软组织并发症,固定可靠、能早期功能锻炼、有利于骨折愈合和踝关节功能恢复。
曹前来周杰杨海涛王良意
关键词:胫骨骨折锁定解剖钢板内固定
手法整复加微创接骨板技术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手法整复加微创接骨板技术在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应用效果。方法在麻醉下手法整复桡骨远端骨折,依据骨折端复位情况选择手术入路,术中采用骨折撬拨复位、钢板解剖塑形、钢板潜行通过拇长和(或)拇短伸肌、旋前方肌与桡骨骨膜间隙等微创技术,尽量减少手术继发性创伤。结果术后随访12个月,所有骨折均一期愈合,平均愈合时间8周(6~12周)。末次随访:腕关节平均活动范围为掌屈50°,背伸45°,尺偏30°,桡偏20°。根据Gartland评分标准:优54例,良28例,可4例,差0例。结论在减少骨折部微循环损伤,确保骨折有效复位与固定,获得良好腕关节术后功能方面,手法整复间接复位加微创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冯明光杨海涛邢菲王安曹前来王良意周杰王海洋
关键词:手法整复微创内固定桡骨远端骨折粉碎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