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旭
- 作品数:62 被引量:409H指数:12
- 供职机构: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 长期不同施肥管理对稻田土壤有机碳库特征的影响被引量:28
- 2011年
- 以19年的长期定位施肥土壤为材料,研究不同施肥管理:不施肥(CK),施无机肥(N、NP、NK、NPK),施有机肥(OM),有机-无机配施(F、F’)下稻田耕层土壤有机碳库组分及含量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施肥方式对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有显著影响,土壤总有机碳(TOC)变化趋势为有机无机配施(平均12.34g/kg)>单施有机肥(平均12.15g/kg)>无肥(平均10.56g/kg)>化肥(平均9.78g/kg);有机肥和化肥配施土壤微生物量碳(SMBC)、水溶性有机碳(WSOC)、轻组有机碳(LFOC)及SMBC/TOC、WSOC/TOC、LFOC/TOC均显著高于单施化肥土壤的。与不施肥相比,化肥、有机肥的施用均显著增加了土壤重组有机碳(HFOC)和HFOC/TOC,其中,化肥的施用更有利于土壤重组有机碳(LFOC)的积累。单施有机肥或有机无机配施显著增加了较大粒级(>0.25mm)水稳性团聚体及其TOC含量,而单施化肥则显著增加了较小粒级(<0.25mm)及其TOC含量。因此,长期施用有机肥,特别是有机肥与无机肥配施能提高土壤活性碳含量和土壤团聚体稳定性,从而保持和提高了土壤质量和持续生产力。
- 廖敏彭英陈义谢晓梅吴春艳唐旭刘玉学杨生茂
- 关键词:长期定位施肥水溶性有机碳轻组有机碳
- 水稻-大麦长期轮作体系钾肥效率及土壤钾素平衡被引量:21
- 2014年
- 【目的】研究水旱轮作系统中土壤自然供钾力、钾肥利用率和土壤钾素表观平衡,为农田钾素的可持续性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设置不施肥(CK)、施氮磷肥(NP)和施氮磷钾肥(NPK)3个处理,利用20年稻麦水旱轮作定位试验数据,研究大麦和水稻地上部生物量、产量及籽粒和秸秆中含钾量对不同施肥处理的响应。【结果】在一年两熟和三熟制稻麦轮作系统中,20年不施肥(CK)的作物平均每年可生产籽粒8.24和9.22 t·hm-2,其相当于相应轮作体系平衡施肥(NPK)的75.6%和71.9%,因此施肥对作物产量提高的贡献率分别为24.4%和28.1%,施钾肥对作物籽粒产量提高的贡献分别为11.8%和14.0%。钾肥对旱季作物的增产贡献率高于水季,其中钾肥对大麦产量提高的贡献率平均为17.9%,比水稻的高36.1%。在一年两熟和三熟轮作制中,不施肥的作物平均每年从土壤中吸收的钾量相当于相应平衡施肥的59.1%和58.3%。作物地上部吸钾量的绝大部分来源于秸秆。其中大麦地上部吸钾量的81.7%来源于秸秆,水稻为74.2%—87.6%。旱季土壤钾素自然供应能力低于水季。大麦生长期平均每年土壤钾素自然供应能力为69.8%,比早稻、连作晚稻和单季晚稻分别低15.5%、19.7%和19.4%。随着试验时间的延长,大麦生长期土壤钾素自然供应能力以每年1.6%的速率降低,但水稻生长期土壤供钾能力在时间上没有显著变化,20年定位试验后仍维持在80%以上。尽管施钾肥降低了作物钾素内部利用率,但是年度间各施肥处理作物钾素内部利用率没有显著变化。在平衡施肥条件下,每吸收1 kg钾素,大麦、早稻、连作晚稻和单季晚稻可生产籽粒平均为42.4、44.7、41.3和44.8 kg。每施入1 kg钾肥可生产籽粒分别为83.5、79.7、71.6和69.7 kg。旱季钾肥效率高于水季。在一年两熟轮作制中钾肥表观利用率平均为29.5%,而在一年三熟轮作制中,表观利用率�
- 唐旭计小江李超英吴春艳杨生茂刘玉学吕豪豪陈义
- 关键词:水稻大麦钾素
- 测定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用氯仿熏蒸装置及熏蒸方法
- 本发明涉及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测定。一种测定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用氯仿熏蒸装置,包括依次连接在一起的真空器、氢氧化钠溶液存放容器、土壤样品存放容器和水存放容器,土壤样品存放容器还连接有氯仿存放容器,所述存放容器都包括设有...
- 唐旭陈义吴春艳计小江李艳
- 文献传递
- 绿肥-小麦套作生态控草技术初探被引量:4
- 2019年
- 针对现有化学除草技术在防控杂草方面的问题,该研究选用紫云英为绿肥材料,提出采用绿肥与小麦套作的方式对田间杂草进行生态防控。设置了不喷施除草剂(CK)、喷施常规除草剂(T1)、信紫1号套作小麦不喷除草剂(T2)和紫云英宁波种套作小麦不喷除草剂(T3)等4个处理,对不同处理下麦田杂草发生和防控情况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研究结果显示,除草剂喷施后15 d,T3处理对麦田杂草的生长有较好的抑制,相对CK组其株防效为56.6%,显著高于T1(22.3%)和T2(-19.8%)处理;30 d时,T1处理对麦田杂草抑制效果最好,其相对株防效和相对鲜质量防效分别为71.1%和81.2%,其次是T3、T2,其相对株防效分别为54.8%和29.9%,相对鲜质量防效分别为69.1%和25.0%。相较于信紫1号,紫云英宁波种与小麦套作可实现有效的杂草防控。但是,T2和T3处理对小麦群体结构形成了不良影响,导致小麦有效穗数、穗长和穗粒数均有所下降,小麦产量相较于T1处理分别下降20.6%和22.5%。本研究结果表明,选用当地适宜的绿肥品种与小麦套作可有效抑制田间杂草,但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小麦产量。
- 苏瑶何振超杨艳华贾生强唐旭沈阿林
- 关键词:紫云英小麦杂草
- 田间土壤中Cd的治理方法及其应用
- 本发明公开一种田间土壤中Cd的治理方法及其应用,涉及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技术领域,以改善现有技术无法有效去除土壤中有效态Cd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方法先对田间土壤进行浸洗,然后通过田内水沟将浸洗出的含Cd的液体引入集水井后加入...
- 李艳吴春艳唐旭计小江陈义
- 文献传递
- 旱地气体收集器
- 本发明涉及气体收集器。一种旱地气体收集器,包括底端开口的储气容器,所述储气容器设有抽气孔,所述储气容器还设有使储气容器内的气压同储气容器外的气压保持相对且能够防止储气容器外部空气进入储气容器内的防混式压力平衡装置。本发明...
- 唐旭陈义吴春艳计小江李艳
- 水旱轮作稻田氮素归趋及氮肥可持续利用技术
- 陈义陈红金唐旭吴春艳林义成叶静李敏杨生茂周维明马怜森叶汉志将玉根毛正荣徐跃庆傅丽青李荣会王家玉李实烨金彩霞
- 水旱轮作是浙江省最主要的耕作方式,2009年该省稻田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全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和总产量的70%和80%以上。对解决当地及全国粮食安全问题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为追求更高产量,在一些地区农民过量施用氮肥,而忽视...
- 关键词:
- 关键词:氮素氮肥可持续利用
- 可见-近红外光谱技术结合递归变量选择算法对土壤全氮与有机质含量测定研究被引量:3
- 2014年
- 应用可见-近红外光谱技术进行定量分析时,变量选择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不同土壤样品之间的预测机制可能存在很大差异,当待测样品出现新的特征信息时,基于建模集选择的特征变量不一定能够很好地代表待测样品的有效信息,继续采用原有特征变量建模就易导致预测误差增大。该研究采用递归变量选择方法在预测过程中递归更新土壤全氮与有机质的特征变量,以保持预测模型的鲁棒性;比较了偏最小二乘法(PLS),递归偏最小二乘法(RPLS)和不同递归变量选择方法,如:变量投影重要性与RPLS相结合(VIP-RPLS),VIP-RPLS,无信息变量消除法与PLS相结合(UVE-PLS)对于土壤全氮与有机质含量的预测效果。所用195份土壤样品来自浙江省文成县8个乡镇的农田。土壤样品随机分成两部分,一部分作为建模集包含120份样品,另一部分作为预测集包含75份样品。结果表明:VIP-RPLS建立的模型对于预测土壤全氮与有机质含量取得了最优的结果,获得的决定系数(R2)分别为0.85与0.86,获得的预测相对分析误差(RPD)分别为2.6%与2.7%。说明VIP-RPLS通过不断更新模型的特征变量,能够捕获新加入到建模集样品的有效信息。相比于本研究中的其他方法,VIP-RPLS对于土壤全氮与有机质含量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
- 贾生尧唐旭杨祥龙李光张建明
- 关键词:土壤全氮有机质
- 肥料配施对冷浸田单季稻产量及肥料效率的影响被引量:2
- 2022年
- 冷浸田是浙江省主要低产田类型之一。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氮磷钾配施对冷浸田单季稻产量及肥料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氮肥、磷肥和钾肥增产贡献率分别为27.9%、1.7%和7.6%的条件下,增施氮肥、钾肥的水稻籽粒产量分别提高38.7%和8.2%,而且增施氮肥使水稻有效穗显著提高43.7%;但氮磷钾配施对水稻收获指数、千粒重和穗粒数没有显著影响。水稻籽粒中的氮、磷、钾吸收量占地上部相应吸收量的69.8%、68.9%和11.8%。在平衡施肥(氮磷钾配施)条件下,水稻地上部氮、磷和钾吸收量比例为1.7∶1.0∶2.2,氮、磷和钾的表观利用率分别为23.0%、28.5%和36.5%,肥料偏施利用率显著下降。每生产100 kg籽粒,需要水稻吸收氮、磷、钾分别为1.65、0.84和1.95 kg。每施1 kg氮肥、磷肥、钾肥,可以生产籽粒30.1、105.3和52.6 kg。
- 陈建民王慧荣谢小聪施黎云陈凯徐欣欣唐旭
- 关键词:肥料配施平衡施肥吸收量
- 缓释氮肥配施有机肥对稻麦轮作体系作物生长和土壤养分的影响
- 2025年
- 【目的】过度使用无机氮肥会导致严重的环境问题。适当减少氮肥并配合有机肥的施用,不仅可以保持作物产量,还能确保稻麦轮作体系的长期可持续耕作。【方法】通过田间试验,以常规施氮量(小麦Triticum aestivum季180 kg·hm^(-2)、水稻Oryza sativa季210 kg·hm^(-2))为基准,氮肥种类为缓控释尿素,设置4个处理:不施氮肥(ck)、常规施氮(N100)、减氮15%配施有机肥(MN85)和减氮30%配施有机肥(MN70),明确氮肥减量配施有机肥对稻麦轮作体系作物产量、植株氮和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氮肥增产贡献率为46.0%(小麦季为66.2%,水稻季为25.8%),施氮肥显著提高了作物产量(P<0.05),尤其是MN85处理的作物产量增幅最大。与N100相比,MN85处理的水稻有效穗数提高了16.8%(P<0.05)。与MN70相比,N100和MN85处理的小麦籽粒氮质量分数分别提高了8.7%和9.0%(P<0.05),秸秆氮质量分数分别提高了16.6%和16.0%(P<0.05)。与N100和MN70相比,MN85处理的水稻籽粒吸氮量分别提高了23.5%和19.8%(P<0.05),秸秆吸氮量分别提高了25.5%.和26.6%。施肥处理均导致一部分氮素累积在土壤中,尤其是减氮配施有机肥处理拥有更多的氮素盈余量。与N100相比,小麦氮肥表观利用率、氮肥农学效率和氮肥偏生产率在MN85处理下分别降低了37.0%、36.4%和41.5%,在MN70处理下分别降低了60.2%、55.1%和47.5%;但水稻季减氮配施有机肥处理的氮素生理效率提高了30.5%~33.4%(P<0.05),MN85处理的氮肥农学效率提高了33.3%。与N100相比,减氮配施有机肥处理的土壤有机质和全氮质量分数分别增加了12.2%~13.9%和10.4%~13.0%(P<0.05);微生物生物量氮和硝态氮分别增加了37.9%~42.7%和72.2%~107.4%(P<0.05);而且MN85处理的土壤速效钾和有效磷也增加了45.9%和152.0%(P<0.05),水溶性氮增加了68.8%(P<0.05)。【结论】缓控释尿素减量15%配施有机肥能够提升土壤养分质量分数,促进作物对氮素的吸收,从而提�
- 姚权唐旭肖谋良姜振辉吴春艳李艳尹昌李永夫
- 关键词:缓释肥料氮肥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