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灵通
- 作品数:10 被引量:51H指数:4
- 供职机构: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老年菌血症患者感染细菌分布情况及其耐药性分析
- 2013年
- 目的了解老年菌血症患者细菌感染分布情况及其耐药表型分析,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对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2010~2012年老年菌血症患者感染细菌分布及其耐药性进行回顾性分析。菌种鉴定及药敏采用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完成,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153份全血标本分离出107株细菌和11株真菌,未发现双重感染,其中以肠杆菌科细菌ETS株(63.56%)]最多;患者分布于临床各科室,其中内科78例,外科40例;75株肠杆菌科细菌中,发现产超广谱13-内酰胺酶24株(32.00%),肠杆菌科细菌对于氨苄西林耐药率最高(78.7%),对复方磺胺甲嗯唑耐药率为50.7%,对其他抗菌药物耐药性较低。真菌对临床常用抗真菌药物全部敏感。非发酵菌对于呋喃类,头霉素类、一代头孢、复方磺胺甲噫唑、含酶抑制剂(氨苄西林/舒巴坦)耐药率较高,对其他抗菌药物较敏感。除红霉素、青霉素、四环素外,葡萄球菌对其他抗菌药物耐药率均在50%以下。结论该院老年菌血症患者以肠杆菌科细菌大肠埃希菌感染最为常见,定期监测老年菌血症感染细菌分布及耐药发展趋势对于指导临床用药至关重要。
- 黄忠团肖亚雄陈朴雷江刘影沈伟龙琴唐灵通
- 关键词:老年人细菌感染菌血症耐药表型
-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与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4
- 2020年
- 目的探讨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UD)与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的相关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调查分析该院2014-2018年分离出鲍曼不动杆菌的科室分布、耐药率与AUD的相关性。结果该院5年临床送检的标本中共分离出病原菌总数为33 989株,其中鲍曼不动杆菌检出1 310株(占3.85%)。分离菌株数位于前3位的科室为重症监护科、神经外科和呼吸内科,检出率依次为21.22%、20.23%和18.09%。相关性分析显示,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及阿米卡星的耐药率与AUD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该院鲍曼不动杆菌检出率较高。严格进行防治、精准化目标治疗及必要时选用联合用药等措施有利于控制耐药细菌的产生。
- 汪明群张毅唐灵通肖亚雄赵明琴陈乾孙睿
- 关键词: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抗菌药物使用强度
- 降钙素原、白细胞介素-6和CD64指数在小儿肺部细菌性感染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15
- 2016年
- 目的探讨血清学炎性感染指标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和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在小儿肺部细菌性感染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338例肺部感染患儿,经血培养、分泌物和肺泡灌洗液培养等病原学检查确诊细菌性感染192例,非细菌性感染146例,选取同期呼吸系统健康儿童60例作为对照组,三组均行PCT、IL-6和CD64指数检查。结果非细菌性感染组和对照组PCT、IL-6水平和CD64指数明显低于细菌性感染组(P<0.05)。PCT和CD64指数诊断小儿肺部细菌性感染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均高于IL-6(P<0.05)。结论 PCT和CD64指数诊断小儿肺部细菌性感染具有较好的敏感性及特异性,二者联合检测对细菌性感染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 张立营陈朴唐灵通沈伟高鹏
- 关键词:小儿肺炎细菌感染降钙素原白细胞介素-6
- 开放性骨折感染患者CD64指数白细胞介素-6和降钙素原测定的临床价值被引量:10
- 2016年
- 近年来,由于交通事故和其他原因而导致骨折患者数量居高不下,其中开放性骨折患者占据很大一部分比例。手术是骨折患者采取的的主要治疗方法,但是感染同时也是开放性骨折术后愈合严重的干扰因素,严重者可导致骨髓炎、菌血症和脓毒血症,甚至更为严重的后果。另外骨折患者由于疼痛原因可能对感染引起的轻微不适不易察觉,往往感染发展到严重程度,甚至是全身炎症反应时才会被发现,这就给治疗带来了很大难度。
- 张立营沈伟高鹏唐灵通
- 关键词:开放性骨折CD64降钙素原细菌性感染全身炎症反应疼痛原因
- 川南某医院老年患者标本细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被引量:7
- 2013年
- 目的了解老年患者各种标本细菌分布及其耐药性情况。方法对2009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住院的老年患者所有临床标本培养结果(不包括真菌)应用WHONET5.4软件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老年患者各种标本中,痰标本最多,占51.4%;其次为尿液、脓液、全血、分泌物等。共分离细菌502株,其中革兰阳性菌占22.3%(112/502),革兰阴性菌占77.7%(390/502)。最常见的分离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25.0%(126/502)、肺炎克雷伯菌17.0%(83/502)、铜绿假单胞菌12.0%(59/502),金黄色葡萄球菌6%(29/502)和阴沟肠杆菌5%(25/502);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为32.1%,葡萄球菌对青霉素G的耐药性为100%;肠杆菌科细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占50.23%(94/187)。未发现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呋喃妥因、夫西地酸、奎奴普丁/达福普汀耐药菌株,发现耐替考拉宁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4株,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非发酵菌14株。结论该医院老年患者送检标本主要为痰标本,分离革兰阴性杆菌远多于革兰阳性球菌,阴性细菌以大肠埃希菌最多,阳性球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最多;老年患者细菌多重耐药现象严重。
- 肖亚雄沈伟朱波刘影龙琴唐灵通
- 关键词: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耐药性老年
- 某品牌国产化学发光仪检测降钙素原的性能评价被引量:6
- 2016年
- 目的对某品牌国产化学发光仪检测降钙素原(PCT)的性能进行评价。方法在新产业MAGLUMI4000化学发光仪上检测PCT,对其精密度、线性、携带污染率进行评价,并与梅里埃(mini-VIDAS)酶联免疫荧光法检测PCT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化学发光法检测PCT的低、中浓度样本的CV_(批内)分别为1.56%、2.23%;CV_(批间)分别为2.30%、3.05%。PCT在0.5~98.0ng/mL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Y=0.997 22 X+0.173 77,r^2=0.998 12)。携带污染率为0.89%,样本间交叉污染小。新产业MAGLUMI4000化学发光仪检测系统与梅里埃mini VIDAS荧光免疫分析仪检测系统测定PCT的结果呈明显相关(Y=1.004 X+0.005 59,r^2=0.999 58)。结论新产业MAGLUMI4000化学发光仪检测系统测定PCT的性能良好,可供临床使用。
- 龙琴肖亚雄唐灵通卢灵锋
- 关键词:降钙素原化学发光法性能评价
- 肺炎链球菌SWU02全基因组测定及其整合性接合元件分析
- 目的:肺炎链球菌(Streptococcus pneumoniae,Spn)是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之一,已可以引起脑膜炎、胸膜炎、败血症等。以青霉素为代表的β内酰胺类药物和以红霉素为代表的大环内酯类药物,曾是抗肺炎链球...
- 唐灵通
- 关键词:肺炎链球菌多重耐药基因组耐药基因毒力基因
- 体检人群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在不同性别和年龄的诊断价值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分析宜宾地区糖化血红蛋白A1c(glycosylated hemoglobin A1c,HbA1c)水平与性别和年龄间的关系,探讨性别和年龄对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的筛查和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横断面调查,收集2017年6月~2018年3月的体检者1 510例,按年龄分为6组。应用日本爱科来(Arkray HA-8180型)全自动糖化血红蛋白分析仪检测,分析不同性别和年龄组HbA1c水平的差异,探讨HbA1c与年龄、性别之间的关系与规律,计算糖尿病的患病率。两组间比较采用两组独立样本资料t检验,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分析不同分析标准对结果的影响。结果随着年龄增加,HbA1c水平增加明显。在41~50岁年龄段,男性(6.15%±1.59%)明显高于女性(5.66%±0.99%),男女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患病率的比较中,男性的患病率在41~50岁较31~40岁有明显的增加,从5.92%增加到21.09%,女性患病率的年龄段明显增加则是在51~60岁,从8.16%增加到23.62%,在70岁以下人群的年龄段中,男女均有差异。在总人群的统计中,糖尿病的患病率超过了16%,高危人群达到了23.31%。结论 HbA1c的水平与年龄、性别均有关,不同性别人群HbA1c水平呈现随年龄增大而逐渐增高的趋势,其筛查糖尿病的准确性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降低,这对于糖尿病患者的诊治和前期患者的筛查都有重要的意义。
- 李熙建张夏张婷婷陈荷唐灵通谭同均
- 关键词:糖化血红蛋白A1C糖尿病年龄因素性别因素
- 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分布及耐药性分析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了解本院铜绿假单胞菌(PAE)感染分布及其耐药性,为临床治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住院患者分离铜绿假单胞菌的标本来源、感染科室分布及耐药情况。结果:分离出333株PAE中有175株来自痰液(52.6%),86株来自咽拭子(25.8%),40株来源于脓液(12.0%),分离的科室分别为重症监护病房占38.1%、呼吸科占29.1%、神经外科占12.3%;药敏结果显示:PAE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磺胺类有很高的耐药性,大部分耐药率在90%以上,而对碳青酶烯类、β内酰胺类及含酶抑制剂复合药有较低的耐药率,耐药率最低者是亚胺培南11.6%,其次是哌拉西林/他唑巴坦17.3%。结论:PAE分离株主要来自痰和咽拭子及ICU病房,并对多种抗生素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耐药,临床应根据其分布特点和药敏结果合理用药,以减少多重耐药菌的产生。
- 陈朴张立营黄忠团肖亚雄雷江唐灵通
- 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
-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外周血CD4^+ T淋巴细胞与IL-37表达的变化及意义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探讨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外周血CD4^+ T淋巴细胞与IL-37表达的变化及意义。方法以2016年2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32例ITP患者[均行常规药物治疗,治疗前患者记为治疗前组(n=32),治疗后缓解患者记为治疗后缓解组(n=26)]和同时期在我院体检的健康对照组30例(记为健康组)为对象,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三组外周血CD4^+ T淋巴细胞阳性率,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三组血清白细胞介素-37(IL-37)水平,三组均采用Sysmex XN-1000行血小板计数,采用Pearson法分析ITP患者外周血CD4^+ T淋巴细胞阳性率与IL-37表达水平及血小板计数相关性。结果治疗前组外周血CD4^+ T淋巴细胞阳性率、血小板计数较治疗后缓解组、健康组明显低,而IL-37水平较治疗后缓解组、健康组明显高(P<0.01);治疗后缓解组CD4^+ T淋巴细胞阳性率、血小板计数、IL-37水平与健康组相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1);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提示ITP患者外周血中CD4^+ T淋巴细胞阳性率与IL-37呈明显负相关(r=-0.478,P<0.01),但与血小板计数呈明显正相关(r=0.422,P<0.01)。结论 ITP患者外周血中CD4^+ T淋巴细胞阳性率、血小板计数明显降低,血清IL-37水平明显升高,且CD4^+ T淋巴细胞阳性率与IL-37、血小板计数有明显相关性,提示CD4^+ T淋巴细胞和IL-37可能与ITP发病机制有关。
- 沈伟何林波唐灵通
- 关键词:CD4^+T淋巴细胞血小板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