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姚旭莹

作品数:25 被引量:108H指数:6
供职机构: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国家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0篇天文地球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生物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6篇沉积物
  • 4篇营养盐
  • 4篇楚科奇海
  • 3篇地球化
  • 3篇地球化学
  • 3篇同位素
  • 3篇黏土矿物
  • 3篇污染
  • 3篇粒度
  • 3篇矿物
  • 3篇海区
  • 2篇低成熟
  • 2篇低纬
  • 2篇低纬度
  • 2篇有机氮
  • 2篇有机磷
  • 2篇有机碳
  • 2篇有机质
  • 2篇中低纬
  • 2篇中低纬度

机构

  • 25篇国家海洋局第...
  • 4篇国家海洋局
  • 3篇国家海洋局第...
  • 3篇浙江大学
  • 2篇国家海洋局第...
  • 2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国家海洋信息...
  • 1篇国家海洋环境...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兰州大学
  • 1篇青岛海洋地质...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海南省海洋与...
  • 1篇自然资源部第...

作者

  • 25篇姚旭莹
  • 13篇倪建宇
  • 10篇章伟艳
  • 9篇于晓果
  • 6篇金肖兵
  • 4篇张富元
  • 4篇赵宏樵
  • 4篇边叶萍
  • 4篇雷吉江
  • 4篇叶黎明
  • 4篇张海生
  • 3篇许冬
  • 3篇刘焱光
  • 3篇张霄宇
  • 2篇刘小骐
  • 2篇于培松
  • 2篇杨海丽
  • 2篇汪卫国
  • 2篇朱继浩
  • 2篇武光海

传媒

  • 7篇海洋学研究
  • 5篇海洋地质与第...
  • 2篇海洋学报
  • 2篇热带海洋学报
  • 1篇现代地质
  • 1篇地理学报
  • 1篇地质学报
  • 1篇沉积学报
  • 1篇海洋开发与管...
  • 1篇海洋地质动态
  • 1篇极地研究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5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4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4
  • 1篇2002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太平洋MP2001-01柱状样品沉积地层记录与物性、源性及其环境意义被引量:2
2009年
对太平洋中部MP2001-01站位柱状样品中可溶有机质(氯仿沥青“A”)、有机碳、生物标志物(正构烷烃、类异戊二烯烃)、化学元素含量和比值[Al、Fe、Ti、Ba、Ba(bio))、Al/Ti和Ba(bio)/Ba]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果显示:(1)柱状样品中可溶有机质含量为(0.074~0.265)×10^-3;饱和烃含量为(0.0080.032)×10^-3,占族组成的9.40%~19.20%;芳烃含量为(0.017~0.051)×10^-3,占族组成的15.23%~25.54%;非烃含量为(0.037~0.146)×10^-3,占族组成的40.67%~56.21%;沥青质含量为(0.011~0.049)×10^-3,占族组成的13.51%~23.97%。沉积地层中饱和烃和芳烃含量较低,非烃含量占优势,沉积物的物性呈现出典型的低成熟特征。(2)正构烷烃碳分子数分布范围大多为nC14~nC34,并多呈双峰群分布,主峰碳(MH)大多为nC17~nC19和nC27~nC29,轻、重烃比值(nC23^-/nC24^+)为0.631~0.950;碳优势指数(CPI)为0.983~1.382,显示出沉积物为海洋藻类、浮游生物、细菌和少量陆源高等植物的混合来源;样品中类异戊二烯烃中的姥鲛烷/植烷(Pr/Ph值)在沉积表层(0~1cm)为最低,随着埋藏深度的增加,该比值有增高的趋势,尤其在8~11cm和26~29cm处,该比值达最高,表明此时的氧化程度为最高,指示了所在研究海域经历了还原-弱氧化-氧化-强氧化的大洋沉积环境,显示出该区沉积物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大多处于氧化环境中。沉积介质的氧化还原强度主要取决于底层水的氧浓度,因此沉积氧化还原条件的演化是推断南极底层流活动的一个重要线索。(3)样品中的有机碳、烷烃总量、nC23^-/nC23^+值、化学元素及其比值[Al、Fe、Ti、Ba、Ba(bio)、Al/Ti和Ba(bio)/Ba]在14cm层位处均发生突变,暗示着在这一地质时期中曾有�
姚万云倪建宇武光海姚旭莹张海生
关键词:化学元素气候效应中太平洋
甲烷流体活动与沉积物中碳、氮同位素组成响应——南海东北部海洋Ⅳ号地区研究被引量:6
2013年
南海东沙群岛东北部海洋Ⅳ号地区GC16站重力柱状沉积物中的有机碳、总氮,以及自生碳酸盐岩矿物的无机碳同位素组成分析结果表明,甲烷流体活动区硫酸盐-甲烷转换带(SMTZ—sulfate methane transition zone)是重要的生物地球化学界面,该带内沉积物中有机碳、氮与无机碳同位素组成变化明显。GC16站SMTZ上界面以下的沉积物中有机碳、氮同位素组成分别比其上的沉积物负偏1.4‰PDB和0.93‰,反映该带内甲烷缺氧氧化作用(AOM—anaerobic oxidation of methane)与氨氧化作用发育。无机碳同位素组成表明SMTZ界面之下沉积物中的自生碳酸盐岩矿物为以微生物为媒介的甲烷驱动成因,地质历史时期(至柱状沉积物底部沉积时期)曾发生过2次较强烈的CH4流体活动;目前该区甲烷流体活动较弱,甲烷流体影响深度与SMTZ上界面一致,未能到达海底。
于晓果金肖兵姚旭莹龚建明
关键词:AOM
太平洋中低纬度海区总有机磷和氮的分布及其营养盐动力学意义
<正>本文探讨了北太平洋中低纬度海区的总有机磷(TOP)、总有机氮(TON)以及无机溶解营养盐的分布的规律及其对营养盐动力学的意义。分析结果表明,区内TOP的含量为0.04~1.44μmol/L,平均值为0.52μmol...
倪建宇刘小骐赵宏樵姚旭莹江巧文
文献传递
北冰洋沉积物中四醚脂类来源与TEX_(86)指数初步研究被引量:4
2015年
对北冰洋海域11个站位的沉积物进行了四醚脂类(GDGTs)生物标志化合物的浓度及分布特征分析,结合沉积物的TOC及TN含量及同位素组成对GDGTs的来源进行了探讨。对比TEX86-SST与WOA数据库资料,研究区内美亚海盆73°N以南站位以及欧亚海盆ARC5-BB06站的TEX86-SST与SST具有很好的符合性。楚科奇海域68~73°N站位样品和全球海洋TEX86-SST模式一致,与年平均SST具有较好的符合性。白令海区及ARC5-BB06站TEX86-SST与夏季平均SST符合性更好,可能与提供GDGT的古菌夏季的生产力更高,在全年生产力中所占比例大有关。
于晓果边叶萍阮小燕叶黎明章伟艳金肖兵姚旭莹
近百年来楚科奇海域沉积环境变化的有机碳、氮记录被引量:2
2018年
对"中国第五次北极科考"和"中国第六次北极科考"采集的楚科奇海陆架、海台及海盆区的5个多管样品进行210 Pb、粒度、有机碳(OC)和总氮(TN)含量及有机碳同位素(δ13 C)、总氮同位素组成(δ15 N)分析,初步获得5个多管样品近百年来的沉积速率,陆架区沉积速率为0.19~0.41cm/a,海台和海盆区沉积速率为0.03~0.04cm/a;近百年来陆架有机碳、总氮含量分别为1.21%~1.62%、0.17%~0.21%,有机碳、总氮同位素组成分别为-22.30‰^-22.25‰PDB、7.24‰~8.12‰;海台与海盆区有机碳、总氮含量分别为0.80%~1.26%、0.13%~0.16%,有机碳、总氮同位素组成分别为-22.52‰^-22.07‰PDB、7.38‰~7.81‰。陆架与海台和海盆相比,具有沉积速率高、沉积物颗粒粗、有机碳和总氮含量高的特点。近百年来楚科奇海域陆架、海台和海盆区有机碳以海洋生源输入为主,反映了北极气候变暖,水体初级生产力增加。
章伟艳于晓果汪卫国刘焱光叶黎明边叶萍许冬杨海丽姚旭莹
关键词:沉积速率沉积环境楚科奇海
楚科奇海盆M04柱晚更新世以来沉积古环境记录被引量:6
2015年
对"中国第五次北极科考"采自楚科奇海盆的M04柱进行粒度、冰筏碎屑、黏土矿物、岩心XRF扫描、沉积物颜色分析,初步建立了楚科奇海盆晚更新世MIS4期以来的沉积地层框架。MIS4期以来,楚科奇海盆M04柱沉积物粒度和黏土矿物组成具有明显的冰期/间冰期变化特征,冰期沉积物粒度分布以双峰态为主,由洋流搬运和海冰搬运沉积组分组成,伊利石含量高、高岭石含量低;间冰期沉积物具有三峰态粒度分布特征,由海冰搬运、洋流搬运和冰山搬运沉积组分组成,伊利石含量低、高岭石含量高。通过M04柱黏土矿物组合类型与北冰洋边缘海盆的表层沉积物黏土矿物组合类型对比表明,晚更新世以来楚科奇海盆沉积环境发生显著变化:温暖的间冰期受波弗特涡流驱动,波弗特海为研究区的物源输入提供了主要贡献;寒冷的冰期表层环流呈反向输运,细颗粒物源碎屑以东西伯利亚海的输入为主。
章伟艳于晓果刘焱光金路叶黎明许冬边叶萍张德玉姚旭莹张富元
关键词:粒度黏土矿物古环境
南海表层沉积物的沉降法和激光法粒度分析结果对比和校正被引量:10
2011年
沉降法与激光法粒度分析的主要差异是黏土粒径,这个差异将直接影响到黏土、粉砂含量和沉积物类型。本文对激光法黏土粒径和含量及沉积物类型进行系统校正。南海东部水深>2 000 m海域沉降法得出的砂、粉砂、黏土含量分别为3.66%、42.43%、53.91%,激光法砂、粉砂、黏土含量分别为9.26%、61.11%、29.64%,粉砂、黏土含量相差达约20%。沉降法得出沉积物类型主要是粉砂质黏土(69.81%),其次是黏土质粉砂(19.81%),其他类型只占11.38%。激光法主要是黏土质粉砂(89.62%),其次是砂质粉砂(10.38%),没有其他类型。两种方法得出的相同沉积物类型占21.69%,不相同占78.31%,主要差别是黏土含量。如果不校正激光法结果,粒级含量和沉积物类型没有可比性。激光法黏土粒径校正为<0.01 mm(粉砂粒径校正为0.063~0.01 mm),黏土、粉砂的平均含量为54.16%、36.17%,接近沉降法的黏土(52.07%)和粉砂(42.28%)含量;校正后激光法与沉降法的相同沉积物类型占91.51%,不相同占8.49%,大部分黏土质粉砂已校正为粉砂质黏土;这些说明对黏土粒级的粒径和含量以及沉积物类型的三种校正已基本达到目的。相反,激光法按回归方程校正后的黏土、粉砂平均含量仍相差约20%,相同沉积物类型只占21.69%,不相同占78.31%,表明按回归方程对粒级含量和沉积物类型的校正没有实际意义。研究表明把激光法黏土粒径校正为<0.01 mm(粉砂粒径0.063~0.01 mm),就能使黏土、粉砂含量和沉积物类型与沉降法基本相符合,达到校正基本目的。
张富元冯秀丽章伟艳林霖张霄宇姚旭莹
关键词:南海表层沉积物粒度分析
古海洋生产力的研究方法被引量:18
2004年
海洋的初级生产力控制了温室气体CO2在海洋和大气中的分配,进而影响着全球气候变迁,只有通过运用不同的生产力标志物才能探讨地质历史上海洋初级生产力的变迁及其对气候的影响。介绍了国内外在古海洋生产力研究领域内使用的主要方法和动态,并分别对生源物质累积率、底栖有孔虫标志物和地球化学标志物等研究方法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评述,指出在运用生产力标志物研究古生产力时应充分考虑不同标志物的适用性和局限性。
倪建宇姚旭莹
关键词:古海洋学标志物古生产力生物地球化学气候变化
太平洋东部W2001-2柱样低成熟烃组成特征、成岩变化及其与某些元素的作用被引量:1
2010年
研究样品采自太平洋东部W2001-2站位(154°07′42″W,10°30′34″N,水深5102m),以无扰动多管采样方式采样。本文通过研究氯仿沥青"A"、有机质和有机分子与微量元素的关系,探讨了有机质在柱样形成中的作用。结果表明,大致以21-33cm和33-48cm为界线,呈现出系统的变化规律:正构烷烃呈单峰群分布,主碳峰为C25,碳优势指数(carbon preference index,CPI)为0.90-1.26,略显奇偶优势,反映出正构烷烃的母质除了少部分来自海洋菌藻类,主要来自洋底较深处软泥。低的姥鲛烷/植烷(Pr/Ph<0.81),反映了柱样的强还原环境性质。饱和烃/芳烃比值低,存在大量不饱和烃(非烃+沥青质为49.63%-59.66%),富含有利于早期成烃的特殊组分,并长期处于低演化阶段,以上特征均显示出样品的低成熟特点。研究还表明元素Ti和V与有机碳、氯仿沥青"A"呈正相关性;元素P、Mg和Mn与有机碳、氯仿沥青"A"呈明显负相关性,与非烃也有一定的相关性,这些提供了低成熟度条件下有机质的组成特点及其与化学元素作用的证据。
张海生于培松倪建宇姚旭莹
关键词:生物标志物
楚科奇海表层海水颗粒物组成与来源被引量:3
2014年
对研究区内第五次北极科学考察所取的表层海水颗粒物的浓度、显微组成、有机碳、氮含量及其同位素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楚科奇海域表层海水颗粒物浓度介于0.56—4.01 mg·L-1,具有冰区边缘高于开阔水域的特点。陆架区颗粒有机质相对含量高(TOC:9.78%—20.24%;TN:0.91%—2.31%),有机碳、氮同位素值相对重(δ13C:-23.29‰—-26.33‰PDB;δ15N:6.14‰—7.78‰),有机质主要来源于海洋生物,含有部分陆源有机质;陆坡及北冰洋核心区的颗粒有机质含量,除SR15站外,相对低(TOC:8.06%—8.96%;TN:0.46%—0.72%),有机碳、氮同位素值轻(δ13C:-26.93‰—-27.78‰PDB;δ15N:4.13‰—4.84‰),颗粒物有机质以陆源为主。陆坡区SR15站表层海水颗粒物中异常高的陆源有机质(TOC:27.94%,TN:1.16%;δ13C:-27.43;δ15N:3.81)可能来自源于东西伯利亚的穿极洋流。海冰携带的颗粒物(包括冰藻)是冰区边缘表层海水颗粒物的重要来源,在陆架区海冰融化,向水体中释放了大量生物体;而陆坡区和北冰洋核心区,海冰对颗粒物的贡献以碎屑矿物和黏土矿物为主。
于晓果雷吉江姚旭莹朱继浩金肖兵
关键词:楚科奇海颗粒物TOCTN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