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翔
- 作品数:15 被引量:36H指数:4
- 供职机构:江苏大学附属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镇江市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机械工程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 3Dbody和Mimics软件在创伤骨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23年
- 在本科临床医学外科教学章节中,创伤骨科是骨科的重要内容。该章节主要讲解全身各处骨骼的解剖基础、骨折移位方向、损伤机制和治疗方案。每个部位骨折的损伤机制、分型、移位方向和治疗方案都是教学的重点及难点。医学图像软件具有多角度多模式重现人体结构的优势,已被广泛应用于各层次的医学教育中。最常用于辅助教学的两种医学图像软件为3Dbody和Mimics。本文探讨两种医学图像软件在创伤骨科临床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实践效果、优势和不足之处。
- 姚翔袁即山
- 关键词:创伤骨科临床教学
- 脑外伤合并股骨骨折后leptin对骨折愈合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研究大鼠股骨骨折合并脑外伤时血清leptin水平及骨痂组织中leptin的表达,探讨leptin与骨折合并脑外伤时骨折愈合加快的关系方法将6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四组:对照组、脑外伤组、骨折组和骨折合并脑外伤组各16只。建立大鼠中度脑损伤和骨折模型,分别于1、2、4、8﹑12周取血清,放射免疫法测血清中leptin水平,骨折标本摄X线片,骨痂组织作免疫组化。结果第2,4,8周与对照组相比骨折并脑外伤组、脑外伤组、骨折组大鼠血清leptin浓度均有显著性增高(P<0.05);第4周时骨折并脑外伤组大鼠血清leptin升高水平较其它两组明显(P<0.05);从第8周开始,手术3组大鼠血清leptin浓度都有所下降,但骨折并脑外伤组leptin浓度仍明显高于其它两组(P<0.05);第12周各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脑外伤合并骨折组形成骨痂体积在X线片上高于单纯股骨骨折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骨折合并脑外伤组中骨痂组织leptin免疫组化染色平均阳性细胞数比骨折组有显著性增加(P<0.05)。结论伴有脑外伤的骨折愈合过程中,在一定时间内血清leptin水平升高,骨折愈合加快,提示Leptin是脑外伤后骨折愈合加速的因素之一。
- 姚翔汪雷章洪喜
- 关键词:股骨骨折骨痂
- Gardner综合征一例26年随访及治疗总结
- 姚翔袁即山潘展鹏
- 胫骨平台骨折的四柱九区分型体系被引量:8
- 2020年
- 目的拟建立基于CT图像的胫骨平台骨折四柱九区分型体系,总结各区块损伤发生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2月至2018年5月江苏大学附属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698例(704膝)成年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资料。男377例,女321例;平均年龄51.6岁。左膝371例(53.2%),右膝321例(46.0%),双侧6例(0.9%)。新分型将胫腓骨近端划分为四个柱和九个区块,定义各柱和区的损伤类型细则,并设立胫骨平台损伤指数(TPII)。使用新的分型体系回顾性分析所有骨折的CT图像,统计各区块的损伤发生率并总结分布规律。结果一柱损伤、两柱损伤、三柱损伤和四柱损伤的比例分别为30.5%(215/704)、31.5%(222/704)、28.0%(197/704)和9.9%(70/704)。所有受累的膝平均(2.2±1.0)柱损伤、(3.6±2.1)区块损伤。TPII平均为(5.7±3.0)。轻、中、重度粉碎的比例分别为50.0%(352/704)、37.5%(264/704)和12.5%(88/704)。外侧柱损伤(572,81.3%)和中间柱损伤(524,74.4%)发生率较高,内侧柱损伤(219,31.1%)和腓骨柱损伤(218,31.0%)发生率较低。最多被累及的为依次为后外侧区块(465,66.1%)、前外侧区块(453,64.3%)和后正中区块(379,53.8%),最少累及的为胫骨结节区块(85,12.1%)。结论全新的胫骨平台骨折四柱九区分型体系将有助于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诊断、统计分析和预后评估。
- 姚翔徐勇袁即山吕斌傅行礼汪雷杨升全孟升
- 关键词:膝关节计算机体层摄影胫骨平台骨折
- 基于重力线的颈椎后路测量尺的研制
- 2016年
- 目的创新设计基于重力线的测量尺,用于辅助下颈椎后路椎弓根螺钉手术。方法采集40例正常成人颈椎CT图像,测量C3~C7相关解剖数据,包括理想入钉点距离中线距离D,进钉方向与中线的角度Am,相邻上下关节突之间的距离H,创新设计2枚基于重力线的测量尺。结果C3~C7椎体相关指标:在横断位上,D为19~23cm,Am为35~45度;在斜矢状位上,H为13~20mm。参考数据设计2枚测量尺并制成实物,测量尺一用于定位理想入钉点,测量尺二用于引导椎弓根螺钉的置入。结论新式颈椎后路测量尺使用简单、客观准确,可辅助椎弓根螺钉三维立体置入,有助于医师掌握下颈椎椎弓根螺钉技术。
- 姚翔刘林娟袁即山真启云汪雷费文勇傅行礼
- 关键词:颈椎椎弓根螺钉辅助装置
- Legacy cMAS腰髂固定系统治疗腰骶部骨折脱位的初步疗效分析
- 汪雷袁即山姚翔
- 瘦素对大鼠胫骨骨折愈合的促进作用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研究瘦素在大鼠胫骨骨折愈合过程的作用。方法 54只SD大鼠建立胫骨骨折模型后,随机均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A组)、瘦素0.1μg/kg组(B组)和瘦素0.3μg/kg组(C组)。比较术后第2、4、6周胫骨骨折愈合情况。结果术后第6周,B组和C组大鼠骨折处骨痴体积分别为(48.74±6.65)mm^3和(52.12±6.86)mm^3,大于A组的(40.23±4.19)mm^3(P<0.01),骨痴组织学评估指数分别为6.72±0.99和8.28±1.03,亦大于A组的5.65±0.69(P<0.05和P<0.01)。C组骨折愈合情况更优于B组(P<0.05)。结论瘦素能加快大鼠胫骨骨折的愈合过程,提示瘦素是促进骨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 汪雷刘林娟肖黎姚翔丁华潘展鹏
- 关键词:瘦素胫骨骨折
- 一种用于关节镜镜鞘的单手控制的水阀开关的创新发明
- 姚翔袁即山潘展鹏
- 单侧通道下入路运用over-the-top技术行双侧椎板下减压治疗中重度腰椎管狭窄的疗效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观察单侧通道下入路运用over-the-top技术行腰椎双侧椎板下减压治疗腰椎椎管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岁以上腰椎管狭窄症患者10例,采用单侧通道下入路使用over-the-top技术行双侧椎板下减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治疗效果。结果10例患者手术时间60~140min,术中出血量50~300ml;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为6~24h。患者术中无脑脊液漏及脊髓损伤,术后无切口感染、裂开等并发症发生。患者获3~24个月随访。术前、术后1周、末次随访时,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有统计学差异[(47.9±6.9)分VS.(38.9±4.9)分VS.(33.5±4.1)分](P〈0.05);VAS疼痛评分有统计学差异[(6.7±0.6)分vs.(4.7±o.5)分VS.(2.9±0.4)分](P〈0.05)。术后重建CT显示椎管前后径、双侧侧隐窝直径较术前扩大(P(O.05)。结论单侧通道下入路运用over-the-top技术行腰椎双侧椎板下减压治疗腰椎椎管狭窄,适用于老年中重度椎管狭窄,中期随访效果良好。
- 蒋勤益刘林娟姚翔丁华汪雷
- 关键词:腰椎管狭窄症
- 踝外侧副韧带损伤对踝关节稳定性及软骨接触应变影响的有限元分析被引量:8
- 2023年
- 背景:在踝关节扭伤和踝关节韧带损伤中近85%涉及外侧副韧带,损伤的机制为足跖屈时踝关节内翻。急性踝关节外侧扭伤的患者中有20%-40%会出现持续疼痛和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导致距骨平移和旋转过大,加速软骨磨损,导致关节退化。目的:通过有限元建模探究不同类型的踝外侧副韧带损伤模型对踝关节稳定性以及距骨穹窿软骨接触应变的影响。方法:将1名27岁志愿者足踝CT扫描数据DICOM文件导入有限元软件中,进行三维重建及曲面拟合,再进行网格划分,建立含有骨骼、关节软骨和韧带的完整踝关节有限元模型,对比正常、距腓前韧带损伤、跟腓韧带损伤和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损伤4种不同工况下的踝关节稳定性和距骨软骨接触应变的改变。结果与结论:①在前抽屉试验中,距腓前韧带损伤和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损伤距骨前移距离明显大于正常和跟腓韧带损伤(P<0.05),而距腓前韧带损伤和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损伤之间、正常和跟腓韧带损伤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在距骨倾斜试验中,跟腓韧带损伤和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损伤距骨倾斜角度明显大于正常和距腓前韧带损伤,而跟腓韧带损伤和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损伤之间、正常和距腓前韧带损伤之间无明显差异;③在单足站立试验中,与正常模型相比,上述3种损伤模型改变了距骨穹窿软骨接触应变分布,峰值由距骨穹窿前外侧转移至前内侧,导致了距骨穹窿软骨前内侧压力增高,并且峰值大小比较: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损伤>距腓前韧带损伤>跟腓韧带损伤>正常,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损伤的峰值明显大于距腓前韧带损伤和跟腓韧带损伤;④研究结果验证了踝外侧副韧带损伤时踝关节稳定性的丢失和前内侧软骨接触应变峰值增加,揭示了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和踝关节骨关节炎之间的联系,确认了修复或者重�
- 史旭左华王毓幸姚翔袁即山
- 关键词:踝关节距腓前韧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