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轶群
- 作品数:12 被引量:25H指数:3
- 供职机构: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腰部蛛网膜下腔外引流术治疗术后脑脊液漏(附15例分析)被引量:1
- 2007年
- 姚轶群卢军徐英辉吴春明李伟华
-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引流术脑脊液漏
- Ⅰ级星形细胞瘤的影像学诊断
- 2004年
- [目的 ]探讨Ⅰ级星形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 ,研究其CT、MR的诊断要点。[方法 ]回顾 2 0 0 1~ 2 0 0 4年经病理证实为Ⅰ级星形细胞瘤的 2 3个病例 ,全部行CT、MR检查 ,对其影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幕上肿瘤 18例 ,幕下 5例 ;边界清楚的有 18例 ,不清楚 5例 ;无明显水肿 16例 ,轻度水肿 5例 ,中度水肿 2例 ;增强后不强化 15例 ;囊性 4例 ,实质性 17例。 [结论 ]Ⅰ级星形细胞瘤在影像学上有一定特征性表现 ,肿瘤发生部位以幕上浅部为主 ,边界较清 ,瘤周水肿及占位效应较轻 ;出血、坏死较少见 ,增强后多不强化。掌握其影像学特点有助于定性诊断指导临床治疗。
- 李伟华许友松杜金姚轶群马洪滨刘祥雷
- 关键词:CTMR
- ERK在榄香烯抑制大鼠C6胶质瘤细胞增殖中的作用被引量:13
- 2007年
- 目的:探讨莪术提取物榄香烯抑制神经胶质瘤细胞体外增殖的机制及其对神经胶质瘤细胞体内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细胞计数、Western印迹等方法分别检测不同浓度和不同作用时间榄香烯对胶质瘤细胞的增殖影响和对ERK、Akt蛋白质表达的影响,并观察接种胶质瘤细胞裸鼠受榄香烯作用后肿瘤增殖的变化。结果:榄香烯对大鼠C6胶质瘤细胞具有明显的抑制增殖作用,该增殖抑制效应呈剂量、时间依赖性。榄香烯可明显下调磷酸化ERK表达,同样呈剂量、时间依赖性,而对Akt表达无明显影响。榄香烯可明显抑制C6胶质瘤细胞的体内增殖。结论:榄香烯能有效抑制胶质瘤细胞的体内和体外增殖,下调磷酸化ERK蛋白质表达可能是榄香烯抑制C6细胞增殖的机制。
- 姚轶群徐英辉周洪语崔承志王以政
- 关键词:神经胶质瘤细胞外信号调节MAP激酶类抗肿瘤药
- P38MAPK在榄香烯致鼠胶质瘤C6细胞增殖抑制和周期阻滞中的作用
- 胶质瘤,作为最常见的恶性脑肿瘤,具有高度侵袭性,对药物治疗极不敏感,也很难被完全切除。胶质瘤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即使经手术及放化疗,平均生存期也很短。多年来,对胶质瘤的治疗研究仍没有大的进展,目前仍以缓解症状为主。榄香烯...
- 姚轶群
- 关键词:榄香烯胶质瘤P38
- 文献传递
- 30例外侧裂区胶质瘤的显微手术分析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探讨影响外侧裂区胶质瘤显微手术的相关因素。方法对30例经手术证实为外侧裂区胶质瘤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术前MRI检查结果、术后情况,统计获访患者的生存时间。并根据术前是否行颅脑CT血管显像(CTA)检查对获访的间变星形细胞瘤患者进行分组:CTA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的生存时间。结果 30例外侧裂胶质瘤患者临床资料中,肿瘤全切除24例,次全切除3例,大部切除3例;术后KPS≥70分25例,<70分5例;术后病理显示间变星形细胞瘤14例,少突胶质瘤8例,胶质母细胞瘤8例。14例间变星形细胞瘤患者中,6例术前行颅内血管CTA检查,并根据肿瘤与周围血管关系,分为包裹型1例,挤推型4例,混合型1例,CTA组的生存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54个月与20个月。结论经外侧裂入路,术前充分影像学评估及术中精细操作,能显著提高侧裂区胶质瘤全切率;对于间变星形细胞瘤患者术前行CTA检查,可提高肿瘤切除率,提高生存质量,延长患者术后生存时间。
- 李俊徐英辉廉治刚董斌赵永顺傅鑫姚轶群李涛
- 关键词:胶质瘤外侧裂区显微手术MRICTA
- p38在榄香烯致鼠胶质瘤C6细胞周期阻滞中的作用被引量:5
- 2008年
- 目的探讨莪术提取物——榄香烯对神经胶质瘤细胞的细胞周期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采用流式细胞分析、免疫印迹等方法分别检测榄香烯对大鼠胶质瘤细胞的细胞周期的影响和p38蛋白表达的变化,并观察p38抑制剂和其显性失活突变体对榄香烯作用的影响。结果经榄香烯40、60及80μg/ml处理后,细胞周期结果显示G0/G1期细胞百分数依次增加11%、16.95%、19.57%,且榄香烯可明显上调磷酸化p38蛋白表达,呈时间、剂量依赖性。SB203580及转染DN—p38能抑制p38的激活,阻断榄香烯的作用。结论榄香烯能诱导胶质瘤细胞的G0/G1期的阻滞,上调磷酸化p38蛋白质表达可能是榄香烯诱导C6细胞周期阻滞的机制。
- 姚轶群徐英辉卢军周洪语王以政
- 关键词:神经胶质瘤细胞周期P38
- 彩色多普勒超声观测输尿管排尿评价术后肾的泌尿功能
- 2011年
-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通过观测输尿管排尿,评价术后肾的泌尿功能状态及恢复情况。方法:选择行手术切除的肾肿瘤患者46例,24例切除比例小于肾1/4者做为轻度损伤组,22例切除比例大于肾1/4者做为重度损伤组,以健侧做为对照组。分别于术后1~2周和7~8周行超声检查,在饮水500ml后45~60min观测患侧与健侧输尿管膀胱开口处的尿流形态、尿流速度、排尿频率。结果:健侧彩色多普勒尿流呈鲜红色,尿流速度27~55cm/s,频率4~8次/min。患侧尿流色彩暗淡,轻度组尿流速度12~25cm/s,频率2~4次/min;重度组尿流速度0~17cm/s,频率0~3次/min,患侧组间比较及与健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后7~8周轻度组尿流速度19~44cm/s,频率4~7次/min;重度组尿流速度15~33cm/s,频率2~4次/min。重度组与健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轻度组与健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手术所致肾损伤可引起患侧肾功能发生改变,通过观测输尿管排尿的峰值指标,可判定术后肾的泌尿功能状态及恢复情况。
- 董威张屹辉邢荣威吴玲汤祎于霞姚轶群
- 关键词:肾肿瘤输尿管排尿
- 颅脑损伤后转移生长因子β1表达的研究
- 2005年
- 一、材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大鼠7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伤后30min、1h、6h、24h、48h、168h等7组.
2.研究方法:采用改进后Feeney's自由落体装置造成大鼠脑创伤模型.对照组不做处理.大鼠颅脑损伤后于相应观测时间点进行镧醛固定液灌注,取大鼠损伤区组织块,对照组取材部位同脑创伤,电镜观察血脑屏障变化.大鼠颅脑损伤后于相应观测时间点采用含有4%多聚甲醛的磷酸缓冲液原位灌注固定,取损伤区脑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
- 姜大宇董克辛曲波仇波刘志超姚轶群
- 关键词:转移生长因子Β1颅脑损伤后
- 囊性脑膜瘤(附8例报告)
- 2007年
- 目的 探讨囊性脑膜瘤的发生机制、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囊性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8例均采用开颅囊内分块切除肿瘤。结果 8例患者肿瘤实质及囊壁全切除6例,肿瘤实质全切除而囊壁未切除2例,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病理诊断:良性脑膜瘤7例,恶性脑膜瘤1例。结论 对囊性脑膜瘤,术中在不损伤脑功能的情况下应尽可能切除囊壁。
- 姚轶群徐英辉李伟华崔承志
- 关键词:脑膜瘤外科治疗
- NF-κB在胶质瘤细胞凋亡中的作用被引量:2
- 2007年
- NF-κB蛋白家族作为转录调控因子,参与细胞的增殖、抑制细胞的凋亡,并被证实和许多肿瘤的形成有关,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NF-κB与胶质瘤的恶性程度、侵袭性、血管生成密切相关,NF-κB通路介导了肿瘤相关基因的异常表达,从而抑制胶质瘤细胞凋亡,促进胶质瘤血管形成和转移等,直接影响胶质瘤的发生和发展,而降低胶质瘤中NF-κB的活性有可能成为治疗胶质瘤的新方向。
- 姚轶群崔承志徐英辉罗其中
- 关键词:NF-ΚB胶质瘤凋亡细胞血管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