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开利

作品数:6 被引量:1H指数:1
供职机构:贵州省毕节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农业科学

主题

  • 6篇玉米
  • 6篇杂交
  • 5篇杂交玉米
  • 5篇栽培
  • 5篇栽培技术
  • 4篇高产
  • 3篇高产栽培
  • 3篇高产栽培技术
  • 3篇毕单15号
  • 2篇选育
  • 2篇栽培技术研究
  • 2篇海拔
  • 2篇高产栽培技术...
  • 2篇高海拔地区
  • 1篇性状
  • 1篇选育及栽培技...
  • 1篇玉米杂交
  • 1篇玉米杂交种
  • 1篇杂交种
  • 1篇早熟

机构

  • 6篇贵州省毕节地...

作者

  • 6篇孙开利
  • 6篇梁黔云
  • 5篇马俊
  • 4篇吕丽丹
  • 4篇范厚明
  • 3篇罗仕文
  • 2篇梅艳
  • 1篇杨远平
  • 1篇马杰
  • 1篇田晋文
  • 1篇张丽君
  • 1篇孙云

传媒

  • 2篇现代农业科技
  • 1篇农业科技通讯
  • 1篇作物杂志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年份

  • 1篇2012
  • 5篇2011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早熟高产糯玉米杂交种‘毕糯1号’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
早熟高产糯玉米杂交种“毕糯1号”是贵州省毕节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于2005年用自选的糯玉米自交系07740作母本、自选的糯玉米自交系07599作父本杂交组配、选育而成的糯玉米新组合,于2010年7月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
梁黔云范厚明马俊吕丽丹孙开利
关键词:糯玉米良种培育栽培技术
杂交玉米毕单15号在高海拔地区的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2011年
为毕单15号在高海拔地区获得高产,采用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的方法,研究毕单15号产量与其主要栽培因子、种植密度及N、P、K肥施用量之间的关系。建立数学模型,解析各因子对产量的效应,通过计算机模拟寻优。得出毕单15号在高海拔地区获得产量≥11000.00kg/hm2的栽培方案:密度74827~79335kg/hm2,施纯N量436.56~480.05kg/hm2,施P205量233.7~274.65kg/hm2,施K2O量170.01~219.96kg/hm2。
马俊梁黔云赵庆洪梅艳王荣芳孙开利马杰
关键词:毕单15号高海拔地区高产栽培技术
杂交玉米新品种毕单15号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2011年
从播种前准备、适期播种、苗期管理、移栽、科学追肥、病虫害防治、适时收获等方面总结了杂交玉米新品种毕单15号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以期为杂交玉米毕单15号大面积示范推广提供依据。
梁黔云范厚明罗仕文马俊吕丽丹孙开利孙云
关键词:杂交玉米毕单15号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杂交玉米‘毕单17号’在高海拔地区的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2012年
为使‘毕单17号’在高海拔地区获得高产,通过采用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的方法,对‘毕单17号’产量及其主要栽培因子——种植密度及N、P、K肥施用量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并根据所得数据建立数学模型,解析各因子对产量的效应,通过计算机模拟寻优。结果表明,‘毕单17号’产量≥9850.00kg/hm2的栽培因子优化组合方案为:密度65805~70620株/hm2,施纯N量449.85~485.1kg/hm2,施P2O5量273.75~326.25kg/hm2,施K2O量224.64~323.85kg/hm2,且对产量的影响顺序为:密度>氮肥(纯N)>磷肥(P2O5)>钾肥(K2O),且氮、钾肥有一定的互补作用。
马俊梁黔云梅艳田晋文孙开利
关键词:高海拔地区高产栽培技术
杂交玉米新品种毕单15号播期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杂交玉米新品种毕单15号播期研究结果表明,在贵州高海拔山区,玉米栽培最佳播期为3月26日至4月5日。
梁黔云罗仕文杨远平孙开利张丽君吕丽丹范厚明
关键词:杂交玉米毕单15号播期经济性状
杂交玉米毕糯1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要点
2011年
毕糯1号是毕节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2005年用自选的糯玉米自交系07740作母本,自选的糯玉米自交系07599作父本杂交组配、选育而成的糯玉米新组合,该品种早熟高产,品质好,抗逆性强,适应性广。于2010年7月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是毕节地区育成的第一个糯玉米杂交种。2010年在毕节和织金等地进行6.67hm2高产示范,平均鲜穗产量13 033.5kg/hm2,增产增收效益极为显著。
梁黔云范厚明罗仕文马俊吕丽丹孙开利
关键词:杂交玉米选育栽培技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