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敬恩

作品数:12 被引量:48H指数:4
供职机构:暨南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州市医药卫生科技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社会发展领域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烧伤
  • 5篇瘢痕
  • 4篇创面
  • 3篇整合素
  • 3篇整合素连接激...
  • 3篇人工真皮
  • 3篇细胞
  • 3篇纤维细胞
  • 3篇激酶
  • 3篇成纤维细胞
  • 2篇引流
  • 2篇愈合
  • 2篇植入式
  • 2篇负压
  • 1篇电烧伤
  • 1篇阴茎
  • 1篇阴囊
  • 1篇阴囊纵隔
  • 1篇引流术
  • 1篇增生

机构

  • 6篇暨南大学
  • 4篇广州市红十字...
  • 3篇暨南大学第四...
  • 1篇暨南大学附属...
  • 1篇合肥市第一人...

作者

  • 12篇孙敬恩
  • 10篇李叶扬
  • 8篇李罡
  • 5篇林伟华
  • 5篇汪锦伦
  • 4篇梁振文
  • 4篇王晓红
  • 2篇黄峻
  • 1篇王仁坤
  • 1篇戴丽冰
  • 1篇潘姝
  • 1篇梁岷
  • 1篇米兰
  • 1篇黄峻
  • 1篇胡晓
  • 1篇胡晓
  • 1篇陈宾
  • 1篇米兰
  • 1篇张莹
  • 1篇张涛

传媒

  • 2篇广东医学
  • 2篇分子影像学杂...
  • 2篇第十届全国烧...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创伤外科杂志
  • 1篇中华损伤与修...
  • 1篇中国医学创新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6
  • 1篇2014
  • 4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整合素连接激酶对瘢痕挛缩影响的体外实验研究
孙敬恩
关键词:整合素瘢痕成纤维细胞
QLT0267抑制整合素连接激酶对人皮肤成纤维细胞生物学特征的影响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的QLT0267抑制整合素连接激酶(ILK)的活性对成纤维细胞(Fb)生物学特征的影响。方法收集整形手术后剩余的皮肤标本,采用机械法加酶消化法分离培养Fb,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5 nM组、10 nM组、20 nM组、30 nM组、DMSO组,其中空白对照组常规培养不做任何处理,5 nM组、10 nM组、20 nM组、30 nM组按培养基中QLT0267浓度分别为5、10、20、30 nmol/L加入QLT0267溶液[二甲基亚酮(DMSO)为溶剂],DMSO组加入与30 nM组中QLT0267溶液同体积的DMSO,分组处理12、24、48、72 h后在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CellTiter试剂盒检测分组处理24、48、72 h后各组Fb的增殖情况,并与空白对照组比较计算增殖抑制率;在48 h时间点,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凋亡情况以及Western Blot法观察Fb表达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总蛋白激酶B(tAKT)蛋白的变化。对数据进行LDS-t检验和重复测量设计方差分析检验。结果经浓度大于10 nmol/L的ILK特异性抑制剂作用下,Fb膨胀,细胞核固缩或破碎,并出现细胞凋亡,随QLT0267浓度的增高和刺激时间的延长,细胞形态的改变更加明显。CellTiter试剂盒检测结果显示10 nmol/L以上的QLT0267能明显抑制Fb的增殖,且随着QLT0267浓度的增高和刺激时间的延长,增殖抑制率也升高(F处理组=94.242,P<0.05;F时间=240.490,P<0.05;F处理与时间=11.551,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10 nmol/L以上的ILK特异性抑制剂能诱导Fb凋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在各组tAKT的表达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的前提下,不同浓度QLT0267组pAKT的表达比空白对照组低,并随着QLT0267浓度的上升而pAKT蛋白生成下降(P<0.05)。结论 10 nmol/L浓度以上ILK特异性抑制剂QLT0267能刺激Fb发生形态改变,抑制细胞增殖和促进细胞凋亡。推测ILK可能通过影响Fb中pAKT的生成参与创面愈合过程的调控。
梁振文李叶扬林伟华李罡孙敬恩王仁坤王晓红
关键词:伤口愈合成纤维细胞整合素连接激酶
联合应用髂腹股沟皮瓣和阴囊纵隔瓣重建阴茎毁损性烧伤
目的:探讨带蒂髂腹股沟轴型皮瓣联合阴囊纵隔皮瓣修复毁损性阴茎烧伤的临床疗效。方法:总结2002年1月至2012年1月笔者单位收治毁损性阴茎烧伤共8例,设计带蒂髂腹股沟轴型皮瓣联合阴囊纵隔皮瓣行阴茎修复术,利用阴囊纵隔皮瓣...
李叶扬黄峻梁振文张涛李罡孙敬恩王晓红
关键词:烧伤阴茎髂腹股沟皮瓣
文献传递
人工真皮在烧伤和整形外科的临床应用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探讨人工真皮(皮耐克?)在烧伤整形外科的应用。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5月~2013年10月我科应用人工真皮修复各种创面的所有病例,观察治疗效果及总结其临床经验。结果本组病例包括增生性瘢痕、烧伤、热压伤、慢性溃疡及瘢痕疙瘩等各种创面共42人次46个创面,应用人工真皮共85片,均采用二期移植法。有2例一期出现严重感染而致人工真皮失活,其余人工真皮移植后成活,经二期再次移植自体刃厚皮片,创面愈合良好。随访半年~1年,复合皮片色泽接近正常皮肤,质地柔软,功能部位伸展性好。结论人工真皮结合自体皮片移植可部分替代中厚皮片和皮瓣的应用,有效地修复皮肤深度创面,无论在功能还是在外观上均取得较满意的效果。
林伟华李叶扬胡晓孙敬恩陈宾汪锦伦梁岷
关键词:人工真皮瘢痕深度创面
植入式人工真皮联合自体刃厚皮片治疗烧伤瘢痕的效果被引量:9
2013年
目的观察植入式人工真皮联合自体刃厚皮片治疗烧伤瘢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收治的烧伤创面愈合后6~12个月瘢痕增生挛缩畸形的16例患者,一期切除瘢痕后移植植入式人工真皮片,术后2~3周人工真皮成活后,二期移植自体刃厚皮片。术后随访5个月,观察皮片成活情况,包括皮片质地、色泽以及瘢痕形成情况。结果 16例患者中13例患者所植皮片一期愈合,质地柔软、颜色接近周围正常肤色、无明显瘢痕增生;另3例患者术后皮片未能一期愈合,经换药后方能全部愈合,愈合后有明显瘢痕增生。结论植入式人工真皮联合自体刃厚皮片移植是烧伤瘢痕治疗的有效方法之一,特别是对于大面积烧伤后自体皮源严重不足的患者,移植复合皮片可替代自体中厚皮片修复瘢痕切除后创面。
王晓红李叶扬黄峻梁振文李罡孙敬恩
关键词:自体刃厚皮片烧伤瘢痕
整合素连接激酶在创面中的表达及其调控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探讨大鼠烫伤创面愈合过程中整合素连接激酶(ILK)的表达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对人皮肤成纤维细胞中ILK表达的调控作用。方法健康SD大鼠18只,随机选取15只建立深Ⅱ度烫伤模型,分别于烫伤后第1、5、10、15、20天分别随机选取3只大鼠,运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动态观察烫伤创面中ILK的表达。另外3只取正常皮肤作为对照。7例人正常皮肤标本采用组织块法分离培养人皮肤成纤维细胞,选取第4~6代状态良好的细胞,TGF-β1组给予TGF-β1(5mg/L)刺激,同一成纤维细胞作为对照,运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形态变化,荧光标记的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第24、48、72小时各组细胞中ILK的表达。结果烫伤后第5、10、15天大鼠烫伤创面中ILK的平均光密度值显著高于正常皮肤和愈合后(第20天)(P<0.05)。随着刺激时间的延长,TGF-β1组细胞中ILK的表达逐渐增加,第48、72小时TGF-β1组ILK阳性表达的平均光密度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ILK在大鼠创面愈合过程中表达明显增加,它们可能对创面的愈合起着重要作用。TGF-β1能时间依赖地诱导ILK的表达增加,TGF-β1对皮肤成纤维细胞中ILK的表达具有一定的调控作用。
李罡李叶扬米兰孙敬恩戴丽冰潘姝张莹
关键词:整合素连接激酶创面转化生长因子Β1
植入式人工真皮在烧伤瘢痕治疗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植入式人工真皮联合自体刃厚皮片在烧伤瘢痕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烧伤整形科2011年1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烧伤创面愈合后6-12月瘢痕增生挛缩畸形的16例患者,一期切除瘢痕后移植植入式人工真皮片,术后...
王晓红李叶扬汪锦伦黄峻李罡孙敬恩
二噁英抑制腭突间充质细胞增殖导致腭裂
2016年
唇腭裂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畸形,在世界范围内的发生率为1‰~2‰.我们探讨了二噁英致腭裂的作用时间点、作用靶细胞和作用形式.
胡晓李叶扬汪锦伦孙敬恩
关键词:唇腭裂二噁英腭突先天性畸形靶细胞
负压封闭引流术在电烧伤创面治疗的应用被引量:13
2010年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术(vacuum sealing drainge,VSD)治疗电烧伤创面的疗效。方法选择134例电烧伤患者,分为VSD组和换药组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VSD组创面清洁时间为5~10天,Ⅱ期手术皮片优成活率96.7%。对照组创面清洁时间10~20天,皮片优成活率69.9%。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VSD对电烧伤创面清洁作用和术后皮片成活率较传统换药效果好,为创面修复创造了良好的植皮条件。
米兰李叶扬林伟华李罡孙敬恩
关键词:负压封闭引流电烧伤创面愈合
硅酮凝胶敷料防治增生性瘢痕的临床研究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探讨硅酮凝胶敷料防治增生性瘢痕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文将136例增生性瘢痕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有患者6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自粘性软聚硅酮敷贴,治疗组患者采用硅酮凝胶敷料外敷患处,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6个月后瘢痕VSS评分,并评价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经过3个月和6个月治疗后,患处瘢痕V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减少(P<0.01);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采用硅酮凝胶敷料治疗3个月、6个月后瘢痕V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6个月的持续治疗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87.7%,治疗组治疗有效率为90.9%,对照组两组治疗疗程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硅酮凝胶敷料防治增生性瘢痕临床疗效确切,长期预后效果与自粘性硅酮胶片无显著差异,可在基层临床推广应用。
林伟华孙敬恩周旺标
关键词:增生性瘢痕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