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季生太

作品数:18 被引量:171H指数:5
供职机构:黑龙江省气象科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专项气象关键技术集成与应用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农业科学
  • 6篇天文地球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5篇作物
  • 3篇土壤
  • 2篇玉米
  • 2篇灾害
  • 2篇水稻
  • 2篇气候
  • 2篇作物生长
  • 2篇干旱
  • 2篇CGMS
  • 1篇大兴安岭北部
  • 1篇动态模式
  • 1篇玉米产量
  • 1篇玉米田土壤
  • 1篇孕穗
  • 1篇孕穗期
  • 1篇灾害性
  • 1篇灾害性天气
  • 1篇障碍型冷害
  • 1篇三江平原
  • 1篇森林植被

机构

  • 18篇黑龙江省气象...
  • 3篇黑龙江省气象
  • 2篇东北农业大学
  • 2篇黑龙江省农业...
  • 2篇中国气象局
  • 1篇南京气象学院
  • 1篇黑龙江省气候...

作者

  • 18篇季生太
  • 9篇姜丽霞
  • 7篇李秀芬
  • 6篇王育光
  • 5篇纪仰慧
  • 5篇闫平
  • 5篇杜春英
  • 5篇王萍
  • 3篇宫丽娟
  • 2篇王晾晾
  • 2篇朱海霞
  • 2篇田宝星
  • 2篇张欢
  • 2篇赵慧颖
  • 2篇韩俊杰
  • 2篇祖世亨
  • 1篇南瑞
  • 1篇杨德光
  • 1篇王秋京
  • 1篇王春华

传媒

  • 8篇黑龙江气象
  • 2篇中国农业气象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土壤通报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黑龙江农业科...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气象科技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自然灾害学报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5
  • 1篇2004
  • 5篇2003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007年黑龙江省干旱评估分析被引量:3
2008年
1干旱概况本文选择黑河、嫩江、讷河、龙江、海伦、萝北、富锦、绥化、铁力、佳木斯、依兰、桦南、集贤、宝清、哈尔滨、肇源、双城、勃利、密山、五常、穆棱等21个有代表性的市县,这些市县分布在黑龙江省西部、中部、东部。
王春华季生太
关键词:三江平原干旱松嫩平原农作物
黑龙江省伏旱评估
2010年
根据水分平衡原理,利用旱涝系数对黑龙江省1961~2009年伏旱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1961~2009年黑龙江省伏旱年共10 a,其中6 a为重伏旱年,3 a为特重伏旱年,最重的是1982年,其次是2007年,再次是2000年;1961~1999年伏旱年和重伏旱年有明显的周期变化,伏旱年每10 a中出现1~2 a,重伏旱年为39 a中出现1 a,即每10 a出现0~1 a;从年代变化分析,自2000年以来伏旱发生频率明显增多,范围明显扩大,灾情加重;伏旱存在明显的地域分布,松嫩平原西部为黑龙江省的伏旱易发区,松嫩平原中部、黑河大部分地区、三江平原北部为黑龙江省的伏旱次易发区,其它地区为伏旱不易发生区。
季生栋季生太闫平杨德光赵跃坤
关键词:伏旱灾害
2003年黑龙江省主要灾害性天气及其对作物生长发育和粮食产量的影响被引量:5
2004年
利用40年气温、降水资料和历史上干旱、低温严重的年份与2003年进行对比分析,评估黑龙江省2003年发生的严重灾害的分布范围,灾害程度,及其对主要粮食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得出2003年的灾害是30年未遇的全省性严重灾害年,各种灾害对各种作物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受害最重的作物是小麦。
闫平季生太姜丽霞王萍南瑞
关键词:灾害性天气作物生长气温降水
比利时作物长势监测系统在黑龙江省的应用研究被引量:2
2003年
比利时作物长势监测系统(B-CGMS)已被移植成黑龙江省作物长势监测系统(H-CGMS)。这里介绍其中第二部分—移植和提高系统(由黑龙江省气象科学研究所研制)。文中列出了应用该系统作出的农作物产量预报。并利用气象指示仪成功描绘出遭到气候限制的地区。
王育光李秀芬杜春英季生太姜丽霞
中国“丰欠产气候阶段评定预报模式”在比利时的移植
2003年
在中比联合项目中,黑龙江省气象科学研究所将多年来在产量预报领域取得的先进科研成果作为中比科技合作交流的主要组成部分移植到比利时王国。经过对比利时的前期调研、实地考察和资料准备,将该产量预报模式制成软件。系统经过调试改造后取得良好效果。
季生太祖世亨王育光杜春英
关键词:作物
黑龙江省作物生长动态模式预测产量的方法及应用被引量:3
2003年
在分析作物干物质累积曲线的基础上,分析温度、降水等气候因子与作物干物质累积量的关系,而干物质累积量又与气候产量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在干物质累积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作物生长动态模式,该模式主要用于四大主栽作物玉米、大豆、水稻及小麦的产量预测。利用模式预测了2001~2002年黑龙江省四大作物的单产,其精确度在94%左右。
王育光姜丽霞杜春英李秀芬季生太
关键词:作物生长
作物春季播种期土壤温湿因子的分析及预测研究——以内蒙古河套灌区为例被引量:3
2016年
以改进本地作物播种期土壤含水量和耕层地温的预报服务及提升农业生产安排决策能力为目的。利用内蒙古河套灌区1980-2011年年春季和作物播种期间气温、降水、风速、地温、土壤相对湿度等资料,采用相关分析、回归分析、Mann-Kendall趋势检验等方法 ,在土壤温湿因子诊断分析基础上,建立不同层次逐日土壤温度和逐旬相对湿度预报模型。结果表明:1980年以来河套灌区大部地区春播期平均土壤相对湿度在0-10 cm、10-20 cm和20-30 cm土层均呈下降趋势,影响的主要因子依次为前一旬土壤相对湿度、当旬的平均气温和降水量;河套灌区气温及0 cm、5 cm和10 cm地温变化趋势相同,均呈现上升的趋势,影响的主要因子为平均气温和平均风速;建立了各层土壤相对湿度预测模型84个和各层地温预测模型36个,均通过信度检验(P≤0.05);土壤相对湿度模型回代和预报检验准确率分别大于85%和80%,有的甚至超过90%;地温模型回代检验平均误差为1.9-2.3℃,2011、2012年预报检验平均误差为2.1-2.5℃。模型输出结果更能反映当地作物适宜播种期间土壤温湿匹配效果,预报精度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可用于干旱地区土壤相对湿度和地温的预报。
王萍李秀芬王秋京纪仰慧季生太赵慧颖
关键词:河套灌区
黑龙江省玉米田土壤旱涝预报
2010年
玉米旱涝预报模型考虑了土壤-大气-植物之间的水分交换关系,基于土壤水分平衡原理,以旬为预报时段,以黑龙江省34个测墒站点每旬玉米田土壤相对湿度代表所在县的平均玉米田土壤相对湿度,利用上一旬末土壤相对湿度和下一旬降水预测值来预报下一旬末的土壤相对湿度。根据土壤旱涝指标来确定土壤旱涝等级。用2007年3月上旬至11月上旬实测玉米田土壤湿度对其检验。结果表明:黑龙江省春季和秋季预报比较准确,绝对误差在5%以下;夏季预报误差比春秋季节略高,绝对误差在6%以下,有些县市绝对误差甚至达到0。根据确定的土壤旱涝等级检验土壤旱涝预报准确率表明,准确率较高,效果较好。
季生太闫平姜丽霞张欢殷世平
关键词:玉米
近308年来大兴安岭北部森林植被气候生产潜力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被引量:26
2017年
揭示大兴安岭北部气候变化敏感区的气候生产潜力演变及其影响机理,对于维持东北地区生态系统平衡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标准树轮年表反演气象资料与研究区13个气象站观测数据组成的1707—2014年气象资料序列,利用Miami模型和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大兴安岭北部气候生产潜力演变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显示:1707年以来,气温、降水、蒸散和标准气候生产潜力变化均表现极显著增加趋势,标准气候生产潜力(W)变化率为1.79 kg hm^(-2)a^(-1),20世纪气候倾向率最大为10.14kg hm^(-2)a^(-1),温度气候生产潜力(WT)与降水气候生产潜力(WR)的比值21世纪最大,水热配比状态最好;4种气候生产潜力存在不同时间尺度的周期变化,但变化一致性较好,主周期均为215—219a;大兴安岭北部W呈现一致的正变化趋势,高值、次高值、低值中心分别在根河、塔河、鄂伦春偏南地区,振幅由西北向东南逐渐递减;W与年气温、降水量、蒸散量正相关显著,年平均气温每升高1℃、年降水量和蒸散量均增加10 mm,W变化率依次为453.71、74.40、219.01 kg/hm^2,且气温是影响W的主要因子;未来"暖湿型"气候对森林植被生长有利,而"冷干型"气候对森林植被生长不利,气候生产潜力增加(减少)幅度均为10.9%—21.7%。研究结果不仅可为区域尺度内研究森林植被气候生产潜力提供基础方法,而且对进一步估算森林碳汇、即将实施的碳交易及中国北部边疆生态安全研究和生态功能规划制定等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赵慧颖田宝星宫丽娟曲辉辉季生太李秀芬张兴林
关键词:森林植被气候生产潜力气候变化
生态与农业气象基础数据查询系统被引量:1
2007年
生态与农业气象数据作为基础性、公益性数据是国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圈家宏观决策、防灾减灾、可持续发展和经济建设具有重要的技术支撑作用。如果实现资料共享,将有效发挥数据资源的潜在价值.提高数据资源的使用效益,带动其他领域资料的开放和共享,加速部门信息化和现代化进程,最大限度发挥系统资料的支撑能力。该系统就是立足于生态与农业气象业务、服务的实际需要.在深人分析、整理生态与农业气候资源数据的基础上.以计算机技术和软件为支撑,开发统一数据存储平台。为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提供统一标准的数据服务。
张欢韩俊杰殷世萍季生太纪仰慧
关键词:数据查询系统生态计算机技术资料共享数据资源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