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历史地理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篇遗址
  • 2篇社会
  • 2篇陶器
  • 2篇青铜
  • 2篇文化
  • 2篇胶东半岛
  • 2篇二里头
  • 1篇稻作
  • 1篇稻作农业
  • 1篇地域性
  • 1篇第二次世界大...
  • 1篇新石器
  • 1篇新石器时代
  • 1篇新石器时代晚...
  • 1篇形制
  • 1篇业余
  • 1篇印痕
  • 1篇植硅体
  • 1篇植食性
  • 1篇殖民

机构

  • 10篇九州大学
  • 4篇山东大学
  • 1篇郑州大学
  • 1篇天津师范大学
  • 1篇爱媛大学
  • 1篇冈山理科大学
  • 1篇熊本大学

作者

  • 10篇宫本一夫
  • 4篇栾丰实
  • 2篇王强
  • 2篇靳桂云
  • 1篇张国硕

传媒

  • 3篇东方考古
  • 1篇考古
  • 1篇华夏考古
  • 1篇南方文物
  • 1篇边疆考古研究
  • 1篇西部考古
  • 1篇中国·二里头...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杨家圈遗址水田遗迹探查
2018年
位于胶东半岛中部的杨家圈遗址,主要遗存属于大汶口文化晚期和龙山文化时期。在1979年的发掘发现稻遗存的基础上,2004年山东大学和九州大学联合对遗址周边地区进行了勘察,在遗址之外的北侧小河北岸发现疑似'稻田'的遗迹。2015~2016年冬,双方继续对遗址北侧的低平地段进行调查,在距今地表2米以下的一定范围内,发现密度较大的水稻植硅体,同时还有芦苇等喜水植物伴出。据此推定杨家圈遗址北侧规模不大的扇形低地,可能是早期水田和河道的交错分布地带。而水田的具体结构和准确时代,有待于今后的田野考古发掘加以解决。
宇田津澈朗宫本一夫栾丰实靳桂云王富强
关键词:植硅体水田
日本现代考古学的开始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日本考古学
2022年
本文描绘了德川幕府时代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日本现代考古学的发展轨迹,并思考了一些它的影响,如殖民主义因素、业余考古学的作用和马克思主义的影响。
宫本一夫刘斌(译)徐敏(译)
蒙古青铜时代墓葬形制的发展——以积石塚文化为中心被引量:2
2020年
乌拉尔山脉以东欧亚草原东部的青铜文化在草原西部青铜文化的影响下形成。公元前3千纪,阿凡纳谢沃文化扩展至阿尔泰。公元前2千纪前半叶,森林地带的赛伊玛-图尔宾诺文化与草原地带的安德罗诺沃文化扩展至长城地带,形成复杂的文化面貌。公元前3千纪后半叶至前2千纪,蒙古的青铜时代被划分为切木尔切克文化(Chemurchek)、门海尔汗文化(Monkhkhairkhan)、特布希文化(Tevsh)、北塔文化(Baitag)四期[1]。先不考虑年代,这种分期的方法不涉及地域性,也有文化并行发展的情况,故而其编年不能适用整个蒙古。
宫本一夫戴玥(译)
关键词:青铜文化青铜时代墓葬形制欧亚草原文化面貌
山东栖霞县杨家圈遗址稻作遗存的调查和初步研究被引量:5
2007年
为解决早期稻作农业由大陆向朝鲜半岛和日本列岛的传播,其中一个重要的工作是在山东东部沿海地区寻找早期稻作农业及相关遗存。2004年,山东大学等在杨家圈遗址进行了勘探和取样工作,中、日学者对采集样品进行了植硅体定量分析。分析表明杨家圈遗址周围有新石器时代人工栽培的稻田遗迹。
栾丰实靳桂云王富强宫本一夫宇田津徹朗田崎博之
关键词:胶东半岛稻作农业
早期国家和陶寺遗址
近年,根据城址结构和宫室建筑的存在,认为陶寺遗址已经达到早期国家或文明社会阶段的观点在增多。早期国家的概念由克拉森和斯卡尔尼克提出。本文利用这个定义再次评价陶寺文化阶段是否达到早期国家阶段。结果认为,陶寺遗址不具备克拉森...
宫本一夫
关键词:陶寺遗址文明社会
大连王家村遗址出土陶器印痕分析
2019年
通过对王家村遗址陶器进行的印痕分析,我们在不同时期的陶片中发现了粟、黍、水稻、小麦族、紫苏属、大豆属及其他豆科种属、薏苡属等植物。在小珠山第三期文化中,发现了薏苡属、黍、粟的主要植物种属组合,其中薏苡属植物可能已经人工栽培。在小珠山第五期文化中,则主要是黍、粟类作物,此外还发现有水稻和小麦族植物,但不见薏苡属植物。这与浮选结果基本吻合。印痕分析中杂草种子发现较少,并且很可能也不是古人的食物来源,这与浮选结果不同。此外,通过分析,我们认为陶器制作和谷物生产活动的作业场所具有相关性。
小田弘己王强齐藤希宫本一夫栾丰实
从交错地带看社会集团的地域性和文化交流被引量:1
2006年
笔者曾经撰写过一篇有关中国史前社会中心与周边形成的文章,认为新石器时代晚期,由于生存形态的变化,农耕社会产生新的分化,形成农耕型社会和农牧交错型社会。随着地域差别的出现,在华北农耕社会诸地域的统合过程中,从农耕社会分离出来的农牧交错型社会在周边地区出现,代表自我统合象征的中心意识产生自来。到了青铜时代的商代,以殷王朝为中心的华北农耕型社会,与代表长城地带北方系统青铜文化的畜牧农耕型社会对立抗争,由此产生新的文化接触。中国古代殷周社会与北边存在的北方系统青铜文化社会是两个不同的文化系统。从殷周社会看北方系统青铜文化社会,那里完全是未开化的夷狄之域。但是,这两个文化系统对东亚文化的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北方系统青铜文化是朝鲜半岛无纹陶器文化和日本弥生文化的源头,另外与中国西南部的石寨山文化、越南北部的东山文化也有一定的谱系关系。两个文化系统还是诠释东亚史前社会文化系统的标尺。这两种文化系统的交错地带是在长城沿线,其中的内蒙古中南部地区对于探索交错地带的文化面貌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们有必要对这个交错地带的物质文化和地域性的形成与扩大进行深入研究,并进一步就有关社会集团的一些问题加以探讨。本文主要依据内蒙古中南部特别是近年发表的有关岱海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与龙山时代并行的考古资料,尤其是陶鬲的材料进行考证。
宫本一夫张国硕
关键词:文化交流地域性社会文化系统新石器时代晚期农耕社会
前史时期辽东半岛和胶东半岛的陶器制作技术
2021年
通过对辽东半岛的文家屯遗址、王家村遗址、羊头洼遗址以及胶东半岛的午台遗址、照格庄遗址、楼子庄遗址的陶器制作技术的分析,我们认为,小珠山下层文化时期,辽东半岛的陶器主要受到了辽西地区偏堡类型的影响。至小珠山上层文化时期,其陶器制作技术主要受到了来自胶东半岛的影响。此外,也有数据表明,朝鲜半岛南部青铜时代的陶器也受到了辽东半岛的影响。其次,我们可以通过陶器制作技术的系谱关系,探究背后所蕴含的人群移动与文化变迁的背景,得出制陶技术是早期人类社会中出现人群移动的有力佐证。
三阪一德栾丰实王强宫本一夫
关键词:辽东半岛胶东半岛
二里头遗址二里头文化至二里岗文化过渡期的青铜器生产被引量:5
2019年
很明显,二里头遗址从二里头文化时期到二里岗下层文化时期使用。这是因为在这个遗址不仅发现了二里头文化而且还发现了二里岗文化的青铜礼容器。作者从多种陶范的可变组合角度解释了青铜容器的变化过程。简单来说,'爵'、'斝'和'鼎'一样从二里头文化时期的双外范被改为下二里岗文化时期的三外范。尽管如此,在位于二里头遗址Ⅴ区、存在于二里头文化时期的第4号建筑基址旁边的T25和T26中,发现二里头文化第四期后半段至二里岗文化时期制作青铜器的青铜炼渣和坩埚。这表明铸铜作坊由二里头文化时期位于第四区搬迁到二里岗时期位于第五区。铸铜作坊的这一转移始于二里头文化第四期后半段。这一时期表明,在二里头遗址附近建造了偃师商城的同时,商人到达二里头遗址并占领使它为商人制作青铜礼容器。据认为,在二里头遗址第Ⅴ区M1(1987ⅤM1)发现的用三外范技术的'鼎',是在商代初期的二里头遗址第五区的铸铜作坊中铸造的。
宫本一夫
关键词:二里头遗址
二里头文化青铜彝器的演变及意义
本文以二里头文化青铜器及青铜彝器的实测调查为背景,进行二里头青铜彝器相关铸造技术复原,并对二里头文化到二里冈文化阶段所产生的技术变迁进行了分析研究。
宫本一夫
关键词:二里头文化文物研究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