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世伟 作品数:21 被引量:35 H指数:4 供职机构: 陕西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博士科研启动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 更多>> 相关领域: 理学 电气工程 自然科学总论 医药卫生 更多>>
从热机到热寂——熵的起源与发展 被引量:3 2011年 介绍熵提出的历史背景及其内涵的简要发展过程,指出可能存在与热耗散相反的能量重新聚集的过程,这是有待于人们的探索的"谜"。 尹世伟 郭庆伟 李鑫茹 潘龙关键词:热机 热寂说 热力学第二定律 萘二酰亚胺类电子受体材料分子设计与开路电压的理论调控 被引量:1 2016年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预测了6个萘二酰亚胺(NDI)衍生物电子受体分子An(n=1~6)的几何构型、前线轨道特征及吸收光谱,并分别与选定的3个给体分子Dm(m=1~3)组合,构建给-受体(D-A)界面,从单分子尺度评估了不同D-A界面载流子的复合程度.结果表明,引入N、O、S等杂原子可以改变分子间氢键位点及强度,调节D-A界面分子间的距离与位移,以降低界面载流子复合,通过减小光电压损失获得高的开路电压V_(oc);此外,通过计算给体HOMO^D与受体LUMO^A之间的电子耦合V_(if)发现,平面性均较好的D-A分子组合V_(if)较大,界面载流子易于复合,会引起较大的光电压损失,不利于获得高的V_(oc).将平面性好的受体与非平面型给体材料搭配作为有机太阳能电池光活性层有可能获得高的V_(oc).综合考虑ΔE_L、V_(if)、D-A分子的平面性和光吸收效率等因素,认为D3-A5组合有望成为电子迁移率高、可见光和近红外区吸收宽、界面激子能有效分离且不易复合的理想给-受体分子组合对. 邵绒 王文亮 杨鑫博 杨鑫博关键词:开路电压 能量转换效率 叶绿素a激发态电子结构的量子化学计算 被引量:4 2011年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B3LYP/6-31G)对氢取代后叶绿素的几何构型进行优化,并用不同的量子化学方法如ZINDO-CIS,TD-DFT和SAC-CI计算激发态能量,考察叶绿素的侧链和单线态根数目对激发态能量的影响,并计算Qy态跃迁偶极矩与y轴的夹角.结果表明,CAM-B3LYP泛函形式是计算叶绿素a前4个激发态特征的最佳方法,与高精度方法SAC-CI的结果是一致的. 杨家瑜 尹世伟 杨永梅 李兰兰关键词:含时密度泛函 叶绿素A 理论研究BBPQ-PC_(61)BM体系的光伏性质(英文) 被引量:1 2016年 探索和制备具有高能量转换效率(PCE)的有机太阳能电池体系是有机电子学的重要领域和研究热点。本文利用量子化学和分子动力学计算结合Marcus-Hush电荷传输模型理论研究了BBPQ-PC_(61)BM(BBPQ:7,12-二((三异丙基甲硅烷基)乙炔基)苯并(g)吡啶并(2′,3′:5,6)吡嗪并(2,3-b)喹喔啉-2(1H)-酮;PC_(61)BM:(6,6)苯基-C_(61)-丁酸甲酯)体系的光伏性质。结果表明,BBPQ-PC_(61)BM体系具有相当大的开路电压(1.22V)、高的填充因子(0.90)和高的光电转换效率(9%-10%)。此外,本文研究还发现BBPQ-PC_(61)BM体系拥有中等大小的激子结合能(0.607eV),但相对较小的激子分离和电荷复合重组能(0.345和0.355eV)。借助于一个简单的分子复合物模型,本文预测BBPQ-PC_(61)BM体系的激子解离速率常数k_(dis)高达1.775×10^(13)s^(-1),而预测的电荷复合速率常数k_(dis)相当小(<1.0s^(-1)),这表明在BBPQ-PC_(61)BM相界面上,激子解离效率非常高。总之,理论研究表明,BBPQ-PC_(61)BM是一个非常有前途的有机太阳能电池候选体系,值得实验上做出进一步研究。 赵蔡斌 葛红光 张强 靳玲侠 王文亮 尹世伟关键词:密度泛函理论 孤立轨道法评估不同并五苯分子堆积的电荷转移积分 被引量:1 2011年 运用量子化学密度泛函理论B3LYP方法,在6-31G(d,p)水平上采用孤立轨道法的双分子非自洽与自洽法评估了基于π共轭有机半导体材料不同堆积的并五苯二聚体的电荷转移积分,在此基础上考虑电场作用对以上堆积形式下电荷转移积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孤立轨道的双分子自洽方法得到的有效转移积分与非自洽法得到的直接耦合量在数值上非常接近并与实验值比较吻合,且自洽法还可以方便地考察极化对分子位点能的影响.此外,运用该方法在电场作用下评估了不同堆积形式下的并五苯二聚体的电荷转移积分,结果表明电场对电荷转移积分几乎没有影响. 杨永梅 尹世伟 李兰兰 杨家瑜关键词:并五苯 利用VB-DFT和AMOEBA力场方法研究有机π-共轭分子的电子极化 电荷载流子在体材料、金属电极界面和异质结方面均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从根本上理解有机电子的电荷转移过程。电荷载流子通常局域在单分子或共轭片段上,过局域电荷和低介电常数导致静电作用和电子极化。 赵晓波 徐涛 尹世伟4-(1,2-二苯基)乙烯基-4′-(N,N-二苯基-4-乙烯基苯胺基)联苯及其二氟取代衍生物的电子结构与光谱性质 被引量:8 2009年 分别采用B3LYP/6-31G(d)和CIS/6-31G(d)方法对4-(1,2-二苯基)乙烯基-4′-(N,N-二苯基-4-乙烯基苯胺基)联苯(A)及其二氟取代衍生物(B-F)的基态(S0)和单重激发态(S1)的几何构型进行了全优化,计算获得了电离势IP、电子亲和势EA等相关数据,并采用含时密度泛函(TD-DFT)方法计算了上述化合物的电子吸收和荧光发射光谱.研究结果表明,化合物A及二氟取代衍生物B-F在469-474nm蓝光区域主发射峰的强度远远大于372-387nm范围的次发射峰,说明此类化合物具有纯度较高的发射光谱;主链苯环上的二氟取代(B,C和D)使最低空轨道(LUMO)能级明显降低,有利于提高电子注入;芳胺基苯环上的二氟取代(D和E)使分子最高占据轨道(HOMO)能级明显降低,电离势增加,能隙变大,有利于抑制空穴越过发光层向电子传输层输运,减少界面处激基复合物的形成,同时起到光谱蓝移的效果;既是主链苯环上也是芳胺基苯环上的二氟取代衍生物D更有利于平衡电子-空穴的注入,应该具有更加优良的发光性质. 崔明侠 董士红 王文亮 尹世伟 吕剑关键词:密度泛函理论 光谱性质 电子结构 苯并噻二唑类电子受体材料分子设计与给-受体的理论匹配 被引量:4 2016年 设计并理论预测了一系列A′-π-A-π-A′型苯并噻二唑衍生物电子受体分子的几何构型、前线轨道特征、吸光性质及电子重组能等信息,同时考察了丙酮、氯苯溶剂对其性质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将性能优异的受体分子与特定给体分子组合构建给-受体(D-A)界面,通过计算给体HOMO与受体LUMO之间的电子耦合Vif,评估了D-A界面载流子的复合程度.结果表明,合理选择取代基对核心受体苯并噻二唑进行修饰是调节LUMO能级和能隙的有效方法.将平面性好的受体材料与非平面型给体材料搭配作为有机太阳能电池光活性层材料,有可能达到降低界面复合、减小光电压损失和提高开路电压的目的.综合考虑ΔEL,Vif,光吸收效率及溶剂化效应等因素,D1-1aγ及D1-2aγ组合有望成为电子迁移率高、在可见光和近红外区吸收宽、界面激子可以有效分离且不易复合的理想给-受体分子组合. 邵绒 杨鑫博 尹世伟 王文亮关键词:苯并噻二唑 能量转换效率 基于苯并二噻吩和吡咯并吡咯二酮共聚物的有机太阳能电池给体材料光伏性质理论研究 被引量:6 2016年 设计和合成结构新颖的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给体材料是有机电子学的热点研究领域.首先利用二噻吩取代的苯并二噻吩(DBDT)作为富电子结构单元,吡咯并吡咯二酮(DPP)作为缺电子单元构筑了一种新的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电子给体材料(PDBDTDPP),然后以[6,6]-苯基-C61-丁酸甲酯(PC61BM)作为电子受体,借助密度泛函理论(DFT)方法结合不相干的Marcus-Hush电荷传输模型,系统研究了PC61BM-DBDTDPPn=1,2,3,∞体系的分子结构、电子性质、光吸收性质、电荷转移的内重组能和外重组能、激子结合能、电荷传输积分、给体-受体界面上激子分离和电荷复合速率等性质,并利用线性回归方法分析了聚合物重复单元与其光伏性质的关系.结果表明,该聚合物具有较好的平面结构,低的最高占据分子轨道(HOMO)能级,在紫外-可见区具有宽且强的光学吸收、较大的激子束缚能(1.365 e V),小的激子分离内重组能(0.152 e V)和电荷复合内重组能(0.314 e V).在给体-受体界面上,激子分离速率高达1.073×1014 s-1,而电荷复合速率仅为1.797×108 s-1.相比较而言,激子分离速率比电荷复合速率高约6个数量级,表明在给体-受体界面上,光生激子具有很高的分离效率.总之,研究证明PDBDTDPP是一个非常有前途的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给体材料,值得实验上进一步合成及器件化研究.理论研究不仅有助于更深入理解有机化合物结构与其光学、电子性质之间的关系,还可以为合理设计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给体材料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赵蔡斌 王占领 周科 葛红光 张强 靳玲侠 王文亮 尹世伟关键词:聚合物太阳能电池 吡咯并吡咯二酮 并五苯ab平面电荷载流子迁移率的理论模拟 有机功能材料由于其潜在应用于有机发光二极管、有机晶体场效应管、有机光伏和有机存储记忆卡等光电器件目前正越来越受到科学界和工业界的广泛重视。电荷载流子迁移率是衡量该功能材料的导电性,制约其光电功能化的重要宏观物理量。对有机... 尹世伟 吕艳凤 杨咏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