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双菊
- 作品数:24 被引量:127H指数:7
- 供职机构:华中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更多>>
- 饮食义动词“吃”带宾情况的历史考察被引量:19
- 2007年
- 饮食义动词"吃"从产生至今,带宾情况变得越来越复杂,主要表现在:(一)宾语的语义类型越来越丰富,由带受事宾语发展到以带受事宾语为主,非受事宾语类型越来越多;(二)受事宾语的所指范围从食物类名词逐渐扩大到非食物类名词,食物类名词经历了"固态食物名词→固态、非固态食物名词并存→以固态食物名词为主"这样一种发展轨迹。
- 谢晓明左双菊
- 形名选择性匹配的认知动因被引量:2
- 2006年
- 在人们对事物的共知域中,语义兼容是形名匹配的基础,形容词与名词在语义上必须存在某种相同的语义特征,这样才能为形容词对N的选择提供意象,也才能与之组配为相应的DN格式。由于语义“模糊边界”的存在,当我们用与N具有某种语义特征联系的不同形容词D1和D2同时作为联结线索时,贮存在记忆中不同类别的同一N的相关属性特征将同时被D1和D2激活并提取,结构上表现为与D1、D2同时匹配。
- 左双菊
- 关键词:语义兼容
- 初级汉语学习者习得“上+O”结构的情况考察与分析
- 2023年
- 本文考察了初级汉语学习者习得“上+O”结构的总体情况,并对习得中出现的偏误现象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因学习内容、学习态度、语言使用环境、母语干扰等因素影响,初级汉语学习者在习得“上+O”结构时容易出现多余、误用、遗漏、错序和杂糅等偏误现象,由此可为国际中文教学者和学习者提供参考。
- 左双菊
- 关键词:习得
- 显著事件的认知分化及其对语言发展的影响--以“期期”的演化为例被引量:4
- 2017年
- 文章主要讨论了语气副词"期期"和拟声词"期期"的形成问题,指出这是一种由于显著事件的认知分化而逐渐形成的语言现象。"期期"的叠用始现于《史记》,记载的是御史周昌因口吃而出现的语误现象,并因《史记》的记载和传播成为显著事件,使"期期"这种叠用形式得以长时间地保留和扩散。明清时期,随着汉语词汇双音化趋势的加速,"期期"逐渐完成了由构形重叠到构词重叠的演化,形成了语气副词"期期"和拟声词"期期"两种演变结果。形成的原因主要是人们对周昌因口吃而叠用"期"这一显著事件认知结果的分化,同时也受"期期"所处句法位置和句法格式、语气副词"期"的词类地位调整以及汉语词汇双音化趋势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显著事件对新兴语言现象的产生和发展具有不容忽视的推动作用,是语言发展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 谢晓明左双菊
- 关键词:语气副词拟声词
- 论形名组配的语义互动性——以“老+N”结构为例被引量:1
- 2009年
- 文中主要分析了常用形容词"老"的语义特征及其对名词的语义选择。"老"主要有三个方面的语义特征:时间延续性、自变性和量度特征;同时它对与其匹配的名词也有语义上的要求:名词需具有时间上的可延续性、且性能上应以自变为主。
- 左双菊
- 关键词:语义特征语义选择
- 位移动词“来/去”带宾能力的不对称被引量:2
- 2009年
- 位移动词"来"是一个带宾能力较强的及物性动词;位移动词"去"则是一个带宾能力较强的弱及物性动词。"来"和"去"这组意义对立的反成关系词在历时发展过程中和共时分布上的带宾能力都存在着明显的不对称现象。
- 左双菊
- 关键词:位移动词
- “来/去”带宾能力的优先序列考察被引量:8
- 2007年
- 本文主要考察位移动词"来/去"在现代汉语里的带宾情况。考察表明,在现代汉语里,"来"的带宾用法不但使用频率高,而且宾语成分多样,语义类型复杂,是一个带宾能力很强的及物性动词,而"去"的带宾用法虽然频率较高,但宾语成分只能是体词性的,语义类型也主要是处所宾语,还只是一个有一定带宾能力的弱及物性动词。文章根据考察结果给"来/去"的宾语类型建立了一个优先序列。
- 左双菊
- “N”的妙用被引量:3
- 2005年
- 拉丁字母"N(n)"在汉语里经常被用作一个词出现,表示一个不定量.例如:
(1)企业要发展不是靠进入"世界N强"排名就可以实现的.
例(1)中的字母"N"表示一个不定量,可能是一百,也可能是五百或一千.
- 左双菊
- 关键词:拉丁字母罗马字母车展发音
- “老+N”和“旧+N”
- 该文主要通过对'老/旧'与名词匹配情况的全面考察,来比较这两种近义匹配形式在句法语义和语用上的异同.文章运用描写与解释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分五个部分来展开讨论:第一部分:文章首先对'老/旧'与N的匹配情况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考...
- 左双菊
- 文献传递
- 网络语言中的特色动词及相关结构被引量:1
- 2009年
- 文章从形式、语义和句法三个方面入手探讨了网语中的一些特色动词,并分析了与之相关的一些结构的特点,对网语动词的规范和使用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 左双菊
- 关键词:网络语言语言动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