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庄占龙

作品数:16 被引量:157H指数:6
供职机构: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农业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12篇水稻
  • 10篇杂交
  • 9篇杂交水稻
  • 7篇杂交稻
  • 7篇高产
  • 5篇小麦
  • 4篇高产群体
  • 3篇氮肥
  • 3篇氮素
  • 3篇干物质
  • 3篇产量构成因素
  • 2篇氮量
  • 2篇三熟
  • 2篇三熟制
  • 2篇施肥
  • 2篇熟期
  • 2篇熟制
  • 2篇穗期
  • 2篇齐穗
  • 2篇齐穗期

机构

  • 16篇福建省农业科...

作者

  • 16篇庄占龙
  • 13篇李义珍
  • 10篇郑景生
  • 10篇黄育民
  • 4篇陈子聪
  • 1篇郑九如
  • 1篇林文彬
  • 1篇林荣光
  • 1篇杨惠杰

传媒

  • 7篇福建稻麦科技
  • 7篇福建省农科院...
  • 1篇福建农业科技
  • 1篇福建农业学报

年份

  • 1篇1998
  • 1篇1997
  • 2篇1996
  • 5篇1995
  • 1篇1994
  • 4篇1992
  • 1篇1991
  • 1篇1990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杂交稻高产群体干物质积累运转Ⅱ.碳水化合物的积累运转被引量:41
1996年
杂交稻高产群体贮藏碳水化合物(SC)的积累动态呈Logistic生长曲线,积累半量期在开花期。其中的淀粉积累动态也呈Logistic生长曲线,积累半量期在乳熟期;可溶性糖的积累动态呈单峰曲线,积累高峰在齐穗期,营养器官特别是叶鞘和茎秆,中期积累了大量SC,抽穗后源源运转到穗部,构成籽粒SC的30%~33%,其间齐穗后10d内运出的SC最多,等于当时籽粒SC净积累量的一半,对籽粒初期生长起了重大作用。在龙海县生产条件下,杂交早稻抽穗前茎鞘积累的SC和抽穗后叶片光合生产的SC都较多,因而产量显著高于杂交晚稻。
李义珍黄育民庄占龙郑景生黄亚昌
关键词:水稻碳水化合物杂交水稻干物质
杂交稻高产群体干物质的积累运转Ⅰ.干物质的积累运转被引量:24
1996年
杂交稻高产群体干物质的积累动态呈Logistic生长曲线,积累半量期在减数分裂期,以中期积累最多,后期次之,前期较少。水稻各生育时期有其相应的干物质分配中心,前期为叶片和叶鞘,中期为叶片。叶鞘和茎秆,后期为穗。籽粒干物质的73%~75%来自抽穗后的光合作用,27%~25%由营养器官贮藏的干物质转运而来。在营养器官转运的干物质总量中,贮藏碳水化合物占86%,NPK占6%。杂交早稻中,后期的光温优势,促进了中。后期的于物质生产,产量显著高于杂交晚稻。
黄育民李义珍庄占龙郑景生余瑞远
关键词:水稻干物质杂交水稻
杂交早稻光合产物的积累运转动态
1992年
(1)水稻全株干物质和淀粉的积累呈S形曲线,以苞分化至齐穗期的积累速率为最大。营养器官干物质和淀粉的积累呈单峰曲线,高峰在齐穗朗。全株及营养器官的可溶性糖积累呈多峰曲线,苞分化期达第一个积累小高峰,齐穗期达最高峰,乳熟末期以后,又有重新积累现象。 (2)营养器官主要在穗发育期贮积可移动性醣类(可溶性糖、淀粉),有57%是在齐穗前10日间贮积的。贮积的可移动性醣类又于齐穗后10日间集中大量输出,构成同期穗部物质净积累量的38%,这对于增进开花受精及子房初期发育可能起很大作用。 (3)稻穗光合产物积累呈S形曲线,齐穗至蜡熟的积累速率最大。谷粒充实物质的3/4来自齐穗后叶片的光合作用,1/4来自营养器官齐穗前贮积的物质。
郑景生庄占龙陈子聪
关键词:杂交水稻光合产物
杂交稻高产群体光合生产研究被引量:12
1995年
杂交稻产量8~10t的群体作物生长率(CGR)15.4~18.2g/(m2·d),其中苞分化至齐穗期19~28g/(m2·d);孕穗至齐穗期LAI6.5~7.5,且冠层叶片直立,阳光可透入群体深层,底叶光强为光补偿点的2~3倍;本田期平均净同化率(NAR)3.4~4.4g/(m2·d),太阳总辐射量为137~150kJ/cm2,平均日辐射(S)1445~1456J/(cm2·d);光能利用率(Eu)1.67%~1.96%,其中苞分化至齐穗期2.15%~2.70%,短期最高实测值达3.75%。在几个光合生产因素中,前期以LAT和S对CGR的贡献最大,中后期以NAR和Eu对CGR的贡献最大,但后期S与CGR及NAR也呈极显著正相关。
黄育民李义珍庄占龙郑景生余瑞远
关键词:杂交水稻光合生产率
高产杂交水稻体内氮糖及淀粉的变化规律
1992年
前言一般认为,杂交水稻不同生育期不同部位的含氮率各不相同,有人研究指出:叶片由分蘖到穗分化含氮率和很高,高峰在分蘖期;叶鞘的含氮率各生育期均比叶片低,只相当叶片含量的一半,高峰也在分蘖期;结实器官含氮率则以谷穗形成初期较高,随着谷粒发育而降低。又有人认为:杂交水稻各生育期含氮量以分蘖盛期为高。
陈子聪庄占龙李义珍
关键词:高产杂交水稻分蘖盛期蜡熟期齐穗期分化期吸氮量
杂交稻高产结构研究被引量:60
1995年
定位追踪点和示范片双季杂交稻平均年产量15.6~17.6t/hm2。产量构成因素中以单位面积总粒数与产量的相关性最密切,对增产的贡献率最高,穗数则是制约单位面积总粒数的主要因素。高产田呈现“1+3+7”的穗数结构模式,即在1m2植25丛、每丛1株的密度条件下,每丛穗数由1个主茎、3个秧田分蘖、7个本田早期分蘖构成。秧田分蘖成穗率在95%以上,本田期有效分蘖是移栽后头4片新生叶的同伸蘖。有效分蘖终止期距分蘖高峰期2.0~3.5个出叶间隔,分蘖高峰期的叶龄余数为2.0~2.5,相当于二次枝梗分化至颖花分化期。
李义珍黄育民庄占龙黄亚昌余瑞远
关键词:产量构成因素有效分蘖期库源关系杂交水稻
水稻“闽科早22号”生育特性及产量结构的初步分析
1990年
“闽科早22号”是福建省稻麦研究所以(四丰×竹科2号)作母本和“78130”杂交育成的早籼中熟新品种。经1988、1989年在不同生态环境和生产条件下试种,初步表现出早熟、高产、抗稻瘟病等综合性状较理想的优点。本文对共遗传背景和特征特性进行了分析,并对该品种的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进行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通过不同插秧本数的栽培试验,探索其合理的高产群体结构,为进一步发挥其产量潜力提供科学依椐。
郑九如林文彬林荣光庄占龙郑回泳
关键词:生育特性产量构成因素
闽东南小麦干物质积累运转动态被引量:1
1991年
分析了闽东南亩产300公斤小麦的干物质生产、运转、分配动态,明确:(1)孕穗期叶面积达高峰,叶面积指数为5.2;(2)干物质的积累速率与叶面积大小呈正相关,从拔节至乳熟末期达到11.6~13.9克/米~2天;(3)光合产物的分配中心,拔节前为叶片及叶鞘,拔节至齐穗为茎秆及幼穗,齐穗后为穗子;(4)籽粒产量的32.4%来源于乳熟前营养器官的暂贮性物质,67.6%来源于籽粒充实当时的光合作用。营养器官中以茎秆输向穗部的暂贮性物质最大,构成籽粒物质的22.2%,茎秆中又以第3~5节间的贡献较大;(5)经济系数为0.4。
庄占龙余瑞远
关键词:干物质生产乳熟期闽东南齐穗期幼穗
闽东南小麦可移动性醣类的积累运转
1992年
营养器官从拔节期起大量积贮可移动性醣类,其中的可溶性糖在乳熟初期达积累高峰,淀粉在孕穗期达第一积累高峰,茎秆淀粉在乳熟初期,叶、鞘淀粉在乳熟末期达第二积累高峰。乳熟初期以后,营养器官贮藏的可移动性醣类源源输往穗部,输出率达89.6%,构成籽粒产量的26.5%,其中又以茎秆输出的可移动性醣类最多,构成籽粒产量的23.9%。穗器官从孕穗期开始积累可移动性醣类,乳熟初期起高速积累,其中的可溶性糖随即合成淀粉,含量逐渐减少,而淀粉含量则迅速增加。黄熟期穗器官淀粉积累量占全株淀粉总积累量的97.7%。
庄占龙陈子聪郑景生李义珍
关键词:小麦可溶性糖淀粉
三熟制小麦丰产群体光合生产研究
1995年
小麦产量决定于作物生长率(CGR)。产量4t/hm2的三熟制小麦平均CGR为8.9g/(m2·d),最大叶面积指数(LAI)5.1~5.2,全生育用平均净同化率(NAR)3.6g/(m2·d),在常年平均太阳辐射(S)1000J/(cm2·d)条件下,光能利用率(Eu)1.45%。多元分析表明:在生长全过程,LAI与CGR呈极显著正相关,而达到最适LAI值的丰产群体,NAR对CGR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孕穗~黄熟期的光合生产受S所制约。华南麦区小麦孕穗后的S因春雨早迟盛弱而年际波动颇大,由此引发年景的丰歉。
黄育民李义珍庄占龙郑景生黄亚昌余瑞远
关键词:小麦三熟制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