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庄畅

作品数:35 被引量:157H指数:8
供职机构: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冶金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11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1篇天文地球
  • 3篇生物学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冶金工程

主题

  • 15篇有孔虫
  • 9篇水合物
  • 8篇同位素
  • 7篇沉积物
  • 6篇底栖有孔虫
  • 6篇第四纪
  • 6篇天然气水合物
  • 6篇气水
  • 6篇气水合物
  • 6篇晚第四纪
  • 6篇西沙海槽
  • 6篇海槽
  • 6篇冰期
  • 5篇地球化
  • 5篇地球化学
  • 5篇海域
  • 4篇地球化学特征
  • 4篇碳同位素
  • 4篇珠江三角
  • 4篇珠江三角洲

机构

  • 21篇广州海洋地质...
  • 17篇国土资源部
  • 6篇中国地质大学...
  • 5篇中山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广东省地质过...

作者

  • 35篇庄畅
  • 21篇陈芳
  • 18篇周洋
  • 10篇吴聪
  • 10篇陆红锋
  • 9篇苏新
  • 7篇刘广虎
  • 7篇刘坚
  • 6篇张欣
  • 4篇傅飘儿
  • 4篇刘春莲
  • 4篇程思海
  • 4篇曹珺
  • 3篇陈亮
  • 2篇车晓光
  • 2篇张光学
  • 2篇荆夏
  • 2篇陈道华
  • 2篇吴洁
  • 2篇王彦美

传媒

  • 7篇海洋地质与第...
  • 4篇地球科学(中...
  • 2篇沉积学报
  • 1篇现代地质
  • 1篇微体古生物学...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第四纪研究
  • 1篇地学前缘
  • 1篇海洋地质
  • 1篇气象水文海洋...
  • 1篇古地理学报
  • 1篇中国科学:地...
  • 1篇海洋地质前沿
  • 1篇2006年粤...
  • 1篇第二届深海研...
  • 1篇2013年全...
  • 1篇2013年全...
  • 1篇中国矿物岩石...
  • 1篇第十一届全国...
  • 1篇2015年“...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7
  • 4篇2016
  • 10篇2015
  • 5篇2014
  • 6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6
3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南海东北部陆坡天然气水合物分解释放成因的有孔虫碳同位素轻值事件被引量:3
2016年
2013年中国地质调查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对南海北部实施第二次天然气水合物钻探并成功钻获可视天然气水合物实物样品,共有五个站位获取沉积物岩芯.本文对其中的GMGS2-08站位沉积物开展有孔虫同位素分析研究,以了解天然气水合物地质系统有孔虫的碳同位素特征及其对甲烷释放的响应.GMGS2-08岩芯沉积物中顶空气甲烷浓度最高达到39300μmol L^(-1),气态烃δ^(13)C值在-69.4^-72.3‰PDB,明确指示其为生物成因,根据甲烷δD测试结果(-183^-185‰SMOW)可进一步判别为CO2还原型微生物气.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GMGS2-08站位所获得的岩芯中共出现5期有孔虫碳同位素轻值事件,有孔虫δ^(13)C值明显低于南海冰期-间冰期的正常变化区间,底栖Uvigerina peregrina出现-15.85‰PDB的δ^(13)C极轻值,浮游Globigerinoides ruber的δ^(13)C值同样低至-5.68‰PDB.电镜扫描发现δ^(13)C负偏层位有孔虫壳体经历后期成岩改造被自生碳酸盐所充填,有孔虫壳体的成岩矿化程度与埋深并不相关.与有机碳的相关性计算表明有机质的厌氧氧化对底栖有孔虫的δ^(13)C组成影响微弱,意味着有孔虫的δ^(13)C异常负偏可能主要来源于甲烷厌氧氧化成因的次生碳酸盐的叠加影响.GMGS2-08岩芯记录中有孔虫δ^(13)C负异常和δ^(18)O正异常的耦合性是地质历史时期研究区天然气水合物分解释放的重要证据.
庄畅陈芳程思海陆红锋吴聪曹珺段虓
关键词:天然气水合物碳同位素有孔虫台西南盆地
珠江三角洲PRD05孔的高分辨率介形类记录与晚第四纪古环境重建被引量:29
2008年
对珠江三角洲西江河口附近PRD05孔(113°11′02″E,22°31′24″N)的岩性和介形类的高分辨率分析表明,受海平面变化和河流作用的影响,研究区晚第四纪经历了多次环境变化。26600aBP以前为河流环境,底部为河道沙砾沉积,随后水动力条件减弱,发育河漫滩沉积。26600—13400aBP前期发育泛滥平原相沉积,后期受末次冰期的影响,本区暴露地表遭受风化剥蚀,泛滥平原相沉积的上部风化成杂色黏土。珠江口地区冰后期海侵应开始于约13400aBP。13400—9000aBP为海侵初期,本区形成沼泽相沉积。9000—4850aBP为全新世大海侵时期,本区为持续的河口海湾环境,发育以海相—半咸水型为主的介形类动物群,发生了3次小规模的海平面波动,导致水体条件发生变化,从而影响了介形类动物群的组成和丰度。最大海侵发生于7500—7140aBP之间,PRD05孔主要介形类属种的丰度在这一阶段达到全新世最大值。4850aBP以来为持续海退期,河流作用增强,本区逐渐转变为上三角洲平原环境。
刘春莲Franz T Fursich董艺辛车晓光陈亮庄畅
关键词:珠江三角洲介形类高分辨率晚第四纪古环境
南海北部陆坡ZSQD196PC柱状样末次间冰期以来的古海洋学记录:氧同位素、有孔虫和硅藻被引量:6
2013年
为了解南海北部陆坡末次间冰期以来的古海洋沉积环境演化特征,对研究区ZSQD196PC柱状样有孔虫、硅藻及有孔虫氧同位素资料开展了分析。依据沉积有孔虫、硅藻主要属种的百分含量、丰度及组合特征,将有孔虫划分为3个组合,分别对应于氧同位素MIS1、2、3~4期;将硅藻划分为4个组合,大致对应于MIS1~4期。MIS1期有孔虫以暖水种占优势,Pulleniatina obliquiloculata百分含量显著升高;硅藻丰度低且以热性种占优势,其中冷期出现大量沿岸种,反映相对温暖的气候条件。MIS2~4期有孔虫以冷水种占优势,温跃层种含量相对较高;硅藻丰度高且以广布种占优势,出现沿岸种含量的升高,反映较冷的气候条件。通过对比浮游有孔虫氧同位素,分析讨论了末次盛冰期、Blling—Allerd暖期和新仙女木事件在ZSQD196PC柱状样的沉积响应,揭示了末次冰期中的气候波动。
李顺张江勇钟和贤高红芳陈炽新庄畅
关键词:氧同位素有孔虫硅藻
西沙海槽XH-27 PC柱状样的钙质超微化石特征与古海洋学记录
本文通过对西沙海槽XH-27PC柱状样(水深911m,柱长805cm)中钙质超微化石丰度和组合的分析,讨论了末次盛冰期以来的古环境和古海洋的变化.末次盛冰期,XH-27 PC柱状样的超微化石组合以喜养种G.oceanic...
段虓陈芳庄畅张欣
关键词:钙质超微化石晚第四纪西沙海槽
南海神狐海域含水合物层底栖有孔虫群落结构与同位素组成被引量:16
2010年
为评价水合物甲烷对底栖有孔虫群落结构和同位素的影响,对南海北部神狐海域获取天然气水合物的钻孔BY3岩心,进行底栖有孔虫群落结构和稳定同位素分析,发现含水合物层底栖有孔虫丰度、分异度下降,群落中以内生种占绝对优势,有孔虫破碎率增加;与不含水合物层中的底栖有孔虫相比,含水合物层的底栖有孔虫碳同位素值出现较明显的负偏移。含水合物层中的Uvigerinaspp.、Cibicidesspp.和Oridorsalisspp.的δ13C平均值分别为-1.61‰、-0.79‰和-1.80‰,而在不含水合物层它们的δ13C平均值分别为-0.88‰、-0.27‰和-1.04‰;其中Uvigerinaspp.和Oridorsalisspp.的δ13C最轻值均出现在含水合物层,分别为-1.83‰和-2.29‰。这些说明底栖有孔虫在生长和埋藏过程中可能受到沉积物中甲烷水合物形成和演化的影响。
陈芳周洋苏新陆红锋刘广虎庄畅
关键词:底栖有孔虫群落结构碳同位素
南海北部天然气水合物远景区末次冰期以来底栖有孔虫稳定同位素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9
2015年
底栖有孔虫碳同位素负偏移是地质记录中天然气水合物释放的重要证据之一。对南海北部西沙海槽和东沙陆坡等天然气水合物远景区XH-27PC和DS-4PC柱状样分别进行顶空气甲烷含量分析、有机碳含量分析、粒度分析和有孔虫氧碳同位素分析。结合碳酸盐含量及AMS 14C测年,揭示研究区末次冰期以来底栖有孔虫的稳定同位素特征。结果显示:西沙海槽BSR区沉积物中甲烷含量较低;底栖有孔虫碳同位素负偏不明显,与顶空气甲烷含量呈弱正相关(R=0.32),与有机碳含量有强负相关(R=-0.82),说明低通量甲烷不足以引起底栖有孔虫碳同位素显著偏移,在无甲烷或甲烷轻微渗漏的环境中有机碳的厌氧氧化是影响底栖有孔虫碳同位素组成的主要因素。东沙陆坡BSR区沉积物中含有大量的甲烷气体;底栖有孔虫氧同位素记录在末次冰期异常偏重,可能与天然气水合物的分解释放有关;同时可识别出多期碳同位素快速负偏事件,其成因很可能是末次冰期海平面下降导致海底沉积物的温度、压力条件发生变化,从而引发水合物甲烷失稳分解,底栖有孔虫吸收富。℃的甲烷源碳致使壳体碳同位素负偏移。
庄畅陈芳程思海陆红锋周洋刘广虎
关键词:底栖有孔虫稳定同位素水合物末次冰期
南海北部近6 Ma以来中层水体演化的底栖有孔虫证据被引量:2
2014年
本文对南海北部陆坡SH7B孔底栖有孔虫群落结构组成及壳体氧碳同位素值变化特征进行研究,旨在了解该区晚中新世以来的中层水体演化历史。利用因子和聚类分析对该钻孔128个样品中的35个底栖有孔虫优势属种的相对百分含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识别出4个组合:Globocassidulina subglobosa-Stilostomella spp.(Gs-St),Chilostomella mediterranensis-Globobulimina spp.(Cm-Gl),Hoglundina elegans-Pyrgo spp.(He-Py),Melonis affinis-Pyrgo spp.(Ma-Py)。晚中新世晚期至上新世早期(5.8~2.8 Ma)相对高海平面温暖期,SH7B孔底栖有孔虫为相对稳定的Gs-St组合,反映了低到中等营养物质供给的低氧水体环境。其中5.8~3.79 Ma底栖有孔虫壳体碳同位素偏负和强烈的碳酸盐溶解现象在全球其他海区均有发现,指示当时南海北部陆坡底层水体低氧环境可能受到因全球大洋环流格局变化影响的太平洋偏腐蚀性的缺氧中层水体影响。3.79~2.8 Ma底栖有孔虫丰度和喜氧类表生种含量逐渐增加,指示水体流通性趋于增强,水体氧含量稍有增加。晚上新世2.4 Ma以来,底栖有孔虫组合与氧碳同位素值波动变化频繁,反映了中等到高表层输出生产力的富氧到缺氧中层水体环境,南海北部陆坡底栖有孔虫的分布主要受陆源有机质输入量的多寡和南海中深层水体的循环状况共同控制。
周洋陈芳苏新刘坚庄畅
关键词:底栖有孔虫群落组成晚中新世
西沙海槽XH-CL7柱状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及意义
是西太平洋最大的边缘海,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复杂的构造环境致使南海的沉积特征具有鲜明的区域性.由于沉积物物源、物源区气候及沉积环境等因素的不同,导致不同区域沉积物组成及化学特征均有所差异.西沙海槽区是南海的重要组成部分,也...
傅飘儿庄畅王彦美张欣曹珺
关键词:柱状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陆源物质风化作用
南海神狐海域MIS12期以来的碳酸盐旋回与水合物分解被引量:5
2015年
对南海神狐海域水合物钻探区SH1B和SH5C等2个钻孔顶部0-39.41 m和0-23.85 m的连续沉积物开展高分辨率碳酸盐旋回研究,结合浮游有孔虫氧同位素地层学、AMS^14C年代学和生物地层学进行地层划分。结果表明:SH1B孔MIS12期以来Ca CO3曲线总体上具有明显的冰期和间冰期旋回,表现为较典型的冰期低、间冰期高的"大西洋型"旋回特征,具有良好的地层意义;SH5C孔除MIS1—MIS2期外,MIS3—MIS8期的Ca CO3含量较SH1B孔的要低,冰期和间冰期旋回性较差,MIS3—MIS 4和MIS7期出现明显的低钙事件;同时,SH5C孔MIS3—MIS5期浮游有孔虫G.ruber的δ13C值明显负偏,平均值为-0.11‰;两孔MIS1期的沉积速率是MIS2期的近2倍,与前人的研究结果相反,为MIS2期部分地层缺失所致。SH1B孔受水合物分解影响不大,而SH5C孔受水合物分解影响明显。SH5C孔MIS2期的地层缺失事件和MIS3—MIS4、MIS7期的低钙事件以及MIS3—MIS5期δ^13C值负偏事件主要发生在末次冰期,推测与下伏水合物分解产生的海底滑塌、海水酸化等环境效应有关。
陈芳庄畅周洋吴聪陆红锋刘坚苏新刘广虎
太平洋东北部水合物脊现代甲烷渗漏区有孔虫记录甲烷的碳同位素证据
2010年
俄勒冈州外海水合物脊现代甲烷渗漏区的发现,为研究甲烷对活体有孔虫生态和地球化学方面的影响提供了机会。2002年在水合物脊南部高点获取一批岩心。样品经保存和染色后用来测定Uvigerina peregrina、Cibicidoidesmckannai和Globobuliminaauriculata3个底栖有孔虫属种的活体(经染色)和死体的碳同位素(δ13C)组成。有孔虫样经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检查,未发现有成岩作用或自生碳酸盐沉淀作用的迹象。渗漏区活底栖有孔虫单体记录的乎δ13C值在-0.4%--21.2%0之间,说明受高浓度甲烷碳同位素的影响。渗漏区底栖有孔虫护C平均值(由单体样品计算)范围在-1.28%--5.64%0之间,而背景区(没有甲烷渗漏)的介于-0.81%--0.85%之间。为了解环境因素对底栖有孔虫δ13C值的影响,对细菌席和蛤床两种截然不同的甲烷渗漏环境的底栖有孔虫进行研究。细菌席区的有孔虫单体比蛤床区的具有更负的δ13C值。我们解释这种差异是食物来源或共生细菌对底栖有孔虫δ13C值影响的结果,通过溶解无机碳(DIC)作用于底栖有孔虫,使其δ13C值负偏移。对比活体和死体底栖有孔虫的δ13C值,并未发现统计上的差异。这说明自生碳酸盐沉淀作用未在观测到的同位素组成中起主导作用。然而,少量极度亏损δ13C(〈-12%)的死体底栖有孔虫确实显示了自生碳酸盐岩沉积对有孔虫δ13C值影响的潜在证据。
T. M. HillJ. P. KennettD. L. Valentine庄畅
关键词:底栖有孔虫甲烷碳同位素甲烷渗漏东北部自生碳酸盐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