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庞洪喜

作品数:65 被引量:686H指数:16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53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5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0篇天文地球
  • 7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生物学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水利工程
  • 2篇农业科学
  • 2篇理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主题

  • 18篇气候
  • 15篇同位素
  • 15篇冰川
  • 12篇稳定同位素
  • 11篇水汽
  • 10篇气候变化
  • 10篇季风
  • 10篇降水
  • 8篇雪山
  • 8篇玉龙雪山
  • 7篇冰芯
  • 6篇水汽来源
  • 5篇季风降水
  • 5篇大气水汽
  • 4篇雪冰
  • 4篇海洋型冰川
  • 3篇导轨
  • 3篇电锯
  • 3篇雪坑
  • 3篇青藏

机构

  • 46篇中国科学院
  • 26篇南京大学
  • 4篇西北师范大学
  • 4篇渭南师范学院
  • 3篇上海交通大学
  • 3篇同济大学
  • 2篇兰州大学
  • 2篇南京农业大学
  • 2篇香港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研...
  • 2篇中国极地研究...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科学技术...
  • 1篇山东师范大学
  • 1篇河南财经政法...
  • 1篇山东省海洋水...

作者

  • 65篇庞洪喜
  • 38篇何元庆
  • 20篇侯书贵
  • 17篇卢爱刚
  • 16篇院玲玲
  • 16篇张宁宁
  • 15篇宋波
  • 15篇张忠林
  • 14篇李宗省
  • 12篇宁宝英
  • 11篇贾文雄
  • 11篇和献中
  • 8篇赵井东
  • 4篇顾娟
  • 3篇庞德谦
  • 3篇姚檀栋
  • 3篇刘巧
  • 2篇陈拓
  • 2篇王叶堂
  • 2篇章典

传媒

  • 14篇冰川冻土
  • 6篇极地研究
  • 5篇地理科学
  • 4篇地理学报
  • 4篇科学通报
  • 3篇第四纪研究
  • 2篇环境科学
  • 1篇环境工程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地理研究
  • 1篇海洋地质与第...
  • 1篇中国沙漠
  • 1篇遥感技术与应...
  • 1篇兰州大学学报...
  • 1篇环境化学
  • 1篇光谱学与光谱...
  • 1篇中国科学(D...
  • 1篇山地学报
  • 1篇地球科学(中...
  • 1篇矿物岩石地球...

年份

  • 2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1
  • 4篇2019
  • 1篇2018
  • 6篇2017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4篇2010
  • 3篇2009
  • 8篇2008
  • 4篇2007
  • 9篇2006
  • 6篇2005
  • 4篇2004
  • 2篇2003
  • 1篇2002
6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全球变暖背景下海螺沟冰川近百年的变化被引量:25
2009年
海螺沟冰川是我国典型的温冰川之一,对100 a来各种观测资料的分析发现:海螺沟冰川自1823年以来末端海拔上升300 m,年均升高1.64 m,20世纪以来末端海拔上升速度加快;在20世纪呈现明显的退缩变化,76 a冰川后退1 821.8 m,年均后退24 m.运用冰川学方法恢复了海螺沟冰川45a来的物质平衡变化,45 a累积物质平衡值为-10 825.5 mm(水当量),年均平衡值为-240.6 mm(水当量).在全球变暖影响下,冰川雪线不断上升,冰川活动强烈,导致冰面形态发生了明显变化,具体表现为:冰川厚度不断变薄、大冰瀑布上出现巨大塌陷洞穴、冰面丘融化变形、冰面径流不断变大、冰川弧拱区裂隙密布等,冰川内部的径流冲刷和冰川表面的剧烈消融是海螺沟冰川表面形态发生显著变化的主要机制.总之,在全球变暖背景下,该冰川表现出以亏损为特征的退缩变化趋势.
李宗省何元庆贾文雄庞洪喜和献中王世金张宁宁张文敬刘巧辛惠娟
关键词:海螺沟冰川冰川变化
雪冰中铁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21年
铁是地壳中丰度较高的元素之一,然而在全球海洋中却存在大面积缺铁的"高营养盐,低叶绿素"(HNLC)海域,因此海洋中铁是一种相对缺乏的元素。铁可以通过影响浮游植物对碳的固定,降低大气CO_(2)的浓度,进而影响到全球气候变化。因此在近几十年来,铁循环是目前地球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冰冻圈作为全球铁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中冰川、冰盖、积雪、冰山与海冰等是其主体,其不仅可以记录大气沉降铁,同时又能向海洋中输送铁,是全球铁循环的重要环节。本文对极地和青藏高原雪冰中铁的历史变化规律及气候意义进行了综述,总结了雪冰中大气沉降铁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归纳了雪冰中铁的实验室分析方法。针对该领域目前研究上的空白和热点,对雪冰中铁的未来发展发向和需要重点关注的部分进行了展望。
刘科侯书贵庞洪喜庞洪喜张王滨邹翔于金海
关键词:雪冰大气沉降
极地雪冰中痕量元素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21年
极地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发育了地球上最广泛且最集中的冰川,在全球气候和环境变化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极地常年的低温环境使雪冰能完整保存过去大气沉降的痕量元素记录,可用于追踪排放源和重建过去人类和自然排放活动的历史。极地雪冰中痕量元素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至20世纪60年代末,早期表层雪研究显示极地雪冰中痕量元素记录基本反映大气化学成分变化,而异常高的典型地壳元素值主要来源于火山喷发和海盐喷溅贡献。极地雪坑和浅雪芯中痕量元素记录显示自工业革命以来,加强的人类排放活动(例如化石燃料燃烧、有色金属冶炼和矿物开采活动)是极地雪冰中重金属元素富集的主要原因,其中南极地区雪冰中富集的痕量元素主要来源于南美洲国家,而北极地区雪冰中富集的痕量元素主要来源于北美和欧洲国家;另外,亚洲新兴经济体也是20世纪下半叶以来重要的排放源。极地深冰芯同样记录了工业革命以前南欧的人类排放活动对格陵兰冰盖大气沉降的痕量元素影响。此外,深冰芯痕量元素记录也呈现了冰期-间冰期尺度大气沉降痕量元素的变化特征。因而极地雪冰中痕量元素研究为重建过去人类和自然排放活动的历史提供了宝贵数据。然而,先前极地雪冰中痕量元素的研究大都以常规测试方法和常规元素研究为主,下一步工作应聚焦雪冰中新同位素记录和元素研究,以及探索新方法(例如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以获取冰芯中更高分辨率且连续的痕量元素记录。
邹翔侯书贵庞洪喜庞洪喜张王滨于金海
关键词:痕量元素大气污染
我国典型海洋型冰川区高海拔区输出水量变化对气候变暖的响应被引量:12
2010年
通过丽江盆地气象水文观测资料研究发现:冰雪消融加剧、融水增加,漾弓江流域径流量明显上升;高海拔冰雪区消融期提前,春季径流增加明显;高海拔冰雪区的径流输出对漾弓江流域水量平衡的贡献量逐年增加,体现了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高海拔冰雪区对整个流域水循环的重要性.对海螺沟流域实测气象水文资料的分析也表明,气候变暖背景下,该流域冰雪区水量输出也逐年上升.两流域高海拔区输出水量的剧烈增加,明显响应了气候变暖,表明了流域水循环的加速,这必然将对区域的发展和资源开发产生重要影响.
李宗省何元庆温煜华庞洪喜贾文雄和献中蒲焘
关键词:气候变暖玉龙雪山
40a来中国旱灾对ENSO事件的区域差异响应研究被引量:28
2006年
利用中国各地区1949—1990年间旱灾的受灾面积比和成灾面积比,分别与ENSO指数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发现:ENSO指数与各地的旱灾事件有着一定的反相关关系,表明ENSO的发生对我国大部分地区有着显著的影响,特别是对华北、东北、华南、内蒙古和新疆等地区的相关性具有很好的显著水平.通过对比各个分区对ENSO事件的响应程度,分析了其空间差异性.ENSO指数的变化与中国各地的旱灾有密切的联系,全球升温通过影响ENSO事件而影响中国的旱灾面积:全球升温影响下,ENSO指数升高,旱灾减少.
卢爱刚葛剑平庞德谦何元庆庞洪喜
关键词:旱灾ENSO
中国大陆对全球变暖响应的区域敏感性分析被引量:22
2005年
依据分辨率为0.5°×0.5°经纬度的网格数据,运用Mann-Kendall法对中国大陆各地在20世纪温度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有两次明显的升温事件,分别发生在20年代初到40代中期(第一次升温事件)和70年代中期以来(第二次升温事件);对比各地对全球升温响应的突变时间,发现在中国大陆的响应规律为:沿经线方向,大约35°N附近为两次升温事件的分界线,以它为界,第一次升温事件中温度转折时间向低纬度不断提早,在第二次升温事件中,升温突变时间越向高纬度地区越提早;在纬线方向上,中国东部地区对升温响应的时间突变点基本一致,但在青藏高原及其周围地区,由于受特殊的高原气候的影响,升温时间突变迥然不同.青藏高原大大提前了其西部和西北地区对全球升温的响应时间,同时它又推迟了其西南地区对全球升温响应的时间.通过分析发现,升温机制不同,温度变化区域响应的敏感性主要是纬度位置和地形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而纬度位置是制约区域温度变化敏感性的主导性因素.
卢爱刚何元庆张忠林庞洪喜顾娟
关键词:温度变化敏感性纬度位置地形环境气象学
新德里季风降水中过量氘与季风水汽来源被引量:12
2005年
收集和分析了新德里降水中同位素资料(δ18O和δD),利用季风水线方程对个别年份缺测的δD资料进行估计,建立了新德里36 a夏季过量氘序列.基于降水中过量氘和水汽源区相对湿度关系考虑,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研究了新德里夏季过量氘序列和水汽源区相对湿度的关系.研究发现,西阿拉伯海相对湿度变化和新德里季风降水中过量氘变化较为一致.结合西阿拉伯海风速和印度西北地区季风降水量资料分析结果,认为西阿拉伯海是新德里季风水汽的主要来源.
庞洪喜何元庆张忠林
关键词:过量氘相对湿度水汽来源降水
中国典型季风海洋性冰川区雪坑环境记录分析被引量:8
2009年
白水1号冰川是亚欧大陆纬度位置最低的冰川,冰川区90%的降水主要受季风气候影响。运用多种方法对该区雪坑化学的季节性特征分析表明,2006年5月7日采集的两雪坑主要是2005年夏季风期和2005—2006年度非夏季风期的积雪积累;夏季风期积雪中远源物质主要是随季风环流而来的海盐气溶胶及其沿途工、农业区的污染物质,非夏季风期主要是源自印度塔尔沙漠以及中亚和西亚地区的粉尘;季风期和非季风期(2005—2006年度)间积雪化学特征存在较大差异;两雪坑季风期间积雪化学特征的不同主要反映了不同海拔消融强度和淋溶过程的差异,非季风期间的不同主要反映了局地环境的影响,特别是山谷风携带的地壳物质的影响。
李宗省何元庆庞洪喜张宁宁贾文雄和献中
关键词:季风季节性
中国西部不同类型冰川区积雪及其融水径流中稳定同位素比率的时空变化及其气候效应被引量:18
2006年
为了调查和比较我国海洋型、大陆型和极大陆型冰川覆盖区大气降水、冰川、积雪和融水径流系统内稳定同位素比率的时空分布特征和冰雪相变时的现代同位素分馏过程,在2000—2003年间,按照季节和海拔高度分别对玉龙雪山、慕士塔格峰,念青唐古拉山的桑丹康桑峰以及天山乌鲁木齐河源的1号冰川积雪和冰雪融水径流进行了系统的采样研究.结果表明:在以玉龙雪山为代表的海洋型冰川区,新雪内的1δ8O呈现出显著的时间与空间变化,在冬季表现为“高度效应”,即δ18O值随海拔高度升高和气温降低而降低,反映出冬季风降水的特征;而经过融化的夏季积雪受到“降水量效应”、雪中含水量、蒸发等因素的影响,稳定同位素产生分馏变化“高度效应”空间变化比较复杂,反映出夏季风降水的特征,念青唐古拉山夏季积雪也有相似的特征.在极大陆型冰川分布的慕士塔格山地区和亚大陆型冰川分布的天山乌鲁木齐河源地区,夏季新雪中1δ8O则表现为“高度效应”或者“温度效应”.无论在海洋型冰川或者大陆型冰川分布区,经过融化或正在消融的残余积雪内都有明显的同位素分馏变化,1δ8O值比新雪高.受蒸发作用的影响,冰雪融水在流动过程中,1δ8O随海拔高度的降低、流程和流动时间的增加而增加.由于气候条件的差异,海洋型冰川区冰雪融水相变过程中的同位素分馏和化学作用都比大陆型冰川区强.
何元庆庞洪喜卢爱刚章典张忠林宁宝英宋波赵井东院玲玲
关键词:稳定同位素冰川积雪气候效应
中国冰川积累与水汽来源补给分析被引量:14
2004年
利用冰川编目数据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中国及周边地区水汽通量、中国冰川地理分布情况、大气环流途径和降水分布进行分析,发现中国冰川水汽来源复杂,不同地区各季节存在不同的大气环流控制.这说明不同地理位置的冰川所指示的气候信息是不同的,大约以30°N和100°E为界,中国西北部主要受西风环流影响,冰川发育的水汽主要源于西风环流.以横断山脉为界,横断山脉以西,即30°N以南和100°E以西的区域,主要受印度季风控制,冰川发育水汽主要源于印度洋、阿拉伯海和孟加拉湾;横断山脉以东区域,受东亚季风控制,冰川发育水汽主要来源于太平洋和南海;横断山脉、念青唐古拉和青藏高原东部地区受印度季风和东亚季风共同控制,冰川发育水汽主要来源于孟加拉湾和南海.不同地区冰芯积累量的变化与该地区夏季季风环流指数的变化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张忠林何元庆庞洪喜卢爱刚顾娟
关键词:中国冰川季风环流水汽来源气候信息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