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亮

作品数:7 被引量:46H指数:5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宝山分院骨科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宝山区科技发展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骨折
  • 4篇内固定
  • 3篇骨折固定
  • 3篇骨折固定术
  • 3篇固定术
  • 2篇植骨
  • 2篇生物力学
  • 2篇手术
  • 2篇手术治疗
  • 2篇股骨
  • 1篇钉棒系统
  • 1篇胸腰椎
  • 1篇胸腰椎骨折
  • 1篇腰椎
  • 1篇腰椎骨折
  • 1篇张力带
  • 1篇张力带内固定
  • 1篇治疗胸腰椎骨...
  • 1篇生物力学研究
  • 1篇锁定接骨板

机构

  • 7篇复旦大学
  • 1篇上海大学

作者

  • 7篇张亮
  • 7篇周建伟
  • 4篇许庆利
  • 4篇刘磊
  • 4篇梁钟鸣
  • 4篇胡玉平
  • 3篇王兴元
  • 3篇蒋毅
  • 3篇张燕鹏
  • 3篇范勇
  • 3篇张传寅
  • 1篇王以进
  • 1篇李文生
  • 1篇王一剑
  • 1篇邹宁
  • 1篇李玉军

传媒

  • 3篇临床骨科杂志
  • 1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蚌埠医学院学...
  • 1篇中华解剖与临...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8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手术治疗老年人髋部骨折156例临床分析被引量:7
2008年
目的:探讨老年人髋部骨折外科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156例老年人髋部骨折手术患者的术前合并症、术前准备、手术方式、术后处理及预后情况。结果:随访0.5-6年,术后Harris标准评定优79例,良58例,可9例,差3例;病死6例,优良率87.8%。结论:老年人髋部骨折通过围手术期积极处理,采用合适的手术方式,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
刘磊周建伟许庆利梁钟鸣蒋毅张亮张燕鹏
关键词:股骨骨折髋部骨折骨折固定术老年病学
平山病的手术治疗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平山病的效果。方法采用相应病变椎间隙减压自体植骨及内固定手术治疗15例平山病患者。结果 15例均获随访,时间6个月~2年6个月。患者患肢肌力明显提高,均获得良好效果。结论平山病经积极的手术治疗能有效恢复患者患肢的功能。
王兴元张传寅周建伟张亮胡玉平
关键词:平山病颈椎自体骨植骨内固定
钉棒系统复位联合经椎弓根椎体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探讨AF系统复位内固定结合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前中柱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AF复位内固定,经椎弓根椎体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35例,术前、术后和随访期间均摄X线片,检测椎体高度丢失情况以及成角段Cobb角度变化,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对比治疗前后ASIA分级。结果 31例获5-36个月的随访。Cobb角术前为23.5°±6.8°,术后为2.6°±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体前后缘高度比值术前为0.5±0.2,术后为0.9±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骨折椎体愈合,伤椎高度无丢失。术后ASIA分级:A级5例中3例无改善,2例恢复至C级;4例B级中2例恢复至C级,2例恢复至D级;C级5例中2例恢复至D级,3例恢复至E级;D级5例均恢复至E级;E级16例仍为E级。结论使用AF复位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操作简单、快捷,伤椎体回复高度满意,联合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重建前中柱的稳定性好。
范勇梁钟鸣邹宁周建伟许庆利张传寅胡玉平王兴元李玉军张亮张燕鹏蒋毅
关键词:脊柱骨折经椎弓根骨移植钉棒系统
股骨近端骨折内固定头颈钉不同位置置放的生物力学研究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通过生物力学实验应力分析,论证头颈钉不同置放位置的生物力学性能,固定牢固,有利于骨折愈合以指导临床手术。[方法]采集24具新鲜股骨标本,分别造成股骨粗隆间稳定和不稳定骨折,用r钉、DHS固定,头颈钉分别置放不同位置,测定股骨抗压、抗弯、抗剪和抗扭等力学性能,分析比较不同位置头颈钉内固定的优劣。[结果]从股骨强度、刚度、稳定性和承载能力测试结果表明,对于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头颈钉应放在股骨头颈中下1/3偏后处,骨质致密,有股骨距支撑,承载能力大为增强,有利于早期下床活动且不易发生切割;对于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头颈钉应放入股骨头颈中间,有强斜力学效应,有利于骨折早期愈合。[结论]通过生物力学测试,确认股骨近端骨折头颈钉最佳固定位置,是提高现代器械临床固定效果,提高股骨近端骨折手术疗效的关键。
刘磊周建伟王以进李文生许庆利张传寅梁钟鸣蒋毅张亮张燕鹏
关键词:股骨粗隆间骨折生物力学
外踝骨折外侧和后侧钢板内固定的生物力学实验研究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探讨踝关节骨折中采用外侧和后侧钢板内固定方式时生物力学指标的变化,为临床治疗踝关节骨折选择固定方式提供生物力学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5年6月复旦大学医学院解剖学教研室提供的新鲜冷冻成人下肢踝关节标本24侧,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A1、A2、B1、B2共4组,每组各6侧。A1、B1组制造成冠状面斜形骨折,A2、B2组制造成矢状面斜形骨折。A1、A2组采崩腓骨外侧钢板固定,B1、B2组采用腓骨后侧钢板固定。选用液压材料测试系统测试不同固定方式下踝关节腓骨远端的强度、轴向压缩刚度和踝关节的扭转力学性能、接触力学等指标;结果在外踝冠状面骨折中,B1组轴向压缩强度、剪切蛆度、轴向压缩刚度、扭矩和扭转刚度、接触面积均明冠大于A1组,而接触压力小于A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076、3.468、3.212、2.084、2.162、2.365、2.282,P值均〈0.05);在外踝矢状面骨折中,B2组轴向压缩强度、剪切强度、轴向压缩刚度、扭矩和扭转刚度、接触面积小于A2组,而接触压力大于A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342、2.147、2.876、3.616、3.248、2.015、2.146,P值均〈0.05)。结论外踝冠状面骨折,后侧钢板阎定较外侧钢板崮定效果好;而矢状面骨折,外侧钢板刚定较后侧钢板固定效果好。
刘磊周建伟梁钟鸣胡玉平张亮
关键词:踝关节关节内骨折骨折固定术生物力学
加压锁定接骨板在治疗小腿中下1/3骨折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回顾总结应用微创接骨板固定术(MIPO)以锁定加压接骨板(LCP)治疗小腿中下1/3骨折的经验。方法 2007年1月至2010年10月应用MIPO技术以LCP桥式固定方式治疗小腿中下1/3骨折71例,男49例,女22例,平均年龄45.7岁(21~72岁)。伤后至手术时间平均8.9d(6~21d),骨折以AO分型:A1型5例,A2型21例,A3型45例,复位后胫骨71例以MIPO技术置入LCP桥式固定,49例腓骨切开复位解剖型或重建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术后1、2、3、6个月复查,分别进行临床查体,X线片评估及康复指导,骨折愈合后患者踝关节功能以Lowa评分系统评分。结果平均手术时间87.5min(62~175min),平均失血量56ml(35~170ml),胫骨骨折端至少旷置3个钉孔,螺钉密度平均0.62(0.50~0.71),平均置入螺钉9.5枚(7~15枚),LCP长度225mm(157.6~243.5mm),平均随访时间13.1个月(4~29个月),平均愈合时间3.8个月。所有患者无接骨板、螺钉松动断裂,骨折愈合后x线片显示下肢力线无成角及旋转,下肢无短缩,膝、踝关节面无倾斜,1例切口皮肤坏死经旋转皮瓣修复后愈合,Lowa踝关节评分平均92.5分,优52例,良16例,中3例,优良率96.8%。结论应用MIPO技术以LCP桥式固定治疗小腿中下1/3骨折是一种有效保持骨折断端血运,符合弹性固定理念并能促进骨折愈合的新技术。
胡玉平张亮周建伟范勇许庆利刘磊
关键词:小腿骨折MIPO技术LCP
可吸收张力带内固定在髌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12
2008年
目的探讨可吸收钉和可吸收线组成的可吸收张力带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可吸收张力带治疗髌骨骨折37例,术后伸直位石膏固定4~6周,拆除石膏后,功能锻炼。结果37例均获随访,时间3~36个月,骨折愈合时间2~3个月。根据Lysholm&Gillquist膝关节评分标准:优27例,良7例,可3例,优良率92%。结论可吸收张力带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固定可靠,减少了二次手术的再损伤,最大限度恢复了关节功能。
王兴元王一剑张亮范勇周建伟
关键词:髌骨骨折可吸收张力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