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亮
- 作品数:16 被引量:15H指数:3
- 供职机构:四川农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医药卫生生物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日本乙型脑炎病毒PrMΔE与tPA信号肽融合基因DNA疫苗的研究
- 2013年
- 采用RT-PCR和重叠PCR方法分别扩增出日本乙型脑炎病毒PrMΔE基因和tPA信号肽序列,并将其插入载体pVAX1,将纯化后的重组质粒转染COS-7细胞,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质粒在细胞中的瞬时表达情况,并用制备的质粒免疫昆明小鼠,检测其特异性血清IgG抗体水平、促脾淋巴细胞增长率及攻毒保护率。结果显示,真核表达质粒pVAX-tPA-PrMΔE构建成功;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显示,该质粒在COS-7细胞中的表达产物可与鼠抗日本乙型脑炎病毒单克隆抗体发生特异性反应,tPA信号肽序列能明显增强PrMΔE基因DNA疫苗的免疫原性,显著提高小鼠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水平,能强有力地抵抗强毒株CZ-1的攻击。结果表明,成功构建了日本乙型脑炎病毒PrMΔE基因与tPA信号肽序列融合基因DNA疫苗(pVAX-tPA-PrMΔE),为日本乙型脑炎病毒基因工程疫苗的进一步研究及应用奠定了基础。
- 刘凯孟丽军张亮黄小波文心田曹三杰
- 关键词:日本乙型脑炎病毒DNA疫苗
- 日本乙型脑炎病毒PrM ΔE与tPA信号肽融合基因DNA疫苗的研究
- 本研究构建了日本乙型脑炎病毒(JEV)PrM ΔE基因与人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tPA)信号肽序列融合表达真核质粒pVAX-tPA-PrM ΔE,并对构建的DNA疫苗进行了初步免疫试验研究。采用RT-PCR方法和重叠PCR...
- 刘凯孟丽军张亮黄小波文心田曹三杰
- 关键词:日本乙型脑炎病毒PRMDNA疫苗
- 基因Ⅰ型和基因Ⅲ型日本脑炎病毒RT-LAMP鉴别检测方法的建立被引量:7
- 2016年
- 为建立一种快速、灵敏、特异的鉴别基因Ⅰ型和基因Ⅲ型日本脑炎病毒(JEV)的反转录-环介导等温扩增方法,根据Gen Bank中登录的基因Ⅰ型和基因Ⅲ型JEV毒株基因序列,分别设计了1套基因Ⅰ型和基因Ⅲ型特异性RT-LAMP引物,并以此引物分别建立了基因Ⅰ型和基因Ⅲ型特异性RT-LAMP方法。结果显示,基因Ⅰ型和基因Ⅲ型特异性RT-LAMP方法均能在1 h内完成对相应基因型JEV RNA的扩增,并与猪瘟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猪圆环病毒、猪细小病毒和伪狂犬病病毒无交叉反应。灵敏性试验结果显示,基因Ⅰ型和基因Ⅲ型JEV特异性RT-LAMP方法均能扩增出24 copies的JEV RNA。本研究建立的基因Ⅰ型和基因Ⅲ型JEV特异性RT-LAMP检测方法具有灵敏性高、特异性好、简便、快速的特点,能够快速对JEV进行检测及基因Ⅰ型和基因Ⅲ型的鉴别,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 周玉鹏张亮伍锐文心田刘瀚扬袁磊田耕黄小波文翼平曹三杰
- 关键词:日本脑炎病毒
- 日本脑炎病毒基因Ⅰ型和基因Ⅲ型复合RT-PCR鉴别方法的建立
- 日本脑炎病毒(JEV)是一种重要的人兽共患传染病病原,我国流行的日本脑炎病毒基因型为基因Ⅰ型和基因Ⅲ型。本研究为建立一种简单、快捷的鉴别JEV基因Ⅰ型和基因Ⅲ型的方法,通过对Genebank中登录的基因Ⅰ型和基因Ⅲ型JE...
- 张亮田耕石双艳袁磊刘澣扬黄小波伍锐文翼平曹三杰文心田
- 关键词:日本脑炎病毒复合RT-PCR
- 文献传递
- RT-PCR-RFLP方法鉴别基因Ⅰ型和基因Ⅲ型日本脑炎病毒被引量:3
- 2014年
- 建立一种可检测及鉴别基因Ⅰ型和基因Ⅲ型日本脑炎病毒(JEV)的RT-PCR-RFLP方法。通过对JEV基因Ⅰ型(GⅠ)和基因Ⅲ型(GⅢ)核酸序列的比对分析,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对JEV C-PrM-E区域部分基因进行RT-PCR扩增,扩增产物经限制性内切酶SpeⅠ消化后于15g·L-1琼脂糖凝胶电泳进行RFLP分析,并利用建立的RT-PCR-RFLP方法对78份临床样品进行了JEV的检测及基因型鉴定。结果显示,特异性引物可扩增出长为819bp的片段,而对猪瘟病毒、猪细小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猪圆环病毒及猪伪狂犬病毒的核酸扩增结果均为阴性。经SpeⅠ酶切,基因Ⅰ型JEV RT-PCR产物被切为568和251bp 2个条带,基因Ⅲ型JEV RT-PCR产物被切为446、251和122bp 3个条带,基因Ⅰ型和基因Ⅲ型JEV混合RT-PCR产物被切为568、446、251和122bp 4个条带,该方法最低可检出1.5pg·μL-1的JEV RNA。RT-PCR-RFLP结果显示78份临床样品中有14份为JEV阳性,其中6份为基因Ⅰ型,8份为基因Ⅲ型,与核苷酸测序分析结果一致。本研究为日本脑炎病毒的实验室诊断及基因Ⅰ型和基因Ⅲ型的鉴别提供了一种快速有效的分子生物学方法。
- 张亮田耕石双艳袁磊刘澣扬黄小波伍锐文心田文翼平曹三杰
- 关键词:日本脑炎病毒
- 减毒沙门菌递呈的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S基因与猪IL-6基因双启动子DNA疫苗的构建被引量:2
- 2012年
- 从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克隆质粒pMD19T-S中扩增了2.1kb的S基因片段(含完整的A、B、C、D 4个抗原位点序列),以RT-PCR从猪外周血淋巴细胞中扩增了猪白细胞介素6(IL-6)(658bp),插入同一双启动子真核表达载体pVAXD的2个多克隆位点,构建了共表达S与IL-6基因的双启动子表达质粒pVAXD-S-IL-6,转染COS7细胞进行转录和表达鉴定。将质粒pVAXD-S-IL-6电转化减毒鼠伤寒沙门菌SL7207,筛选获得重组菌株SL7207(pVAXD-S-IL-6),并对重组菌株SL7207(pVAXD-S-IL-6)的体外稳定性和口服小鼠的安全性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该双启动子真核表达质粒pVAXD-S-IL-6构建成功,RT-PCR检测到转染的COS-7细胞中2个目的基因的转录,间接免疫荧光试验结果显示表达产物可与猪抗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重组菌株SL7207(pVAXD-S-IL-6)在含卡那霉素的抗性培养基中稳定性好,以1×109 CFU灌胃接种小鼠具有良好的安全性。本研究构建了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的新型口服疫苗株SL7207(pVAXD-S-IL-6),为开展其免疫原性评价奠定了基础。
- 黄小波李春松曹三杰文心田张鑫淼杨恒张亮
- 关键词: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IL-6基因减毒鼠伤寒沙门菌
- 不同小麦品种及轮回选择群体早期生长势的比较
- 提高小麦早期生长势在农业生产上有重要作用。小麦早期生长优势,能够提高小麦早期对水资源、营养物质的利用效率以及与杂草的竞争能力。澳大利亚联邦科工组织(Commonwealth Scientific and Industri...
- 张亮
- 关键词:小麦遗传育种轮回选择
- 文献传递
- 日本脑炎病毒基因Ⅰ型与Ⅲ型复合RT-PCR鉴别方法的建立被引量:2
- 2014年
- 为建立一种简单快捷的鉴别日本脑炎病毒(JEV)基因Ⅰ型与基因Ⅲ型的方法,根据基因Ⅰ型和基因Ⅲ型JEV的保守序列,分别设计合成了针对基因Ⅰ型和Ⅲ型JEV的RT-PCR引物P1、P3和P2、P3,以JEV SA14-14-2和CZ1株的核酸提取液为模板,通过对反应体系及条件的优化,建立了一种可快速鉴别JEV基因Ⅰ型与Ⅲ型的复合RT-PCR方法,并用建立的方法对27份临床样品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以设计合成的引物进行复合RT-PCR扩增,得到与基因Ⅰ型JEV预期相符的381bp的特异性条带,得到与基因Ⅲ型JEV预期相符的550bp的特异性条带,而对猪瘟病毒、猪细小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猪圆环病毒及猪伪狂犬病病毒核酸的扩增结果均为阴性。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该方法对基因Ⅰ型和基因Ⅲ型JEV的最小检出量分别为1.0pg/μL和10pg/μL。利用建立的复合RT-PCR方法对27份临床样品进行检测,结果5份为基因Ⅰ型,2份为Ⅲ型,与核苷酸序列分析结果一致。结果表明,建立的复合RT-PCR方法具有特异性强、敏感性高、快速简便等特点,可用于检测及鉴别基因Ⅰ型与基因Ⅲ型JEV。
- 张亮刘澣扬石双艳袁磊伍锐黄小波文翼平文心田曹三杰
- 关键词:日本脑炎病毒复合RT-PCR
- 利用PCR/CE-SSCP方法探测野生大熊猫蛔虫感染情况
- 周知,栖息地的丢失、退化和片段化是大熊猫的主要威胁.除此之外,大熊猫蛔虫是致死野生大熊猫的一个主要原因.但是,由于大熊猫粪便中包含有大量的竹子纤维,同时当粪便中包括的蛔虫卵数量较少时,传统的漂浮/显微镜法难以得到准确的大...
- 张文平沈富军杨光友侯蓉张志和叶尚勉岳碧松周杰珑安仁雄杨建东陈万里王成东张亮
- 关键词:大熊猫蛔虫CE-SSCP粪便
- 日本脑炎病毒基因Ⅰ型和Ⅲ型复合RT-PCR鉴别方法的建立
- 为建立一种简单快捷的鉴别日本脑炎病毒(JEV)基因Ⅰ型和基因Ⅲ型的方法,本研究根据基因Ⅰ型和基因Ⅲ型JEV的保守序列,分别设计合成了针对基因Ⅰ型和Ⅲ型JEV的RT-PCR引物P1/P3和P2/P3,以JEV SA14-1...
- 张亮刘澣扬石双艳袁磊伍锐黄小波文翼平文心田曹三杰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