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儿童
  • 4篇电图
  • 4篇心电
  • 4篇心电图
  • 4篇心率
  • 4篇心率变异
  • 4篇心率变异性
  • 3篇睡眠
  • 3篇睡眠呼吸
  • 3篇睡眠呼吸暂停
  • 3篇综合征
  • 3篇阻塞性
  • 3篇阻塞性睡眠
  • 3篇阻塞性睡眠呼...
  • 3篇阻塞性睡眠呼...
  • 2篇动态心电图
  • 2篇神经功能
  • 2篇睡眠呼吸暂停...
  • 2篇自主神经
  • 2篇自主神经功能

机构

  • 8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8篇张励兵
  • 5篇袁越
  • 3篇吴云肖
  • 3篇许志飞
  • 3篇申昆玲
  • 2篇汪丹
  • 2篇贾羽
  • 2篇刘晓惠
  • 2篇王兰菊
  • 1篇李云
  • 1篇李晓峰
  • 1篇宋振江
  • 1篇冯雪
  • 1篇罗世芹

传媒

  • 3篇中国实用儿科...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临床儿科杂志
  • 1篇中国循环杂志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年份

  • 1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8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儿童宽QRS心动过速体表12导联心电图分析
2010年
目的:探讨儿童宽QRS心动过速的心电图特点。方法:对2006-2009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57例17岁以下宽QRS心动过速儿童心电图分析。结果:儿童宽QRS心动过速以室性心动过速最常见,且多具特异的心电图表现,易引起血流动力学改变。婴幼儿多见室上性心动过速伴室内差异性传导。结论:体表12导联心电图(ECG)是临床诊断宽QRS心动过速的最主要方法;Brugada四步法是鉴别诊断的方法之一。
张励兵袁越王兰菊罗世芹汪丹贾羽刘晓惠
关键词:儿童心电图宽QRS心动过速
新生儿应用心律平引起室内传导阻滞1例被引量:1
2012年
新生儿具有其心、肝、肾发育不完善的特征,临床上应用正常剂量的心律平抗心律失常时,可导致室内阻滞、房事传导阻滞的发生,现将我院发生的1例病例报道如下。
张励兵袁越李云
关键词:室内传导阻滞心律平新生儿
儿童窦性心动过缓及Ⅱ度窦房传导阻滞动态心电图分析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探讨儿童动态心电图中迷走神经张力对窦性心动过缓及Ⅱ度窦房传导阻滞作用。方法2004—2007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对80例15岁以下窦性心动过缓及Ⅱ度窦房传导阻滞儿童全程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分析迷走神经张力的作用。结果3岁以下婴幼儿窦性心动过缓及Ⅱ度窦房传导阻滞多为器质性病变所致,3~15岁儿童窦性心动过缓及Ⅱ度窦房传导阻滞多为迷走神经张力增高所致。结论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迷走神经张力作用加强。
张励兵袁越王兰菊
关键词:儿童动态心电图迷走神经张力
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的心电图特点及术后转归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探讨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的心电图诊断特点和术后异常Q波变化。方法:收集我院心脏外科2006-01至2011-12实施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手术患儿12例,分为婴儿组(≤1岁,n=6)和儿童组(>1岁且≤5岁,n=6),对术前12例心电图和术后存活9例异常Q波的12个月随访结果进行分析。心电图主要分析:①Ⅰ、aVL导联异常Q波和T波倒置;②V4~6导联异常Q波和ST-T改变;③左心室肥厚;④术后Ⅰ、aVL、V4~6导联异常Q波变化。超声心动图观察左心室收缩功能变化。结果:两组在Ⅰ、aVL导联异常Q波和T波倒置、V4~6导联ST-T改变出现率均很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婴儿组V4~6导联异常Q波出现率明显高于儿童组(P<0.05);术后1、6、12个月随访,儿童组异常Q波缓解程度明显高于婴儿组(P<0.05),婴儿组左心室收缩功能改善明显。结论:小儿心电图Ⅰ、aVL导联异常Q波和T波倒置是诊断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的重要依据,V4~6导联异常Q波是婴儿型与儿童型鉴别的重要依据。对小婴儿早期实施外科手术,有利于异常Q波得到缓解、最终消失及左心功能改善。
冯雪李晓峰袁越张励兵宋振江
关键词:左冠状动脉起源异常心电图异常Q波心脏手术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儿心率变异性与自主神经功能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分析心率变异性(HRV)评估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儿童的自主神经功能。方法对93名≥5岁的打鼾儿童,在睡眠监测同时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HRV分析包括时域指标和频域指标,即SDNN、RMSSD、SDANN、PNN50、低频功率谱(LF)、高频功率谱(HF)以及LF/HF。结果 93名儿童中,47名儿童符合OSAS诊断,46名为非OSAS。OSAS组的SDNN、SDANN较非OSAS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不同严重程度OSAS患儿间,其SDNN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OSAS组较非OSAS组夜间PNN50降低,LF/HF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25,0.026)。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SDNN与阻塞性呼吸暂停指数(AHI)和年龄显著相关(P=0.03,0.006)。结论 OSAS儿童已经出现自主神经功能损害,主要表现为夜间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副交感神经兴奋性减弱以及交感/副交感神经平衡功能失调。
许志飞吴云肖张励兵申昆玲
关键词: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心率变异性自主神经功能儿童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儿的心率变异性与自主神经功能
【目的】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 HRV)是反映心脏自主神经系统活性和定量评估心脏交感神经与迷走神经张力及其平衡性的指标。成人研究表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
许志飞吴云肖张励兵申昆玲
文献传递
动态心电图初筛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应用动态心电图(AECG)的心率变异性(HRV)对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初筛的可行性。方法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2012年3月至9月间年龄3岁以上的睡眠打鼾儿童,在进行睡眠监测(PSG)的同时进行连续24h AECG监测。根据PSG结果分别作出有无OSAHS的诊断,通过比较OSAHS与非OSAHS患儿HRV的差异,通过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法得出敏感指标及临界值作为初筛标准。评价应用HRV初筛OSAHS的可行性。结果 OSAHS患儿与非OSAHS相比,SDNNall day、SDANNall day、PNN50night、LF/HFnight及PNN50day-nigh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用ROC法得到SDNNall day≤95.5 ms、SDANNall day≤80.5 ms、PNN50night≤24.6%、LF/HFnight≥0.845及PNN50day-night的绝对值≤24.55 ms为最佳初筛界值。联合应用5项指标(积分法)来初筛OSAHS,ROC曲线下面积(AUC)最大为0.695。结论 HRV作为评估OSAHS是否存在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的指标,有望成为一种初筛OSAHS的方法。
吴云肖许志飞张励兵申昆玲
关键词: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心率变异性儿童
儿童344例心率变异性分析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分析儿童心率变异性的临床意义。方法对344例患儿进行24h动态心电图分析,且按年龄分成六组(新生儿组9例,婴儿组27例,幼儿组26例,学龄前组41例,学龄组150例,青春期组91例),分析比较各组心电图时域参数。结果经过分析,各组低于正常心率变异性:新生儿组9例(100.O%)、婴儿组24例(88.8%)、幼儿组18例(69.2%)、学龄前组15例(36.6%)、学龄组21例(14.0%)、青春期组12例(13.1%);在心率变异性小于正常值的患儿中,幼儿期组房性心律失常1例,学龄前期组室性期前收缩2例、房性期前收缩1例;学龄期组室性期前收缩4例、室性心动过速2例、房性期前收缩1例、房性过速1例、心肌病3例、心肌炎2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3例、糖尿病2例;青春期组室性期前收缩1例、室性心动过速1例、心肌病2例、心肌炎1例、糖尿病2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1例。结论儿童心率变异性多低于正常,年龄越小越明显,且易合并心脏病变。
刘晓惠张励兵袁越贾羽汪丹
关键词:心率儿童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