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天一

作品数:4 被引量:60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水稻
  • 2篇水稻产量
  • 2篇水分
  • 2篇气候
  • 2篇气候变化
  • 1篇地球系统
  • 1篇东北三省
  • 1篇时域
  • 1篇时域反射仪
  • 1篇水分利用
  • 1篇水分利用效率
  • 1篇水分特征
  • 1篇梭梭
  • 1篇碳源
  • 1篇土壤
  • 1篇土壤水
  • 1篇土壤水分
  • 1篇土壤水分特征
  • 1篇气候监测
  • 1篇气象

机构

  • 4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中国林业科学...
  • 1篇河海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 1篇甘肃省治沙研...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悉尼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黑龙江省农业...
  • 1篇国际水稻研究...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南方海洋科学...

作者

  • 4篇张天一
  • 1篇朱建华
  • 1篇杨晓光
  • 1篇贾炳浩
  • 1篇李得禄
  • 1篇项洪涛
  • 1篇蔡兆男
  • 1篇孙扬
  • 1篇孟平
  • 1篇杨东旭
  • 1篇王林
  • 1篇张稳
  • 1篇韩圣慧
  • 1篇魏科
  • 1篇刘志娟
  • 1篇屈侠
  • 1篇江飞
  • 1篇郑循华
  • 1篇褚建民
  • 1篇王晓煜

传媒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中国沙漠
  • 1篇中国科学院院...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8
  • 1篇2015
  • 1篇2009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东北三省水稻干湿交替灌溉模式适宜性分区被引量:10
2018年
为了研究不同灌溉模式下水稻耗水特征及水分利用效率,探讨节水灌溉模式在东北水稻种植区的适宜性,该文基于东北三省水稻种植区1981-2016年县域气象资料、水稻作物资料以及土壤资料,利用调参验证后的ORYZA(v3)水稻模型,模拟了过去36a淹水灌溉(flood irrigation,FL)和干湿交替灌溉(alternative wetting and drying irrigation,AWD)2种灌溉处理下水稻的产量、耗水量以及水分利用效率,并结合干湿交替灌溉模式产量的高产性和水分利用效率的高效性,综合分析干湿交替灌溉模式在研究区域适宜性。研究结果表明:1)1981-2016年2种灌溉模式下,研究区域水稻平均产量显著增加,呈由西南向东北减少空间变化特征;过去36a水稻耗水量整体呈显著下降趋势,空间上整体呈西高东低;水分利用效率整体呈显著提高趋势,淹水灌溉模式下分布南低北高,干湿交替灌溉模式下整体东高西低。2)与淹水灌溉相比,干湿交替灌溉模式下研究区域内水稻产量减少1%~19%,平均减少11%,但水稻耗水量可降低3%~26%,平均为15%,研究区域水分利用效率提高8%。3)干湿交替灌溉模式最适宜区集中分布在辽宁省辽河平原南部、吉林省扶余-蛟河一线及延吉地区、黑龙江省松嫩平原东南部,适宜区集中在辽宁省辽河平原南部凌海、海城等地区、吉林省中部的永吉-磐石-柳河口一线以及黑龙江省中东部的方正、富锦等地区,次适宜区位于辽宁省东部灯塔、开原等地区,吉林省镇赉、双辽地区及黑龙江省中东部铁力、饶河地区,较适宜区分布在辽宁省东北部铁岭、清原等地区,吉林省长白、洮南及黑龙江省西部富裕-林甸-安达一带。研究区域干湿交替灌溉模式对节约水资源及保证水稻高产高效具有重要意义。
王晓煜杨晓光Tao Li张天一刘涛项洪涛孙翌晨刘志娟
关键词:灌溉东北三省水稻产量耗水量水分利用效率
碳中和目标下的若干地球系统科学和技术问题分析被引量:42
2021年
碳中和作为21世纪最大规模的有序人类活动,亟待科学应对。文章从地球系统科学角度,讨论了支撑“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大气、陆地和海洋相关的地球系统科学中的若干科学和技术问题及现存的知识不足。从地球系统模式、气候监测指标、温室气体监测技术、碳源/汇核算方法体系等方面,阐述了支撑碳中和的关键技术手段及现存的问题。基于目前存在的挑战和不足,建议深入理解气候系统多圈层相互作用过程和机制,完善地球系统理论与模式,从多圈层角度加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和气候变化理论基础;自主构建气候变化监测指标系统,研发温室气体监测与核查手段和平台,为碳中和目标提供先进的技术手段支撑。
蔡兆男成里京李婷婷郑循华郑循华韩圣慧王林屈侠韩圣慧张永雨王凯龙上敏屈侠贾炳浩江飞张永雨朱建华谢瑾博孙扬贾炳浩吴琳张天一魏科吴林朱家文刘毅曹军骥
关键词:碳源温室气体气候变化气候监测
气候变化影响中国水稻产量的过程:一个初步的评估研究
目前针对于气候变化对中国水稻产量影响的模型评估研究显示:气候变化所导致的温度的增加以及造成的作物生育期缩短是水稻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但是,这些研究结果完全依赖于作物模型。众所周知,作物模型中包含着众多的简化以及未经测试的...
张天一
关键词:气候变化水稻可预测性模型分析
民勤绿洲荒漠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土壤水分特征被引量:8
2015年
利用时域反射仪(TDR)连续3个月监测了民勤绿洲荒漠区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土壤含水量(VSW)在不同月份晴、阴、雨天根幅区、非根幅区的空间动态变化,分析VSW与气象因子、树干液流的关系。结果表明:(1)日尺度下,晴天根幅区、非根幅区VSW日变化差值大于阴天。水平空间梯度,VSW最高日差值主要集中在茎基20、150cm水平位点;垂直空间梯度,8月集中分布在浅土层,10月分布在深土层。晴、阴天VSW时间拐点存在较大差异,晴天VSW拐点频率高于阴天,但短时间内,晴、阴天对土壤水分影响程度较小。(2)降雨、雪时,20cm水平位点出现"肥水"现象,因冠层截留、蒸发作用,150、250cm水平位点VSW最低。(3)月尺度,根幅区,各月VSW水平变化趋势差异较大。8月20cm位点VSW最低,而9、10月VSW随茎基由远及近依次增高。8cm土层VSW水平变化规律不一致,而受植被根系影响,90cm土层以下距茎基最近处VSW最高,但整体根幅区VSW略小于非根幅区。(4)根幅区,VSW与各外界因子相关程度依次为空气温度>空气湿度>降雨>净辐射>光合辐射。这为探究不同荒漠植被-土壤系统水分运移规律及其调控机理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张晓艳褚建民孟平张天一高明远李得禄
关键词:荒漠区土壤水分气象因子时域反射仪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