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哲
- 作品数:5 被引量:49H指数:3
- 供职机构:湘潭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湖南省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教育部化工过程模拟与优化工程研究中心开放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理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 Ni-Co-W-B非晶态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加氢脱氧性能被引量:17
- 2011年
- 采用化学还原法制备了不同Ni/Co原子比的Ni-Co-W-B非晶态催化剂,以苯酚为探针,研究了其加氢脱氧性能.结果表明,新鲜的Ni-Co-W-B催化剂具有非晶态结构,其中Ni0和B0之间存在电子转移,且随着Co含量的增加,催化剂的热稳定性逐渐提高,表面Ni0含量减少.该催化剂上苯酚加氢脱氧反应按照先加氢再脱氧的方式进行,没有生成苯.当原料中Ni:Co原子比为2:1时,Ni-Co-W-B非晶态催化剂表现出最高的加氢脱氧催化活性,在275oC,氢气压力4.0MPa条件下反应2h,苯酚转化率达99.4%,脱氧率可达86.0%.催化剂的加氢脱氧活性取决于其表面Ni0含量、Bransted酸性和比表面积.
- 王威燕杨运泉罗和安彭会左张小哲胡韬
- 关键词:非晶态催化剂苯酚加氢脱氧生物油
- La-Ni(Co)-Mo-B非晶态催化剂催化苯甲醛、苯乙酮加氢脱氧反应被引量:3
- 2012年
- 采用化学还原法制备出La-Ni-Mo-B和La-Co-Mo-B非晶态催化剂,以苯甲醛和苯乙酮为模型化合物研究了所制催化剂的加氢脱氧性能。结果表明,两种催化剂都具有非晶态结构,催化原料的转化率和脱氧率都能达到100.0%。因La-Ni-Mo-B中Ni0和B0之间存在电子转移,使其具有较高的加氢活性,脱氧后产物中的甲苯或乙苯可被进一步加氢生成相应的环烷烃,产物中的芳烃含量低,满足清洁燃油的要求。
- 杨彦松彭会左杨运泉刘文英张小哲王威燕
- 关键词:非晶态催化剂加氢脱氧苯甲醛苯乙酮生物油
- La-Ni-Mo-B非晶态催化剂的制备及其苯酚加氢脱氧催化性能被引量:12
- 2012年
- 以NaBH4为还原剂采用化学还原法制备出La-Ni-Mo-B非晶态催化剂,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ICP-AES)、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表征,研究了助剂La对Ni-Mo-B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加入适量助剂La能显著减小催化剂粒径,增加Ni0含量,促进Mo6+还原生成Mo4+,但过量La会覆盖Ni0和Mo4+的活性位点.催化剂的高加氢活性主要归因于其非晶态结构和高Ni0含量,高脱氧活性主要归因于其高Mo4+含量.在苯酚的加氢脱氧(HDO)反应中,La-Ni-Mo-B非晶态催化剂催化苯酚HDO反应主要按照加氢-氢解的路径进行的,显著降低了产物中芳烃含量.通过优化反应条件,催化苯酚的转化率和脱氧率都可达到99.0%.高温下La-Ni-Mo-B非晶态催化剂失活的主要原因是非晶态结构的破坏.
- 王威燕张小哲杨运泉杨彦松彭会左罗和安
- 关键词:非晶态催化剂加氢脱氧苯酚
- 生物油中酚类化合物加氢脱氧催化剂研究进展被引量:16
- 2012年
- 随着化石能源日益匮乏,生物质热裂解制备生物油广受关注.然而,生物油中含有大量酚、呋喃、醛、酮等含氧化合物,含氧量高达50%,导致其热值低、化学稳定性差等,因而阻碍了它的广泛应用,必须对其进行加氢脱氧精制降低含氧量.在生物油中众多含氧化合物中,酚羟基氧被认为是最难被脱除的.对酚类含氧化合物加氢脱氧催化剂及反应进行了简单综述,并提出了如何进一步提高催化剂性能的有效方法.
- 王威燕张小哲杨运泉杨彦松彭会左刘文英
- 关键词:酚类化合物加氢脱氧生物油
- Ni-W-B非晶态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加氢脱氧性能研究
- 随着社会的工业化、城镇化程度不断加深,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着日益突出的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两个问题,在这两个问题的压力下,寻求新型可再生能源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生物质能成为潜力最大的可再生能源,日益受到人们更多的关注。生...
- 张小哲
- 关键词:化学还原法反应活性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