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小林

作品数:75 被引量:269H指数:7
供职机构:南阳市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9篇疗效
  • 17篇脑梗
  • 16篇卒中
  • 16篇脑梗死
  • 16篇急性
  • 16篇梗死
  • 14篇脑卒中
  • 11篇缺血
  • 11篇出血
  • 8篇疗效观察
  • 7篇血性
  • 7篇神经功能
  • 7篇脑出血
  • 7篇急性脑梗死
  • 7篇高血压
  • 6篇抑郁
  • 6篇卒中患者
  • 6篇疗效分析
  • 5篇血管
  • 5篇注射液

机构

  • 75篇南阳市中心医...
  • 3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南阳理工学院
  • 1篇安阳市人民医...

作者

  • 75篇张小林
  • 15篇刘红钊
  • 13篇张保朝
  • 11篇秦慧兵
  • 9篇王爱平
  • 8篇潘燕
  • 7篇贾巍
  • 7篇刘宏雅
  • 6篇李富慧
  • 6篇张雪芳
  • 5篇冯东泽
  • 5篇齐献忠
  • 4篇赵迪
  • 2篇张敏
  • 2篇韩冰
  • 2篇张建荣
  • 2篇时新艳
  • 2篇贾东佩
  • 2篇时新燕
  • 1篇王晓红

传媒

  • 11篇河南实用神经...
  • 9篇中国实用神经...
  • 6篇医学信息(西...
  • 5篇中国临床康复
  • 3篇黑龙江医药科...
  • 3篇实用神经疾病...
  • 2篇齐齐哈尔医学...
  • 2篇新中医
  • 2篇中国民康医学
  • 2篇临床心身疾病...
  • 2篇医药论坛杂志
  • 1篇中华神经科杂...
  • 1篇临床荟萃
  • 1篇内科急危重症...
  • 1篇中风与神经疾...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黑龙江中医药
  • 1篇中华老年医学...
  • 1篇安徽医学
  • 1篇现代诊断与治...

年份

  • 2篇2024
  • 4篇2023
  • 1篇2022
  • 3篇2021
  • 8篇2020
  • 8篇2019
  • 6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10
  • 11篇2007
  • 1篇2006
  • 8篇2005
  • 6篇2004
  • 3篇2003
  • 3篇2002
  • 2篇2001
  • 2篇2000
  • 2篇1999
7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水平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情及预后的关系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研究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ipoprotein-associated phospholipaseA2,Lp-PLA2)水平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情及预后的关系。方法从本院2021年4月21日-2022年4月21日接诊的人群中,选取49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选取49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观察组。入院时,采取酶联免疫吸附方法检测Lp-PLA2水平,采取NIHSS量表判断病情严重性。出院3个月,采取MRS量表对预后进行评估,研究Lp-PLA2水平与病情的关系,分析影响预后危险性因素。结果(1)观察组饮酒史、吸烟史、疾病史和体重指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Lp-PLA2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在49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轻度有19例,中度有16例,重度有14例,其Lp-PLA2水平和NIH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在49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有35例预后良好,有14例预后不良。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在TOAST的分型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良好组发病到住院的时间显著短于预后不良组,Lp-PLA2水平显著低于预后不良组(P<0.05)。(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和Lp-PLA2水平为影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预后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Lp-PLA2水平越高,患者病情越严重,其是影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预后危险性因素。
贺翔渝潘燕张小林
关键词:缺血性卒中预后
卡马西平联合托泰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分析
2007年
目的观察卡马西平单用及联合托泰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治疗作用。方法治疗组,52例三叉神经痛患者同时服用卡马西平、托泰,疗程一个月;对照组,40例单服卡马西平,观察治疗前后头痛发作的程度、头痛发作的频率及头痛持续时间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上述各项指标均有显著改善,评分差值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马西平联合托泰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程度、频率及持续时间均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张小林贾巍
关键词:三叉神经痛
脑卒中患者情感障碍康复被引量:3
2004年
刘宏雅张小林王爱平
关键词:脑卒中患者康复情感障碍生活质量并发
氯硝西泮治疗头响耳鸣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02年
贾东佩张保朝张小林温昌明
关键词:氯硝西泮耳鸣疗效观察
电刺激治疗癔症性功能障碍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观察电刺激治疗癔症性神经功能障碍的疗效和安全性,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选取符合CCMD-2癔症性神经功能障碍诊断标准的患者72例,随机分为电刺激组和药物组各36例,治疗后对症状消失时间、症状消失率、复发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电刺激组平均症状消失时间(0.98±0.47)d、症状消失率92%,复发率3%;药物组平均症状消失时间(14.50±8.97)d、症状消失率47%,复发率22%,经统计学检验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电刺激治疗癔症性神经功能障碍疗程短,疗效好。
王爱平张建荣张小林崔金虹李恒玉
关键词:电刺激安全性疗效观察
疏血通注射液联合尼麦角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3
2019年
目的探讨疏血通注射液联合注射用尼麦角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6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静脉滴注注射用尼麦角林,4 mg加入到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中,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静脉滴注疏血通注射液,6m L加入到5%葡萄糖注射液250m L中,1次/d。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2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的神经损伤指标、细胞凋亡指标、脑血流参数、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4.42%、90.7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β-肌动蛋白(β-actin)和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血清IGF-1、β-actin和H-FAB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半胱天冬酶-3(caspase-3)水平较同组治疗前下降,而血清B淋巴细胞瘤-2(Bcl-2)蛋白水平较同组治疗前上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各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颈总动脉平均血流速度(Vmean)、颈动脉平均血流量(Qmean)较同组治疗前均升高,脑血管外周阻力(Rv)较同组治疗前下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各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血通注射液联合注射用尼麦角林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降低神经功能损伤,抑制细胞凋亡,改善脑血流�
齐献忠邢英瀛张小林
关键词:疏血通注射液急性脑梗死脑血流神经功能
泰尼治疗高血压并TIA的临床疗效观察
2001年
贾巍张小林冯东泽
关键词:高血压并发症TIA疗效药物疗法
依达拉奉对治疗急性脑梗塞的疗效分析被引量:4
2005年
目的评价新型羟自由基消除剂一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塞的治疗效果。方法对6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给予依达拉奉注射液30mg(3支),加入适量生理盐水中稀释后静脉滴注,30分钟内滴完,每日2次,共14天,同时给予莱奥80mg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每日一次;对照组除不用依达拉奉外,余同治疗组。采用格拉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比较两组14天后的治疗效果及常规检查。结果治疗组显效率(70%)明显高于对照组(33%),差异有显著性(P<0.01);神经缺损评分有显著差异(P<0.01);生活能力评分有显著差异(P<0.01)。而治疗组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塞的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贾巍张小林张敏
关键词:依达拉奉药物治疗急性脑梗塞神经功能超氧化物
青壮年脑梗死患者血粘度24小时动态观察
2000年
张小林冯东泽包金云
关键词:青壮年脑梗死全血粘度动态监测
CD147、ESM-1、sdLDL-C与ACI患者颈动脉斑块性质及狭窄程度的关联性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细胞表面糖蛋白147(CD147)、内皮细胞特异分子-1(ESM-1)、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LDL-C)水平,分析其与颈动脉斑块性质及狭窄程度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6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29例ACI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期于本院体检的健康志愿者43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不同组别、不同颈动脉斑块性质、不同狭窄程度、不同神经缺损程度患者血清CD147、ESM-1、sdLDL-C水平,并分析其与颈动脉斑块性质、狭窄程度、神经缺损程度相关性。评价血清CD147、ESM-1、sdLDL-C评估颈动脉斑块性质、狭窄程度的价值。结果 研究组血清CD147、ESM-1、sdLDL-C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随着颈动脉不稳定性斑块形成及颈动脉狭窄程度、神经缺损程度增加,血清CD147、ESM-1、sdLDL-C水平呈上升趋势(P<0.05);血清CD147、ESM-1、sdLDL-C联合评估颈动脉斑块性质、狭窄程度的AUC分别大于单项指标评估(P<0.05)。结论 ACI患者血清CD147、ESM-1、sdLDL-C水平升高,且与颈动脉斑块性质、颈动脉狭窄程度、神经缺损程度呈正相关,联合检测其水平对颈动脉斑块性质及狭窄程度具有一定评估价值。
张雪芳邢英瀛程曼张小林
关键词:颈动脉斑块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