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强
- 作品数:10 被引量:20H指数:2
- 供职机构:东南大学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膝关节置换中股骨假体大小的测量及其对疗效影响被引量:2
- 2011年
-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已经成为治疗终末期或严重的膝关节炎的最行之有效的手术之一。它的成功与否受许多因素影响,其中选择合适尺寸的假体对于手术的成功起着重要的作用。笔者就目前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股骨假体的测量方法及假体尺寸不匹配对术后疗效影响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张强杨惠光
- 关键词:膝关节置换术
- 他达拉非增加小鼠脑实质淋巴瘤微血管通透性的研究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研究他达拉非增加脑淋巴瘤内微血管通透性。方法采用依文思蓝检测通透性、高效液相法检测氨甲喋呤浓度、以及电镜观察超微结构对比分析他达拉非对小鼠脑实质淋巴瘤模型脑微血管通透性的影响。结果他达拉非组脑淋巴瘤血管通透性相较其他各组有显著增加(P〈0.05)。氨甲喋呤在他达拉非组脑淋巴瘤组织中浓度增加近1.8倍,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他达拉非组小鼠脑淋巴瘤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内电镜下见大量微囊液泡。结论磷酸二酯酶抑制剂他达拉非可以显著增加小鼠脑淋巴瘤微血管的通透性。
- 陈文立王嵘张强乔小云刘勇瞿叶清朱学军
- 关键词:脑微血管他达拉非依文思蓝淋巴瘤
- 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联合PI-RADS v2.1评分对PSA 4~20 ng/mL临床有意义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评估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free 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 density,fPSAD)联合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PI-RADS)v2.1在PSA 4~20 ng/mL时对前列腺穿刺结果为临床有意义前列腺癌(csPCa)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2年9月于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PSA检测结果为4~20 ng/mL行前列腺穿刺的17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临床有意义前列腺癌组71例(csPCa组),非临床有意义前列腺癌组108例(ncsPCa组)。根据PI-RADS v2.1对MRI图像进行评分,根据公式计算出前列腺体积(PV)和fPSAD;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csPCa的独立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通过ROC曲线评估各因素单独及联合应用诊断csPCa的效能。最后绘制列线图,为临床应用该预测模型提供参考。结果入组患者的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PV、fPSAD和PI-RADS v2.1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fPSAD(OR=1.51,95%CI:1.51~1.84,P<0.05)和PI-RADS v2.1评分(OR=2.63,95%CI:2.63~4.00,P<0.05)是csPCa的独立危险因素。fPSAD联合PI-RADS v2.1评分诊断csPCa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2,显著优于PI-RADS v2.1评分和fPSAD单独应用(AUC均为0.7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PSA 4~20 ng/mL患者,fPSAD、PI-RADS v2.1评分对csPCa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两者联合应用可以提高其诊断效能。
- 李彬张强刘成霏刘亚东
- 近红外影像评估脑淋巴瘤小鼠的靶向治疗
- 2013年
- 目的:通过7.0 T动物磁共振及近红外成像技术观察小鼠脑淋巴瘤模型,评估靶向药物的治疗情况。方法:在立体定向仪下将人淋巴瘤细胞株Raji(CD20+)植入BALB/c裸小鼠大脑中,应用近红外成像技术评估荧光标记的靶向药物利妥昔单抗在小鼠体内分布,7.0 T动物磁共振及病理检查脑淋巴瘤,与近红外成像技术观察结果对照分析。结果:通过近红外成像技术观察到,注射10 min后,荧光标记的利妥昔单抗在小鼠脑肿瘤实质部位逐渐聚集,持续3 h仍明显显像。磁共振显示肿瘤呈长T1长T2信号改变,边界不清,周围可见小片状水肿带,增强T1显示肿瘤实质部分明显强化;病理检查证实脑实质内肿瘤形成。结论:立体定向种植法制作裸小鼠脑淋巴瘤模型简便易行,成瘤率高,近红外成像技术可以对荧光标记的靶向药物追踪,了解药物在体内的特异性分布。
- 张强王嵘陈文立
-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脑淋巴瘤靶向治疗利妥昔单抗
- 经胸超声心动图在先天性心脏病封堵术中的应用价值
- 2011年
-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在常见先天性心脏病封堵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组先天性心脏病152例中,ASD77例、PDA21例及VSD54例,经胸或/和经食道超声心动图检查符合条件而行经导管以封堵器封堵术治疗。结果:152例中,除3例患者因双孔或单ASD最大伸展径较大(>34mm)而放弃封堵外,余149例患者在超声指导下封堵成功,均无残余分流,成功率为98.03%(149/152)。结论:采用封堵器封堵治疗常见先天性心脏病时,超声心动图对于术前病例选择、术中指导监测、封堵器型号的选择以及术后疗效评价等,均有较大的临床价值。
- 刘成霏张强李彬石颖秋孙万峰
- 关键词:超声心动图先天性心脏病心脏导管插入术
- 体外标记内皮祖细胞小鼠缺血性脑梗死模型局部移植后向病灶侧迁移的MRI实验研究被引量:5
- 2015年
- 目的探讨多聚左旋赖氨酸(PLL)与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微粒(Feridex)的复合物(SPIO-PLL)体外标记骨髓源性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的可行性,观察标记细胞脑内移植至小鼠缺血性脑梗死模型后的迁移情况。方法体视显微镜下线栓小鼠右侧大脑中动脉制备缺血性脑梗死模型30只,随机分成缺血对照组(6只)、生理盐水移植组(6只)、磁性标记EPCs移植组(12只)和未标记EPCs移植组(6只),采用立体定向方法进行脑内移植。对移植后小鼠的神经系统行为和运动功能进行评估,MR在体观察EPCs的迁移情况,普鲁氏蓝检测EPCs的分布。结果移植后1周神经系统行为学评分显示移植组动物改善不明显,磁性标记EPCs脑内移植后1周MR T2WI、GRE-T2*WI显示移植区低信号改变并沿胼胝体向病灶侧迁移,普鲁氏蓝染色示部分移植的标记细胞沿胼胝体向损伤侧迁移。结论移植EPCs短期内不能有效地促进缺血性小鼠神经行为功能的恢复,SPIO-PLL标记能够在体评价细胞移植后的脑内迁移。
- 麦筱莉韩冰范海健陈文立张强王嵘朱斌
- 关键词:内皮祖细胞缺血性脑梗死
- 社区体检人群2型糖尿病患者综合干预研究
- 2019年
- 目的对盐城市健康体检人群中被确诊的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T2DM)群体进行综合健康干预。方法对2016—2017年在该院健康体检的市区6个区域107268人进行流行病学抽样调查,基线调查11994人,对被调查的746例T2DM患者分批集中进行糖尿病健康知识讲座和问卷调查,对体检前后T2DM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和健康干预进行效果评价。结果对T2DM相关知识掌握程度干预前后有明显差异;对血糖检测水平的影响干预前后有明显差异。结论对T2DM患者进行健康干预,可有效的提高其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的认知度,而健康饮食,遵医服药、文体活动,调节心理等,对延缓疾病发展,预防并发症的发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认真做好体检后的健康干预,是未来健康管理学科研究的重点。
- 李卫锋卢建翔张强陈干卢羽洁丁福万
- 关键词:2型糖尿病健康体检健康干预
- 原发性脑淋巴瘤小鼠模型的建立和磁共振观察
- 目的建立稳定的原位人源性脑淋巴瘤的裸鼠模型。方法人源性淋巴瘤细胞株Raji体外培养,调整浓度到2x108cells/ml。在立体定向仪下将Raji淋巴瘤细胞悬浮液2.5ul植入BALB/c无胸腺裸鼠右侧尾状核区,每日观察...
- 陈文立张强王嵘
- 关键词:淋巴瘤裸鼠动物模型脑肿瘤磁共振
- 文献传递
- MRI-超声认知融合在前列腺靶向穿刺活检中的应用价值
- 2023年
- 目的探究MRI-超声认知融合在前列腺靶向穿刺活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9月我院收治的疑似前列腺癌患者290例,均进行MRI-超声认知融合下前列腺靶向穿刺和经直肠超声(TRUS)引导下系统穿刺,比较两种方法检出率、单针阳性率、Gleason评分差异,分析PIRADS评分与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的相关性。结果290例患者中,经病理确诊前列腺癌患者104例,MRI-超声认知融合前列腺靶向穿刺活检的检出率为79.81%,灵敏度为79.80%,特异度为84.94%,准确率为83.10%,kappa值为0.638;经直肠超声引导下系统穿刺活检的检出率为66.35%,灵敏度为56.73%,特异度为86.02%,准确率为75.52%,kappa值为0.445;MRI-超声认知融合前列腺靶向穿刺的单针阳性率高于TRUS引导系统穿刺(P<0.05),两种穿刺方法的Gleason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4例前列腺癌患者中,PI-RADS评分2分16例,3分62例,4分26例;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前列腺癌患者PI-RADS评分与PSA水平、Gleason评分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MRI-超声认知融合前列腺靶向穿刺活检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优于TRUS引导下系统穿刺,值得推广应用。
- 李彬张强刘成霏刘亚东
- 关键词:GLEASON评分
- 荧光法在单孔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中处理段间交界面的应用被引量:10
- 2019年
- 目的探讨使用EDDA软件设计三维气管血管成像导航单孔胸腔镜联合吲哚菁绿荧光法在解剖性肺段切除术中处理段间交界面,并与目前临床较常用的改良膨胀萎陷法相比较,评价其可行性与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至2019年5月在南京胸科医院胸外科进行荧光法单孔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100例患者(荧光法组)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43例,女性57例,年龄23~78岁;另选取同期行改良膨胀萎陷法单孔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患者100例,作为改良膨胀萎陷法组,其中男性48例,女性52例,年龄38~76岁。术前将所有患者的CT扫描数据导入三维智能交互式定性和定量分析(IQQA-3D)图像分析系统,对结节位置进行识别,并对支气管、动脉、静脉等肺部结构进行三维重建,模拟肺段切除所涉及的靶段支气管、动脉和静脉,并确定保留的段间静脉及虚拟的段间交界面。荧光法组患者术中离断靶段肺血管和支气管后,外周静脉注射吲哚菁绿,随后打开PINPOINT荧光胸腔镜的荧光模式,显示明显段间交界面后用电凝烧灼标记。改良膨胀萎陷法组则在精准离断靶段结构后,重新使全肺完全复张,而后恢复健侧单肺通气,随着时间的推移形成一清晰的分界线并予以电凝烧灼标记。记录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早期临床结果。结果荧光法组除6例右上肺尖段的交界面相对较模糊外,94%(94/100)均可显示清晰的段间交界面,持续时间(179.75±48.81)s,足以完成交界面的标记;与改良膨胀萎陷法组相比,段间交界面清晰出现时间明显提早[(23.59±4.47)s vs(1 026.80±318.34)s,P<0.01],手术时间缩短[(89.28±31.57)min vs(112.80±32.96) min,P<0.01];两组切缘宽度比较无统计学差异[(2.53±0.52)cm vs(2.44±0.48)cm,P=0.237],均符合≥2 cm的肿瘤学要求;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胸管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亦无统计学差异(P>0.05),且均无�
- 孙云刚邵丰王朝张强曹珲刘政呈侍晔杨如松
- 关键词:肺段切除术单孔胸腔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