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志钧

作品数:44 被引量:757H指数:16
供职机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昆虫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科技部科研院所社会公益研究专项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8篇期刊文章
  • 3篇专利
  • 2篇科技成果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4篇农业科学
  • 16篇生物学

主题

  • 22篇云南红豆杉
  • 22篇红豆杉
  • 12篇阔叶
  • 12篇阔叶林
  • 12篇季风常绿阔叶...
  • 12篇常绿
  • 12篇常绿阔叶
  • 12篇常绿阔叶林
  • 8篇物种
  • 7篇植物
  • 7篇群落
  • 5篇紫杉
  • 4篇滇西
  • 4篇滇西北
  • 4篇演替
  • 4篇种子
  • 4篇物种多样性
  • 3篇树种
  • 3篇种间
  • 3篇种群

机构

  • 44篇中国林业科学...
  • 3篇国家林业局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西南林学院
  • 1篇云南大学
  • 1篇中国林业科学...
  • 1篇哀牢山国家级...

作者

  • 44篇张志钧
  • 38篇苏建荣
  • 24篇李帅锋
  • 24篇刘万德
  • 13篇郎学东
  • 6篇缪迎春
  • 5篇臧传富
  • 5篇陈玉德
  • 4篇王兵益
  • 3篇邓疆
  • 3篇李昆
  • 2篇李少文
  • 2篇苏磊
  • 2篇侯开卫
  • 2篇王家炳
  • 2篇陈智勇
  • 2篇黄小波
  • 2篇杨柏
  • 2篇杨立静
  • 1篇吕福基

传媒

  • 15篇林业科学研究
  • 5篇生态学杂志
  • 4篇生态学报
  • 3篇林业科学
  • 2篇植物生态学报
  • 2篇云南大学学报...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武汉植物学研...
  • 1篇西北植物学报
  • 1篇云南农业科技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西部林业科学
  • 1篇植物科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6篇2013
  • 8篇2012
  • 6篇2011
  • 3篇2010
  • 4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3篇2005
  • 1篇1998
  • 1篇1994
  • 1篇1993
  • 1篇1992
  • 1篇1991
  • 1篇1990
4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思茅松天然群体种实表型变异被引量:52
2013年
以云南省思茅松(Pinus kesiya var.langbianensis)天然分布区的11个种群的16个种实性状为研究对象,采用巢式方差分析、变异系数、相关分析和非加权配对算术平均法(UPGMA)等多种分析方法,探讨思茅松种群间和种群内的表型变异。结果表明:思茅松种实表型性状在种群间和种群内均存在着较丰富的差异,种群内的变异(54.76%)大于种群间的变异(10.44%),种群间平均分化系数为11.95%,分化程度相对较小。球果总种子数的平均变异系数最高(35.51%),其次是球果质量(35.1%),种子大小的平均变异系数最小(8.86%),成为最稳定的种实性状;景谷县的表型多样性最丰富,景洪市则最小。球果和种子大部分表型性状之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其中球果长和球果质量越大,种鳞长、种子长、种翅长、千粒重、球果总种鳞数和球果总种子数就越大。生态因子中,年平均气温对表型性状影响最大,其次是1月平均气温和>5℃积温。利用种群间聚类分析可以把思茅松的11个种群分为2类4个亚类,表型性状依据地理距离进行聚类,聚类结果与年降水量和>5℃积温相关性显著。
李帅锋苏建荣刘万德郎学东张志钧苏磊贾呈鑫卓杨华景
关键词:球果表型变异思茅松种子
干热河谷地区长防林工程营建技术探讨
1991年
金沙江及其支流海拔1500m以下的干热河谷地带,营建长防林工程时,根据特殊的生态条件和社会、经济环境,在营林技术措施上,应选择适宜的造林树种,采用合理的整地方式,采取乔灌草相结合的方法和推行农用林业制度。
李昆张志钧陈玉德
关键词:干热河谷长防林工程营林技术
光质对云南红豆杉生长及紫杉烷含量影响的研究被引量:15
2012年
将2年生云南红豆杉置于用滤光膜营造白光、黄光、红光和蓝光4种光环境中栽培1 a。栽培期间,测定光合作用,试验期末取样测定植株大小、枝叶特性、生物量和紫杉醇含量等,以揭示不同光质对云南红豆杉形态、光合作用和紫杉烷类物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红光能提高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表光量子效率(AQY)、暗呼吸速率(Rd)、光饱和点(LSP)和光补偿点(LCP),抑制叶生长,增加第一级枝枝条总数,促进株高生长,提高茎和植株生物量;黄光使Pmax、AQY降低、使LCP和LSP提高,抑制叶生长,提高茎、叶和植株总生物量;蓝光降低Pmax、AQY,提高LSP、LCP、Rd,抑制叶和地径的生长,促进高的生长。不同光质处理下,根、茎、叶中紫杉烷的含量无显著差异,但是对叶中巴卡亭Ⅲ,根中紫杉醇、10-去乙酰巴卡亭Ⅲ和7-差向紫杉醇含量的影响差异显著。红光显著抑制叶中巴卡亭Ⅲ合成和积累,提高根中7-差向紫杉醇的含量;黄光显著提高了根中紫杉醇、10-去乙酰巴卡亭Ⅲ、7-差向紫杉醇的含量;蓝光显著提高根中紫杉醇的含量,但降低叶中巴卡亭Ⅲ的含量。
苏建荣臧传富刘万德李帅锋张志钧
关键词:光质云南红豆杉光合作用紫杉烷
一种提高红豆杉紫杉醇含量的栽培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提高红豆杉紫杉醇含量的栽培方法,选取同一种源、生长状况一致、根系健全且生长健康的2年生红豆杉实生苗的幼苗;再将幼苗栽植在消毒后的栽培基质中,生长20~45天;将苗木移入消毒后的种植棚内进行黄光处理1~2年,...
刘万德张志钧苏建荣臧传富李帅锋郎学东缪迎春
文献传递
云南红豆杉枝叶的采收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云南红豆杉枝叶的采收方法,采收时清除云南红豆杉树下的灌草,在树冠高度的1/2±10cm位置的主干上做位置标记,对位置标记以上的树冠枝叶进行全部采收,仅保留主干,对采收后的树枝伤口喷施质量浓度为2~5%的硫酸...
刘万德张志钧苏建荣李帅锋郎学东李少文王家炳杨立静杨柏
文献传递
云南红豆杉简并锚定微卫星-PCR反应体系优化研究被引量:4
2007年
采用交互正交设计L64(421)对濒危植物云南红豆杉简并锚定微卫星-PCR反应体系分别进行了5因素(Taq酶;Mg2+;dNTP;DNA及引物)4水平的优化筛选,SAS软件统计分析表明:3个单因素(Taq酶;Mg2+;dNTP)和2个交互作用(Taq×Mg2+,Mg2+×dNTP)对此反应体系有显著影响作用。云南红豆杉简并锚定微卫星-PCR反应的优化体系是:在20μL反应体系中含有1×PCR buffer,Taq酶4 U,Mg2+(2.0 mmol.L-1),dNTP(0.4 mmol.L-1),DNA75 ng,引物(1.0μmol.L-1),退火温度(54℃)。交互正交设计既能快捷有效地筛选出最佳PCR反应体系,又能揭示试验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对扩增的影响程度,分析结果更客观、准确,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缪迎春苏建荣张志钧
关键词:云南红豆杉
云南省思茅松林群落数量分类及物种多样性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被引量:19
2013年
通过对云南省中南部和西南部9个县天然分布的思茅松林群落的调查,应用双向指示种分析(TWINSPAN)对群落进行数量分类,采用主成分分析(PCA)、冗余分析(RDA)和广义可加模型(GAM)等方法对群落类型进行排序,分析群落类型、物种分布及物种多样性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1)研究区域的思茅松林可分为8个主要群落。(2)对群落和物种分布产生显著影响的主导因子是海拔,其次是年均气温、年均降雨量和坡度。RDA的排序轴反映思茅松林群落物种尤其是优势物种分布随海拔、年均气温、年均降雨量和坡度的变化而变化,思茅松的分布与海拔和年均降雨量有显著的负相关,与年均气温和坡度有显著正相关。(3)GAM拟合结果显示,海拔和年均降雨量对物种丰富度的影响达极显著水平(P<0.001)。
李帅锋苏建荣刘万德郎学东张志钧苏磊杨华景
关键词:双向指示种分析主成分分析物种丰富度群落类型
云南红豆杉传粉生物学研究被引量:13
2009年
云南红豆杉(Taxus yunnanensis)是分布于我国西南部及不丹和缅甸北部的红豆杉属植物。用石蜡切片法、电镜扫描和整体透明染色法观察了云南红豆杉成熟小孢子和胚珠的结构,在野外观测了云南红豆杉的花期及传粉滴的活动规律。结果显示:云南红豆杉为单核小孢子,没有气囊,有(无)活力的小孢子水合后都急剧膨胀,胚珠单个生于叶腋。云南红豆杉雄株的散粉期在11月中旬到12月中旬,胚珠下弯期从11月下旬持续到2月中旬。在雄株散粉期内及人工授粉的传粉滴持续存在的时间较短,而且授粉后不再出现,在非散粉期内的传粉滴持续存在的时间较长,而且在消失后又会重新出现。红豆杉属植物可能的传粉机制:(1)传粉滴大而且裸露,持续存在的时间较长,有助于提高传粉效率。(2)小孢子能在常温下较长时间的保持活性,不具备远距离飞行的特征,有利于在一定范围内保持较高的小孢子密度;(3)虽然小孢子散粉期短且易变,但胚珠的成熟期较长,从而保证了花期可遇。传粉期内的降水和低的种群密度可能是影响红豆杉传粉效率的主要因素。
王兵益苏建荣张志钧
关键词:云南红豆杉传粉机制
季风常绿阔叶林不同恢复阶段附生维管植物多样性及分布被引量:2
2011年
通过对云南普洱地区不同恢复阶段(恢复15年、30年和原始林群落)季风常绿阔叶林群落内附生维管植物的调查,分析了不同恢复阶段附生维管植物的物种丰富度、多度、分布和相似性关系,并探讨附生维管植物与宿主的关系。结果表明:(1)在0.81 hm2的调查样地中,共发现附生维管植物3 116株(分属9科20属22种);(2)原始林中附生维管植物的物种丰富度(17种)要显著高于恢复30年(7种)和15年(5种)群落;(3)原始林与不同恢复阶段群落中附生维管植物的物种组成有显著不同,恢复15年群落中的附生植物主要由蕨类植物组成,兰科植物是原始林附生植物的主要物种组成,有些物种仅出现在原始林中,可以作为季风常绿阔叶林恢复程度的指示物种;(4)原始林附生维管植物的多度要显著高于恢复阶段;(5)3个群落类型中的附生维管植物在水平方向都为聚集分布,恢复15年群落主要分布在0 5 m,原始林中分布可达到20 m;(6)原始林中附生维管植物物种丰富度和多度与宿主的胸径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而2个恢复阶段森林中不存在相关性。
李帅锋苏建荣刘万德张志钧刘庆云李忠文
关键词:多样性不同恢复阶段季风常绿阔叶林
潜力较大的木本蛋白饲料资源——木豆
1992年
云南地处高原,山多水少,水产业不发达,动物蛋白饲料短缺。因此,充分开发利用植物蛋白质饲料资源,是解决饲料工业蛋白质原料不足的重要途径之一。木豆[Cajanus Cajan(L)]为蝶形花科常绿灌木,产于非洲和亚洲的热带。我国主要分布于云南、四川、福建、广东、广西等省(区)的热带和南亚热带地区。蛋白质含量一般为20%~26%。非洲国家多作食用;印度除作食用和饲料外,也和我国一样用来放养紫胶虫,生产紫胶。
陈玉德张志钧惠雅雯郑德蓉
关键词:蛋白饲料木豆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