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怀渝
- 作品数:7 被引量:4H指数:1
- 供职机构:云南省社会科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政治法律更多>>
- 对昆明市产业结构调整的意见
- 1995年
- 对昆明市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目标体制中的产业结构调整问题,谈几点意见: 一、几点认识 (1)产业结构的变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产业结构的调整,必须按照市场需求来进行,按照市场变化来调整结构。说明结构的调整有其客观的依据和客观的经济规律可循,而不是凭主观愿望办事。这一点,我认为是必须强调的。 (2)产业结构的调整,是产业结构变化的必然趋势,这也是由于市场供求规律、竞争和利润规律所激发的,正由于产业结构的升级、进化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和经济的日趋繁荣。 (3)在市场经济中,市场在配置资源中起基础作用,本身就具备有调整结构、优化结构的功能、根据市场传递的信息供求状况,把人、财、物、土地、科技、管理、信息等经济资源自动地组合到最优的产业和产品上去,进而促进产品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调整。 二、当前调整产业结构的必要性 现在面临着新的情况: 一是我国的改革进入了全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新阶段,改革的目标是与世界市场经济体制接轨,要求正规化规范化,汇率并轨,价格并轨,改革税制,政府转变职能,改变国有资产管理办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等等,这些都对现时经济运行状况、产业结构状况产生直接、间接的影响,要求重组结构,一要适应市场体制的要求,二?
- 张怀渝
- 关键词:产业结构
- 关于市场经济的几个问题
- 1993年
- 一、市场经济与通货膨胀 实行市场经济体制,很多人都顾虑物价控制不住,会带来通货膨胀。特别是东欧和独联体国家,搞市场经济、放开价格后,物价飞涨,货币急剧贬值,卢布兑美元的汇价几百倍的上升,人民生活困苦不堪,经济剧烈波动的现实,使人不得不问我们会不会出现这种状况? 我的回答是否定的。 由计划经济过渡到市场经济。
- 张怀渝
- 关键词:经济危机计划经济体制平等观公务人员放开价格
- 把学习邓小平理论与贯彻十五大精神结合起来——学习江泽民同志《在学习邓小平理论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 1999年
- 十五大精神与邓小平理论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警惕右,主要是防左”诸方面是内在统一的,贯彻十五大精神必须与学习邓小平理论结合起来,才能把握十五大对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统一全党的思想和行动.
- 张怀渝
- 关键词:股份制市场经济
- 消除思想障碍 加快西部地区的经济开发被引量:3
- 1996年
- 中国东、中、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上的差距及其贫富悬殊的扩大,已经引起了全国乃至国际社会的关注。中央为此作出了加快中西部发展的战略部署,西部九省区就此拉开了新一轮改革开放的序幕,力争在今后15年内达到或赶上全国中等发展水平,逐步缩小直至消除东、西部发展上的差距。但是,阻碍中、西部发展的许多问题尤其是理论和认识问题仍然没有解决,特别是“梯度推移论”仍然很有市场,至今仍在宣传和鼓吹。不抛弃这种不正确的不合时宜的理论,中、西部地区的发展是不可能顺利、稳定、快速进行的。因此,用东、中、西协调发展、互补互利的理论来代替“梯度推移理论”,已成为中、西部经济振兴的一个先行条件和思想保证。 一、梯度推移理论是地区协调发展的主要思想障碍 梯度推移理论在我国是八十年代初期提出的,并且一度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占上风。这个理论一提出,我就曾经提出过批评意见,并对其主要理论观点进行了有力的批驳。梯度推移理论的主要观点是: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发展是由先进地区向落后地区逐步推移的,象接力赛跑一样。我国东、中、西部发展水平不一样,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科学技术基础好,可先引进国外科学技术,经过消化、吸收、创新。
- 张怀渝
- 关键词:经济开发梯度推移理论
- 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一些体会
- 1993年
- 过去我们对市场经济理论是陌生的,由于“左”的影响,一些问题还有误解。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实行市场经济更是一个新事物。必须加强学习,加深理解,提高认识。
- 张怀渝
- 关键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行政干预政府职能宏观调控
- 发展商品经济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八点思考被引量:1
- 1986年
- 一、商品经济的客观存在及其发展必然影响意识形态的变化。自然经济所形成的观念形态是:自给自足,不求于人,平均主义,闭塞封锁,愚昧落后……。小商品经济的观念形态是:狭隘、自私、目光短浅、因循守旧,墨守陈规,禁欲主义,中庸稳健,怕冒风险。发达的商品经济是在社会化大生产和高度的社会分工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它要求自由流通,自由竞争,机会均等,等价交换,要求自由平等、民主、博爱、开放(如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带来的观念形态是积极进取,竞争求存,奋发图强,创新求活,顽强拼博,锐意改革,思想解放。
- 张怀渝
- 关键词:小商品经济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 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不容动摇
- 1989年
- 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是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否定公有制,实际就是否定了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公有制是为适应社会化大生产而产生的,它克服了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所带来的一系列矛盾,使社会生产力有可能健康、稳定、协调地发展,避免了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和经济危机。它决定了劳动人民的主人翁地位,劳动者是生产资料的主人,而不再是资本和资本家的奴隶,这为消灭人剥削人。
- 张怀渝
- 关键词:公有制为主体社会主义制度主人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