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体层摄影
  • 2篇体层摄影术
  • 2篇腺癌
  • 2篇X线
  • 2篇X线计算
  • 2篇X线计算机
  • 2篇病理
  • 1篇胆管
  • 1篇胆管细胞
  • 1篇胆管细胞癌
  • 1篇动态增强扫描
  • 1篇断层扫描
  • 1篇胰腺
  • 1篇胰腺癌
  • 1篇脂肪肉瘤
  • 1篇肉瘤
  • 1篇术前
  • 1篇术前分期
  • 1篇图像
  • 1篇图像增强

机构

  • 5篇广东医学院第...
  • 3篇广东医学院附...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作者

  • 5篇周伟文
  • 5篇张扬贵
  • 4篇何旭升
  • 3篇温志玲
  • 1篇全国彪
  • 1篇刁胜林
  • 1篇马有新
  • 1篇冯有权
  • 1篇吴耀初
  • 1篇李勇
  • 1篇符有文
  • 1篇陈俏倩
  • 1篇陈珊红
  • 1篇廖文华

传媒

  • 2篇实用医学影像...
  • 1篇广州医学院学...
  • 1篇中国社区医师...
  • 1篇中国CT和M...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3
  • 2篇2011
  • 1篇2010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螺旋CT增强扫描对小胰腺癌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螺旋CT增强扫描对小胰腺癌的检查方法和诊断价值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本科76例行多期螺旋CT扫描的小胰腺癌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正常胰腺组织和肿瘤在平扫和三期的增强变化。根据CT征象分析病灶检出率行术前评估,并与手术结果比较。结果:在三期增强扫描中,正常胰腺组织胰腺期的增强值明显高于其它两期,胰腺一病灶增强差值胰腺期高于其它两期,小胰腺癌在胰腺期(35~45 s)显示最清晰。胰周血管在动脉期和静脉期显示满意。76例中,动脉期检出率为69.7%(53/76),胰腺期检出率为94.7%(72/76),门静脉期检出率为53.9%(41/76)。76例中,62例术前评估可切除的肿,有51例可切除,符合率为82.2%(51/62)瘤,但术中仍有11例不可切除;14例术前评估不可切除,符合率为100%(14/14)。结论:螺旋CT增强扫描在小胰腺癌检查中,胰腺期是小胰腺癌检出最佳期相,有极大的诊断价值;动脉期和门静脉期是病灶术前评估最好时期,它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周伟文何旭升冯有权张扬贵温志玲
关键词:小胰腺癌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探讨不同b值及动态增强在前列腺癌中的技术应用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不同b值及动态增强在前列腺癌中的技术应用价值。方法对68例前列腺疾病患者进行前列腺平扫、弥散加权成像(DWI)及动态增强,其中弥散扩散加权成像的b值分别取800s/mm^2,1 000s/mm^2,2 000s/mm^2,2 500s/mm^2和3 000s/mm^2,观察不同b值的DWI表现,测量兴趣区的ADC值并结合动态增强后处理的曲线进行分析。结果采用b值为2 500s/mm^2和3 000s/mm^2时,前列腺癌弥散明显受限,ADC值显示为低信号,增强曲线图以流出型为主,与前列腺增生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及增强曲线图有明显不同。结论选择高b值及分析动态增强曲线图对前列腺癌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技术应用价值。
陈珊红张扬贵何旭升周伟文廖文华
关键词:弥散磁共振成像图像增强前列腺肿瘤
螺旋CT扫描对结肠癌的诊断与分期被引量:11
2010年
目的评价螺旋CT扫描对结肠癌诊断和分期的价值。方法对3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结肠癌(升结肠癌13例,横结肠癌5例,降结肠癌8例,乙状结肠癌10例)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其术前分期与术后病理分期进行比较。结果在CT像上,肿瘤主要表现为含小气泡的软组织肿块或肠侧壁肿块影,肠壁肿块形态为环形、半环形、管形、椭圆形和三角形,肠壁浆膜面光滑或不规则、毛糙,病变与邻近组织器官粘连、侵犯,淋巴结肿大及远处转移。按照改良Dukes方法CT分期为A期2例,B期11例,C期17例,D期6例,CT分期与手术分期符合率为94%。结论螺旋CT对结肠癌诊断与分期价值较高,对临床手术及治疗起重要指导作用。
周伟文李勇何旭升温志玲张扬贵
关键词:结肠癌术前分期
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的CT动态增强扫描与病理基础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研究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IHPCC)的CT动态增强扫描影像学特征与其病理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IHPCC病例25例,所有25例病例均行CT平扫和三期动态增强CT扫描。结果病灶位于肝左叶17例(76%),位于肝右叶8例(24%)。影像学上病灶呈肿块型15例(60%)、浸润狭窄型5例(20%)、腔内生长型3例(12%),有2例(8%)未见明确肿块。病灶多数呈类圆形或不规则分叶形。CT动态增强扫描表现为早期以边缘为主的轻度强化,延迟后扫描病灶可无明显强化,或内部出现分隔状、片状甚至均匀性强化。病理学上见肿瘤主要由肿瘤细胞、纤维组织和凝固坏死成分组成,在肿瘤外周以存活肿瘤细胞为主,形成早期边缘强化,而肿瘤中央以纤维成分为主,是产生延迟强化的病理基础。结论 CT动态增强扫描是诊断IHPCC的重要技术,早期边缘强化、延迟后内部强化是其特征性影像学表现。
吴耀初周伟文陈俏倩符有文张扬贵全国彪
关键词:胆管细胞癌计算机断层扫描动态增强扫描
腹膜后脂肪肉瘤的CT表现和病理对照分析被引量:8
2011年
目的:分析腹膜后脂肪肉瘤的CT表现和病理的相关性,总结其CT特点,提高正确诊断率。方法: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腹膜后脂肪肉瘤23例,结合病理,回顾性分析CT征象。结果:各病理类型脂肪肉瘤的CT表现特点:脂肪瘤样脂肪肉瘤(LLS)表现为巨型脂肪密度肿块,有网状分隔和实性结节,分隔和结节轻度强化。硬化型脂肪肉瘤(SLS)多为无脂肪成分的混杂密度肿块,可见钙化,增强延迟后实性部分强化更明显。黏液型脂肪肉瘤(MLS)多为液性密度肿块,增强后假包膜明显强化。圆形细胞肉瘤(RCLS)和多形性脂肪肉瘤(PLS)均为肌肉样密度肿块,圆形细胞型中央有大片低密度坏死灶,明显不均匀强化;多形性肿瘤密度均匀,境界清楚,多为均匀强化。去分化型脂肪肉瘤(DDLS)为脂肪密度与软组织密度混杂肿块,两种密度分界清楚。混合型脂肪肉瘤为肿块内有上述类型脂肪肉瘤组织表现。结论:腹膜后脂肪肉瘤成分复杂,不同组织学类型的脂肪肉瘤在不同病理分化阶段有不同CT表现,认识其CT表现特点有利于提高诊断准确性。
周伟文何旭升刁胜林张扬贵温志玲马有新
关键词:脂肪肉瘤腹膜后体层摄影术病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