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海娜

作品数:10 被引量:210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生物学
  • 2篇农业科学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7篇荒漠
  • 5篇植物
  • 5篇荒漠植物
  • 4篇土壤
  • 2篇蒸散
  • 2篇蒸散量
  • 2篇蒸腾
  • 2篇植物蒸腾
  • 2篇沙拐枣
  • 2篇水分
  • 2篇土壤蒸发
  • 2篇绿洲
  • 2篇荒漠绿洲过渡...
  • 2篇耗水
  • 2篇耗水量
  • 1篇典范对应分析
  • 1篇性状
  • 1篇性状特征
  • 1篇氧化酶
  • 1篇叶片

机构

  • 10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兰州理工大学
  • 1篇西北师范大学
  • 1篇陕西师范大学

作者

  • 10篇张海娜
  • 9篇李善家
  • 9篇周紫鹃
  • 9篇解婷婷
  • 9篇苏培玺
  • 1篇赵庆芳
  • 1篇苏玉波
  • 1篇成爱芳
  • 1篇高妍
  • 1篇刘科
  • 1篇冯起
  • 1篇李宗省
  • 1篇马倩倩

传媒

  • 3篇中国沙漠
  • 2篇生态学报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西北农业学报
  • 1篇植物生理学报

年份

  • 4篇2014
  • 6篇2013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荒漠区植物光合器官解剖结构对水分利用效率的指示作用被引量:26
2013年
植物生理功能的发挥以结构为基础,因此,植物光合器官(叶片或同化枝)解剖结构会对水分利用效率(WUE)有一定的指示作用。通过对黑河流域优势种灌木光合器官的解剖特征和表征WUE的稳定碳同位素比率(δ13C)进行分析,试图从解剖结构的角度为荒漠植物WUE寻求一个有效的指示指标。结果显示:(1)除花棒外,轴状光合器官植物的δ13C值均高于叶状。(2)不同荒漠植物光合器官及不同组织厚度变化范围较广,叶厚度(Tl)或轴直径(Da)、角质层厚度(Tc)、表皮厚度(Te)、栅栏组织厚度(Tp)、海绵组织厚度(Ts)、贮水组织厚度(Ta)的最大值分别约为最小值的6.9、5.8、11、4、3.5和3.5倍。荒漠区多数轴状光合器官植物的Da以及Te高于叶状。(3)所研究优势种灌木的δ13C值与Tl或Da之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0.719,P<0.01),与不同组织厚度(Tc、Te、Tp、Ts和Ta)之间相关性不显著。由此可知,从植物光合器官的解剖结构来看,荒漠区植物的WUE可以用Tl或Da来表征,叶片越厚,越有利于植物高效利用水分,且轴状光合器官植物的WUE高于叶状。
张海娜苏培玺李善家周紫鹃解婷婷赵庆芳
关键词:荒漠植物
1957—2012年讨赖河流域潜在蒸发量变化被引量:5
2014年
在气象观测数据基础上,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对讨赖河流域1957—2012年潜在蒸发量变化的研究表明:(1)讨赖河流域潜在蒸发量的季节变化不尽相同,秋、冬季潜在蒸发量20世纪60、70年代偏少,80、90年代及2000年后偏多;春、夏季潜在蒸发量60、80年代偏高、90年代及2000年以后偏低,年和湿季变化趋势相似,均表现为60—80年代偏低,90年代及2000年以后偏高。(2)就年际变化而言,年和湿季潜在蒸发量的变化趋势较为相似,季节潜在蒸发量均表现为增加趋势,夏季增幅最大,秋季最小。(3)各季节和年序列均存在10~15年的短周期变化及26~28年的长周期变化。(4)流域春、夏、秋、冬以及年和湿季潜在蒸发量分别在1995、2000、1984、1980、1997年和1992年突变增加,并通过了0.01的显著性水平检验;干季潜在蒸发量经历了两次突变增加,分别发生在1980年和1995年。
高妍冯起李宗省成爱芳苏玉波张海娜刘铮瑶刘科马倩倩
关键词:潜在蒸发量突变
荒漠植物沙拐枣群体光合作用及土壤呼吸研究被引量:6
2013年
为了探讨荒漠植物群体光合作用和干旱荒漠区碳源汇特征,联合利用改进同化箱和LI-8100土壤CO2通量自动测量系统,选择高温强光和适宜环境期,连续2年进行了观测研究。结果表明:沙拐枣群体光合速率(CAP)在不同年份、不同月份差异较大,土壤水分改善可显著提高群体光合能力,高温强光期和适宜环境期日平均(08:00—18:00)CAP分别为1.82和2.89μmol/(m2·s);用同化枝水平光合速率(Pn)计算群体水平光合速率时,高温强光期和适宜环境期分别用公式CAP=0.12Pn+0.39(r=0.86,P<0.0001)和CAP=0.18Pn+0.28(r=0.92,P<0.0001)。沙拐枣生长期植冠下土壤CO2释放速率平均为0.29μmol/(m2·s),荒漠裸地为0.15μmol/(m2·s)。沙拐枣群体生长期固定碳为3.82g/(m2·a);相应时期植冠下土壤释放碳为1.03g/(m2·a),荒漠裸地为0.53g/(m2·a)。研究表明:在水分短缺的荒漠地区,荒漠植物沙拐枣群体光合速率提高幅度超过根系主要分布层土壤水分提高幅度,适宜环境期可提高近1倍。荒漠生态系统土壤呼吸速率较低,荒漠裸地土壤呼吸速率约为植冠下的50%。荒漠植物沙拐枣种群区为弱碳源。
苏培玺周紫鹃张海娜李善家解婷婷
关键词:荒漠群体光合速率碳平衡
荒漠绿洲过渡带不同立地条件下物种多样性及其与土壤理化因子的关系被引量:18
2013年
通过于2007—2011年对甘肃河西走廊中部荒漠绿洲过渡带不同立地条件下植被样方的调查,应用Margalef丰富度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Shannon-Weiner指数和Simpson指数研究了不同立地条件下物种多样性的变化,并采用典范对应分析方法(CCA)研究植物物种分布与土壤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荒漠绿洲过渡带丘间低地的植被盖度和Margalef、Simpson、Shannon-Wiener、Pielou指数值均最大,流动沙丘条件下最小;Hill多样性指数排序结果显示,随着土壤水分条件的变差,物种多样性同样表现出降低的趋势。按多样性从高到低的顺序,其相应的立地条件分别为丘间低地、缓平沙坡、固定沙丘、半固定沙丘和流动沙丘。选取的土壤因子对过渡带植被分布的影响程度大小为土壤含水量>pH值>全钾>有机质>速效氮>全氮>速效钾>全磷>土壤盐分>速效磷。土壤含水量和pH是荒漠绿洲过渡带植被分布空间差异的最主要影响因子,前3个轴的环境解释率为98%,证明排序可信。
解婷婷苏培玺周紫鹃李善家张海娜
关键词:荒漠绿洲过渡带物种多样性土壤因子典范对应分析
荒漠植物叶片水分和功能性状特征及其相互关系被引量:44
2013年
选取黑河流域中游荒漠区14种优势植物,测定了8个叶片水分与功能性状指标:稳定碳同位素组成(δ13C)、总含水量(TWC)、相对含水量(RWC)、干重含水量(DWWC)、叶干物质含量(LDMC)、叶片水势(LWP)、比叶面积(SLA)、比叶体积(SLV),探讨荒漠植物叶片水分与功能性状的特征以及相互之间的内在联系,探寻反映荒漠植物适应严酷环境的典型叶性状特征。结果表明:C4植物珍珠猪毛菜、梭梭、沙拐枣的δ13C值变化范围在–18‰~–15‰,其余的C3植物变化范围在–29‰~–24‰,其中花棒的δ13C值最小,为–28.34‰,红砂最大,为–24.63‰;对C3荒漠植物叶性状之间相关性分析显示,SLV与LDMC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TWC、DWWC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SLA与LDMC之间呈显著负相关(P=0.02),δ13C与LWP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SLV可以作为反映荒漠植物叶性状特征的重要指标,叶片水分及功能性状之间所呈现的特征及其对生境的响应都综合表现出荒漠植物的生态应对策略和适应途径。
李善家苏培玺张海娜周紫鹃解婷婷
关键词:荒漠植物叶片含水量功能性状
荒漠绿洲过渡带沙拐枣种群结构及动态特征被引量:83
2014年
沙拐枣(Calligonum mongolicum)作为黑河中游荒漠绿洲过渡带的一种主要固沙植物种,它对于维护荒漠绿洲过渡带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样地调查和数据统计,绘制了沙拐枣种群的径级结构图,在此基础上编制了种群的特定时间生命表,分析了存活曲线、死亡率曲线等重要参数,并运用时间序列模型预测种群数量动态,以揭示荒漠绿洲过渡带沙拐枣种群的结构及动态特征。结果表明:沙拐枣种群属于增长型,Vpi'=0.0233,表明该种群趋近于稳定型,但沙拐枣种群Ⅰ、Ⅱ龄级个体数目少于Ⅲ龄级的个体数目;存活曲线趋于Deevey-Ⅱ,各龄级种群有相近的死亡率;时间序列预测分析表明,在未来2、4、6、8个龄级时间后沙拐枣老龄个体逐渐增多,幼龄株数则有所降低,种群稳定性长期维持困难,因此,适当的人工辅助恢复和现有植株及生境的保护是保持沙拐枣种群自然更新和种群恢复的关键。
解婷婷苏培玺周紫鹃张海娜李善家
关键词:沙拐枣种群结构静态生命表存活曲线时间序列预测
不同生境下红砂(Reaumuria soongorica)的生理生化特征及适应性被引量:24
2014年
测定了荒漠地区超旱生小灌木红砂在3种生境(山前荒漠、山前戈壁和中游戈壁)下的叶片水分状态、抗氧化酶活性及渗透调节物质含量,以探讨荒漠植物在不同生境下的生理生化特征及对荒漠极端环境的适应机制。结果表明:在3种生境下,红砂叶片相对含水量和叶片水势随着土壤含水量的下降而下降,叶绿素含量随着土壤含水量的下降而升高。随着生境土壤干旱的加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逐渐升高,而过氧化氢酶活性下降。在土壤含水量较少的戈壁生境,渗透调节物质含量上升。SOD和POD活性的升高是红砂抵御干旱环境的主要抗氧化保护机制;渗透调节在红砂叶片适应干旱胁迫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高的渗透调节能力使红砂在水分不足的条件下维持较低的渗透势,有利于植物吸水,从而增强其耐旱性。
周紫鹃苏培玺解婷婷张海娜李善家
关键词:抗氧化酶生态适应性
荒漠植物生理需水量及耗水规律研究
为了解荒漠植物的生理需水、生态耗水及其变化规律,探讨荒漠植物在夏季高温强光、冬季寒冷干燥和长年干旱胁迫下的耗水特征和用水策略,为荒漠生态系统保育和未来气候变化下的演替预测提供依据。2011—2012年,在我国西北河西走廊...
苏培玺周紫鹃张海娜李善家解婷婷
关键词:耗水量植物蒸腾土壤蒸发蒸散量
文献传递
集群种植方式对棉花田间小气候效应和产量的影响被引量:5
2014年
为探讨传统种植(1穴1株)和集群种植(1穴3株)方式下棉花产量及田间微环境差异,在甘肃河西走廊干旱荒漠绿洲区对传统种植和集群种植方式下棉花的产量和微环境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集群种植下棉花的经济产量显著高于传统种植,集群种植下穴距配置对产量产生一定的影响,穴距为28cm时棉花的单铃质量和皮棉产量最高,并且显著提高了棉花衣分;集群栽培可有效增加单位面积铃数,提高棉花中后期群体光截获率和冠层湿度,降低棉花冠层温度,对棉花群体内部CO2摩尔分数仅有微弱的影响。因此,相对于传统种植方式,集群种植可显著改善棉花群体微环境,进而提高棉花的经济产量,且穴距为28cm是集群种植获得较高产量的最佳穴距。
解婷婷苏培玺周紫鹃张海娜李善家
关键词:棉花经济产量
荒漠植物生理需水量及耗水规律研究
为了解荒漠植物的生理需水、生态耗水及其变化规律,探讨荒漠植物在夏季高温强光、冬季寒冷干燥和长年干旱胁迫下的耗水特征和用水策略,为荒漠生态系统保育和未来气候变化下的演替预测提供依据。2011—2012年,在我国西北河西走廊...
苏培玺周紫鹃张海娜李善家解婷婷
关键词:耗水量植物蒸腾土壤蒸发蒸散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