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贤雨 作品数:31 被引量:126 H指数:6 供职机构: 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河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 张家口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 张家口市科技局科技攻关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miR-216a通过下调CAPN6抑制宫颈癌细胞增殖并促进细胞凋亡的研究 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探讨微小RNA-216a(miR-216a)对宫颈癌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收集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于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行手术治疗的82例宫颈癌患者的宫颈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RCR)法检测组织中miR-216a和钙激活中性蛋白酶6(CAPN6)表达。转染miR-216a模拟物(miR-216a mimic)、CAPN6小干扰RNA(si-CAPN6)或共转染miR-216a mimic与CAPN6过表达质粒(pcDNA-CAPN6)至宫颈癌HeLa细胞。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蛋白质印迹法检测CAPN6、切割型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leaved Caspase-3)、B淋巴细胞瘤-2(Bcl-2)、B淋巴细胞瘤-2相关蛋白(Bax)的蛋白表达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宫颈癌组织中miR-216a 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癌旁正常组织(t=52.968,P<0.05),而CAPN6 mRNA和CAPN6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t值分别为26.622、45.036,P<0.05)。过表达miR-216a降低了HeLa细胞24、48、72h的增殖活力及Bcl-2蛋白相对表达量,提高了细胞凋亡率及Cleaved Caspase-3、Bax蛋白相对表达量(F=11.885~90.813,P<0.05)。过表达miR-216a降低了HeLa细胞中CAPN6 mRNA和CAPN6蛋白相对表达量(F值分别为58.990、156.82,P<0.05)。下调CAPN6降低了HeLa细胞24、48、72h的增殖活力及Bcl-2蛋白相对表达量,提高了细胞凋亡率及Cleaved Caspase-3、Bax蛋白相对表达量(F=42.390~241.912,P<0.05)。过表达CAPN6可逆转过表达miR-216a对HeLa细胞增殖、凋亡及凋亡蛋白的影响。结论miR-216a在宫颈癌组织中低表达,过表达miR-216a可抑制宫颈癌细胞增殖并促进细胞凋亡,其可能是通过靶向下调CAPN6表达发挥作用。 张贤雨 马欢 宋凤丽 张志林关键词:宫颈癌 增殖 凋亡 TRIM14对宫颈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及上皮—间充质转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2023年 目的:探讨三结构域蛋白14(TRIM14)对宫颈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及上皮—间充质转化(EMT)的影响及相关作用机制。方法:收集40例宫颈癌患者的宫颈癌组织及癌旁正常宫颈组织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法检测TRIM14基因表达。体外培养宫颈癌HeLa细胞,将TRIM14小干扰RNA(si-TRIM14)转染至HeLa细胞。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Transwell小室法检测细胞侵袭,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EMT相关蛋白和单磷酸腺苷蛋白激酶(AMPK)/雷帕霉素靶蛋白(m TOR)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果:宫颈癌组织中TRIM14 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正常宫颈组织(P<0.05)。与si-NC组比较,si-TRIM14组细胞增殖活性、细胞迁移率、侵袭细胞数目均降低,E-cadherin蛋白表达量升高,N-cadherin、Vimentin、Snail1蛋白表达量均降低(P<0.05)。si-TRIM14组细胞中p-AMPK/AMPK比值高于si-NC组,pmTOR/mTOR比值低于si-NC组(P<0.05)。结论:TRIM14在宫颈癌组织中高表达,干扰TRIM14表达可通过调控AMPK/mTOR信号通路抑制EMT,进而抑制宫颈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 张贤雨 马欢 张志林关键词:宫颈癌 迁移 高迁移率族蛋白B-1在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ZO-1、Occludin、TNF-α、IFN-γ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5 2022年 [目的]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在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对肠黏膜屏障、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并分析110例Ⅰ~Ⅲ期直肠癌患者中HMGB-1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预后的关系。采用免疫组化检测并分析HMGB-1与紧密连接蛋白(ZO-1)、闭合蛋白(Occludin)、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的关系。[结果] 110例直肠癌患者中,HMGB-1阳性表达率为66.4%,阴性表达率为33.6%。HMGB-1表达与直肠癌患者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脉管癌栓和TNM分期有关(P<0.05);而与性别、年龄、肿瘤直径和神经受侵无关(P>0.05)。Cox回归分析提示HMGB-1 (HR=0.437,95%CI:0.202~0.947,P=0.036)和脉管癌栓(HR=0.461,95%CI:0.233~0.912,P=0.026)是直肠癌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HMGB-1阳性与阴性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45.2%和7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HMGB-1与ZO-1、Occludin的表达呈负相关(r=-0.202,P=0.034;r=-0.287,P=0.003),与TNF-α、IFN-γ的表达呈正相关(r=0.232,P=0.015;r=0.327,P=0.001)。[结论 ]高表达HMGB-1的直肠癌患者生存期明显缩短,可能与肠黏膜屏障的损害及炎性因子TNF-α、IFN-γ的产生有关。 赵威威 原娜 陈安祺 张贤雨 张凡 张志林关键词:直肠癌 肠黏膜屏障 紧密连接蛋白 超声介入引导系统在宫颈癌PICC肘上置管中的应用评价 被引量:1 2021年 宫颈癌是妇科常见恶性肿瘤,给患者的生命安全带来极大威胁[1]。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每年约有13万女性被诊断为宫颈癌,患病率位居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首位,死亡率居我国女性恶性肿瘤第二位[2]。目前临床上常采用静脉化疗方式,但静脉长期给药可能会导致化学性静脉炎,加剧患者痛苦,而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进步,PICC置管术的出现有效解决了上述问题,逐渐成为临床上肿瘤患者化疗的首选方式[3]。 李植燕 张贤雨关键词:宫颈癌 穿刺 血栓调节蛋白、血浆D-二聚体对恶性肿瘤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相关性静脉血栓的影响 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 通过检测恶性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中血栓调节蛋白(TM)与血浆D-二聚体(D-Dimer)的变化,探讨二者对恶性肿瘤患者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的影响.方法 选取符合PICC置管要求的恶性肿瘤患者207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检测TM及D-Dimer.根据多普勒超声结果分为血栓组和对照组.结果 207例恶性肿瘤PICC置管后,血栓组33例,对照组174例.与对照组相比,血栓组TM[(6.806±1.805)μg/L]、D-Dimer[(0.786±0.294)mg/L]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M及D-Dimer与血栓组呈正相关性(r=0.572、0.530,P〈0.05);多因素Logistics分析,TM的优势比(OR)为1.899,D-Dimer的OR为7.2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把TM和D-Dimer的截止水平设在总研究群体的第50个百分点分为高低风险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M、D-Dimer均高出现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的OR为2.042,高于单独高TM(OR=1.286)和单独高D-Dimer(OR=1.044),提示TM、D-Dimer均高的恶性肿瘤患者出现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的风险性增加2.042倍.TM与D-Dimer分别与临床分期有相关性(r=0.477、0.492,P〈0.05),与年龄、性别、肿瘤部位及放化疗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恶性肿瘤患者TM及D-Dimer水平的升高对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的早期诊断可能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原娜 王磊 王喆 张贤雨 田桂英关键词:血栓调节蛋白 肿瘤 D-二聚体 预防性延伸野放疗联合同步化疗与盆腔野放疗联合同步化疗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的近远期疗效及安全性对比 被引量:5 2023年 目的比较预防性延伸野放疗联合同步化疗与盆腔野放疗联合同步化疗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的近远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90例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给予观察组预防性延伸野放疗联合TP方案(紫杉醇+顺铂)同步化疗,给予对照组盆腔野放疗联合TP方案同步化疗。在同步放化疗结束后4周,评价两组的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学肿瘤标志物[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SCCA)、癌胚抗原、糖类抗原50(CA50)]水平。统计两组患者3年总生存率、无进展生存率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PALN)控制率。结果两组客观缓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SCCA、癌胚抗原和CA50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上述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骨髓抑制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其他毒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3年无进展生存率、PALN控制率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但两组3年总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盆腔野放疗联合同步化疗相比,预防性延伸野放疗联合同步化疗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可以更好地改善血清学肿瘤标志物水平,提高PALN控制率,远期疗效好,但增加了骨髓抑制的发生风险,两种疗法的近期疗效相当。 张贤雨 马欢 郝晓慧 刘晓玉 原娜 席强 张志林关键词:局部晚期宫颈癌 同步化疗 疗效 瑞贝生联合同步放化疗治疗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宫颈癌患者疗效观察 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探讨瑞贝生联合同步放化疗治疗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自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174例高危型HPV感染中晚期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组(n=88)与B组(n=86)。A组患者给予同步放化疗治疗,B组在A组基础上给予瑞贝生治疗。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HPV转阴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总生存率及无进展生存时间。结果B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为68.60%(59/86),显著高于A组的51.14%(45/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HPV转阴率为88.37%(76/86),显著高于A组患者的72.73%(64/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患者Ⅲ、Ⅳ度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总生存率为90.70%(78/86),高于A组的80.68%(71/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无进展生存时间为(19.74±2.12)个月,高于A组的(15.31±1.03)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贝生联合同步放化疗可有效提高中晚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同时可提高高危型HPV感染转阴率,并延长生存期。 马欢 张贤雨 张飞 李锦秋 张志林 卢秀荣 原娜 郝晓慧关键词: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 宫颈癌 接种HPV疫苗,不复杂 2023年 限钠,高钠饮食会升高血压,还会造成口渴并导致饮水过多,因此大多数血透患者需要低钠饮食。尽量少盐,若每周透析两次,尿量小于500毫升/天,盐的摄入应在3克/天以下;若每周透析三次,尿量>1000毫升/天,盐的摄入应在4克/天以下。 张贤雨关键词:血透患者 限钠 HPV疫苗 低钠饮食 口渴 高钠 直肠癌患者BRMS1mRNA、PTNmRNA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研究乳腺癌转移抑制基因(BRMS1)及多效生长因子(PTN)在直肠癌患者的表达情况及其与病理参数、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5月本院收治的73例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收集肿瘤组织及肿瘤旁(距离直肠癌组织5 cm以上)的正常直肠粘膜组织,分别作为直肠癌组(n=73)和癌旁组(n=73)。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直肠癌患者预后生存的危险因素,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研究BRMS1mRNA、PTNmRNA对患者预后生存的影响。结果直肠癌组BRMS1mRNA表达水平较癌旁正常组织低,PTNmRNA阳性率较癌旁正常组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高分化、淋巴结无转移、Ⅰ+Ⅱ期、无血性转移、浸润深度未及浆膜、肿瘤距肛缘距离≤7 cm者BRMS1mRNA表达水平较组织中低分化、淋巴结转移、Ⅲ+Ⅳ期、血性转移、浸润深度达浆膜、肿瘤距肛缘距离>7 cm者高,PTNmRNA阳性率水平较组织中低分化、淋巴结转移、Ⅲ+Ⅳ期、血性转移、浸润深度达浆膜、肿瘤距肛缘距离>7 cm者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中低分化、浸及浆膜、TNM分期:Ⅲ+Ⅳ期、淋巴结转移、BRMS1mRNA低表达及PTNmRNA阳性表达为影响直肠癌患者预后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BRMS1mRNA高表达组平均生存时间长于低表达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RMS1mRNA、PTNmRNA在直肠癌患者中呈异常状态,并与患者预后生存关系密切,可作为预测直肠癌患者预后生存的分子标志物和肿瘤治疗的潜在的靶点。 马欢 焦英华 李曙光 张贤雨 魏玉磊 田桂英 卢秀荣 原娜关键词:直肠癌 BRMS1 PTN 病理参数 去整合素-金属蛋白酶21在宫颈癌放化疗疗效及预后中的作用分析 2024年 [目的]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宫颈癌放化疗患者中去整合素-金属蛋白酶21(desintegrin and metalloproteinase,ADAM21)的表达,探讨其对宫颈癌放化疗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基于GEO数据库中数据集GSE56303、GSE56363宫颈癌放化疗疗效及TCGA数据库宫颈癌预后差异基因的筛选,获得差异基因ADAM21和磷酸脱氢酶样(phosducin like,PDCL)2。经GEPIA、TIMER、OncoLnc数据库验证ADAM21和PDCL2对宫颈癌预后的影响。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放疗科住院的宫颈癌放化疗患者109例,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宫颈癌及正常组织中ADAM21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放化疗疗效及预后的影响。[结果]数据集GSE56303和GSE56363和TCGA数据库的共有差异基因为ADAM21和PDCL2。经GEPIA、TIMER、OncoLnc数据库验证,ADAM21高表达宫颈癌患者的生存率明显低于低表达者(P均<0.05)。ADAM21蛋白在宫颈癌组织和正常组织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2.30%(57/109)和34.30%(34/9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9)。ADAM21阳性和阴性组相比,在FIGO分期、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109例患者放化疗有效率为72.48%,ADAM21阳性表达者放化疗有效率显著低于阴性表达者(56.14%vs 90.38%,P<0.001)。随访截止至2023年1月31日,总生存率为65.14%,中位生存时间为33.77个月。与ADAM21阳性者相比,其阴性表达者的总生存率显著降低(57.89%vs90.38%,P<0.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ADAM21蛋白、FIGO分期、淋巴结转移和放化疗疗效均是影响宫颈癌预后的因素(P均<0.05)。[结论]ADAM21蛋白在宫颈癌组织中表达升高,ADAM21阳性表达者放化疗疗效和总生存率显著性降低。ADAM21可能是影响放化疗疗效和预后的因素。 马欢 张飞 张贤雨 李锦秋 原娜关键词:宫颈癌 生物信息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