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作者详情>彭俊琴

彭俊琴

作品数:36 被引量:121H指数:7
供职机构: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州市医药卫生科技项目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4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3篇肿瘤
  • 10篇鼻咽
  • 7篇成像
  • 6篇咽肿瘤
  • 6篇体层摄影
  • 6篇鼻咽癌
  • 6篇鼻咽肿瘤
  • 5篇放疗
  • 5篇肺癌
  • 5篇X线
  • 5篇X线计算
  • 5篇X线计算机
  • 4篇多层螺旋CT
  • 4篇乳腺
  • 4篇CT扫描
  • 3篇射频
  • 3篇体层摄影术
  • 3篇图像
  • 3篇图像后处理
  • 3篇图像后处理技...

机构

  • 18篇广州医学院附...
  • 7篇广州医学院临...
  • 6篇广州医科大学
  • 4篇广州医学院
  • 1篇广州市第一人...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作者

  • 35篇彭俊琴
  • 24篇汤日杰
  • 18篇张海南
  • 15篇张涛
  • 7篇张书旭
  • 6篇李建生
  • 5篇林彬
  • 5篇凌国辉
  • 5篇卢斌贵
  • 5篇游佳
  • 3篇李建生
  • 3篇李伟
  • 3篇陈玉桂
  • 2篇何伟星
  • 2篇李洪胜
  • 2篇林生趣
  • 2篇王来奎
  • 2篇张爱芳
  • 2篇杨波
  • 2篇钱朋飞

传媒

  • 3篇现代医用影像...
  • 3篇国际医药卫生...
  • 2篇放射学实践
  • 2篇肿瘤防治研究
  • 2篇广东医学
  • 2篇中国临床医学...
  • 2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现代临床医学...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国辐射卫生
  • 1篇中国职业医学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医疗设备信息
  • 1篇医学影像学杂...
  • 1篇实用医学影像...
  • 1篇现代肿瘤医学
  • 1篇中外医用放射...

年份

  • 2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4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10
  • 3篇2009
  • 2篇2008
  • 4篇2007
  • 4篇2006
  • 4篇2005
  • 1篇2002
  • 1篇2001
3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CT精确定位扫描在鼻咽癌光子刀治疗中的应用
2005年
目的:探讨CT精确定位扫描在鼻咽癌(NPC)光子刀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30例鼻咽部肿瘤患者行CT精确定位扫描,再将扫描图像传输到光子刀工作站,制定光子刀精确治疗计划,然后进行光子刀治疗。结果:130例NPC患者CT精确定位扫描操作规范,癌肿显示清晰,定位准确,误差<1mm,且定位范围完整。光子刀治疗3个月后CT复查均见病灶消失;6个月后复查,Ⅰ组有10例(21.74%)出现颞颌关节纤维化,Ⅱ组24例(39.34%),Ⅲ组10例(43.48%);12个月后复查,Ⅰ组未见放射性脑病,Ⅱ组有1例(1.64%),Ⅲ组有2例(8.70%)。结论:采用CT精确定位扫描及光子刀工作站制定精密的治疗计划,使NPC的光子刀治疗更精确。治疗后中远期并发症明显减少,获得了理想的治疗效果。
张海南张涛彭俊琴
关键词:鼻咽肿瘤
鼻咽癌(鼻咽、颅底)低剂量螺旋CT扫描的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降低mA值,观察鼻咽、颅底螺旋CT扫描的图像质量,探讨鼻咽、颅底低剂量扫描的可行性与必要性。方法收集行鼻咽、颅底扫描的鼻咽癌患者80例,分成200mA、100mA、70mA和50mA值4组,每组以120kV、5mm层厚、5mm层距各扫描20例并1.25mm层厚重建。评价用不同mA扫描获得的直接轴面及重组多平面的图像质量,并记录剂量进行分析。结果当mA值逐渐降低时,单次扫描加权CT剂量指数量(CTDIw)值大幅度下降,200mA、100mA、70mA和50mA时加权CT剂量分别为142.26~145.38mGy、71.92~72.13mGy、50.34~50.49mGy和35.96~36.07mGy。200mA、100mA和70mA扫描图像质量无明显下降(P>0.05),50mA组图像质量和其余3组比较有明显差别(P<0.01)。结论考虑鼻咽、颅底紧密相连,鼻咽、颅底CT扫描70mA较佳,既能保证较好的诊断图像质量,又能有效地保护患者。
陈汉忠彭俊琴
关键词:低剂量鼻咽颅底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盆腔多层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的临床应用被引量:5
2006年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在部分盆腔肿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91例肿瘤患者行盆腔多层CT扫描并进行图像后处理,结合轴扫资料,与活检病理所见对照分析。结果:与轴扫资料对比,采用后处理图像提供病变细节,增加诊断信息37例;复杂部位病变准确定位13例;直观显示病变范围及其与周围组织关系39例;无明显增加诊断信息2例。结论:盆腔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可有效增加和提高轴扫CT诊断信息及临床应用价值。
张海南张书旭汤日杰张涛凌国辉彭俊琴陈玉桂游佳
关键词:盆腔后处理技术
基于4D-CT图像在肺癌放疗靶区勾画设计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探讨4D-CT图像在肺癌适形放疗靶区勾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别对8例肺癌患者行多层CT电影(Cine)和常规增强扫描,记录扫描参数信息。将扫描数据输入自主开发的4D-CT图像重建系统,进行4D-CT图像和MIP图像重建。模拟勾画4D适形精确放疗靶区;对同组8例患者常规扫描数据行3D传统放疗计划靶区设计。结果 8例肺癌患者4D-CT重建图像靶区勾画的GTV4D平均为:23.62±6.28cm3;该组患者的传统三维重建图像的GTV3D平均为:28.88±7.93cm3。结论传统3D的靶区设计因须考虑吸气和呼气末相的肿瘤位置而使GTV3D要大得多;采用4D-CT图像制定的适形放疗计划,大幅缩小了肿瘤靶区体积,降低了正常组织的受照剂量,可望减少中远期放疗并发症,提高放疗后生存质量。
张海南汤日杰张书旭蔡霜彭俊琴张爱芳
关键词:4D-CT适形放疗肺癌
活化CD40-CD40L通路联合Docetaxel对乳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
2009年
目的:探讨活化淋巴细胞活化的共刺激通路CD40-CD40L联合化疗药Docetaxel对乳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用rhCD40L活化CD40-CD40L共刺激通路,联合Docetaxel,用MTT法测定CD40+的乳腺癌细胞株M231、M435细胞的增殖;采用碘化丙啶(PI)掺入法测定细胞周期。结果:rhCD40L可抑制乳腺癌细胞M231、M435增殖,合用Docetaxel时乳腺癌细胞M231、M435的增殖受到进一步抑制,测定细胞周期G1期细胞数量明显增加(P<0.05),S期细胞数量下降(P<0.05)。结论:活化CD40-CD40L通路能抑制孔腺癌细胞的增殖,这种抑制作用具周期特异性,主要将乳腺癌细胞增殖阻滞在G1期,可提高乳腺癌细胞对Docetaxel的敏感性,两者具有抑制肿瘤细胞的协同效应。
李洪胜杨波何伟星彭俊琴卢敏莹钱朋飞
关键词:乳腺癌细胞周期
不同ADC值及标准差在评估鼻咽癌近期疗效中的比较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在鼻咽癌放化疗中,比较不同ADC值参数及标准差在评估鼻咽癌早期疗效中的价值。方法51例鼻咽癌患者在治疗前及放疗50 Gy时行MR扩散加权成像检查,获得原发灶的各ADC值(最大值、平均值、最小值、标准差),标记为治疗前(ADC1-min、ADC1-mean、ADC1-max、ADC1-sd)和50 Gy时(ADC2-min、ADC2-mean、ADC2-max、ADC2-sd)。并计算各ADC值的变化量和变化百分比。所有患者按照治疗效果分为敏感组和抗拒组。分析两组在各ADC值及变化量和变化百分比是否存在差异。结果两组在ADC1-mean[(0.865±0.105)、(0.945±0.125)×10^(-3)mm^2/s]、ADC1-sd[(0.332±0.076)、(0.416±0.065)×10^(-3)mm^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ADCmean[(0.620±0.352)、(0.432±0.262)×100%]、ADCsd的变化百分比[(0.545±0.474)、(0.293±0.324)×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ADC1-min、ADC1-max、ADC2-min、ADC2-mean、ADC2-max、ADC2-s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各ADC值变化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ADCmin、ADCmax的变化百分比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ROC曲线,ADC1-mean、ADC1-sd、ADCmean变化百分比、ADCsd变化百分比的Az值分别为0.699、0.791、0.673、0.673。结论治疗前的平均ADC值和标准差以及它们在治疗中的变化百分比均可用于预测鼻咽癌近期疗效,其中以治疗前的ADC值标准差具有更大的诊断价值。
李伟彭俊琴卢斌贵汤日杰李建生
关键词:鼻咽肿瘤扩散加权成像表观扩散系数标准差
多层螺旋CT盆腔扫描重建图像质量与X射线剂量的关系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分析扫描参数的设置与图像质量和吸收剂量之间的关系,选择适合于二维和三维重建较高图像质量和较低吸收剂量的扫描方式。方法使用GE L ightspeed U ltra 16层螺旋CT机,对人体盆腔模型进行扫描。扫描条件:120 kV,管电流分别为250 mA或200 mA,螺距分别为1.375或0.985,层厚分别为5 mm或7.5 mm。评价二维和三维图像质量,在辐射剂量观测栏,观测剂量长度乘积(DLP)的变化。选择其中图像质量较好和DLP相对较低的4种扫描方式对患者进行扫描。结果DLP随管电流的增加、螺距的减小而增大,而二维和三维图像质量也随mA的增加、螺距的减小而提高。二维图像选择250 mA、1.375螺距、7.5 mm层厚,图像噪声低,影像细节能清晰显示,且DLP相对较低;三维图像选择200 mA、0.938螺距、7.5 mm层厚,能够满足诊断需要。结论遵循医疗照射的正当性和防护最优化原则,科学地设置管电流、层厚、螺距等扫描参数,一方面能够保证二维和三维图像质量,另一方面又能减少DLP值,减少X射线辐射对盆腔生殖器官的损伤。
张涛汤日杰黄维华彭俊琴张海南游佳
关键词:盆腔多层螺旋CT图像质量X射线
MRI动态增强扫描对宫颈癌的诊断价值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MRI动态增强扫描对宫颈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经宫颈活检证实为宫颈癌的36例患者和15例健康志愿者行MRI常规及动态增强扫描,选取ROI绘制宫颈癌病灶及子宫正常组织的动态增强时间-信号曲线。测量相对信号增强率(RE、单位为%)和最大相对信号增强率(MRE、单位为%),以及最大信号增强率(ME、单位为%)及峰值时间(TP、单位为s)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宫颈癌病灶在动态增强扫描中明显强化,与周围正常组织对比明显。宫颈癌组宫颈病灶与子宫肌层测量的RE、MRE值有统计学差异(P<0.05)。正常宫颈组患者的宫颈-子宫肌层的差值与宫颈癌组的宫颈病灶-子宫肌层的差值比较中,其RE、MRE值差值比较也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而各组比较的ME及TP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MR动态增强扫描能够反映宫颈癌组织的血供状态,准确评估肿瘤范围,有助于提高宫颈癌术前分期的准确性,指导临床治疗。
李建生陈志军汤日杰凌国辉彭俊琴张海南
关键词:子宫宫颈癌磁共振成像图像增强
改变CT扫描层厚或扫描野对靶点的影响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观察使用不同的扫描层厚 ,靶点大小、形状发生的变化以及改变扫描野时靶点位置的变化并分析其变化规律和总结出最佳的扫描方法 ,以期达到肿瘤的精确定位精确治疗。方法使用西门子AR.CCT机对TLD -T1型头模 (内置有5mm球型金属标识 )进行扫描。把头模水平放置扫描床上 ,先行定位图扫描 ,再取靶点最大直径5mm进行单一层面扫描。130kV ,70mA ,扫描时间3s。当改变扫描层厚进行扫描时 ,层厚分别取2mm、3mm、5mm、10mm ,扫描野取250mm。当改变扫描野时 ,层厚取5mm ,扫描野分别取200mm、250mm、300mm。结果改变层厚时 ,5mm靶点直径大小的变化为 :2mm层厚和3mm层厚时 ,测量靶点直径为6mm ;5mm层厚和10mm层厚时 ,测量靶区直径为5mm。改变扫描野时 ,以扫描野200mm为基准 ,250mm、300mm靶点位置沿X轴的正方向分别偏移1.5mm、2.0mm。结论层厚与扫描野的变化对放射治疗的精确定位有一定影响 ,掌握其变化规律并采取相对应的措施对行IMRT有重要帮助。
张涛张书旭崔书中汤日杰彭俊琴张海南王来奎
关键词:靶点计算机断层扫描
CT技术在肺肿瘤射频治疗中的应用
2001年
彭俊琴张涛
关键词:CT技术肺肿瘤射频治疗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