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多排螺旋CT
  • 2篇多平面
  • 2篇曲面重组
  • 2篇回盲部
  • 2篇回盲部病变
  • 2篇病变
  • 2篇成像
  • 1篇血管
  • 1篇血管成像检查
  • 1篇影像
  • 1篇影像诊断
  • 1篇融合器
  • 1篇生物力学
  • 1篇生物力学评价
  • 1篇十字征
  • 1篇图像
  • 1篇图像后处理
  • 1篇图像后处理技...
  • 1篇图像质量
  • 1篇桥脑

机构

  • 5篇复旦大学

作者

  • 5篇徐俊
  • 2篇沈敏
  • 2篇康建平
  • 2篇曾蒙苏
  • 2篇钱春建
  • 2篇饶圣祥
  • 1篇武刚
  • 1篇詹青霞
  • 1篇钟叶
  • 1篇张雪梅
  • 1篇林江
  • 1篇蒋黛蒂
  • 1篇殷潇凡

传媒

  • 2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4
  • 3篇2011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多排螺旋CT多平面及曲面重组对回盲部病变的诊断价值
回盲部病变因其生长位置隐蔽,且以右下腹痛、消化道不适等症状为主,肠镜、X线造影及普通CT检查不能全面显示病变,以致临床漏诊、误诊率较高。本文拟通过常规横断位与多平面(MPR)、曲面(CPR)技术比较分析27例回盲部病变的...
沈敏曾蒙苏康建平饶圣祥徐俊钱春建
关键词:回盲部病变影像诊断图像质量
橄榄桥脑小脑萎缩的临床表现及MR诊断价值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 探讨橄榄桥脑小脑萎缩(OPCA)的临床表现及其在MR影像表现上的特征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OPCA患者(OPCA组)的临床及MR表现.另选择7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按年龄分为21 ~ 30岁组、31 ~ 40岁组,41~50岁组,51 ~ 60岁组,61 ~ 70岁组,每组15例,对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桥脑测量.结果 8例OPCA患者均为散发病例,临床以小脑症状、植物神经症状及锥体外系症状多见.头颅MR表现为小脑和脑干萎缩,特征性表现为“十字征”.OPCA组患者桥脑的上下径和前后径分别为(20.63±2.16)和(16.74±4.37) mm,与对照组[(27.14±1.73)和(22.28±1.49) m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中在21 ~30岁组和31~ 40岁组桥脑上下径及前后径数值最大,随着年龄增大数值有所减小,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是诊断OPCA的首选检查方法,结合临床表现可以提高OPCA的诊断准确率.
钟叶武刚徐俊詹青霞张雪梅
关键词:橄榄体桥脑小脑萎缩磁共振成像十字征
3D打印聚乳酸/纳米级β-磷酸钙可吸收山羊颈椎融合器的生物相容性及生物力学评价被引量:14
2017年
目的:探讨3D打印聚乳酸(polylactic acid,PLA)/纳米级β-磷酸钙(β-TCP)可吸收颈椎融合器的生物相容性及生物力学性能。方法: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assisted design,CAD)系统和3D打印仪制备个性化山羊颈椎融合器,分析评价其终板匹配性;通过体外细胞实验检测3D打印融合器的生物相容性;将3D打印融合器植入山羊颈椎,分析其生物力学稳定性。结果:3D打印融合器的终板匹配性能明显高于自体髂骨、美敦力威高融合器和史赛克Solis融合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纯PLA材料与3D打印复合材料对细胞活力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D打印复合材料融合器左右侧屈和旋转活动度均小于自体髂骨、美敦力威高融合器和史赛克融合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D打印复合材料前屈活动度小于自体髂骨(P<0.05),但与美敦力威高融合器、史赛克融合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D打印复合材料后伸活动度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3D打印PLA/纳米级β-TCP可吸收颈椎融合器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力学稳定性,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杨接来徐俊谷辉杰殷潇凡
关键词:3D打印颈椎融合器聚乳酸
颅颈联合CT血管成像检查进展被引量:2
2011年
颈内动脉和椎动脉在颅底吻合成脑底动脉环(Willis环)为脑部供血,从主动脉弓至颅顶的联合CT血管成像能系统显示颅颈部动脉,避免分段成像的遗漏和不必要的重复检查。多层螺旋CT(multi—slicespiralCT,MSCT)问世以来,其扫描速度和空间分辨力不断提高,超宽覆盖320层CT和双能CT(dualenergyCT,DECT)已投入临床使用,加上强大的图像后处理技术,使得颅颈部大范围CT血管成像广泛应用于临床。笔者就颅颈联合cT血管成像技术,从对比剂使用、扫描技术和后处理方法等方面的进展进行综述。
徐俊林江蒋黛蒂
关键词:血管成像检查颅颈部WILLIS环图像后处理技术脑底动脉环
多排螺旋CT多平面及曲面重组对回盲部病变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3
2011年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MDCT)检查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组(CPR)对回盲部病变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搜集MDCT肠道检查患者112例,其中经手术或病理证实的回盲部病变27例。口服大剂量甘露醇稀释液后,行16排螺旋CT三期扫描,得到原始图像薄层重组后行MPR成像显示回盲部,MPR对回盲部病变显示欠清晰者,再行CPR成像显示回盲部病变。由2名放射科医生回顾性读片比较横断位联合MPR、CPR前后的对病变定位的准确性。结果横断位联合MPR、CPR定位判断准确性(26/27,96.3%)高于单纯横断位(20/27,74.1%),并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31)。MPR、CPR能清晰、完整地显示回盲部病变的内外结构与邻近器官的关系,提高对回盲部病变的诊断准确性。结论 MDCT是对回盲部病变一种简便可行的检查方法,MPR、CPR重组可以提高对回盲部病变的诊断准确率。
沈敏曾蒙苏康建平饶圣祥徐俊钱春建
关键词:回盲部病变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