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丽娟 作品数:56 被引量:880 H指数:15 供职机构: 兰州大学经济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经济管理 环境科学与工程 政治法律 文化科学 更多>>
绿色信贷与企业环境社会责任 2022年 作为现代环境治理的重要政。策工具,绿色金融既具备市场型环境规制的特征,又兼具金融部门的资源配置功能。推动绿色金融发展能够减少“两高”行业的信贷配给,影响地方和企业的发展战略,实现产业结构改进,加快生产方式向清洁生产转型。从环境治理的角度看,金融机构和企业在改善环境质量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一方面,银行贷款是企业融资的主要来源,而钢铁、石油化工等基础性行业在银行信贷可得性方面长期具备显著优势,绿色信贷对污染企业的限制也因此更为明显。 斯丽娟 曹昊煜关键词:绿色信贷 绿色金融 银行贷款 金融机构 企业融资 旅游精准扶贫绩效影响因子研究——基于可持续生计理论 被引量:30 2019年 旅游精准扶贫作为一种重要的产业扶贫方式对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有巨大的促进作用。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旅游产业的发展也可能会与扶贫目标产生一定的偏离。利用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对花桥村从事旅游业农户与从事非旅游业农户的可持续生计水平进行对比,并对旅游扶贫的效果进行了定量评估,结果发现:(1)花桥村开展旅游精准扶贫以来,农户的金融资本与社会资本得到显著提高,旅游扶贫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2)花桥村农户的文化素质普遍较低,该因素成为农户进一步提升可持续生计水平的瓶颈;(3)旅游精准扶贫在开展过程中伴随着"精英俘获"的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拉大了农户之间的贫富差距。针对花桥村旅游精准扶贫过程中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1)继续坚持社区参与的旅游扶贫路线,保证贫困人口在旅游开发过程中的话语权;(2)扶贫更要"扶智",要加大对当地贫困人口职业培训和基础教育的投资;(3)丰富旅游扶贫的方式,建立旅游扶贫利益分享机制。 斯丽娟 夏瑀 陶杰 刘宇浩关键词:可持续生计 绩效评价 贫困人口 基于对外开放视角的中国经济增长质量演化 2021年 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开放已成为新时代推动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回顾40多年来中国的发展历程,对外开放为经济保持长期高速增长提供了多方面的保障。进入新时代以来,一方面,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将始终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全面对外开放新格局。 斯丽娟 杨富强关键词:一带一路 基于资源环境效率的我国西部城市绿色发展分析与评价——以甘肃省主要城市为例 被引量:13 2016年 绿色发展不仅是可持续发展理论的重要延续,对目前我国乃至世界城市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我国西部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城市资源环境消耗强度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诉求的增加不断提高,然而西部城市又大多位于环境脆弱区域,绿色发展成为我国西部城市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和必经之路。文章结合以城市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理论,基于数据包络分析方法,构建我国西部城市绿色发展效率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并以甘肃省主要城市为评估案例,对1985年—2010年间甘肃省主要城市的绿色发展效率进行评价,并讨论其资源环境绿色发展的优化潜力,分析甘肃省主要城市未来绿色发展的关键要素发展方向,为甘肃乃至西部城市的绿色发展研究提供一定的数据和理论支持。 斯丽娟关键词:复合生态系统 数据包络分析 数字乡村建设对县域产业升级的影响 被引量:8 2024年 县域作为我国经济功能完整、运行独立的基本空间单元,在经济发展体系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当下,我国大多数县域经济发展仍旧处于较低的水平,存在产业发展严重依赖于传统工业与农业、数字基础设施条件落后等多重掣肘。县域产业升级是实现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合理的技术应用会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进而影响经济增长,数字技术的蓬勃发展为县域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在此背景下,探讨数字乡村建设是否会影响县域产业升级,通过何种渠道来影响,这种影响效应又是否会因县域经济发展水平不同而存在异质性,这一系列问题的解答对理论与实践都具有重大意义。目前关于数字乡村建设与县域产业结构升级关系的研究尚未形成一致结论,由于变量度量指标、样本观测期、理论基础的不同而有所区别。文章将北京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和阿里研究院共同发布的县域数字乡村指数数据与中国县级层面相关数据进行匹配,最终得到2018—2020年涵盖中国1094个县(市)的面板数据,运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实证考察数字乡村建设水平对产业结构影响的总效应,并进一步开展了作用机制以及异质性效应讨论。实证结果表明:从全样本层面看,数字乡村建设能够显著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转型,在进行内生性问题、替换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剔除特殊样本等多种稳健性检验后,该结果依然成立;从作用机制来看,数字乡村建设通过提升居民创业活跃度和收入水平促进了县域产业结构升级;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乡村建设对中国东北、中部地区产业升级的正向效应更为明显。综合以上结果,文章提出了继续推动县域地区数字建设水平和数字应用水平、加强县域居民数字素养的培养、激发数字乡村建设的就业促进效应、发挥数字技术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后发优势等� 斯丽娟 辛雅儒全面理解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科学内涵 2018年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作者认为,按照字面理解,"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经济体系"是相对于社会体系和生态体系而言,但建设现代化的经济体系不能就经济谈经济,需要实现经济、社会和生产的协调发展。 滕海峰 斯丽娟关键词:社会主义 经济体制改革 以大扶贫格局打破双重扶贫悖论——改革开放40年扶贫政策创新 被引量:20 2018年 个体与区域双重扶贫悖论是世界性难题,确保到2020年脱真贫、真脱贫是我国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奋斗目标。以中央发布的20个一号文件为研究样本,运用政策文本量化分析方法进行文本内容分析和政策工具量化分析,研究农村扶贫发展历程和政策演化,得出以下结论:20个中央一号文件基本全面地构建了中国农村扶贫体系,扶贫瞄准目标不断下沉,扶贫主体不断扩充,"三位一体"的扶贫模式逐渐形成,经济开发和社会保障组成了全面的扶贫手段;扶贫政策工具数量不断增加,但环境型和需求型政策工具较为欠缺,社会和市场参与还不充分;大扶贫格局逐渐形成,政策工具结构不断优化和完善,坚持以精准扶贫为抓手的大扶贫格局是打破双重悖论的有效保证。 斯丽娟 尹苗 杨富强关键词:中央一号文件 绿色发展研究热点及主题变迁——基于citespace的知识图谱分析 被引量:11 2019年 绿色发展是经济、生态、社会的协调发展,是当代中国发展的必然选择。文章在总结中国绿色发展思想演化的基础上以中国知网CSSCI数据库、web of science核心集数据库的中国绿色发展文献为样本,进行可视化知识图谱分析,总结文献结构特征、热点研究主题,归纳文献研究热点演化趋势,结果表明:较外文文献而言,中文文献核心作者、机构之间的合作较少,多以单独或双方合作的形式出现;中文研究热点主题包括绿色发展与创新工具、绿色效率与环境治理、绿色创新与政策前沿,外文文献研究热点主题包括城市、产业、能源、市场的绿色化发展;中文文献研究热点迁移经历了绿色发展探索期、绿色科学发展期、绿色综合发展期三个阶段。在此基础上文章对中外文献的异同进行分析,提出中国绿色发展的建议,对未来研究前沿进行探索。 斯丽娟关键词:知识图谱 基于对外开放视角的中国经济增长质量演化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5 2020年 对外开放是新时代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以界定对外开放与经济增长质量的概念内涵为基础,系统梳理对外开放影响经济增长质量的机理,可知对外开放通过作用于技术革新、产业结构调整、人力资本积累等方面影响经济增长质量;利用中国省际2007—2017年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发现对外开放整体上显著提升了中国省际经济增长质量,并且这种作用具有区域异质性。对外开放的三个维度中,贸易开放、旅游开放能显著提升经济增长质量,投资开放的提升作用不显著。 斯丽娟 杨富强关键词:经济增长质量 固定效应模型 绿色信贷政策能够改善企业环境社会责任吗 2022年 绿色信贷是引导企业积极参与环境治理、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的重大政策创新。绿色金融作为支持环境改善、应对气候变化和资源节约高效利用的经济活动,能够更加有效地解决环境项目外部性、缓解环境信息不对称等问题,激励金融机构和企业承担更多社会责任。 斯丽娟 曹昊煜关键词:绿色金融 绿色信贷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外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