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暴雷

作品数:29 被引量:72H指数:5
供职机构:河北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河北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5篇科技成果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胆囊
  • 6篇细胞
  • 5篇肿瘤
  • 5篇结石
  • 4篇胆囊结石
  • 4篇胰腺
  • 4篇切除
  • 4篇腺癌
  • 4篇腹腔
  • 4篇腹腔镜
  • 3篇胆道
  • 3篇胆囊结石病
  • 3篇胆囊切除
  • 3篇术后
  • 3篇皮素
  • 3篇切除术
  • 3篇外科
  • 3篇淋巴
  • 3篇结石病
  • 2篇胆道镜

机构

  • 27篇河北省人民医...
  • 2篇河北医科大学
  • 2篇石家庄市第三...
  • 1篇河北北方学院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河北大学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淄博市中心医...
  • 1篇邯郸钢铁集团...
  • 1篇华北理工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29篇暴雷
  • 15篇张万星
  • 15篇王春城
  • 11篇脱红芳
  • 10篇彭彦辉
  • 9篇郭怀斌
  • 7篇曹月敏
  • 7篇王兰辉
  • 3篇谭文科
  • 3篇翟瑜
  • 3篇苏力
  • 3篇郭贵军
  • 3篇江建军
  • 2篇孟惠彦
  • 2篇温军业
  • 2篇孟会彦
  • 2篇宁殿宾
  • 1篇赵玉哲
  • 1篇陈永卫
  • 1篇张瑞峰

传媒

  • 5篇河北医科大学...
  • 4篇中华实验外科...
  • 3篇河北医药
  • 2篇中国老年学杂...
  • 2篇中国普通外科...
  • 1篇腹部外科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中国微创外科...
  • 1篇郑州大学学报...
  • 1篇国际外科学杂...

年份

  • 1篇2020
  • 3篇2018
  • 2篇2017
  • 3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6
  • 3篇2005
  • 2篇2004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黄芪注射液对梗阻性黄疸大鼠血及肝组织中内皮素、一氧化氮含量的影响及意义
目的:了解大鼠梗阻性黄疸(obstructive jaundice OJ)形成过程中内皮素、一氧化氮在血及肝组织中的水平及其在肝损伤中的作用,探讨黄芪注射液(astragalus membranaceus injecti...
暴雷
关键词:内皮素一氧化氮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黄芪注射液
文献传递
胆囊癌87例临床分析
2005年
目的探讨提高原发性胆囊癌早期诊断率的方法。方法对87例经手术后病理证实为原发性胆囊癌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腺癌71例,鳞腺癌12例,鳞癌4例。有44.8%的病例伴发结石。B型超声确诊率为75%,CT为70%,胆道造影为67%。手术切除率为63.2%。结论早期诊断是提高治疗效果的关键。B型超声对胆囊癌的临床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
张万星暴雷于莉王兰辉王春城孟惠彦曹月敏
关键词:胆囊癌早期诊断率B型超声胆道造影
缺血后处理减轻肝脏缺血再灌注过程中胆管细胞凋亡机制的研究
2017年
目的观察胆管组织内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及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相关X蛋白(bax)蛋白表达,探讨缺血后处理诱导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胆管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假手术(SO)组、缺血再灌注(IR)组、缺血后处理(IPO)组,每组8只。缺血后处理的方法:再灌注之前,预再灌注10 s、停灌注10 s,反复6次。检测血清中γ-谷氨酰胺转酞酶(γ-GT)活性,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胆管组织中bcl-2和bax蛋白表达。用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胆管细胞凋亡指数。结果与IR组(34.64±3.28) U/L比较,IPO组血清内γ-GT活性(26.30±3.32) U/L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IR组[(42.67±3.73)%]比较,IPO组胆管组织bcl-2蛋白[(77.94±5.25)%]表达增高,bax蛋白表达[(70.10±4.27)%比(90.17±2.12)%]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IPO组凋亡指数(AI)[(58.90±2.75)%]较IR组[(79.31±1.12)%]下降(P=0.000),胆管细胞病理形态学损伤减轻。结论缺血后处理通过促进bcl-2蛋白表达、抑制bax蛋白表达,减少SD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过程中胆管细胞凋亡,减轻肝脏缺血再灌注对胆管细胞的损伤。
郭怀斌刘小帅暴雷王春城王兰辉张万星
关键词:缺血后处理胆管脱噬作用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
多种减轻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方法的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
张万星郭怀斌彭彦辉尹雯暴雷王兰辉王春城脱红芳岳立辉
课题采用对照研究的方法,通过动物实验,研究缺血预处理和缺血后处理两种方法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并深入研究具体的机制;研究肢体缺血预处理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具体机制;研究谷氨酰胺预处理对肝脏缺血再灌...
关键词:
关键词: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外科手术动物实验
食管癌组织微卫星DNA序列不稳定性和杂合性缺失及预后的研究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探讨微卫星DNA序列不稳定性(MSI)和杂合性缺失(LOH)与人食管癌发生、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30例人食管癌中MSI及LOH阳性情况进行研究,术后随访5年,了解预后。结果D3S1067位点MSI发生检出频率较高,为26.7%;D18S58位点MSI阳性率为20%。MSI的发生在食管小细胞癌中较食管鳞癌为高(P>0.05);MSI、LOH与肿瘤的病理分级、PTNM分期、有无区域淋巴结转移和浸润深度无关(P>0.05)。结论食管癌在3p和18q染色体位点均存在微卫星不稳定现象;D3S1067和D18S58二个位点上MSI与食管癌的临床病理类型均相关;研究未发现这两个位点MSI、LOH与食管癌的临床分期、细胞分化程度、癌组织浸润深度和有无区域淋巴结转移等参数相关;3p位点基因的改变在食管鳞癌发生过程中具有较重要意义。
翟瑜李勇苏力范立侨高立平郭贵军脱红芳王春城暴雷
关键词:食管癌微卫星不稳定性杂合性缺失聚合酶链反应肿瘤
微卫星杂合性缺失与甲状腺癌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特定位点微卫星杂合性缺失(LOH)与人甲状腺癌发生、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THRA1,D2S123,D11S912,BAT-264个位点,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30例甲状腺癌中LOH表达情况进行研究,术后随访5年,了解预后。结果THRA1,D2S123,D11S912,BAT-26四个位点LOH的检出率分别为33.3%,26.7%,23.3%和16.7%。术后随访5年,LOH阳性的甲状腺癌较阴性者生存期更长(P<0.05)。结论LOH导致基因组不稳定,在甲状腺肿瘤发生过程中发挥作用。
郭怀斌翟瑜苏力脱红芳郭贵军王春城暴雷
关键词:甲状腺肿瘤微卫星杂合性缺失聚合酶链反应
T淋巴细胞与细胞治疗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3年
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与机体的免疫功能有着密切的关系,机体维持正常的免疫功能状态,有赖于各种免疫细胞之间的相互协作或相互制约,以产生适度的免疫应答,使之即能清除异物抗原,又不致损伤机体组织[1].机体的抗肿瘤免疫机制可分为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和细胞因子免疫三大类,大量研究表明T淋巴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与肿瘤关系密切.T细胞来源于骨髓的多能干细胞,体液中T细胞亚群的分析和组织内的定位检测是判断细胞免疫功能的一项重要指标,对恶性肿瘤复发、转移和判断治疗以及各种传染病的诊断、研究、免疫治疗和判断预后等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2-5].
温军业问明杨冬野张海强暴雷耿炜张瑞峰温东业蔡建辉
关键词:T淋巴细胞细胞治疗免疫功能状态细胞免疫功能机体组织体液免疫
胆囊切除术后胆漏致严重胆汁性腹水四例分析被引量:4
2004年
曹月敏暴雷常迎彬谭文科
关键词:胆囊切除术胆漏术后并发症
外泌体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1抗原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讨检测外周血中外泌体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1(GPC-1)抗原对术前协助诊断胰腺癌(PDAC)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河北省人民医院31例PDAC患者(实验组)和22例慢性胰腺炎患者(对照组)的外周血,用超速离心机分离出外泌体,采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SP)法染色,流式细胞仪测定外泌体GPC-1的阳性率,同时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两组患者外周血糖类抗原19-9(CA19-9)含量。相关分析打用Person相关分析。结果GPC-1+外泌体在实验组的表达较对照组的表达率明显升高(27.52%比4.96%,Z=-5.145,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A19-9在实验组的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升高(176.40 mg/L比16.07 mg/L,Z=-3.34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GPC-1+外泌体、CA19-9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中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18、0.771(t=19.44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泌体GPC-1阳性率的约登指数为0.812,其GPC-1阳性率为12.16%,敏感度为90.30%,特异度为90.90%,误诊率为9.10%,漏诊率为9.70%。将CA19-9与GPC-1+外泌体联合用于PDAC的早期诊断时其ROC曲线下面积为0.922,95%可信区间为0.848~0.997,与GPC-1+外泌体独立诊断PDAC比较(ROC曲线下面积为0.91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64,P>0.05)。结论外周血GPC-1+外泌体测定对临床上协助诊断PDAC的参考价值优于CA19-9,且不劣于两指标联合的诊断效率。
郭怀斌李凤飞田焕新暴雷王春城张万星马晨辉杨睿牛立鹏
关键词:胰腺癌肿瘤标志物生物学外泌体
2号、18号染色体微卫星多态性与甲状腺癌的关系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特定位点微卫星DNA序列不稳定性(MSI)及杂合性缺失(LOH)与人甲状腺癌发生、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THRA1、D2S123、D11S912、BAT-26四个位点,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60例人甲状腺癌患者的MSI及LOH表达情况进行研究。结果THRA1位点MSI检出频率为43.3%,D2S123为36.7%;甲状腺滤泡癌中D2S123检出率为100%,未检测到BAT-26;D18S58的检出率为26.7%;BAT-26在甲状腺癌中检出率为6.7%;LOH的检出率分别为33.3%、26.7%、23.3%和16.7%。术后随访5年,MSI/LOH阳性的甲状腺癌较阴性者生存期更长(P<0.05)。结论在2号和18号染色体中检测到微卫星阳性率较高;D2S123位点MSI与滤泡型甲状腺癌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D18S58位点MSI的阳性率与高龄患者、晚期肿瘤密切相关;BAT-26在甲状腺癌中检出率最低。MSI/LOH导致基因组不稳定,在甲状腺肿瘤发生过程中发挥作用。MSI/LOH阳性的甲状腺癌患者较阴性者生存期更长。
翟瑜苏力王春城檀碧波脱红芳郭贵军暴雷郭怀斌
关键词:甲状腺癌MSIPCR肿瘤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