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曹井泉

作品数:74 被引量:271H指数:10
供职机构:天津市地震局更多>>
发文基金:地震科技星火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地震局青年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建筑科学经济管理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0篇期刊文章
  • 11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7篇天文地球
  • 4篇建筑科学
  • 2篇经济管理
  • 1篇电子电信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8篇地震
  • 12篇地震活动
  • 10篇M
  • 7篇震群
  • 7篇震源
  • 6篇地震预测
  • 6篇震前
  • 6篇强震
  • 5篇地震检测
  • 5篇地震预报
  • 5篇震兆
  • 5篇发震
  • 4篇地震活动性
  • 4篇地震前
  • 4篇余震
  • 4篇余震序列
  • 4篇震源机制
  • 4篇震源深度
  • 4篇潮汐
  • 3篇地震精定位

机构

  • 46篇天津市地震局
  • 27篇内蒙古自治区...
  • 7篇内蒙古农业大...
  • 4篇中国科学技术...
  • 3篇防灾科技学院
  • 3篇北京大学
  • 3篇中国地震局工...
  • 3篇河北经贸大学
  • 3篇中国地震局地...
  • 3篇中国地震局
  • 2篇南开大学
  • 2篇河北省地震局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地震台网...
  • 2篇天津地震局
  • 1篇山西省地震局
  • 1篇云南省地震局
  • 1篇中国地震局兰...
  • 1篇中国地震局地...
  • 1篇中国矿业大学...

作者

  • 74篇曹井泉
  • 15篇谭毅培
  • 12篇刘芳
  • 8篇姚新强
  • 8篇孙加林
  • 7篇邓莉
  • 6篇邵永新
  • 6篇刘红艳
  • 5篇刘文兵
  • 5篇张明东
  • 5篇张磊
  • 5篇朱冰清
  • 4篇李悦
  • 4篇邓莉
  • 4篇王建国
  • 4篇朝伦巴根
  • 3篇刘双庆
  • 3篇卞真付
  • 3篇纪静
  • 3篇董一兵

传媒

  • 7篇华北地震科学
  • 6篇西北地震学报
  • 5篇地震
  • 4篇地球物理学报
  • 4篇地震学报
  • 4篇地震地磁观测...
  • 4篇地震工程学报
  • 3篇东北地震研究
  • 2篇地震研究
  • 2篇地球物理学进...
  • 2篇山西地震
  • 2篇中国地震
  • 2篇微波学报
  • 2篇国际地震动态
  • 2篇大地测量与地...
  • 1篇地震地质
  • 1篇世界地震工程
  • 1篇建筑结构
  • 1篇地震工程与工...
  • 1篇内陆地震

年份

  • 3篇2023
  • 3篇2022
  • 6篇2020
  • 5篇2019
  • 1篇2018
  • 4篇2016
  • 7篇2015
  • 5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3篇2008
  • 3篇2007
  • 3篇2006
  • 4篇2005
  • 6篇2004
  • 1篇2003
  • 2篇2002
7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水库库容变化对蓟县地震台DSQ型水管倾斜仪观测的影响被引量:2
2019年
对比于桥水库库容变化与蓟县地震台DSQ型水管仪观测数据表明,水库容量对水管仪长周期趋势性变化影响不大,蓄水和泄水过程中库容量变化与水管仪观测数据不存在相关关系。根据近场三维不规则形状荷载模型,对于于桥水库3次蓄水和3次泄水过程,定量计算库容变化对蓟县地震台DSQ型水管倾斜仪观测影响的理论值,结果表明,库容变化引起的水管仪倾斜值与实际观测数据变化幅度相比小得多,库容改变不足以对水管仪倾斜观测造成显著干扰。该分析结果可在观测资料异常判定中提供参考。
朱冰清赵黎明张磊闫伟黄金水李恩建徐诚李颖楠曹井泉
关键词:荷载计算地倾斜
2013年8月河北蔚县小震群遗漏地震检测与发震构造分析被引量:10
2014年
华北地区近年来小震群活动频繁,在有数字波形记录的中强地震相对缺乏的背景下,小震群发震构造精细研究可为华北地区地震危险性分析和地震趋势判断提供重要依据.本文利用匹配滤波技术对2013年8月22—25日河北蔚县小震群遗漏地震事件进行检测,并通过地震精定位和震源机制求解分析此次震群的发震构造.计算结果显示,通过互相关扫描检测到18次被地震台网常规分析遗漏的地震,约为地震目录给出的13次地震事件的1.38倍.该震群发震构造有北东向和北西向两组断裂,震群活动前期以北东向构造活动为主,后期地震主要发生在北西向构造,北西向构造在此次震群活动中地震频度和强度均高于北东向构造.震源机制计算结果显示北西向构造发震机制以正断拉张为主.
谭毅培曹井泉卞真付刘文兵邓莉许可
关键词:地震精定位震源机制
承压井水位固体潮M_2波海潮负荷改正被引量:4
2010年
应用Schwiderski全球海潮模型,采用积分格林函数方法计算了海潮M2波的应变负荷潮。通过调和分析和残差计算,对京、津、唐地区的7个承压水位观测井的水位固体潮M2波进行了海潮负荷改正。计算结果显示,观测井水位M2波潮汐因子和相位漂移的标准偏差分别由改正前的2.263和24.57°降低到0.898和3.58°。
曹井泉朝伦巴根刘耀炜
关键词:固体潮海潮负荷潮汐因子相位漂移
强震前地震活动3种有预报意义的“平静”异常
<正>较长时间以来,中外地震学家均注意到强震前地震活动表现某种“平静”异常,尤其认为在短临阶段“平静”异常具有普遍性,是最基本的震兆特征.但对“平静”异常的认识和论述有很大差异,并且各自的约柬条件不明确,概念混乱,在预报...
孙加林曹井泉
文献传递
地震活动性图象演化及有序性在短临预报中应用研究的新进展被引量:21
1995年
将地震活动图象方法推进到短临阶段有很大难度,目前国内外尚无明显进展。本研究在时间、空间、震级下限三维空间进行多窗口连续追踪扫描,与以往和他人不同的关键是选取适当的时间窗长T、空间窗长S、起始震级M_0的值域,而不是单值,在空间、时间、强度3个轴向进行稳定性检验,以获得稳定而又有序的演化图象为目标(不随M_0变化而变化),找到了系统进入短临阶段的图象演化标志——中等地震平静、临震空区、显著地震、应力窗口效应、条块分布、逼近地震,并分别给出判据指标。 研究将分析时间序列的非线性动力学中的算法复杂性AC值、地震活动广义时间空间分维(D_1、D_s)引入地震活动短临阶段图象演化有序性研究,提出综合表征地震活动有序性新参量——演化指数YH。为这些有序性新参量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设计了有断层和硬块体存在的地震细胞自动机模型。 上述全部研究对国内20—26个强震震例进行了回顾和展望性检验。
孙加林曹井泉张建中陆远忠吕悦军郑月君
关键词:地震活动短临预报
深地震反射剖面揭示的天津地区张渤带地壳精细结构被引量:6
2020年
穿过天津地区张渤带的长86 km、NE向深地震反射剖面揭示了该区清晰的地壳精细结构图像和断裂的深浅构造特征,为研究张渤地震构造带的深部孕震环境和构造模式提供了地震学证据,对探讨晚中生代以来华北裂陷盆地的深部动力学过程及演化具有重要意义.结果表明,天津地区张渤带地壳以结晶基底反射T G为界,分为上下两部分;上地壳反射波组丰富,分层特征明显,界面起伏形态清楚,清晰地刻画出冀中坳陷新生代沉积分层、箕状沉积凹陷的底界、潮白河断裂、蓟运河断裂及丰台—野鸡坨断裂的几何结构;地壳内部结晶基底(T G)至Moho之间,显示出近于“反射透明”的地震波场特征,无明显震相,这与华北其他地区的深地震反射剖面结果明显不同;地壳厚度为30.0~34.5 km,总体变化趋势为中段地壳厚而南北端相对较薄,Moho在横向上显示出明显的不均匀和横向间断特征,在Moho被错断处存在两个明显的反射事件R A和R C,R A可能是软流圈热物质上涌的侧向残留物,叠层状反射震相R C则表现出壳幔过渡带特征;剖面揭示了2条错断Moho的超壳深大断裂(F D1和F D2)和9条上地壳断裂,深大断裂应是软流圈热物质上涌,造成上地幔隆起而形成的,上地壳断裂与地壳垂直运动及侧向引张力有关;超壳深断裂(F D1和F D2)为本区深部热物质的上涌与能量交换提供了通道,而与之对应的地壳浅部断裂(F 3和F 9),则为能量调整提供了可能的条件,断裂邻近区域可能是未来发生强震的地区,值得注意.
闫成国曹井泉陈宇坤刘保金高武平姬计法张文朋酆少英
关键词:深地震反射剖面深断裂
2013年甘肃岷县漳县M_S6.6地震余震序列时域衰减特征分析被引量:11
2015年
本文基于补充遗漏地震事件后的地震目录和修正的大森公式,对2013年7月22日甘肃岷县漳县6.6级地震余震序列时间域衰减特征进行了分析.鉴于主震后短时间内目录遗漏的余震较多,首先利用岷县台连续地震记录波形的高频包络差,检测主震后3h内目录遗漏的地震.经检测在主震后3h内共发现目录遗漏的ML1.0以上地震139个,最大震级为ML3.6.主震后1000s内检测到遗漏地震69个,约为目录给出余震数量的6倍.而后使用补充遗漏地震的目录,基于修正的大森公式分别拟合余震频度和余震地震矩随时间的变化.结果显示拟合p值约为1.07,表明岷县漳县地震余震序列衰减速率与全球平均水平接近,而未补充遗漏地震的频度拟合会造成余震序列衰减速率的低估.利用高频包络差直接计算地震频度曲线,通过三种衰减模式对地震频度曲线拟合参数比较,未观察到岷县漳县地震主震后存在早期余震缺失现象.分析认为,加入遗漏地震可以提高余震频度拟合估计衰减速率结果的准确度和精度,若缺少遗漏地震检测结果,则使用地震矩拟合所得衰减速率结果准确度较优,但需充分考虑其精度上的误差.在分析余震序列衰减特征的实际研究工作中,需根据地震目录完整性选择适当的拟合方法.
谭毅培曹井泉陈继锋邓莉李赫
关键词:余震序列
天津市地壳运动观测网络被引量:3
2013年
从天津市地壳运动观测网络组网开始,重点介绍基准站观测墩建设所应用的关键技术、主要观测设备连接方法和数据处理中心的主要功能,并结合观测数据预处理对网络整体观测质量进行简单统计和分析。
贺同江曹井泉王建国刘红艳
关键词:GNSS基准站TEQC
华北北部MS≥5.0地震前震源区附近主压应力轴变化特征
<正>本文以华北北部(36°~46°N,104°~124°E)为研究区,选取1920-2004年MS≥5.0地震震源参数作为背景资料,对1975年2月至2004年3月研究区11次MS≥5.0地震进行回顾性研究。通过对震前...
曹井泉刘芳刘廷玺
文献传递
电磁场定点连续观测在地震预测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09年
文中利用"十.五"期间静海地震台布设的秒采样大地电磁网(N-MT)仪器系统和FHDZ-M15地磁组合系统的同步观测数据,实现了固定台站大地电磁测深(MT)观测。采用Robust技术对静海地震台2008年1—6月记录的天然电磁场观测数据进行了MT处理,得到了张量阻抗资料。经过对周期为6~600s范围的18个相同周期的视电阻率及阻抗相位随时间的变化进行分析,其中有多个周期的视电阻率及阻抗相位的时序曲线在2008年3月11日卢龙ML4.2地震前出现异常变化。研究使用的资料周期对应深度为5~50km,属华北地震震源深度范围,其结果反映了震源区地层地震前后震源深度的电性变化。MT方法比现行的地电观测方法具有更直接反映震源区地层的电性变化和更深的勘探深度的优势。
田山汤吉王建国徐学恭崔晓峰张明东曹井泉
关键词:电磁场大地电磁测深视电阻率阻抗相位地震前兆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