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红娣
- 作品数:41 被引量:183H指数:7
-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临床医学科技专项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更多>>
- 介入治疗用于血液透析患者合并中心静脉狭窄的临床分析被引量:8
- 2014年
- 中心静脉狭窄(CVS)是血液透析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可达到24%-40%。CVS可引起静脉高压、静脉回流障碍、动静脉内瘘(AVF)的静脉动脉化时间延长,从而直接影响透析效果,引起透析患者的住院率甚至死亡率的增加。目前CVS的治疗措施主要包括:抗凝治疗、外科手术、经皮血管球囊扩张成形术(PTA)、经皮血管支架植入术(PTS)等,其中以PTA和PTS为主的介入治疗正逐渐成为CVS治疗的首选。
- 叶红曹红娣宋宗纬卞雪芹仲华杨俊伟
- 关键词:血液透析患者静脉狭窄介入治疗球囊扩张成形术静脉回流障碍
- 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被引量:10
- 2014年
- 维持性血液透析( MHD)患者合并恶性肿瘤的患病率远高于普通人群。具有致癌作用的尿毒症毒素的蓄积、继发于尿毒症的免疫功能缺陷、免疫抑制药物的使用等均是MHD患者恶性肿瘤患病率增加的原因[1]。随着血液透析质量的提高,MHD患者的5年生存率已达58%~80%[2],恶性肿瘤已成为影响MHD合并恶性肿瘤患者的预后的重要因素[3]。尽管目前尚没有足够的证据支持需对MHD患者进行广泛的肿瘤筛查,MHD患者合并恶性肿瘤已成为临床上不容忽视的问题[4]。
- 叶红曹红娣吴文慧杨俊伟
- 关键词:恶性肿瘤患者维持性血液透析尿毒症毒素免疫功能缺陷免疫抑制药物MHD
- 注射用甲磺酸萘莫司他用于血液透析抗凝治疗的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被引量:13
- 2022年
- 目的研究注射用甲磺酸萘莫司他在血液透析治疗抗凝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被随机分为注射用甲磺酸萘莫司他组和肝素钠注射液组,比较血液透析治疗中2组的抗凝效果和安全性。结果注射用甲磺酸萘莫司他组和肝素钠注射液组均有良好的抗凝效果,抗凝有效率分别为97.2%和98.2%(χ^(²)=0.000,P=0.992);透析期间注射用甲磺酸萘莫司他组对活化凝血时间(ACT)的影响小于肝素钠注射液组,2组间动脉端的ACT值比较在透析1h(t=-15.333,P<0.001)、2h(Z=-10.317,P<0.001)、3h(t=-12.733,P<0.001)和透析结束(Z=-6.796,P<0.001)均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2组静脉端的ACT值比较在透析1h(t=-17.833,P<0.001)、2h(t=-15.604,P<0.001)、3h(Z=-10.066,P<0.001)和透析结束(Z=-4.399,P<0.001)均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血液透析结束后注射用甲磺酸萘莫司他组对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Z=-4.971,P<0.001)和凝血酶时间(Z=5.770,P<0.001)影响小于肝素钠注射液组;甲磺酸萘莫司他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肝素钠注射液组(χ^(²)=15.239,P<0.001)。结论注射用甲磺酸萘莫司他的抗凝效果非劣效于肝素钠注射液,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可安全有效应用于普通血液透析患者的抗凝治疗。
- 庄冰叶红曹红娣卞雪芹仲华雒湲彭侃夫施辉杨俊伟
- 关键词:血液透析抗凝
- 双重血浆置换在难治性高脂血症患者的临床应用被引量:4
- 2021年
- 目的:通过观察双重血浆置换(DFPP)在难治性高脂血症中的作用,评估其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6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肾脏病中心因难治性高脂血症行DFPP治疗患者的效果及安全性,主要观察DFPP治疗前后血清三酰甘油、总胆固醇、血小板、纤维蛋白原、免疫球蛋白、白蛋白等的变化。结果:11例难治性高脂血症患者(男性9例、女性2例,平均年龄44.0±3.0岁)行DFPP总计25例次,其首发病分别为急性胰腺炎5例(45.5%),2型糖尿病3例(27.3%),膜性肾病、家族遗传性高脂血症、妊娠状态各1例(9.1%)。单次DFPP治疗可以快速降低血脂水平,三酰甘油由28.5±5.2 mmol/L降至9.6±1.7 mmol/L(P<0.01,下降率61.2%±16.2%);同时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均显著下降,下降率分别为50.8%±15.2%和44.5%±21.8%(P均<0.01)。DFPP对血清白蛋白、免疫球蛋白IgG、血小板的水平无明显影响。25例次DFPP治疗均顺利完成,治疗期间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DFPP能快速降低难治性高脂血症患者的胆固醇和三酰甘油水平,安全性高,但临床推广仍需要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进一步验证。
- 魏桂玲叶红石彩凤陶玲许方方曹红娣杨俊伟
- 关键词:双重血浆置换
- 肾脏内分泌系列测定及临床应用研究(摘要)
- 1993年
- 本研究应用生化及放射免疫方法,系列测定肾脏内分泌激素并探讨了在有关慢性肾脏疾病中的病理生理意义。研究结果表明,当肾脏疾病损及肾功能时,尿中扩血管前列腺素增多,即使到达肾衰阶段,虽然前列腺素的绝对值减低,但扩血管和缩血管前列腺素的比值以及扩血管前列腺素和肌酐廓清率(ccr)比值都增高。显然这是肾脏的一种代偿机制,以增加肾血流、利尿利钠,以维护肾功能:在高血压病中扩血管前列腺素减低。
- 董德长楼鼎秀姚建赵军马骏先曹红娣何劲松钱苏陈庆荣
- 关键词:慢性肾脏疾病放射免疫方法代偿机制红细胞生成素维持性透析肾素
- 细胞外基质对肾小管上皮细胞增殖的影响
- 1998年
- 近年研究表明,肾小管间质组织的改变较肾小球的改变更能预示进展性肾脏疾病的预后[1]。肾间质成分的改变包括小管细胞基底膜的扩张,间质内细胞外基质(ECM)的积聚、间质细胞的增殖,成纤维细胞表型的改变,以及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的浸润。而ECM的大量沉积则是...
- 王伟铭姚建曹红娣
- 关键词:细胞外基质肾小管上皮细胞增殖肾疾病
- 门诊自体动静脉造瘘手术数据分析
- 雒湲叶红卞雪芹曹红娣张雅齐杨俊伟
- 滴定法测定尿重碳酸盐、可滴定酸和铵离子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3
- 1988年
- 肾脏通过肾小管重吸收重碳酸盐和排泌可滴定酸及铵离子,调节机体酸碱平衡。测定尿液重碳酸盐、可滴定酸和铵离子的含量,以了解和研究肾脏调节酸碱平衡的功能,对于肾小管性酸中毒的诊断和分型有较大实用价值。1957年Jorgensen采用滴定法测定尿可滴定酸和铵离子,但对尿重碳酸盐的测定一直用传统的Van Slyke方法,由于此方法繁复,且尿液标本的采集又要求过高,因而难以在临床诊断中普遍应用。
- 姚建董德长曹红娣钱萍董晓蓓
- 关键词:肾小管性尿液标本酸碱平衡离解平衡可滴定酸
-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病中的能量代谢改变被引量:1
- 2021年
-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病(autosomal dominant polycystic kidney disease,ADPKD)发生代谢重编程,有氧糖酵解明显上调,为囊肿衬里上皮细胞的增殖提供充足的能量及生产底物。多囊蛋白能通过直接和间接的方式调节线粒体功能,功能蛋白的丢失使线粒体形态、功能发生改变,存在明显的氧化应激。本文对ADPKD的能量代谢改变特征、线粒体功能障碍的特征及发生机制进行综述和讨论,并总结干预ADPKD能量代谢的潜在临床靶点。
- 刘李林曹红娣(综述)曹红娣
- 关键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病线粒体功能障碍
- 尿毒症甲状旁腺全切术后甲旁亢复发的临床分析
- 汤兵杨俊伟宋宗纬侯大卫赵庆洪曹红娣闻萍方丽熊明霞叶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