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曹红彬

作品数:28 被引量:218H指数:8
供职机构:天津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卫生局青年科研基金天津市卫生局科技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2篇骨折
  • 7篇韧带
  • 6篇骨隧道
  • 6篇骨折固定
  • 6篇骨折固定术
  • 6篇固定术
  • 6篇关节
  • 5篇愈合
  • 5篇内固定
  • 5篇固定器
  • 4篇前交叉韧带
  • 4篇交叉韧带
  • 4篇跟骨
  • 3篇手术
  • 3篇腓骨
  • 3篇外固定
  • 3篇外固定器
  • 3篇肌腱
  • 3篇关节内
  • 2篇形态发生蛋白

机构

  • 25篇天津医院
  • 6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28篇曹红彬
  • 23篇辛景义
  • 12篇梁军
  • 9篇李楠
  • 6篇王贵忻
  • 6篇沈灏
  • 5篇蒋垚
  • 3篇鲁杰
  • 3篇刘忠玉
  • 2篇马信龙
  • 2篇何锦泉
  • 2篇王宏川
  • 2篇马宝通
  • 2篇黄海晶
  • 1篇魏万富
  • 1篇赵金忠
  • 1篇严成渊
  • 1篇魏万福
  • 1篇蒋壵
  • 1篇申琳

传媒

  • 7篇中华骨科杂志
  • 3篇中华医学杂志
  • 3篇中国组织工程...
  • 2篇中国矫形外科...
  • 2篇国外医学(骨...
  • 2篇天津医药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中医正骨
  • 1篇新乡医学院学...
  • 1篇中华创伤骨科...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足踝外科电子...
  • 1篇第二十届全国...
  • 1篇第十八届全国...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7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09
  • 4篇2008
  • 1篇2007
  • 3篇2006
  • 2篇2005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陈旧性Chopart关节损伤1例
2017年
1病历资料 患者,女性,25岁,主因右小腿及足骨折术后1年,右足部畸形、行走疼痛入院。患者来院就诊前1年,因车祸伤右小腿,导致右胫腓骨远端开放骨折,于当地医院急诊手术室行开放胫腓骨骨折清创缝合、骨折复位内固定术,术后收住院,抗炎对症治疗。伤后1周患者诉右足疼痛,拍摄足部X线片示:右足舟骨骨折、距舟关节脱位(图1)。伤后2周,在当地医院再次行右足舟骨骨折、距舟关节脱位切开复位克氏针固定术(图2)。
王贵忻辛景义曹红彬李楠
关键词:畸形
采用骨诱导性钙磷生物材料促进肌腱在骨隧道内愈合的组织学研究被引量:12
2006年
目的通过组织学探讨骨诱导性钙磷陶瓷(OICPC)对肌腱在骨隧道内愈合的影响。方法将30只新西兰白兔制成膝关节半腱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悬吊固定模型,对照组(15只)为假手术组,实验组(15只)在隧道内植入OICPC。分别于术后4、8和12周采用HE、Masson和天狼星红染色,观察骨隧道和肌腱移植物间的界面组织学变化,界面形态采用Yamakado方法分类评价愈合类型,Masson染色切片做肌腱周围新骨形成的图像分析。结果4、8周OICPC组新骨形成大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OICPC组在8周腱-骨间可见大量Sharpey纤维形成,12周出现直接连接;而对照组在12周才开始出现Sharpey纤维。结论OICPC对肌腱在骨隧道内愈合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沈灏曹红彬蒋垚
关键词:肌腱骨隧道
髌骨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的影响因素及对策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探讨髌骨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的影响因素及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后出现感染的11例闭合性髌骨骨折患者的病例资料,男8例,女3例.年龄42~69岁,中位数56岁.左侧7例,右侧4例.横形骨折4例,粉碎性骨折7例.纵形切口8例,横弧形切口3例.经体格检查、血常规检查均证实有感染迹象;血清C-反应蛋白均不同程度增高.细菌培养结果,表皮葡萄球菌感染2例、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3例、阴沟肠杆菌阴沟亚种感染6例.术后至感染时间3~7d,中位数5d.8例患者行切开清创、持续灌洗、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2例患者行给予局部换药及全身抗炎治疗;1例患者给予拆除切口缝线,每日以双氧水、生理盐水冲洗切口后用4支庆大霉素注射液浸润无菌干纱布填塞切口,并根据药敏试验选用针对性抗生素治疗.观察切口和骨折愈合、感染控制及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本组11例患者,治疗时间35~ 149 d,中位数92 d;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16个月,中位数9个月.切口、骨折均愈合.感染均得到控制,细菌培养均为阴性.未复发感染,均无髌腱、骨骼外露.5例患者膝关节屈曲受限,屈曲范围90°~120°,中位数105°;膝关节伸直均正常.结论:骨折类型、手术切口、患者年龄及细菌类型是髌骨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的常见影响因素.髌骨骨折内固定术后一旦出现感染,应早期干预,积极控制感染;感染早期先暂时保留内固定,行切开清创、持续灌洗、负压封闭引流术;持续灌洗引流后感染仍得不到有效控制者,应取出内固定.
严成渊李楠曹红彬王贵忻辛景义
关键词:髌骨骨折手术后并发症
肘部损伤三联征再脱位原因分析及处理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分析肘部损伤三联征再脱位原因,介绍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肘关节可怕三联征共24例,13例复位后发生再脱位,男10例,女3例,年龄24~62岁,平均38岁,桡骨头骨折按Mason分型Ⅱ型11例,Ⅲ型2例,按Johnston-Mason分型桡骨头均为Ⅳ型。冠状突骨折按Regan-Morrey分型I型3例,Ⅱ型10例。在13例病人最初治疗中,8例保守治疗,行闭合复位石膏托固定,3~4周后发生再脱位。5例手术治疗,其中2例行桡骨头切除术,3例行桡骨头部分切除并切除冠状突骨片。13例再脱位患者均再次手术治疗。冠状突骨折Ⅰ型采用套索方法,缝线绕过骨片顶部和关节囊前方,通过尺骨预先钻的骨道进行缝合。Ⅱ型骨折采用切开复位螺钉、空心螺钉、克氏针固定。7例附加超肘外固定器固定。随访包括临床检查、肘关节X线片和MEPS肘关节功能评分(Mayo elbow performancescore)。[结果]随访1~3年,平均随访时间17个月。根据MEPS评分平均86分(62~98分),优4例,良8例,可1例。4例无痛或微痛,6例恢复了伤前工作,3例出现了并发症。[结论]单纯闭合复位、忽略对小块冠突骨折进行固定、桡骨头切除是肘部可怕三联征再脱位的主要原因。对于肘部不稳定性骨折再脱位,使用超关节肘部外固定架不但可以辅助固定,可允许关节早期活动,能获得更加满意的疗效。
辛景义刘忠玉曹红彬王宏川李楠
关键词:肘关节脱位桡骨头骨折外固定器
植骨在跟骨关节内骨折手术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27
2012年
目的评价植骨在跟骨关节内骨折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中的价值。方法2005年1月至2011年8月,接受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的跟骨关节内骨折182例。男159例,女23例;平均41.2岁。单纯左侧跟骨骨折68例,单纯右侧跟骨骨折86例,双侧跟骨骨折28例,均为闭合骨折。骨折根据Sander分型:Ⅱ型27例,Ⅲ型109例,Ⅳ型46例。182例患者分为植骨组(94例)、未植骨组(88例),分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均应用跟骨外侧切口,切开复位异型钢板内固定术。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学会(AOFAS)评分行足踝功能评分。结果lO例患者3个月后失随访,172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4.2个月。骨折愈合时间8-15周,平均12周,骨折均愈合,无神经损伤,骨髓炎。未植骨组29例负重后关节面出现塌陷,21例合并距下关节创伤性关节炎。植骨组未出现关节面塌陷,1例合并距下关节创伤性关节炎。植骨组优68例,良20例,可5例,差1例;未植骨组优44例,良26例,可7例,差9例,优良率为87.9%。两组术后的AOF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植骨对提高跟骨关节内骨折手术疗效有重要意义。
梁军曹红彬辛景义
关键词:跟骨骨移植
循原骨折线截骨矫正跟骨骨折畸形愈合被引量:8
2009年
目的探讨循原骨折线截骨矫正跟骨骨折畸形愈合方法的可行性。方法2004年8月至2007年5月,跟骨骨折畸形愈合患者25例28足,男23例26足,女2例2足;年龄22~56岁,平均31岁;受伤至手术时间1.5~12个月,平均4.6个月。采用循原骨折线截骨术进行治疗。按照Zwipp和Rammeh跟骨骨折畸形愈合的分类方法进行分类,其中Ⅲ型11例12足,Ⅳ型14例16足。术前均摄双足跟骨侧位、轴位X线片及行CT检查,12例患者(14足)行三维CT重建。根据Sander及Essex-Lopresti分类,参考原始x线片对不同骨折类型制定截骨线,重现原始骨折。根据CT轴位载距突及外侧骨块所带关节面的宽度和轴位骨折线的斜度从前外上到后内下斜行截骨,恢复跟骨的高度,将后关节骨折块向后上撬起,使塌陷的后关节面骨块复位。骨缺损处,用劈下的跟骨外侧壁填塞植骨,或取自体髂骨植骨,最后用钢板螺钉固定。结果24例26足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0-16个月,平均12个月。骨折愈合时间10-14周,平均12周。2例发生伤口感染,经抗生素治疗后10周取出钢板伤口愈合。无一例发生钢板螺钉断裂和骨折再移位。按照Maryland足部评分标准,优10足,良12足,可4足,优良率84%。结论循原骨折线截骨重现原始骨折,可恢复跟骨的骨性结构,能更好地矫正跟骨各方位畸形,同时保留距下关节,减少了手术对足踝功能的影响,近期疗效满意。
辛景义张铁良王贵忻鲁杰曹红彬
关键词:跟骨骨折畸形
高浓度二甲基亚砜和^(60)Co辐照对韧带移植物初始力学特性和超微结构的影响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研究高浓度二甲基亚砜(DMSO)和60Co辐照对韧带移植物的力学特性和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取兔髌韧带移植物,分别作新鲜冰冻和65%DMSO处理。采用0 Mrad2、.5 Mrad和5 Mrad剂量60Co分别辐照2组移植物后,作组织学、超微结构和生物力学检测。结果组织学检查未发现明显差异。超微结构中0 Mrad辐照后DMSO组髌腱移植物胶原结构与正常髌腱无明显区别而新鲜冰冻组胶原直径明显增大,胶原间隙明显增大,小直径胶原比例下降。2.5 Mrad剂量60Co辐照下两组间超微结构形态没有显著差异。5 Mrad剂量60Co辐照下2组都出现明显的胶原碎裂表现。在新鲜冰冻和65%DMSO处理组,5 Mrad辐照后移植物强度都较采用0 Mrad和2.5 Mrad辐照有显著下降。结论高剂量辐照会造成韧带移植物强度明显下降,高浓度DMSO对辐照状态下韧带基质胶原没有明显保护作用。
沈灏曹红彬蒋垚
关键词:辐照超微结构异体移植物
骨形态发生蛋白-2对肌腱悬吊固定后在骨隧道内愈合方式的影响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研究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对悬吊固定后肌腱在骨隧道内愈合方式的影响。方法采用兔膝关节半腱肌重建前十字韧带悬吊固定模型,对照组为假手术组而试验组在隧道内植入骨形态发生蛋白-2。分别于手术后4、8、12周采取组织,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天狼猩红染色,观察骨隧道和肌腱移植物间的界面组织学特殊变化,分析腱-骨愈合。结果4周对照组腱-骨间有腱-骨分离,BMP-2组腱-骨间充满结缔组织;8周BMP-2处理组形成Sharpey纤维;12周时BMP-2组形成大量Sharpey纤维,对照组12周时开始出现Sharpey纤维,各组在12周时均无直接连接形成。结论悬吊固定腱-骨愈合发生在隧道深部,BMP-2可以加速腱-骨悬吊固定后腱-骨之间的愈合,腱-骨之间以间接连接方式愈合。
曹红彬沈灏蒋壵辛景义
关键词:肌腱骨隧道愈合悬吊固定BMP-2
胶原生物衍生骨材料植入桡骨临界骨缺损的成骨能力被引量:1
2008年
背景:各种基质材料单独应用时成骨能力有限,为增强材料的成骨能力,应用复合材料修复骨缺损是组织工程的发展方向。目的:探讨胶原生物衍生骨复合材料植入动物体内的成骨能力。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分组动物对照实验,于2004-01/04在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组织工程实验室完成。材料:新西兰大白兔16只,制备兔桡骨中段1.5cm骨缺损模型。患者自愿捐献手术截除人体骨,Ⅰ型胶原为美国Sigma公司产品。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模型兔分为2组,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8只。手术截除人体骨经脱脂、脱细胞和脱蛋白后制备为单纯生物衍生骨支架。胶原真空吸附在单纯生物衍生骨支架内外制备胶原生物衍生骨材料。实验组兔桡骨缺损部位植入胶原生物衍生骨,对照组植入单纯生物衍生骨。主要观察指标:术后6,12周X射线观察和组织学检测缺损部位的成骨情况。结果:模型兔16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X射线结果显示,术后12周实验组整个缺损区均可见到骨痂生成,成骨现象较术后6周更加明显,已明显形成骨缺损区的桥接。对照组仍仅在缺损两端有骨痂生成,缺损区中央部分无明显骨生成影像。②组织学结果表明,术后6周实验组在材料内部孔隙区可见到新生的类骨质形成,对照组缺损区没有骨组织形成,在支架材料的孔隙内有大量的纤维结缔组织充填;术后12周实验组可见大量的编织骨样组织,形成小梁样结构,对照组缺损区可见有骨样组织形成。结论:单纯生物衍生骨与胶原生物衍生骨材料均可促进骨再生,但胶原生物衍生骨材料成骨效果更好。
梁军辛景义曹红彬
关键词:胶原骨缺损生物材料
腓骨长肌重建治疗前交叉韧带损伤被引量:15
2012年
目的探讨腓骨长肌重建前交叉韧带的可行性,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及取腓骨长肌对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自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35例,男30例,女5例,年龄21—56岁,平均31.8岁。交叉韧带损伤均在C型臂透视下微创操作,手术均取自体腓骨长肌重建前交叉韧带,重建韧带用可吸收螺钉挤压固定。术后评估包括临床检查,Lysholm评分,KT-3000测试,美国足踝外科学会(AOFAS)评分。结果35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5个月。根据Lysholm评分标准其中优25例,良6例,可3例,差1例,Lysholm评分均为60—100分,平均97.2分,优良率为88.6%,膝关节功能术前与术后末次随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T-3000测量正常28例,接近正常4例,异常2例,差1例,术前膝关节平均前移为(11.64-1.3)mm,术后末次检查平均值为(1.8±1.8)mm。术前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OFAS评分为84~100分,平均96.3分,术前与术后末次随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腓骨长肌可以作为前交叉韧带的移植替代物,切取腓骨长肌后对踝关节功能无明显影响。
曹红彬梁军辛景义
关键词:前交叉韧带膝损伤修复外科手术自体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