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曾丽海

作品数:40 被引量:156H指数:8
供职机构: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期刊文章
  • 10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0篇医药卫生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13篇毒性
  • 12篇细胞
  • 9篇乙烷
  • 9篇氯乙烷
  • 9篇二氯乙烷
  • 9篇1,2-二氯...
  • 7篇细胞毒
  • 7篇细胞毒性
  • 7篇急性
  • 7篇SD大鼠
  • 6篇急性毒性
  • 5篇原药
  • 5篇脏器系数
  • 5篇化学品
  • 4篇亚急性
  • 3篇凋亡
  • 3篇致癌
  • 3篇神经系
  • 3篇神经系统
  • 3篇肿瘤

机构

  • 37篇广东省职业病...
  • 12篇中山大学
  • 7篇广东省疾病预...
  • 4篇山西医科大学
  • 3篇南方医科大学
  • 2篇广东药科大学
  • 1篇广东省妇幼保...
  • 1篇华南农业大学
  • 1篇北京大学第六...

作者

  • 40篇曾丽海
  • 22篇黄振烈
  • 21篇殷霄
  • 21篇谢植伟
  • 14篇陆丰荣
  • 12篇陈晓燕
  • 9篇李国樑
  • 8篇蔡婷峰
  • 8篇赖关朝
  • 5篇程浩
  • 4篇高洪彬
  • 4篇黄建勋
  • 4篇戎伟丰
  • 4篇陈铿铿
  • 4篇王海兰
  • 4篇宋向荣
  • 4篇李宏玲
  • 3篇马超亚
  • 3篇陈润涛
  • 3篇葛怡琛

传媒

  • 24篇中国职业医学
  • 3篇广东省职业健...
  • 2篇毒理学杂志
  • 1篇职业与健康
  • 1篇中国药学杂志
  • 1篇中国新药与临...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中国毒理学会...
  • 1篇中国毒理学会...
  • 1篇中国毒理学会...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4篇2019
  • 7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5篇2015
  • 1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1
4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虫螨腈原药对SD大鼠两代繁殖毒性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通过两代繁殖毒性试验获得虫螨腈原药对SD大鼠亲代生殖与子代早期发育影响的资料,评价虫螨腈原药的繁殖毒性。方法无特定病原体级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低、中、高剂量组,每组60只,雌雄各半。采用饲喂法进行亲代和子一代染毒,对照组和低、中、高3个剂量组雌性大鼠虫螨腈原药染毒剂量分别为0.00、2.50、9.80和44.10 mg/(kg·d),雄性大鼠染毒剂量分别为0.00、0.55、2.25和9.05 mg/(kg·d),连续给药56 d后,按1∶1比例同笼交配。亲代和子一代雌性大鼠在交配、妊娠和授乳期均连续给药。观察亲代和子代大鼠的毒性表现,对生殖器官进行病理检查,计算繁殖指数和脏器系数。结果亲代低、中和高剂量组大鼠在染毒期间体质量在各时间点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亲代高剂量组仔鼠哺乳成活率低于对照组(96.7%vs 100.0%,P<0.05)。子一代大鼠在染毒结束时,雌性和雄性高剂量组大鼠体质量均低于同代、同性别对照组[(283.1±25.4)vs(296.7±23.4)g,(569.0±38.4)vs(601.8±43.8)g,P<0.05]。断乳时,子一代雌性、雄性高剂量组仔鼠的身长和尾长均低于同代、同性别对照组[雌性:(9.4±0.8)vs(10.0±0.7)cm,(7.8±0.8)vs(8.0±0.5)cm;雄性:(9.4±1.0)vs(10.1±0.7)cm,(7.7±1.0)vs(8.0±0.5)cm;P<0.05],子二代雌性、雄性高剂量组仔鼠的体质量、身长和尾长均低于同代、同性别对照组[雌性:(57.0±7.7)vs(60.0±6.5)g,(10.2±0.6)vs(10.7±0.8)cm,(6.5±0.7)vs(6.8±0.7)cm;雄性:(57.9±8.3)vs(62.6±7.6)g,(10.7±0.7)vs(11.0±0.7)cm,(6.5±0.7)vs(6.8±0.8)cm;P<0.05]。亲代高剂量组雄性大鼠脑脏器系数和睾丸脏器系数均高于对照组[(0.398±0.036)%vs(0.379±0.028)%,(0.727±0.065)%vs(0.674±0.058)%,P<0.05,P<0.01]。结论本实验条件下虫螨腈原药对SD大鼠有繁殖毒性;两代繁殖毒性试验最大无作用剂量为雌性9.80mg/(kg·d),雄性2.25 mg/(kg·d)。
蔡婷峰陈润涛谢植伟曾丽海高洪彬陈晓燕黄建勋黄振烈
关键词:虫螨腈繁殖试验毒性
MicroRNA检测技术及其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4年
MicroRNA( miRNA )是真核生物体内一类由约20-24个核苷酸组成的在进化上高度保守的内源性非编码小RNA分子,几乎所有组织中都含有miRNA,其参与体内不同的生命过程,从基因转录调节网络、发育、神经突触形成、细胞的分化与死亡、病毒感染乃至肿瘤的转移等[1-2]。神经系统疾病是包括脑血管病、神经系统感染、神经系统肿瘤、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和神经系统自身免疫疾病等在内的一组多发性、系统性疾病的统称。据统计,全球约10亿人患有各种神经系统疾病,其所导致的总经济负担较重[3]。该类疾病由于发病机制复杂,临床症状多样,造成其诊断与治疗较为困难。近年来,学者们对miRNA与神经系统疾病的关系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发现其在该类疾病如多发性硬化( Multiple sclerosis,MS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39;s disease,AD)和神经胶质瘤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3-5],从而为阐明该类疾病的发病机制提供新的证据,也为其提供更好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本文对miRNA检测方法及其与神经系统疾病的关系进行综述。
曾丽海贾肖辉李道传黄振烈
关键词:神经系统疾病原位杂交基因表达芯片
多效唑原药对SD大鼠慢性毒性与致癌性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探讨多效唑原药对SD大鼠的慢性毒性与致癌作用。方法无特定病原体级刚断乳SD大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20只,雌雄各半。采用饲喂法对大鼠进行为期2年的慢性毒性与致癌合并实验,4组雌性大鼠染毒剂量分别为0.0、11.7、48.5、193.9 mg·kg^(-1)·d^(-1),雄性大鼠染毒剂量分别为0.0、13.5、54.2、241.9 mg·kg^(-1)·d^(-1)。实验期间称量大鼠体质量;于染毒结束时进行血常规、血生化、脏器系数和组织病理学检查,计算大鼠死亡率和肿瘤发生率。结果 3个剂量组雌性、雄性大鼠分别在实验1、2周时即可观察到较同时间点同性别大鼠体质量下降(P<0.05)的结果。实验结束时,3个剂量组雌性、雄性大鼠体质量均低于同性别对照组(P<0.05);4组雌性或雄性大鼠死亡率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个剂量组雌性大鼠脑脏器系数均高于对照组雌性大鼠(P<0.05),高剂量组雌性大鼠肝脏、肾脏和卵巢脏器系数均高于对照组雌性大鼠(P<0.05)。3个剂量组雄性大鼠总胆红素水平均低于对照组雄性大鼠(P<0.05);中、高剂量组雄性大鼠脑和肺脏脏器系数均高于对照组雄性大鼠(P<0.05),高剂量组雄性大鼠肝脏脏器系数高于对照组雄性大鼠(P<0.05)。共有244只大鼠发生402个自发性肿瘤,肿瘤发生率为50.8%(244/480);对照组和低、中、高剂量组大鼠肿瘤发生率分别为61.7%(74/120)、42.5%(51/120)、50.0%(60/120)、49.2%(59/120),3个剂量组大鼠肿瘤发生率均无较对照组出现有统计学意义的升高。结论在本研究设计的染毒剂量条件下,多效唑原药对雌性和雄性SD大鼠慢性毒性的观察到最低有害作用剂量分别为11.7、13.5 mg·kg^(-1)·d^(-1);未见多效唑原药对SD大鼠具有致癌性。
曾丽海殷霄谢植伟蔡婷峰郑杰蔚陈晓燕黄振烈
关键词:慢性毒性致癌性体质量脏器系数
致癌试验NIH小鼠自发性病变情况分析
目的分析致癌试验中NIH小鼠的自发性病变情况,积累背景数据。方法无特定病原体级NIH小鼠100只,刚断乳,雌雄各半。检疫1周,常规饲料饲养78周,采集脏器及肿物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同时计算死亡率、肿瘤潜伏期及肿瘤发生率。...
宋向荣曾丽海马超亚黄曼琪郑杰蔚蔡婷峰谢植伟刘莉莉
关键词:NIH小鼠肿瘤性病变发生率
五味子甲素对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刺激大鼠抑郁行为的影响及其机制被引量:21
2018年
目的研究五味子甲素对慢性不可预知性温和刺激(chronic unpredicted mild stress,CUMS)诱导的大鼠抑郁样行为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初步探讨。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UMS模型组、CUMS+氟西汀(10 mg·kg^(-1))组、CUMS+五味子甲素(25、50和100 mg·kg^(-1))组。采用CUMS法建立大鼠抑郁模型,造模后连续灌胃给药21 d。采用旷场实验、糖水偏爱实验、强迫游泳实验测试大鼠的抑郁样行为变化;ELISA法检测大鼠海马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的活性及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前列腺素E2(PGE2)的含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海马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L)-1β、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IL-10的mRNA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海马炎症因子IL-1β、TNF-α和IL-10含量的变化。结果行为学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得分及糖水偏爱度均出现显著下降(P<0.01),强迫游泳不动时间明显延长(P<0.01),给予五味子甲素后可以显著逆转糖水偏爱度的下降和强迫游泳不动时间的延长;生化检测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海马ROS和PGE2含量显著升高(P<0.01),SOD和CAT的活性显著降低(P<0.01),IL-1β、TNF-α和IL-10 mRNA和蛋白水平明显升高(P<0.05或P<0.01)。结论五味子甲素和氟西汀均能不同程度地改善CUMS诱导的上述改变。五味子甲素能明显改善CUMS引起的大鼠抑郁样行为,其作用机制可能与缓解海马氧化应激水平和炎症反应相关。
李国樑曾丽海郑杰蔚黄曼琪钟怡洲
关键词:五味子甲素抑郁抗氧化应激抗炎
人正常角化细胞中性红摄取试验预测化学品急性毒性的研究
【目的】初步评估人正常角化细胞中性红摄取(Neutral Red Uptake,NRU)试验预测化学品急性毒性的能力及其替代经典急性经口毒性试验的可行性。【方法】依据体外替代方法跨部门协调委员会发布的人正常角化细胞中性红...
曾丽海黄振烈杨杏芬葛怡琛殷霄赖关朝
关键词:细胞毒性
文献传递
1,2-二氯乙烷及其代谢产物对人星形胶质细胞毒性研究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探讨1,2-二氯乙烷(1,2-DCE)及其体内代谢产物对人星形胶质细胞(HAs)的毒性。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HAs建立离体细胞培养实验模型,分别采用不同剂量的1,2-DCE(5.00、10.00、25.00、50.00、100.00mmol/L)、2-氯乙醇(5.00、25.00、50.00、100.00、200.00 mmol/L)、2-氯乙醛(1.00、5.00、10.00、20.00、50.00mmol/L)和氯乙酸(0.01、0.05、0.10、0.50、1.00 mmol/L)对HAs进行染毒,培养24 h后,采用荧光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HAs形态,采用CCK-8比色法检测HAs的存活率和抑制率,估算24 h半抑制浓度(24 h-IC50),采用磷脂结合蛋白Ⅴ-异硫氰酸荧光素/碘化丙啶双标记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染毒24 h后,1,2-DCE、2-氯乙醇、2-氯乙醛和氯乙酸均可使HAs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表现为胞体变小、伪足变尖、胞内颗粒增多,细胞透明度下降,圆形悬浮细胞增多。随着1,2-DCE、2-氯乙醇、2-氯乙醛和氯乙酸染毒剂量的增加,HAs的细胞存活率均下降(P<0.01),细胞抑制率均增加(P<0.01),均呈剂量-效应关系;上述4种受试物对HAs的24 h-IC50分别为56.25、235.00、26.43和1.38 mmol/L。1,2-DCE、2-氯乙醇和氯乙酸均可诱导HAs凋亡,HAs的凋亡率与上述3种受试物的染毒剂量均呈正相关(P<0.01)。结论 1,2-DCE及其代谢产物2-氯乙醇、2-氯乙醛和氯乙酸均可对HAs造成毒性损伤,并可诱导HAs发生凋亡,以氯乙酸毒性作用最强。
赖关朝罗国忠曾丽海张碧珠李宏玲葛怡琛刘晓勇黄振烈
关键词:1,2-二氯乙烷氯乙酸细胞毒性半抑制浓度
中性红摄取试验预测化学品急性毒性的研究
目的:初步评估3T3细胞中性红摄取(Neutral Red Uptake,MRU)试验预测化学品急性毒性的能力及其替代经典急性毒性试验的可行性. 方法:从RC(Registry of Cytotoxicity)...
曾丽海黄振烈杨杏芬葛怡琛殷霄赖关朝黄汉林
关键词:化学品急性毒性
文献传递
急性毒性体内及体外替代方法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1年
急性毒性试验是毒理学安全性评价第一阶段基础性试验,是毒理学安全性评价制订卫生管理标准不可或缺的重要依据〔1〕,其主要目的是求出受试化合物对试验动物的半数致死剂量(LD50)。传统急性毒性试验虽然可较精确测量LD50,但以死亡为其观察终点,使用动物较多,工作量较大,耗费较多人力物力。
曾丽海杨杏芬赵敏
关键词:急性毒性细胞毒性
水通道蛋白4在1,2-二氯乙烷中毒性脑水肿中表达研究被引量:13
2016年
目的探讨水通道蛋白4(AQP4)在1,2-二氯乙烷(1,2-DCE)亚急性吸入所致中毒性脑水肿发生中的作用。方法无特定病原体级健康成年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8只)、低剂量组(12只)和高剂量组(12只)。采用口鼻式动式吸入法染毒,3组大鼠1,2-DCE染毒剂量分别为0、600和1 800 mg/m3,连续7 d,8.0 h/d。染毒结束后,取大脑皮质行病理组织学检查,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大脑皮质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钠-钾-氯共转运体1(NKCC1)、AQP4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大脑皮质组织中AQP4蛋白相对表达水平。结果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显示,低剂量组大鼠可见大脑皮质血管周围组织疏松,血管组织间隙扩大;高剂量组大鼠可见较明显的大脑皮质或血管周围组织疏松和空泡,程度较低剂量组严重。分别与对照组及低剂量组比较,高剂量组大鼠大脑皮质MMP2 mRNA相对表达水平均升高[(1.07±0.41)vs(1.56±0.55),(1.21±0.59)vs(1.56±0.55),P<0.05],AQP4 mRNA相对表达水平均下降[(1.03±0.25)vs(0.81±0.12),(1.00±0.20)vs(0.81±0.12),P<0.05];3组大鼠大脑皮质NKCC1 mRNA相对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3±0.31)vs(1.14±0.43)vs(1.36±0.50),P>0.05]。高剂量组大鼠大脑皮质AQP4蛋白相对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0.80±0.25)vs(1.19±0.42),P<0.05]。结论 1,2-DCE亚急性吸入所致大鼠脑水肿是以血管源性为主的混合型脑水肿,其发病机制与AQP4的表达量改变有关。
贾肖辉程浩徐丹丹范启明殷霄戎伟丰郑杰蔚黄曼琪曾丽海陆丰荣李国樑高洪彬王庆胡前胜黄振烈
关键词:1,2-二氯乙烷脑水肿水通道蛋白4基质金属蛋白酶2血管源性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