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仁明

作品数:47 被引量:126H指数:8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9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4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4篇动脉
  • 15篇静脉
  • 14篇下肢
  • 10篇血管
  • 10篇手术
  • 9篇外科
  • 8篇腔内
  • 8篇缺血
  • 7篇下肢动脉
  • 7篇疗效
  • 6篇血栓
  • 5篇动静脉内
  • 5篇动静脉内瘘
  • 5篇动脉缺血
  • 5篇植入
  • 5篇手术治疗
  • 5篇切除
  • 5篇切除术
  • 5篇主动脉
  • 5篇内膜

机构

  • 44篇首都医科大学...
  • 5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徐州市第一人...
  • 1篇北京世纪坛医...
  • 1篇北京积水潭医...
  • 1篇北京医院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中医科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徐州医科大学

作者

  • 47篇朱仁明
  • 41篇陈学明
  • 39篇李晨宇
  • 37篇冯海
  • 31篇于宏志
  • 18篇张喆
  • 16篇房杰
  • 12篇张志文
  • 10篇刘彬
  • 7篇高翔
  • 4篇王天佑
  • 3篇汪忠镐
  • 3篇连利珊
  • 2篇蔡执敏
  • 2篇孙本义
  • 2篇武煜
  • 2篇张望德
  • 2篇李春民
  • 2篇王玲
  • 1篇庄百溪

传媒

  • 5篇中国普通外科...
  • 5篇中华普通外科...
  • 5篇中国血管外科...
  • 3篇国际外科学杂...
  • 2篇心肺血管病杂...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中国医师杂志
  • 2篇临床和实验医...
  • 2篇中国心血管病...
  • 2篇中华血管外科...
  • 1篇北京医学
  • 1篇中华小儿外科...
  • 1篇中华肾脏病杂...
  • 1篇中国胸心血管...
  • 1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重庆医学
  • 1篇中国循环杂志
  • 1篇临床急诊杂志
  • 1篇转化医学电子...
  • 1篇第三届全国血...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5篇2017
  • 5篇2016
  • 12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 5篇2011
  • 5篇2010
  • 1篇2008
  • 1篇2006
4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围手术期并发症的防治(附318例经验)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 探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围手术期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收集2000年10月至2013年1月本院共进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31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前因造影引起脑梗死3例,致长期偏瘫2例,失语1例;术中低血压16例,用0.5%利多卡因行颈动脉窦局部封闭恢复正常;高灌注综合征18例,用甘露醇和速尿脱水治疗3~5 d好转;术后发生大面积脑梗死1例,经抗凝和扩血管治疗好转,但长期偏瘫失语;声嘶14例,均在1周后痊愈;颈部血肿28例,6例进行了手术清除,其他行局部引流;术后死亡3例,其中突发心肌梗死2例,肺部感染1例.结论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围手期并发症重点在预防,仔细的术前准备、谨慎的术中操作及术后观察均能明显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陈学明李晨宇冯海于宏志朱仁明汪忠镐
关键词: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副作用颈动脉狭窄外科学手术期间
肿瘤标记物、CT和SPECT在肺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肺癌相关肿瘤标记物(CEA,CYFRA21-1,NSE),18氟-脱氧葡萄糖(18F-FDG)三探头符合线路(DHC)单光子计算机断层显像术(SPECT)显像与螺旋CT对临床诊断肺癌的应用价值。 方法...
朱仁明
关键词:肿瘤标记物螺旋CTSPECT肺癌诊断
文献传递
镍钛合金支架治疗股浅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的疗效分析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 探讨镍钛合金支架治疗股浅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ASO)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9年1月至2013年2月采用动脉支架植入治疗的132例(139条肢体)股浅动脉ASO的临床病例.股浅动脉病变的长度2.4~25.9(12.6±8.8)cm.Fontaine分级:Ⅱa 26条,Ⅱb 52条,Ⅲ43条,Ⅳ18条.TASC-Ⅱ(泛大西洋介入学会联盟)分型:A型33条,B型51条,C型40条,D型15条.术后第6、12、24、36个月进行门诊随访患者临床症状、踝肱指数(ABI)、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CDU),动脉CT血管显像(CTA)和(或)动脉造影评估支架的通畅情况,利用生存分析统计支架的通畅率和保肢率,观察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 ABI由术前0.31±0.22增至术后0.80±0.28;流出道通畅的3支有41条、2支有55条、1支有43条.随访时间14~36个月,术后6、12、24、36个月的一期通畅率分别为97.0%、81.1%、75.3%、65.1%,二期通畅率分别为98.6%、88.6%、77.8%、73.7%.闭塞长度≥15 cm和<15 cm的3年通畅率分别为50.8%、73.1%;1支流出道和流出道≥2的3年通畅率分别为59.2%、71.4%;TASC-ⅡA、B和C、D型的3年通畅率分别为75.6%、57.1%;Fontaine分级Ⅱ和Ⅲ、Ⅳ3年通畅率分别为76.8%、50.3%.3年保肢率为93.5%.结论 镍钛合金支架治疗股浅动脉ASO安全、有效.病变长度越短,Fontaine分级越早,流出道越多,越有利于保持较高通畅率.
陈学明张志文李晨宇冯海于洪志朱仁明房杰
关键词:股浅动脉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镍钛合金支架
选择性导管溶栓治疗急性大面积肺动脉血栓栓塞症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应用溶栓导管进行选择性肺动脉置管溶栓,治疗急性大面积肺动脉血栓栓塞症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自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间,符合标准的26例患者;将溶栓导管(Uni Fuse-infusion system)选择性置入肺动脉血栓主体中,导管前端置放于目标肺段动脉。溶栓方案为术中推注尿激酶25万U。术后以输液泵连接溶栓导管泵入尿激酶25^-50万U/24小时(溶解于1 000m L0.9%氯化钠液)进行持续溶栓72小时;每间隔4小时推注溶栓液20m L。术后第4天再次行肺动脉造影及测量肺动脉压(s PAP),并拔除溶栓导管。评价比较溶栓前后临床症状及客观指标;指标包括休克指数(shock index,SI)、s PAP、外周动脉氧分压(Pa O2)和米勒指数(miller index,MI)。结果:此组男性16例,女性10例;年龄19~82岁,平均年龄(49.9±18.8)岁;发病时间4小时~8天。病变累及左肺动脉8例,右肺动脉10例,双肺动脉8例。26例均获得技术成功;置管途径经股静脉22例/次,经右锁骨下静脉12例/次;8例双肺动脉栓塞者同期分别向左右肺动脉置入溶栓导管各1根。溶栓后呼吸困难、咳嗽不同程度缓解,胸痛、喀血及晕厥均消失,无呼吸困难一过性加重者,临床成功率为100%。SI由[术前(1.74±0.38)降至术后(0.71±0.09),P<0.01],Pa O2由[术前(52.78±6.92)%升至术后(85.98±5.91)%,P<0.01],s PAP由[术前(65.19±8.22)mm Hg(1mm Hg=0.133k Pa)降至术后(34.42±4.05)mm Hg,P<0.01],MI由[术前(0.69±0.09)降至术后(0.33±0.06),P<0.01]。平均每例尿激酶用量(129.81±22.38)万U。术中有2例在导丝通过右心室时出现一过性室性期前收缩,其前端到达肺动脉后早搏消失;术后并发症包括穿刺部位血肿2例,拔除鞘管后加压包扎而愈;消化道出血1例,均经保守治疗而愈,未予以输血。结论:选择性肺动脉置管溶栓对于急性大面积肺动脉血栓栓塞症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选择。
冯海陈学明张志文李晨宇房杰张喆朱仁明于宏志
关键词:导管介入治疗溶栓
生长激素对人工血管内皮化影响的临床观察
2015年
目的 通过对人工血管转流术后患者给予重组人生长激素(recombinant human growth hormone,rhGH)治疗,观察rhGH是否具有促进人工血管内皮化、抑制内膜增生、改善远期通畅率的作用。方法 2007年8月-2009年1月共收治94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其中32例(34条患肢)符合选择标准纳入研究。采用随机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16例18条患肢)和对照组(16例16条患肢)。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病变部位、泛大西洋学会联盟(TASC)分级及合并基础疾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股浅动脉病变者行膝上股-腘动脉人工血管转流术,合并主髂动脉病变者同期行腹-双股+股-腘动脉人工血管转流术。研究组患者于术后当日起每晚皮下注射rhGH 9 U,连续应用7 d;对照组同法给予生理盐水。所有患者于术后2周及3个月接受超声检查,观察股-腘人工血管通畅情况,测量管壁厚度。结果 对照组1例术后因急性血栓导致肾功能衰竭死亡。术后2周超声检查两组人工血管均未出现明显内膜增生,研究组与对照组管壁厚度分别为(0.13±0.02)cm和(0.15±0.03)c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20,P=0.108);术后3个月研究组与对照组管壁厚度分别为(0.17±0.06)cm和(0.26±0.09)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40,P=0.045)。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6~60个月,平均56.4个月。研究组和对照组人工血管5年一期通畅率分别为52.5%和35.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70,P=0.225)。结论 rhGH具有促进人工血管内皮化的作用,临床上应用可抑制术后人工血管内膜过度增生。
张喆陈学明李晨宇冯海于宏志朱仁明蔡执敏
关键词:重组人生长激素人工血管内皮化内膜增生
Rotarex经皮机械血栓切除系统治疗下肢动脉人工血管转流术后移植物闭塞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分析应用Rotarex经皮机械血栓切除术(PMT)系统治疗下肢动脉人工血管转流术后移植物闭塞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0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19例下肢动脉人工血管转流术后移植物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19例患者均应用Rotarex PMT系统治疗并随访12个月,统计分析其临床特征、手术效果以及随访情况等资料。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19例患者的技术成功率为100%。其中,采用Rotarex+置管溶栓术2例,Rotarex+球囊扩张成形术9例,Rotarex+支架置入术8例。术后踝肱指数较术前显著增加(0.82±0.14比0.47±0.11,P<0.05);下肢缺血Rutherford分级明显改善:术后重度缺血(Rutherford 4~5级)患者较术前显著减少(0例比9例,P<0.05)。其中1例发生远端栓塞,1例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无血管破裂、出血、感染和假性动脉瘤形成,无死亡及截肢事件。本组患者12个月一期通畅率为78.9%,免于临床驱动的靶血管重建率为89.5%。结论Rotarex PMT系统治疗下肢动脉人工血管转流术后移植物闭塞通畅率高,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刘钊冯海陈学明于宏志朱仁明高翔张喆刘彬
关键词:血栓切除术人工血管
腘静脉嵌压综合征的诊断及治疗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探讨腘静脉嵌压综合征(PVES)的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61例PVES患者的临床资料。男39例,女22例;年龄34-58岁(平均44.5岁)。左侧31例,右侧20例,双侧10例。25例表现为单纯小腿肿胀、静脉曲张及色素沉着,36例为反复淤滞性皮炎、小腿胀痛,其中8例长期溃疡不愈。病程5-20年,42例疑诊为"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19例诊断为"单纯大隐静脉曲张",10例曾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及分段剥脱术。6例经彩色B超检查发现。所有患者均经下肢顺行静脉造影,狭窄程度均达70%以上。根据造影,属高位狭窄11例,中位狭窄14例,低位狭窄36例。25例由于症状相对较轻,采用循环驱动袜治疗。36例因症状严重,行手术治疗。结果 25例保守治疗者,经循环驱动袜治疗后,小腿肿胀和疼痛均有不同程度改善。36例手术患者症状减轻,静脉溃疡均在术后1个月内完全愈合,29例随访3个月至5年,13例己经放弃弹力袜工作和生活,16例在长时间站立后仅内踝部轻度肿胀,以间断弹力袜治疗,另7例失访。结论腘静脉嵌压综合征临床表现与下肢深静脉功能不全极为相似,很容易被误诊,应予重视。对严重患者手术治疗可取得良好疗效。
陈学明李晨宇冯海朱仁明于宏志张喆汪忠镐
关键词:松解术
长支架植入治疗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长支架治疗长段或多节段股腘动脉狭窄闭塞病变的可行性及近期疗效。方法:对2008年11月-2009年10月收治的64例(共70条肢体)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的患者;应用长球囊对狭窄或闭塞性病变进行扩张成形后植入自膨式长...
陈学明冯海李晨宇朱仁明于宏志张喆
关键词:手术治疗临床疗效
股总动脉内膜切除联合股浅动脉支架植入治疗慢性下肢缺血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 探讨股总动脉(common femoral artery,CFA)内膜切除联合股浅动脉(superficial femoral artery,SFA)支架置入治疗下肢动脉多节段狭窄闭塞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2006年3月至2010年5月对累及CFA和股深动脉(profunda femoris artery,PFA)及SFA起始处的股腘动脉多节段狭窄闭塞病变的86例患者(92条肢体)同期采用CFA内膜切除、大隐静脉补片成形和SFA支架置入的复合术式治疗.术后每6个月随访患者的临床状况,踝肱指数(ankle-brachial index,ABI)和彩色多普勒超声(color duplex ultrasonography,CDU),术后第12、24、36个月进行下肢动脉CTA或DSA检查.结果 手术均取得了成功,ABI由术前的0.31 ±0.24增至0.82±0.36 (P=0.000).围手术期无死亡和严重截肢病例.随访时间1 010 ~2064 d,平均(1 486±472)d.随访期间,4例死于心肌梗死、脑梗死、肺部感染,4例失访;18例(19.6%)发生再狭窄,其中14例位于支架内,4例位于支架远端;12例再狭窄者接受了再次治疗,其中单纯球囊扩张4例,再次支架置入5例,动脉旁路手术1例,截肢2例.SFA支架12、24、36个月的初次通畅率分别为90.2%,74.6%和58.4%;二次通畅率分别为92.7%、80.8%和70.2%.结论 对于累及股总动脉的下肢动脉多节段狭窄闭塞病变,股总动脉内膜切除联合股浅动脉支架植入是一个安全、微创、有效的治疗方式.
冯海陈学明李晨宇张志文刘彬朱仁明于宏志王天佑
关键词:动脉内膜切除术
标准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和血栓形成后的治疗
朱仁明陈学明李晨宇冯海于宏志张喆房杰刘彬高翔张志文连丽珊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