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俊

作品数:5 被引量:9H指数:2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高分子材料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化学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2篇亚胺
  • 2篇酰亚胺
  • 2篇邻苯
  • 2篇邻苯二甲腈
  • 2篇聚酰亚胺
  • 1篇低密度聚乙烯
  • 1篇性能表征
  • 1篇性能研究
  • 1篇乙烯
  • 1篇预辐照
  • 1篇预辐照接枝
  • 1篇溶解性
  • 1篇三嗪
  • 1篇三嗪环
  • 1篇酞菁
  • 1篇铜离子
  • 1篇氢键
  • 1篇氰基
  • 1篇热稳定
  • 1篇热稳定性

机构

  • 5篇四川大学

作者

  • 5篇曾科
  • 5篇朱俊
  • 5篇赵永超
  • 5篇杨刚
  • 4篇申晓华
  • 4篇胡军
  • 2篇高帅
  • 1篇赵春娥
  • 1篇李黎
  • 1篇徐国亮
  • 1篇武迪蒙
  • 1篇申小华
  • 1篇李文栋
  • 1篇鲁东奎
  • 1篇郭乔

传媒

  • 2篇高分子材料科...
  • 1篇合成树脂及塑...
  • 1篇热固性树脂
  • 1篇上海塑料

年份

  • 4篇2012
  • 1篇2011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一种胺型吸附材料的制备及对铜离子吸附性能的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在氮气氛围中利用低能电子束预辐照接枝法,在低密度聚乙烯(LDPE)上接枝丙烯腈(AN)进而通过酸性水解、霍夫曼降解,制备一种胺型螯合树脂(LDPE-g-VAm),并考察这种螯合吸附材料对铜离子的吸附性能;研究了铜离子的质量浓度、吸附时间、pH值及循环次数对铜离子螯合吸附能力的影响规律;同时对吸附材料进行全反射红外(FT-IR)的表征。
胡军徐国亮曾科赵春娥李文栋朱俊赵永超申晓华杨刚
关键词:低密度聚乙烯预辐照接枝铜离子
含咪唑的自加速固化邻苯二甲腈化合物的性能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通过三步反应合成了一种含咪唑的邻苯二甲腈的模型化合物(BIPN),同时合成了一种不含咪唑的邻苯二甲腈的模型化合物(Biphenyl-PN)用于对比。通过热重分析(TGA)、紫外光谱、热处理前后的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氢谱(1H-NMR)对比研究了这两种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能,并初步研究了BIPN的固化机理。结果表明:BIPN具有自催化作用,其固化过程中有酞菁环和三嗪环生成,且主要结构为三嗪环。
赵永超朱俊申晓华胡军曾科杨刚
关键词:咪唑邻苯二甲腈三嗪环
含邻苯二甲腈侧基的聚酰胺的合成与热行为
2011年
合成了一种新型的含邻苯二甲腈基团的二胺4-(2,4-二氨基苯氧基)邻苯二甲腈(CNDA),将它与苯甲酰氯和间苯二甲酰氯反应,分别合成了溶解性能良好的酰胺模型化合物(b-CNPA)和酰胺聚合物(m-CNPA),并分别在265℃和275℃对它们进行热固化反应。热重分析(TGA),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和红外光谱(FT-IR)对固化前后的b-CNPA和m-CNPA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一定条件下的热处理可以实现侧链氰基的固化交联,热固化后的b-CNPA和m-CNPA的热分解温度和残炭率升高,在375℃没有玻璃化转变温度出现,热稳定性和耐热性能提高,且热固化后的b-CNPA和m-CNPA溶解性能下降明显,耐溶剂性能得到一定改善。
李黎鲁东奎郭乔高帅曾科武迪蒙朱俊赵永超申小华杨刚
关键词:聚酰胺邻苯二甲腈芳香族二胺
含氰基聚酰亚胺的合成被引量:2
2012年
通过对3,3′,4,4′-联苯四甲酸二酐(BPDA)进行酯化、溴代、氰基取代、水解以及脱水闭环系列反应,合成了侧链含氰基的新型对称二酐——2,2′-二氰基联苯四甲酸二酐,将其与4,4′-二氨基二苯醚(ODA)通过两步法制备了侧链含氰基的聚酰亚胺(PIDC)。PIDC的结构与性能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差示扫描量热仪和热重分析仪表征。结果表明:直接由BPDA和ODA通过两步法制备的聚酰亚胺在大多数有机溶剂中不溶,而室温下PIDC在极性非质子溶剂N-甲基吡咯烷酮、二甲基亚砜、N,N-二甲基甲酰胺、N,N-二甲基乙酰胺中溶解性能良好;氰基的引入使聚酰亚胺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由266℃增至303℃,氮气氛围下失重5%的温度提高至523℃。
朱俊高帅曾科申晓华赵永超胡军杨刚
关键词:聚酰亚胺氰基溶解性热稳定性
含有氢键的聚酰亚胺薄膜的制备和性能表征被引量:4
2012年
以对硝基苯甲酸为原料,通过酰氯化、酰化、还原反应成功合成了4,4’-二氨基苯酰替苯胺(DBN),DBN分别和3,3’,4,4’-联苯四酸二酐(BPDA)、均苯四甲酸二酐(PMDA)通过两步法缩聚制备出聚酰亚胺薄膜,用红外(FT-IR),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和热重分析(TGA),拉伸测试表征其结构和性能,结果表明,成功合成了含有酰胺键的聚酰亚胺薄膜,并且酰胺键的N-H分别和酰亚胺环中的C-N和C=O形成了氢键。将其与4,4’-二氨基二苯醚(ODA)聚酰亚胺薄膜相比,对应二酐(BPDA和PMDA)分别和DBN制备的聚酰亚胺薄膜表现出了优异的热性能和耐溶剂性,尤其是拉伸强度有了显著的提高。
申晓华朱俊赵永超胡军曾科杨刚
关键词:聚酰亚胺氢键纤维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