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叶牡

作品数:10 被引量:19H指数:3
供职机构:长沙市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神经生长
  • 4篇神经生长因子
  • 4篇阻塞性
  • 4篇细胞
  • 4篇慢性
  • 4篇慢性阻塞性
  • 4篇PC-12细...
  • 3篇阻塞性肺疾病
  • 3篇慢性阻塞性肺...
  • 3篇疾病
  • 3篇肺疾病
  • 2篇离子
  • 2篇钠离子
  • 2篇内流
  • 2篇活化
  • 1篇蛋白
  • 1篇蛋白表达
  • 1篇低分子
  • 1篇低分子量
  • 1篇心理

机构

  • 6篇长沙市中心医...
  • 5篇中南大学

作者

  • 10篇朱叶牡
  • 4篇潘频华
  • 3篇李成
  • 2篇周焕发
  • 2篇谭洪毅
  • 2篇彭俊
  • 2篇胡成平
  • 2篇张辉容
  • 2篇雷芳
  • 1篇覃娇
  • 1篇卜萍
  • 1篇张利娟
  • 1篇刘志英

传媒

  • 2篇临床合理用药
  • 1篇河北医学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光明中医
  • 1篇中南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卫生标准...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1
  • 4篇2010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MEF2C调控大鼠脊髓背根节感觉神经元P物质和低分子量神经丝微管蛋白的表达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研究肌细胞增强因子2C(MEF2C)在大鼠脊髓背根神经节神经元细胞内的表达及其与P物质和低分子量神经丝微管蛋白合成的关系。方法:分离培养背根神经节神经元细胞,然后暴露于不同浓度的神经生长因子下24h,最后用实时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P物质与低分子量神经丝微管蛋白基因在背根神经节神经元细胞内的表达。通过化学转染方法将合成的3条siRNA-MEF2C分别转染PC12细胞株,并用实时聚合酶链反应技术筛选干扰效率最高的siRNA。采用化学转染方法干扰背根神经节神经元细胞内MEF2C的表达,在高浓度神经生长因子刺激背根神经节神经元细胞后采用实时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干扰后背根神经节神经元细胞内P物质与低分子量神经丝微管蛋白基因的表达。结果:P物质及低分子量神经丝微管蛋白基因表达随刺激用神经生长因子浓度的升高而升高。使用化学转染方法成功地干扰背根神经节神经元细胞内MEF2C的表达,MEF2C较对照组下降52%,同时没有检测到对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表达的影响。实验组背根神经节神经元细胞内P物质在RNA水平较对照组下降了39%,而低分子量神经丝微管蛋白在RNA水平较对照组下降了62%。结论:神经生长因子促进大鼠脊髓背根节感觉神经元内P物质与低分子量神经丝微管蛋白的合成。大鼠背根神经节神经元细胞内P物质及低分子量神经丝微管蛋白基因表达受MEF2C调控。
谭洪毅潘频华朱叶牡胡成平
关键词:背根神经节P物质转录因子
长沙地区体检人群不同血脂异常分型与骨密度的关系被引量:3
2023年
目的:探究长沙地区体检人群不同血脂异常分型与骨密度之间关系。方法:对2019年5月至2022年5月期间527例到医院体检人群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患者基本资料及血脂、骨密度等资料,将血脂正常、高三酰甘油酯(TG)、高胆固醇(TC)、混合性高脂血症体检者分别纳入正常组(n=140)、高TG组(n=70)、高TC组(n=159)与混合组(n=158)。比较四组体检者血脂水平、骨密度水平,分析血脂水平与骨密度相关性,血脂水平对骨密度影响。结果:高TC组LDL-C水平最高,正常组与高TG组最低,除正常组与高TG组外,其他各组LDL-C水平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高TC组与混合组TC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与高TG组(P<0.05);高TG组HDL-C水平最高,混合组HDL-C水平最低(P<0.05);混合组TG水平最高,正常组与高TC组最低,除正常组与高TC组外,其他各组TG水平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高TC组与混合组右跟骨超声声速水平显著低于正常组与高TG组(P<0.05)。右跟骨超声声速与LDL-C、TC、HDL-C及TG呈负相关关系(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影响体检人群骨密度血脂指标依次为LDL-C、TC、TG以及HDL-C。结论:长沙地区体检人群血脂异常者骨密度降低,特别是TC与混合型血脂异常者需要定期筛查骨密度,以便及早发现骨量变化,并进行针对性预防处理。
朱叶牡李成覃娇张利娟罗娟雷芳杨祥友
关键词:体检人群血脂异常骨密度
神经生长因子通过诱导IRF-1核内转运增强PC-12细胞钠电流的表达
2011年
目的:初步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和干扰素调节因子-1(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1,IRF-1)对类感觉神经元细胞株大鼠嗜铬细胞(rat pheochromocytoma cell,PC-12)中的Na+电流变化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的NGF(0~200ng/mL)刺激PC-12细胞,采用Real-time PCR检测IRF-1mRNA表达变化,Western印迹检测IRF-1的活化。然后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观察IRF-1干扰PC-12细胞对钠电流的影响。结果:低剂量NGF短时间刺激,就可以增加钠电流密度,同时这种钠电流的增加具有NGF浓度依赖性。此外,高剂量NGF刺激PC-12细胞后,细胞内的IRF-1mRNA的表达明显增加,而较低剂量NGF刺激细胞后可以导致IRF-1蛋白向细胞核内转运,同时并不影响其基因水平表达。此外,当IRF-1被干扰后,NGF刺激则不会再出现钠电流升高。结论:NGF可以呈剂量依赖性地增加PC-12细胞的钠电流强度,同时这种增强受到了IRF-1的调控。
朱叶牡潘频华谭洪毅胡成平
关键词:干扰素调节因子-1神经生长因子PC-12细胞
清宣止咳颗粒联合乙酰半胱氨酸泡腾片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观察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应用清宣止咳颗粒联合乙酰半胱氨酸泡腾片治疗的效果。方法2018年6月—2019年5月随机抽取100例COPD患者,并采用抽签的方式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COPD患者采用乙酰半胱氨酸泡腾片治疗,观察组COPD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清宣止咳颗粒治疗,对比2组COPD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情况、肺功能指标,治疗后总有效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肺功能指标(FVC、FEV1、FEV1/FVC)、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采用清宣止咳颗粒联合乙酰半胱氨酸泡腾片治疗COPD的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缓解患者的症状,安全性较高。
朱叶牡李成杨祥友雷芳罗娟彭俊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成药疗法
神经生长因子活化PC-12细胞钠离子内流及IRF-1的调控作用
朱叶牡潘频华
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应用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医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患者9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心率、呼吸、血压及血气分析指标Pa CO2、Pa O2和p H值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其血气指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朱叶牡张辉容周焕发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病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
神经生长因子活化PC-12细胞钠离子电流及IRF-1的调控作用
目的: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的肺内神经生长因子(NGF)的表达显著增强,增加的NGF水平是否参与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后气道神经可塑性改变过程,目前还未完全明了。本实验通过神经生长因子调节类感觉神经元细胞株大鼠肾上腺嗜...
朱叶牡
关键词:呼吸道感染嗜铬细胞蛋白表达细胞病理学
文献传递
莫西沙星与左氧氟沙星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比较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比较莫西沙星与左氧氟沙星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2019年1-12月长沙市中心医院内科收治的COPD患者9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莫西沙星组和左氧氟沙星组,每组49例。莫西沙星组选择盐酸莫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治疗,左氧氟沙星组选择乳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比较2组患者症状改善情况,治疗前后血气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 CO2)、血氧饱和度(SaO_(2))]、肺功能指标[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VV)、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10 d后,莫西沙星组患者症状改善优良率为95.92%,高于左氧氟沙星组的73.47%(χ^(2)=9.524,P=0.002);2组患者PaO_(2)、SaO_(2)均高于治疗前,Pa CO2均低于治疗前,且莫西沙星组升高/降低幅度大于左氧氟沙星组(P<0.01);2组患者MVV、FVC、FEV1均高于治疗前,且莫西沙星组高于左氧氟沙星组(P<0.01);莫西沙星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4.08%,低于左氧氟沙星组的20.41%(χ^(2)=6.077,P=0.014)。结论相比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治疗COPD的临床效果较好,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血气分析指标,促进肺功能恢复,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值得推广应用。
朱叶牡彭俊谭永丽刘志英李成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莫西沙星左氧氟沙星肺功能
神经生长因子活化PC-12细胞钠离子内流及IRF-1的调控作用
目的本实验通过神经生长因子调节类感觉神经元细胞株大鼠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细胞(PC-12细胞)中Na离子电流变化水平,以及干扰素调节因子-1(IRF-1)的调控作用来阐明RSV感染后气道神经可塑性的机制。方法1、用不同浓度的...
朱叶牡潘频华
文献传递
噻托溴铵与异丙托溴铵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探讨吸入噻托溴铵干粉与异丙托溴铵定量气雾剂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4月来我院的8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异丙托溴铵定量气雾剂治疗,观察组采用吸入噻托溴铵干粉治疗,治疗后对患者的心理状况、肺功能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心理状况及肺功能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采用吸入噻托溴铵干粉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提高患者的肺功能情况,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
谭永丽周焕发张辉容朱叶牡卜萍陈小利
关键词:异丙托溴铵气雾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心理状况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