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L-8与CXCR1在子宫腺肌病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
- 目的:检测IL-8及其受体CXCR1在子宫腺肌病中的表达,探讨IL-8和CXCR1在子宫腺肌病发病中的作用。
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子宫腺肌病在位内膜(32例),异位内膜(32例)及正常子宫内膜(28...
- 朱定
- 关键词:子宫腺肌病免疫组织化学发病机制细胞胞浆
- 孕前体重低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 2003年
- 朱定姚穗
- 关键词:孕前体重体重增加孕妇正常组并发病胎儿生长迟缓
- IL-8及其受体CXCR1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8(IL-8)及其受体CXCR1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T)内膜上的表达水平及其在EMT发病中的意义。方法 EMT患者38例作为研究组,非内膜异位症(非内异症)患者29例作为对照组。免疫组化法检测EMT患者异位内膜、在位内膜及非内异症的对照子宫内膜之间IL-8与CXCR1的表达情况。结果所有异位内膜均可检测到IL-8与CXCR1蛋白的表达,且其染色强度高于在位内膜及正常生育期子宫内膜(P<0.05),EMT患者的在位内膜IL-8与CXCR1的表达高于同期正常生育期子宫内膜(P<0.05),对照组和异位组增生期子宫内膜与分泌期子宫内膜相比IL-8与CXCR1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证明IL-8在正常生育期子宫内膜、EMT患者在位子宫内膜及异位灶组织的表达差异与CXCR1一致,CXCR1/IL-8蛋白的异常表达可能在内异症的发生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 朱定李劼
- 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白细胞介素-8CXCR1
-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在孕11~15周流产中的应用
- 2001年
- 李劼朱定姜玲
- 关键词:终止妊娠人工流产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药物流产
- 腹腔镜手术联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治疗中、重度内异症的疗效研究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联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治疗中、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湖南省人民医院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50例内异症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前后联合使用GnRH-a情况分为A和B两组。术前术后联合治疗组(A组):15例,腹腔镜手术前皮下注射GnRH-a共2~3次,术后再注射3次;术后联合治疗组(B组):35例,腹腔镜手术后皮下注射GnRH-a共3-6次。术后所有患者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情况、疼痛症状视觉模拟评分(VAS)、复发率及药物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A组与B组手术时间分别为(65±12)min、(92±16)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05±12)mL、(190±29)mL ;A组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肛门排气时间均早于B组;治疗后随访至术后12个月,A组和B组VAS分别由术前3.7(1.7~6.5)分、3.2(1.4~6.4)分下降至1.6(1.0~3.6)分、1.6(1.1~3.5)分,A组和B组患者随访期间复发率分别为7%(1/15)、6%(2/35),两治疗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手术联合术前术后使用GnRH-a治疗中、重度内异症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失血、促进术后恢复;但是,与术后联合使用GnRH-a在改善术后痛经、降低复发率方面效果相当。
- 王博朱定王静云邹放军
- 关键词:腹腔镜检查
- 米索前列醇用于足月妊娠引产的临床观察
- 2001年
- 姚穗朱定尤胜杨秀芬
- 关键词:米索前列腺引产妊娠末期药物引产
- 细胞因子和子宫腺肌病
- 2010年
- 子宫腺肌病首次由Frank命名,临床上大多数患者有明显的渐进性痛经,月经紊乱及不孕等症状。国外学者将其描述为“子宫内膜对子宫肌层的良性浸润,产生弥散性子宫长大,显微镜下呈现为肥大增生的子宫肌层环绕着异位、非恶性的内膜样腺体和问质”,曾被称为“内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由于发现与外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在发病机制、组织发生学以及对孕激素的敏感性有诸多不同之处,已将其划分为一种独立的子宫疾病。
- 朱定方小玲
- 关键词:子宫疾病生物因子
- 剖宫产术后经静脉镇痛对母婴的影响
- 2002年
- 目的观察剖宫产术后经静脉镇痛对宫缩、泌乳及胎儿体重的影响.方法选择30例健康足月无妊娠合并症,并发症在硬膜外麻下行剖宫产产妇,术后自愿接受静脉镇痛为镇痛组,选择同期条件相同未行静脉镇痛的产妇30例为对照组.镇痛组在剖宫产术后,采用病人自控静脉镇痛(PCIA)给予芬太尼,芬太尼持续剂量20~25 μg/h,镇痛时间48 h,采用放射免疫法测血浆催乳素(PRL)浓度.结果镇痛组术后第1天PRL增高,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镇痛组初乳时间较对照组提前(P<0.05),两组产后流血、宫缩、肠蠕动恢复时间,婴儿体重增减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镇痛组术后出现呕吐的产妇高于对照组( P<0.01).结论剖宫产术后采用芬太尼PCIA,能使初乳时间及PRL分泌提前,不影响宫缩,对婴儿亦无不良影响.
- 汪蓓邹放军朱定
- 关键词:镇痛病人自控静脉镇痛宫缩泌乳胎儿体重
- 5例子宫动静脉畸形的诊断和治疗被引量:1
- 2023年
- 1病例报告病例1,43岁,G4P1,因阴道流血16天伴间断大出血5天,于2017年4月13日入院。患者有1次剖宫产和3次人工流产手术病史,阴道流血呈阵发性增多,色鲜红,每半小时就浸透2~3片卫生巾,出血持续2~3小时可自行减少。全身体格检查生命体征平稳,无贫血貌。专科检查阴道内积血约300 ml,宫口可见活动性出血,子宫双侧附件未扪及异常。门诊资料:血红蛋白(Hb)119 g/L.
- 魏颖颖姚穗厉碧荣朱定史凤霞
- 关键词:人工流产手术全身体格检查阴道流血病例报告子宫动静脉畸形卫生巾
- 宫颈锥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临床研究
- 2010年
- 目的探讨宫颈锥切在诊治不同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42例行宫颈锥切手术的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观察手术时间、出血量、手术前后组织病理诊断结果变化及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变化,评价宫颈锥切诊断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 LEEP手术时间及出血量均少于冷刀锥切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电子阴道镜下活检结果与宫颈锥切术后病理结果诊断一致率为71.12%(101/142)。宫颈锥切术后病理结果级别升高15例(10.56%),手术前后HPV-DNA负荷量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宫颈锥切手术较电子阴道镜下宫颈多点活检的宫颈浸润癌检出率更高,宫颈锥切在切除病变的同时可以有效消除高危型HPV感染,是一种诊断、治疗CIN的非常理想的手段。
- 朱定李劼
- 关键词:宫颈上皮内瘤变宫颈锥切冷刀锥切宫颈环形电切术